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是先找工作還是先找對象?為什麼?

朱敖宇


真愛好像是個傳說,都聽過都沒見過,而在現實裡又那麼多人結婚生子,最後攜手終老。它很遠,像只會出現在詩歌和電影裡,它又那麼近,像天天和柴米油鹽攪拌著。

單身許久,前幾天離職,在找工作,很多朋友都在說“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像安慰一個失戀的人,這樣一想,失業其實和失戀情景相近,找對象和找工作從很多細節中也都能找到相似之處。比如:失業之前,你會在想如果我不上班,我會看這本書那本書,等你真的失業了,你立馬會覺得時間多的時候空虛感就來了,這個時候,你最想做的事恰恰是找工作;當你還是小渣渣的時候,是你在找工作,可當你是大神的時候,是工作倒貼找你,男士對此應該更有同感;會去找工作,大多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是還沒找到自己心儀的好工作……

那麼,何不從找工作的邏輯捋一捋找對象的思路,用比較客觀的想法找到一個心儀的對象呢?

第一步,找。找工作的時候,自我認識是最重要的:自己的能力與什麼樣的崗位匹配,行情工價在什麼價位浮動,未來的規劃是哪個方向,預期什麼時候完成什麼目標。這些問題回到找對象:自己的條件(家庭環境、三觀、職業環境、生活環境、興趣愛好、秉性脾氣、身高顏值等)與什麼類型的人般配,與什麼樣的人聊得來,能吸引到什麼類型的人,對物質生活的短期預期和達成期限。

第二步,求。求職和求偶應該也是要一樣的——準備好最佳狀態面對,準備好最壞打算撤退。第一句,你要準備好自己,比如知識儲備、應答技巧、公司信息,自己看上了哪個崗位,公司的基本信息和需求,你瞭解得越全面,勝算會越大;當被拒絕的時候,很多人會騷擾對方,說我對你多好多好,還可以多好多好,比作是找工作,如果對方公司不要你,你覺得你繼續打電話,天天站在門口,對方就會要你了嗎?你可以說這是玻璃心,經不起挫折,被拒一次就撤退,但,願意給你挫折的人,這輩子最好別碰。我們可以去爭取,去鐵了心地對ta好,底線是留住自己的品。

求職/求偶的最根本問題是自我提升,金星老師說:“男人優秀是他自己的事,他怎麼對你好才是你要考慮的事。”小S說得更直:“男人多厲害,不對你好,屁都不是!”站在男人的角度,對女人好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但是溫柔的男人並不就一定有魅力,而是強大而溫柔的男人才對女人有魅力。對自家媳婦好,誰都做得到,顯得太廉價;當你忙於事業,仍能抽出許多寶貴時間對待她,才是稀缺性的體驗。站在女人的角度,有人選擇去整容,有人選擇讀書,有人選擇健身,都是對自己提升的一種方式,效果則見仁見智。

第三步,試用期。工作的試用期並不陌生,愛情的試用期聽起來卻會讓人感覺不適,當你得到面試機會,主賓落座,彼此相識,其實相互之間是不信任的,所以才需要面試溝通,入職後還需要試用期。《非誠勿擾》有個女嘉賓說過:“信任是你一次又一次的猜疑,結果被證實錯誤,然後對對方越來越信任。”我相信每個人的初戀都會懷著對愛情最好的憧憬而一往無前,而事實會證明,那些好都很好,就是成全不了。畢竟,經得住現實經營的愛情才能在現實里長久。

愛情裡的試用期以朋友相稱,互相給機會又彼此試探,優點會決定你能遇到什麼人,缺點則會決定你能留住什麼人。留不住的千萬別可惜,畢竟工作只有一個,對象也只有一個,選擇對的那個,ta才是你以後生活的全部。

第四步,在職。很多人說男人追到女人後就沒有以前好,是因為好比考完期末考不想再翻書。此答案笑笑就好,不能苟同。我覺得是男女雙方思維定位不同,對於“追求者”而言(大部分情況為男性),關係確定是目標達成,接下來是每天的平凡;對於“被追求者”而言,關係確定是給對方更多機會讓ta對自己好,是讓ta坐在“對象”的崗位上更好地完成對自己好的工作任務。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週期更長的試用期。

