05.07 是藥三分毒,非處方藥也不可亂用

非處方藥是指為方便公眾用藥,在保證用藥安全的前提下,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或審定後,不需要醫師或其它醫療專業人員開寫處方即可購買的藥品,一般公眾憑自我判斷,按照藥品標籤及使用說明就可自行使用,簡稱OTC藥。

是藥三分毒,非處方藥也不可亂用

如今“大病去醫院﹑小病去藥店”的消費理念已日益得到人們的認同,“去藥店”是人們購買非處方藥實行自我藥療的主要途徑。

近年來OTC藥所佔的市場份額以每年15%—30%的速度增長,同時藥品不良反應傷害的發生率也發生了增長,也就是說非處方藥不是絕對安全的。我們來談談非處方藥的使用原則。

1、對自身病情有清楚的瞭解,能夠明確診斷。

目前非處方藥主要包括感冒藥、咳嗽治療藥、鎮痛藥、抗胃酸藥、助消化藥、維生素、滋補藥及微量元素補充藥、避孕藥、止瀉藥、外用消毒藥等。購買前一定要確保自己對不適有正確診斷。

不可過早服用自以為對症的藥物,以免症狀緩解或消失後,掩蓋病情,而疾病卻潛在發展惡化。例如身體某個部位疼痛,不找出原因,只是簡單吃些鎮痛藥,不僅沒有起到治療的作用,而且很可能讓病情惡化。

2、選擇國家正確標識的非處方藥,查看有無批准文號及效期。

在非處方藥中,還有更細的分類,紅底白字的是甲類,綠底白字的是乙類。甲乙兩類OTC雖然都可以在藥店

購買,但乙類非處方藥安全性更高。乙類非處方藥除了可以在藥店出售外,還可以在超市、賓館、百貨商店等處銷售。

3、細看說明書

3.1適應症和用法用量是必看內容,不要隨意改變服用劑量、次數和療程。

3.2注意禁忌症,注意慎用、忌用、禁用的區別。慎用是說慎重使用,指某些人使用該藥後,必須密切觀察有無異常反應,若出現明顯異常,應立即停用。忌用是說避免使用,指該藥使用後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尤其是懷孕3個月內的婦女,某些藥物服用後可導致胎兒畸形。禁用指某些藥物服用後必然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禁用。若屬於禁忌症,則更不能使用。

3.3仔細閱讀不良反應內容。需要明確凡是在說明書上能把不良反應清楚無誤地詳細列出的藥,恰恰反映了該藥的毒副作用被認識得較全面、清楚,說明其在前期研究和臨床使用時已經對此藥物的性質瞭解得比較透徹,在某種程度上可被視為安全性較好的藥。而那些無禁忌症、不良反應的說明文字,甚至稱無任何不良反應的藥,就要多加小心了。

3.4清楚注意事項內容,期限內用藥無效應該去醫院就醫。

4、多種藥服用一定諮詢藥師。

服藥品種愈多,往往毒副作用愈嚴重,為避免藥物之間相互作用。

5、服藥注意忌口,這點處方藥與非處方藥是相同的。

比如服藥後不宜吸菸,因為吸菸能增加肝臟的活力,從而加速藥物的分解過程,使藥物有效成分能達到血液的只有一小部分。因此服藥後不要馬上吸菸,實在需要,也應在半小時後。

6、不要一次性購買大量藥品。

由於家庭保存條件的限制,不能按藥物的理化性質,採取避光、防溼、低溫、密閉等相應措施加以貯存保管,有些藥物因吸潮、黴變、過期而造成浪費。

7、正確對待廣告宣傳。

我國規定:“處方藥只准在專業性醫藥報刊進行廣告宣傳,非處方藥經審批可以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廣告宣傳。”現在確實存在過度宣傳的問題,例如浙江莎普愛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對卞達賴氨酸滴眼液的廣告宣傳,避免誤導誤用。

總之,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非處方藥物較為安全,也是相對而言的。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清,則以不用非處方藥物為好。若用藥後不見效或有病情加重跡象,甚至出現皮疹、瘙癢、高熱、哮喘以及其它異常現象,應立即停藥,去醫院診治。讓大家都做一位明白的藥品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