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在疫情長時間居家中,控制好情緒不打、罵孩子?

坊主兒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首先,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我的兩個寶寶都是年齡不大的,女兒四歲多了,兒子兩歲了,家裡有兩個這麼大的兩個孩子,唉!反正他們兩個掙東西,有時可好,有時說兩個都打起來了!當時心裡可惱火,可走到他們兩個跟前,看著兩個寶寶有搞笑有氣人的。心裡的火氣都下去一點了,然後再自我安慰,不能打不能打,這是我親生的!不能打!








兩個寶寶的媽媽小敏


家有6歲男孩子一枚,無法無天,貓嫌狗嫌!

一天聊天,我問他"你長大以後會不會是個好爸爸?"

兒子回答"必須的啊。"

我說"那你怎麼成為一個好爸爸呢?"

兒子說"我就把難聽的話放在好話裡給我孩子說。"

我"如果你的孩子天天不想學習,就喜歡玩,怎麼辦?"

兒子說"那我就說‘寶貝,你不學習什麼都不會,連字都不認識,出門以後都沒法出去。"

我說"你這麼好好說了,你的孩子還不聽呢?"

我兒子拍了一下自己的小腦袋,說"啊?!那我這孩子比我還調皮呢?"[捂臉]

聊完天,準備睡覺,他又不睡覺,我學著他剛才說話的口氣說"寶貝,很晚了,你該睡覺了,要不然對身體不好咯呦。"

說完,小傢伙想反駁我,我立馬說"兒子,你不是說,好爸爸要把難聽的話放在好話裡說嘛,我這麼做了啊,我也是個好媽媽。是你教我的。"小傢伙想反駁我什麼,但還是乖乖躺下睡了,睡前說了一句"媽媽,你是個好媽媽。"[捂臉]

其實,孩子什麼都懂,也許不應該討論怎麼控制自己不發火,更多的是應該平時多和孩子溝通,也許我們平時真的做到難聽的話放到好話裡講,那麼家裡出現雞飛狗跳的場面會少很多。


然後殺手


我是一個三年級女孩的媽媽,我一般都很耐心的和孩子溝通,經常用“………好嗎?”的句子和孩子溝通,同時,肯定孩子的做法,因為我們也是從小時候過來的,想玩,想吃,想偷懶,想……很多的事情,大家曉得的……[害羞]所以,我經常會說:總是在你身上看到我過去的樣子……[害羞]之後,和孩子產生共鳴,讓孩子你的聽話,然後好引導他學習……只有你懂他的世界,他才會聽你的建議…[可愛]所以,情緒不好控制的家長……孩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他們也會有情緒,只不過現在還小,不敢爆發,以後長大了…他們會向你發脾氣,所以,想以後少“受氣”,我們還是忍忍我們的脾氣,控制好我們的情緒[可愛]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我是一切的根源,所以我們家長多反省,情緒都控制不好,怎麼引領孩子超越其他孩子?我們是孩子的第一引路人!疫情期間,正是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好好和孩子溝通,引領孩子學習的好時候,大家不要錯過[害羞]因為之前也是沒太多時間陪孩子,現在感覺好幸福😁”下面給大家曬曬:我家孩子的部分作業展示!








陽光達人888


本人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一個將近6歲,一個將近2歲。對於這個問題自認為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我估計提問這個問題的朋友孩子的年齡應該在3-7歲的範圍之內,因為只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討人喜歡,同時也是最讓家長頭痛不已的。長時間跟孩子待在一起,如何不被孩子的胡攪蠻纏,無法無天,甚至對各種東西的破壞行為而不被影響情緒呢?在我個人看來,只有用心的去陪伴孩子,讓他們去懂得孰可為孰可不為。因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是我們。每個家長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這個所謂愛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用心去做到的。



何為用心?我們可以試著去回想一下當前我們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當孩子需要你跟他玩玩具時;當孩子想跟你過家家時;當你跟孩子去講故事時;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當孩子就是需要你時我們自己是如何去表現的?



以上的這些日常我們自己每次都有融入孩子的世界去用心陪伴過他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把用心去打遊戲,用心去刷朋友圈、抖音,打麻將、跟朋友聊天的這份精神用到孩子身上呢?當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經常會說等一等,爸爸媽媽正在忙哈這些敷衍孩子的話呢?



我以前就是這樣的一個爸爸,但我現在正在用這份“娛樂精神"去對待我的孩子。我才發現,並不是孩子讓我們的情緒崩潰,而是我們讓我們自己崩潰而已。因為我們害怕面對糟糕的事情,所以想要用威嚴去切斷後續可能發生的一切。


所以,試著去改變自己吧。別錯失了你跟孩子之間最為寶貴的一段時光。


hi曼巴先生


疫情當道,長時間和孩子一起憋在家裡,先別說熊孩子們每天多少都會給家長添一些麻煩,製造一些問題,就是他們乖乖地不說話,不做什麼,可能家長都或多或少會看了不順眼。更何況神獸們不聽指揮,作業教不會,習慣不好等等狀況,無一不在挑逗著家長的耐心。要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打罵孩子,平心而論,確實很難!