那,作為員工,你是想讓老闆給你多少錢你就幹多少活呢,還是你什麼活都搶著幹且幹好?站在公司的角度,你覺得這兩種人,哪個才能加薪升職?感情裡面多數爭吵,都是潛意識裡的計較,一段感情的破碎往往都是以吵架的方式說:“我做了什麼什麼而沒得到相應的反饋。”這世界有給ta幹了活不認賬的老闆,也有拿了錢不幹活的員工,所以才有了職業道德,所以才有了處理勞務糾紛的法律。但愛情從未強制規定,一切全憑自願,最大的法不是憲法,而是對方的看法。

第五步,資深。如果專業類工作了十年,還需要找工作,那說明專業能力不行;如果相戀了多年,還是女人說了算,那說明男人不行。從事專業多年,如果不以提升自身為目標,只會被淘汰,擔任戀人多年,如果不能讓自己在對方心中的比重上升,那肯定是自己照顧對方照顧得不夠。《教父》裡柯里昂說“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但男人不行。”雖然女權運動興起,每對情侶都有自己的相處模式,但大部分家庭還是以男性為主要勞動力,以理性思維(有時候可能是女性掌握)為主導才會更具方向感和執行力。我想,彼此在一起把日子越過越好都是兩個人共同的目標,把日子過好恰恰主要靠踏實的行動,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

愛情和事業都可以是一輩子的,工作卻不一定可以,所以雖然邏輯相似,但愛更難得,我衷心祝願著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並不僅僅因為ta美好,而是因為ta美好又稀缺。最新數據統計,中國的離婚率已經超過30%,這還沒考慮未婚單身的,甚至簡單粗暴點說,三人行,則必有單身狗,汪。


姜江醬08


說說我的經歷吧

我之前是在一家比較好的單位上班。每月大約10K左右,然後感覺在時機比較成熟的時候出來做他產品的代理商,我跟我的老婆在學校就認識了。第七年結的婚。從做代理商開始無止境的賠錢,我老婆分毫怨言都沒有,今年又遇到疫情,創業導致外債幾十個,也許是上天給我的考驗,也許是慶幸,我的老婆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給我加油鼓勁!然後公司依舊我給他們發工資維繫他們最基本的生活。相信疫情過去,我們會變的更好。另外先找工作還是找對象,我給你的意見是,找一份工作,然後嘗試著去處對象,兩者其實並不矛盾,因為你找工作並不是創業,所以只會有進賬,然後處對象初期你不用花太多錢。你花太多錢,後期你會承受不了的。看看她的人,把你的實際情況告訴他。日子慢慢處,終歸會遇到對的人!





柚子眼鏡商貿


說說我的經歷吧

我之前是在一家比較好的單位上班。每月大約10K左右,然後感覺在時機比較成熟的時候出來做他產品的代理商,我跟我的老婆在學校就認識了。第七年結的婚。從做代理商開始無止境的賠錢,我老婆分毫怨言都沒有,今年又遇到疫情,創業導致外債幾十個,也許是上天給我的考驗,也許是慶幸,我的老婆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給我加油鼓勁!然後公司依舊我給他們發工資維繫他們最基本的生活。相信疫情過去,我們會變的更好。另外先找工作還是找對象,我給你的意見是,找一份工作,然後嘗試著去處對象,兩者其實並不矛盾,因為你找工作並不是創業,所以只會有進賬,然後處對象初期你不用花太多錢。你花太多錢,後期你會承受不了的。看看她的人,把你的實際情況告訴他。日子慢慢處,終歸會遇到對的人!


暴躁大魚


先謀生,在謀愛。最近這段時間,各大網絡平臺上都被這六個字刷屏了。

亦舒說:“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我要很多很多的錢。”那麼愛情和麵包,你會選哪個呢?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好,首先我覺得愛應該是最重要的,但同時我又不得不承認沒有物質基礎的愛情就像一盤散沙。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如果你連自己都養不活,那還怎麼維護自己的感情呢?

以前總是聽到一句話:“最怕的在最無能為力的年紀,遇到了最想照顧一生的人。”年輕人的感情,最初總是“有情飲水飽”,躺在一起幻想著美好的以後,總覺得自己什麼都行,靠著自己的努力,房子車子票子什麼都會有,一定會給對方一個美好的未來。

可現實總是一點點踩碎你的理想,讓人看不到希望。你開始慢慢想現實妥協,你開始迷茫懷疑。你不知道自己的承諾能不能給的起,也不知道對方能不能等得到。愛情開始變得一地雞毛,最終無奈一拍兩散。

人獨立生活在世界上,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我有一個朋友不久之前分手了,理由是因為窮,不過提分手的是男孩子。

