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當你感受不到,就容易陷入集體無意識

意大利學生慶祝停課

受新冠疫情影響的意大利,出現讓我們看起來,難以置信的一幕:意大利學校為防止人員聚集停課,卻有不少學生反而聚集到街上慶祝停課。

當你感受不到,就容易陷入集體無意識

這對我們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為應對疫情,中國即便是經歷一年中最熱鬧的春節,大部分人也閉門不出。

而意大利學生慶祝停課事件,其實是一種不利聲音被放大的現象。

不利聲音被放大

我們可以嘗試將心比心想想意大利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首先,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停課本身其實意味著本來緊張的學習生活變得輕鬆;同時這又是罕見的停課理由,於是值得慶祝;

然而,上街慶祝又意味著聚集,意味著上街慶祝的人會有更大的健康風險,對健康不利;也意味著疫情更容易在社會上傳播,所以不值得慶祝;

當你感受不到,就容易陷入集體無意識

由於慶祝有風險,在值得和不值得之間,大部分人會選擇慶祝,只有小部分人會選擇慶祝,這是小眾的聲音,也是不利的聲音。

這些不利的聲音,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同樣學校停課的國家都沒有被放大,沒有形成學生上街慶祝,但在意大利竟然發生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指尖君這更傾向於一種人性:當你感受不到,就容易陷入集體無意識。

當你感受不到,就容易陷入集體無意識

面對疫情的糾結心態

歐美國家包括意大利,總體對疫情的體會並沒有非常深刻,面對停學停工沒有概念,甚至有一種糾結的心態。

細數近幾十年流行的疫情,很多歐美國家,並沒有成為主要疫區。

80年代瘋牛病主要在英國葡萄牙等國發生,對歐洲內陸包括意大利未造成重大影響;

當你感受不到,就容易陷入集體無意識

禽流感、MER、非典、埃博拉等流行病,歐美也並非主要疫區;

而對歐美人影響最大的,鼠疫、天花等,已是幾百年前發生。

當你感受不到,就容易陷入集體無意識

重大傳染疫情是怎麼樣的?停工停課到底意味著什麼?歐美人幾乎感受不到;相比之下,停課對於他們來說,感受卻是非常直接。

也因為這種糾結心態,容易被利用,陷入群體無意識。

集體無意識

勒龐的《烏合之眾》說到一個觀點:群體會拉低個人的智商。

簡單來說,就是當人處在群體裡,判斷力、分析力會降低,會更加傾向於認可群體一致認同的觀點,甚至有些觀點可能明顯有錯,也會看不到或者看不清。

當你感受不到,就容易陷入集體無意識

歷史上,集體無意識已經導致了無數的悲劇,遠的有納粹集中營的種族屠殺,日本軍民塞班島集體自殺事件,近的也有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扔學生物品事件等等。

處在群體中,如果有人放大甚至彎曲部分不利觀點,這些不利觀點就可能會被無限放大。

意大利“學生慶祝停課”事件,很可能就是這樣,最終很可能會釀成不良的後果。

怎麼避免?

指尖君認為,想要避免因為感受不到,而陷入集體無意識,首先要堅持一種態度:相信理性分析,而不要輕易相信直接感受。

當你感受不到,就容易陷入集體無意識

人的感受是天生帶來的,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天生帶來的東西往往是適應過去時代的,特別是人類經歷了幾百萬年的狩獵時代。

然而人類社會已經跟幾百萬年前相差很大,而現在社會確實高度理性的。

依靠人類感覺和感受行事,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合適現代社會的理性邏輯。

另外,我們也需要堅持獨立思考,不要輕易人云亦云,別人說的話,自己也要深入思考清楚,不斷迭代自己對世界的想法,才能避免陷入集體無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