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古人驚蟄代表什麼?

用戶51680061214


驚蟄

二月是卯月,卦象,內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為雷,雷天大壯。二月是大壯卦,大陸上放風箏,可以飛起來了。二月的驚蟄節非常重要,在立冬以後,蛇蟲青蛙就看不見了,口裡含一團泥巴,鑽到地底下,不食不動,半死狀態,現代科學上稱作“冬眠”,我國古代稱作“蟄”或“蟄伏”,要到二月間雷天大壯的時候,第一聲春雷一鳴,這些蟄伏的蛇蟲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了,稱作驚蟄。

過去農夫驚蟄以後下田耕作,一不小心,觸到毒蛇含過的泥巴,會中毒腫痛。在大陸未過驚蟄,農作物種子下地,不會發芽生長的,一定要驚蟄第一聲雷以後,才開始抽芽的,這個科學的道理。

《易經》上告訴我們,雷有八種之多,水雷屯,澤雷隨,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地雷復,震為雷等,而地雷復的雷肥料最多。春雷動了,這一聲空中的巨響,驚醒了冬眠蟄伏的動物們,現在紛紛吐出了口中的混土,恢復了活動,這就是驚蟄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