但是,也並非毫無辦法。說說我的所思所想,也許能給各位家長一點點的啟發。對孩子們的態度,能稍微改善一點點~

我認為,可以去找孩子控制不住犯錯誤的點,加以利用,變缺點為優點,進行鼓勵教育。比如,你的孩子好動,閒不住,經常碰了這個碰那個,東西永遠收拾不完。這時候,家長大都可能會採取警告,再警告,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然後出口,甚至出手的一條龍服務。其結果,一家人都影響了心情,家長打過以後也會心疼後悔,孩子委屈萬分~要不是疫情嚴重,孩子也不至於憋成這樣啊,最終以得到這個結論為結束。

這樣子,真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長心裡也都清楚,孩子本質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或者有些直接是懷著逆反的心理在和家長捉迷藏式地搞破壞。不讓孩子把心中這些想發洩出來的東西發洩出來,這類事情,是無止境的。那麼如何變缺點成優點呢?可以跟孩子制定一個遊戲規則,例如跟他比賽“停不下來”,孩子不是好動麼?就讓他發揮這個優勢,但是以不搞破壞為原則。輸的人下場,換另一個家長繼續比賽,往復幾次,兩種結果。一,孩子贏了,這時候,孩子通過有家長監控的行為,既發洩了情緒,又知道了以後什麼行為在家長這是被允許的。一舉兩得~二,家長勝利,那麼,以後一旦孩子開始搞破壞的時候。就可以詢問其是否又想再輸一次,孩子的好勝心都較強,一般不會在敗局上多做糾纏。這樣,也能一定程度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上述例子,拋磚引玉,只是希望大家母慈子孝,其樂融融而已,家長可以多動腦筋,多想辦法,一味打罵無濟於事,有針對性才是解決之本。歡迎大家留言交流~謝謝各位~


透明4609


情緒是需要控制的,以前每天都會下樓幾趟,買買菜、溜達溜達、鍛鍊鍛鍊、伸伸胳膊、蹬蹬腿腳,現在一家老小都窩在家裡,門都不敢出,三天五天不著急,拾掇拾掇家務,一晃眼一天就過去了,長時間窩在家,很無聊,沒辦法呀?每天除了做飯、吃飯、睡覺、玩遊戲、看電視劇,大人能有自己娛樂,小孩就不行了,孩子的需求就是大人陪著玩,互動;原來孩子每天都會下樓玩,現在在家玩具都玩膩了,哭鬧啊,大人也很無奈,有些時候會很急燥,忍忍吧,換個方法繼續陪伴孩子



陳燕vlog快樂生活隨記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上一年級,每天QQ群、釘釘群、思爾網,教育網直播輪翻轟炸,看完還有作業,而且還要手抄,抄完又教;小寶上中班,好一點,每天一個作業,但是男孩子調皮啊!而且孩子他爸爸這天天值班,早出晚歸的,有時候晚上也要值,為疫情做貢獻!就我一個人在家,講真,兩個孩子忙的頭暈腦脹,比上班還累!不發火是不可能的,有時候發完又後悔,我覺得人忙了就沒辦法控制自己,還是儘量安排好事,多跟孩子溝通!


愛劇小仙女


面對情緒失控,打罵孩子的問題,我認為家長首先要解決自己本身的問題,如果家長自己在居家抗疫這樣的日子裡,已經開始著急,情緒失控,那麼對於孩子肯定會殃及池魚,自然無法心平氣和的面對孩子。所以嘗試著讓自己過得充實,再去想想孩子的問題,以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那麼,一切都會變得明朗起來。😃我是小女子講故事,孩子6歲,男孩。親身經歷,觀點如此。



小女子講故事


情緒是需要控制的,以前每天都會下樓幾趟,買買菜、溜達溜達、鍛鍊鍛鍊、伸伸胳膊、蹬蹬腿腳,現在一家老小都窩在家裡,門都不敢出,三天五天不著急,拾掇拾掇家務,一晃眼一天就過去了,長時間窩在家,很無聊,沒辦法呀?每天除了做飯、吃飯、睡覺、玩遊戲、看電視劇,大人能有自己娛樂,小孩就不行了,孩子的需求就是大人陪著玩,互動;原來孩子每天都會下樓玩,現在在家玩具都玩膩了,哭鬧啊,大人也很無奈,有些時候會很急燥,忍忍吧,換個方法繼續陪伴孩子


五百米深藍68


我認為一個父親打孩子最主要能體現的一件事就是這個父親是真他媽無能,你以一個

成年人的思想,見識,閱歷,來要求一個小孩一定懂得你要

表達的東西,這真他媽是一件又無能又扯犢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