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面對嚴苛的藥佔比,基層衛生院應該怎麼辦?


面對嚴苛的藥佔比,基層衛生院應該怎麼辦?

我國醫改的長期目標是為了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運行有效的醫療保障體系。近期目標是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看病難主要是指老百姓到大醫院看病難,在基層看病確實不難的。而看病貴則不管是醫院大小,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無非是基層程度輕、大醫院程度重。

看病難,有關部門採取強基層、公立醫院改革、促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醫聯體建設、網絡遠程醫療支持等一系列手段來緩解看病難的問題,只是短期內還難以見效。

而針對看病貴的問題,有關部門也是重拳迭出:對於老百姓是提高醫保覆蓋面、提高老百姓醫保報銷比率。對於醫方則是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措施出臺。降低大型檢查設備的費用、採用藥品統一招標,以降低藥品虛高價格;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施藥品零差價銷售,減輕老百姓藥品支出;同時針對醫療機構過度用藥的情況,也給出了剛性的考核指標--藥佔比。

國內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這幾年都受到藥佔比考核指標的嚴格約束,基層衛生院也不例外!有關部門為了落實藥佔比,把這個指標納入了各級政府的考核體系內。各級政府自然非常重視,對所轄公立醫院嚴格要求,務必達標!希望以此達到控制醫藥費用的目標。實施多年來,藥佔比確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對基層衛生院來講,它所起到的作用有好有壞,為什麼這樣講呢?

控制藥佔比,對衛生院的影響甚大

我們先了解一下何謂藥佔比?藥佔比是指一家醫院所銷售的藥品總金額佔醫院所有總收入的百分比。藥佔比的設置對大醫院和小醫院(主要是指衛生院)的造成影響很不一樣。

我們簡單從醫院的收入構成來看:藥品收入、非藥品的醫療收入、財政投入、其他收入。大醫院的財政收入和其他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較小,基本上要靠自己賺錢維持運轉。而收入的來源就是藥品收入和非藥品的醫療收入。原本藥品(僅僅指西藥,中藥還是能帶來不小利潤的,這也就導致不少醫療機構大力發展中醫藥,因為有經濟效益)能夠帶來不菲的利潤,但是隨著公立醫院藥品零差價銷售,西藥藥品已經不能給醫院帶來利潤了。有關部門採取了財政補貼一部分、醫院自行消化一部分,同時提高醫療收費減輕醫院壓力。這時候,非藥品的醫療收入和中藥收入成為主要利潤來源了。這時候,上級下達給醫院的藥佔比肯定是要完成任務的。怎麼辦?

如果要達到藥佔比的目標值之內,有兩個主要途徑:控制藥品使用和增加非藥品的醫療收入。但是大醫院要維持大體量的運行,僅僅依靠減少藥品的銷售並不現實,尤其是帶來不菲利潤的中藥。於是醫療機構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直接:一個是做大分母,也就是提高醫院總收入。另一個是增加分子中非藥品的醫療收入。於是醫院的手術費、化驗費、各種高科技的檢查設備的使用費、昂貴的一次性材料等等大幅增加就難以避免了。總量增加了,非藥品收入增加,這樣一來藥佔比肯定能夠得到控制。這種情況基本上是公立醫院解決藥佔比的應對策略,大醫院可以這樣達到藥佔比目的。

而衛生院卻難以如此控制藥佔比。我們從衛生院的的收入構成來看:藥品收入、非藥品的醫療收入、財政投入、其他收入。這幾個收入中財政收入基本上波動不大,其他收入所佔比重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能夠彈性變化的只有藥品收入和醫療收入。在新一輪醫改以來,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力下降明顯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外科、婦產科等能帶來的醫療收入佔比很低。但是,由於相關醫療設備的更新,檢驗費、超聲、影像等能夠為衛生院帶來這樣一一定的非藥品收入。所以你看,這幾年在藥佔比的壓力下,衛生院的化驗費、檢查費也是高速增長。但是這些檢查收入與大量的常見病、慢性病所需要的藥品收入相比不足一提,主要是醫保體系的完善,基層民眾也願意看病、敢看病了。衛生院提供的醫療服務中又是以藥物治療為絕對主力的,病人的增加勢必帶來藥品銷售金額的增長。但是,又受到上級指定的藥佔比目標值的限制,增加醫療技術服務的可能性很小。衛生院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應對了!真的壓力很大!