李榮浩在歌中唱道:“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而他或許就是年少無為自卑的那一個。確實和歌中的情節一樣,兩個人租住在狹窄的出租房裡,白天兩人共同努力工作,晚上也曾面對著發黴的牆壁幻想著以後的大豪宅。

女孩子的家人三番四次的勸她分手,告訴她物質條件在未來有多重要,可女孩子還是執著的堅持著。而他是自卑的,尤其在被現實狠狠的打壓之後。她很心疼他,真的如歌裡唱的那樣,在拮据的環境下,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害怕他吃不飽,裝著自己要減肥,把吃的都分給他一半。在他鬱郁不得志時,她安慰他逗他開心給他打氣,躺在他懷裡告訴他生活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

或許就是因為她“太好了”,所以他“捨不得”了。捨不得讓她跟著自己受苦了。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裡》陳孝正對鄭微說:“可能說出來你永遠不會理解,我習慣了貧賤,但我不能讓我愛的女孩子忍受貧賤”。那時鄭微哭著說:“也許我願意跟你一起吃苦呢!”而陳孝正回答:“但是我不願意!”

他也是一樣,他對著她發脾氣,他否定自己,他紅著眼說:“我給不了你未來,我不喜歡你了,我們分手吧!”就這樣,在他的執拗下,他們還是分開了。

事後,女孩子曾對我哭訴:“他為什麼要低估一個女孩子陪你吃苦的決心!?”而男孩子卻對我說:“我愛她,所以不能用我不確定的未來害她。”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兩個人連肚子都填不飽的時候,愛就是一種奢侈品。

不謀生?如何謀愛?

先把自己的生活顧好了,再去照顧別人。當你有了豐富的物質條件做後盾,你才有底氣尋覓你想要的愛情。

只有獨立自由的活著,你才有希望遇到真正好的愛情,才能全身心的愛別人,也能被別人愛著。雙方要經濟獨立才沒有負面情緒的影響,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先要有足夠的條件。

先謀生,後謀愛,永遠清醒,永遠溫柔。


網絡俠客


有一種父母是最後悔的父母,據說是這麼說的。有的女孩子讀完大學就嫁人做了別人家的媳婦,為別人家生兒育女。某種程度上說,這女孩沒有經歷社會的殘酷現實,沒有職場的競爭,過著幸福的日子。其實她有沒有想過自己父母的感受,養育你教育你這麼多年,結果就是嫁為人妻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結婚找對象視為女人的第二次脫胎換骨,嫁得好就幸福,我想那只是運氣吧,其實這樣更會讓婆家人瞧不起,認為你什麼都不會就嫁來了,自己的父母又何忍心自己的女兒在婆婆受指指點點了。畢業後,先找工作,讓自己具備一定的生活能力,有社會經驗才能構建以後一個好的家,好的人際關係,自己的擔當能力,責任意識也會強些,這也是一個人成熟的一個過程,我想是很多必要的。



三月時節雨


雖然兩者並不矛盾,但還是建議先找工作。

原因如下:

一、工作都沒有,怎麼給他/她幸福?

經濟基礎決定感情建築!沒有工作,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富二代除外),沒有收入又怎麼給他/她浪漫?想去逛個街,不敢進專賣店,想去看電影買不起電影票,吃個飯也只能去沒有情調的大排檔,什麼都得精打細算,試問對方能夠長期喜歡你嗎?就算喜歡你你自己心裡能過意得去嗎?只有工作起來才可以大方的去愛。


二、工作都沒有,怎麼過他/她爸媽那關?

墜入愛河的人都容易上當受騙,而父母卻不傻。假設你去對方家裡,當對方父母問起你的工作,看你尷尬不尷尬;當你回答還沒找工作時,看看其臉色會不會瞬間變黑?誇張的說,直接拿起掃把將你趕出門外都有可能!老一輩人都比較傳統,你沒有工作,說出大天來都不行,尤其是男方。

三、好工作的機會稍縱即逝,而找對象可以隨時隨地。

在關鍵的時候把握住機會,做出正確的抉擇可以讓你比別人少走很多彎路。對於大學生而言,畢業前的秋招和春招不容錯過!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要知道社招比校招對人的要求要高得多的多。

希望能夠幫到你!