面對嚴苛的藥佔比,基層衛生院應該怎麼辦?

衛生院要達到藥佔比指標,該怎麼辦?

對於衛生院過分強調藥佔比,反而制約了衛生院的發展,不利於分級診療的實施。為何這麼講呢?

既然上級將藥佔比作為主要考核指標,衛生院一定會想一切辦法達到目標。從收入情況來看也只有兩種辦法:一是減少藥品的使用量;另一種增加非藥品的醫療收入。

減少藥品使用量的辦法:無非是少開藥,甚至是不開藥。這樣一來病人從衛生院不能夠獲得足夠的藥品、甚至是購買不到需要的藥品。病人只能到上級醫療機構或者其他醫療機構去獲取藥品。如此一來,這一部分本應該在衛生院解決的病患被迫從基層流失,增加大醫院的就診壓力不說,還增加病患的看病成本,推高看病貴的觀念。這是不是與分級診療的初衷背道而馳呢?

增加非藥品的醫療收入對衛生院來講是個難題。新醫改後,衛生院的外科、婦產科以及一些特色專科都明顯萎縮。醫療收入絕大多數呈下降態勢的。於是衛生院要獲取醫療收入增加只是增加化驗、輔助檢查、使用一些收費較高的一次性耗材等。這樣一來,多化驗、多檢查這種在大醫院才會出現的現象在基層衛生院也大行其道。通過這些辦法,表面上看衛生院的非藥品的醫療收入是增加了,醫院的藥佔比是達到了上級要求。可是這種過度醫療的出現不僅增加了醫保費用的支出,也讓老百姓看病貴的感覺持續存在!這種藥佔比的控制是不是違背了設置初衷?

面對嚴苛的藥佔比,基層衛生院應該怎麼辦?

建議:衛生院的藥佔比設置應該更靈活些

一個建議是適當提高衛生院的藥佔比指標。因為衛生院提供的醫療服務手段中,藥品服務的比重非常大。尤其是中小衛生院只能依靠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藥品服務維持運轉的。結合衛生院收入構成情況,設定適宜的藥佔比指標,避免一刀切的指標傷害衛生院的發展。

另一個建議是將慢性病或者疫苗等費用從藥佔比中剔除。以當前盛行的家庭醫生簽約工作來說:這是為了落實分級診療而推行的一項工作。例如家庭醫生簽約後,高血壓糖尿病等穩定期的患者可以在衛生院簽約醫生處購買不少於一個月的藥品。因為是穩定期,所以相關檢查和化驗肯定很少做,他們每個月都只到衛生院購買藥品,這樣一來衛生院的藥佔比肯定會超標!如果衛生院不採取方法應對,不僅衛生院醫生要扣錢,衛生院也要被衛計局處理的!如果要應對,只能讓病人多做檢查,或者讓病人到其他醫院去買藥。因為衛生院沒有其他能力來控制藥佔比呀!我們從這個簽約工作就看出藥佔比對衛生院的分級診療有多大阻礙!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慢性病的藥品服務從藥佔比考核中剔除,這樣一來,慢性病服務就能夠留在基層,慢性病患者也不用再往大醫院跑了!為老百姓和醫保節省資金,也為大醫院緩解壓力,有效推動分級診療工作。

有些疫苗尤其是二類疫苗價格不菲,如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這些也建議從藥佔比考核體系中剔除。留在考核體系內,勢必導致病人被推倒上級醫療機構去。

現階段,衛生院的基本醫療服務功能也限定了不可能通過比較高端的醫療技術性服務。也就是說藥品使用還是衛生院最主要的醫療服務能力。藥佔比的設置無疑是對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產生了一定製約,甚至影響衛生院的分級診療能力。

所以,應該對衛生院的藥佔比予以一定程度的鬆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