腦回路


您好,我是[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先找工作還是先找對象這個話題,雖然這件事沒有真正的標準,比如沒有遇到對的人就先找工作,畢竟戀愛需要成本;或者遇見了對的人就先找對象,畢竟這是緣分。

而我覺得,必須先找對象再找工作。

1.先找對象你會有心理準備。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承擔責任。有句老話:“人不是在某個階段成熟,而是在遇到某件事情的瞬間成熟。”找對象以後,這個相對來講的“家庭”更有助於找工作,這是心理的準備。而且有了對象以後,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有個拼搏方向不在擔心家庭問題。

2.保持感情的純粹性。

如果先找對象的話,對象一定程度上是自己在校園象牙塔裡的初戀或者是自己一直深深喜歡的那個人。反過來講,如果先找工作,你的對象可能就是已經經歷了社會的現實,參雜了其他一些因素,可能會破壞你心目中的戀愛感覺。


中國的社會是一個人情世故的社會,人情味很濃,你的對象會成為你的努力方向和動力。所以先找對象再找工作或許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對於年輕人來講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關注!


呦一十八


男人的看法是:其實這兩個問題到不是很矛盾,沒有必要完成了一個再選擇完成另一個。

好的愛情不會讓你在工作和愛情的中為難,大家就是共同進步而已。問題就是對方是不是那個對的人。

很有可能,你找到了好的愛情,可能沒遇到合適的工作,但是愛情會鼓勵你,讓你有信心去競爭。

也可能,你找了好的工作,還沒遇到合適的緣分,或者對方不完美。但是好的工作可以讓你自給自足,不用依賴愛情的雨露。

如果非要二選一,我只能說,愛情不是必需品。工作,讓自己有經濟獨立的能力,很重要。

女人的看法是:

我鼓勵先戀愛。

但是要做好吵架和分手的打算。

之所以不鼓勵先工作,

是因為工作了你可能會經歷長期單身,

加上缺少戀愛經驗,

會導致工作後再戀愛的時候,

容易心態失衡或者焦慮多疑,

極有可能感情受傷,甚至造成經濟損失。

與其把愛情交給命運,

不如早就彌留下一份心底的記憶。


一秒萌萌噠


這個看你什麼時候遇到對的人啊!

你要是大學的時候遇到了,那就先好好談,不要想太多,認真投入的去談戀愛,畢業了,可以找工作了,兩人可以一起工作,一起上下班,有了一定物質基礎,順其自然,談婚論嫁,好好生活,一路走來不容易,更要好好珍惜彼此。

如果你大學遇到了,可最後散了,沒關係,調整好心態,這個世界沒有誰不能離開誰,正常學習,正常工作,好好提升自己,總會遇到真正待你好的人。

大學沒遇到,那就好好完成學業,找一份喜歡或者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有了工作,你有了較為穩定的經濟收入,開始職業規劃,有了長遠的打算,不斷的提升自己,讓自己從青澀變得成熟,從一開始的點出發到最後可以縱觀全局,在這個生存到發展的程中,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總會在某些時刻與對的他/她相遇,喜歡就告訴他,讓他知道,小心翼翼和卑微都不是什麼好事,話都說開了最好,別讓他等著,等著等著就沒了。

所以工作和找對象沒有時間先後,不管那個先來,都請認真對待,如此,你會有合適或喜歡的工作,遇到真正對的那個人。

最後啊,讓我們好好抗“疫”,等它過去,好好開始工作,好好愛身邊人。



白糖不夠甜


正常十八歲的年紀就應該獨立,可是在我國有很多二十八歲的人還在啃老,並且啃的理所當然,津津有味。這一點很可悲。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首先最基礎的條件就是有能力使自己活著。使自己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無論男人,女人。所以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是必須的。當然前提是你沒有把啃老當做一種能力。

在有能力使自己活著以後,才能夠去想怎麼樣能讓自己過得更好。這種更好就包括談一場戀愛,戀愛原本就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情,是基於共同幸福的基礎之上。幸福的最底層的鋪墊就是經濟能力。這是客觀存在的。不要用碌碌無為,一貧如洗去考驗愛情,那本身就是對愛情的不尊重。一個人愛一個人首先考慮的就應該是如何使她幸福。在這個時候或者戀愛就成為了你的源動力,使你能夠擁有更向上的力量,為了給自己的另一半安全感,或者你會在工作中更加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進取,在生活中更加陽光向上,樂觀豁達。我認為這至少是一種負責任的人生態度。不工作,不勞動,不付出,就想提前預支快樂,那樣的快樂也不會長久。我們嚮往純粹的愛情,但我們並不提倡空談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