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使很多公司財務吃緊,日後會不會引起融資潮?

來熱鬧一下唄


據說:中小企業的現金流只夠維持一個多月,大型企業的現金流最多維持半年,現在象海底撈這樣的大型連鎖餐飲機構已經吃不消,眾多的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據此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金融稅率上的優惠政策,能緩解一部分基本面較好的企業資金需求,還有一些長期虧損的在維持中的企業更是急需資金,它們得不到銀行部門的支持,只能轉向個人融貸,甚至借高利貸。相信現在已經出現融資潮,疫情過後就晚了。


投融資顧問


疫情的確使得很多公司財務吃緊,證監會發布新版融資規定,已經引起了融資潮。

2月16日,新版再融資發佈,與舊版相比,大幅放寬了發行價格、鎖定時間、減持限制、批文有效期的要求,與徵求意見稿相比,在新老劃斷的規定上進一步放鬆。

具體看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對再融資公司沒有了盈利要求;

  • 兩次再融資間隔時間沒有了18個要求;

  • 融資比例放寬為30%;

  • 批文期限延長至12個月;

  • 定增價格折扣更低,可以打八折;

  • 減持期限縮短為18個月和6個月。

縱觀整個新規,很明顯證監會打開方便之門,支持因疫情受到影響的上市的恢復生產,進而進入良性的發展狀態。

目前看,不是日後會不會引發再融資潮,而事實是現在已經引發了融資潮。

截止2月15日,申萬一份策略報告顯示,有150家公司在會未拿到批文,新規之下,這些公司的大概率,快速拿到批文。

Wind資訊顯示,截至2月20日,共有17家廣東上市公司調整相關預案,涉及融資金額共計226.3億元,這些公司很明顯,修改方案就是為了搭上第一班再融資新政,而且在當前情況下,大概率是一路綠燈。

對於投資者而言,一定要相對筋惕再融資公司,在A股市場,很多公司並沒有專注於實體經營,上市之後就一直在大秀資本運作手段,很多公司上市,收購,合併報表,業績過得去,再融資,在收購,再合併報表,如此循環,於是高額的商譽成為壓垮上市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再融資公司,參與定增的個人投資者,一定要實地調研,全方面理性思考,別被市場的狂熱左右,想想樂視網當年的定增可熱的發紫,一股難求,結果.........

所以,疫情引發經營困難,管理層適時放開再融資,再融資公司一窩蜂上,這時保持一點冷靜、理性為好。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因為財務情況而導致資金吃緊,那麼有能力的肯定會去融資,只不過並非你想融就可以融到。融資潮的發生並不是取決於融資方,而是取決於投資方。投資方有錢才行,即使非疫情期間,想融資的公司也是堆積成山,任何一個大的融資機構,不管是銀行、金融公司、風投公司,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融資需求。

投資方決定融資市場

投資方會不會投資這些缺錢的企業,最關鍵還是看自己有沒有錢。投資或者金融機構有沒有錢,又取決於銀行和股東的資金量。

那麼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銀行已經拿出了一大筆的資金來扶持企業貸款,所以在這個疫情後,會有一大批的企業去申請融資。這其中還會包括很多並不缺錢的企業,從之前的報道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對於任何企業來說,只要成本足夠低,儲備資本越多越好。

這次疫情後,應該會有一批優質的企業可以申請到這種貸款,但是那些情況不那麼好的企業,估計很難申請。因為就算銀行放出很多資金,但是也不會降低貸款門檻,最多會降低貸款利息。

社會資本

找銀行融資的企業,除了實體行業,也會有一些金融機構申請。這些金融機構申請的資金,其中的投資公司,會以入股或者併購的方式把資金輸送到缺錢的企業。這樣就可以幫助到一些有潛力,但是風險大的企業。

其實大多數人可能對融資市場無感,但是因為我關注的比較多,所以我發現在初創公司這塊,最近密集的出現一些融資的情況。有一些公司甚至是剛剛融資過幾個月,又進行一輪融資。

這其實也說明了大多數企業的資金情況並不好,所以疫情結束後的融資潮應該會發生。

連帶發生併購潮

除了融資潮以外,還可能會出現大量的併購案例,有一些企業因為有優質資源,在平時資金量足夠的時候,不會輕易把自己賣了,或者要價很高。但是經歷過這次的事件後,資金缺乏,又融不到資,就是能清算和賣掉兩條路,顯然賣掉會是更加優先的方案。

一些大企業也可能趁這個機會去收購一批優質且便宜的公司,一方面擴展自己的業務,補充自己的弱項,上市公司還可以藉此提高一下市值。


小漁的創業信條


榮幸答題。

企業是否會出現融資潮,個人認為一場疫情,並且快過去了,要出現融資潮會比較難,貸款潮倒是有可能,疫情中出現需要資金支撐的,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因此他們要融資,首先會考慮幾個點:

一、企業融資面臨著一個基本的現實問題是股權變更、股權出讓,而中國目前的企業主尤其是中小企業,對於股權轉讓的觀念仍然持保留態度。因此,更多人會選擇貸款。

二、如果是融資到底是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債權融資不影響公司未來的掌控權,因此除了貸款,利相信更多人會選擇債權融資。

三、債權融資更適合解決短期資金壓力。但其成本會比貸款高,當資金量需求不大,有更多人會選貸款而不會選擇融資。

四、我們看到近段時間有不少朋友開始做起貸款,也是因為需要貸款的企業與個人激增。而前段時間央行的小規模逆回購,向市場釋放了一定量資金解決問題,而近兩週已停止了逆回購,表示銀行目前貨幣總量充足。說明目前銀行有充足的資金投放市場。

五、另外,多地實施了對實體企業的降稅和貸款寬鬆政策,還有在一定時間內社保減免企業部分等

因此,個人認為不會出現融資潮。

[互粉][互粉]


老蔥的識險視角


你的問題非常簡單,而且已經發生了。人民銀行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方便企業的融資並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一個企業這麼久的停工停產,客觀上嚴重影響了企業的資金週轉,後果就是資金週轉的效率或者週轉天數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資金週轉的時間一長,就是流動資金或者營運資金的需要量的增加,如果跟不上,就是資金鍊問題,甚至直接就是企業的生與死的問題。

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經濟又是相互聯繫的生態系統,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波及整個宏觀經濟,後果可大可小。

企業融資主要分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債務融資主要是發債和金融機構的貸款。不同的融資方式各有優缺點。無論怎麼樣的融資方式,要理解企業因急於活下去而不擇手段?

因此,對於沒有充裕的現金儲備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資金吃緊基本上是肯定的事情,無論如何,融資的增加是需要面對的客觀現實。





資本的知本時代MBA30


很有幸回答這個問題!下面談談我的簡單看法!

首先,融資是一個長期話題!在每個階段都存在!企業從成立初期,到發展期,穩定期都是需要融資的!成立初期,百廢待興,資金緊張,這時融資可以使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是企業提供發展的保障!等到發展期,持續的業務更需要資金來支撐;穩定期,融資可以使企業發展壯大,擴大規模,為更進一步的發展做基礎!

再者,此次疫情的發生,幾乎每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都會收到影響!那麼企業想要發展壯大,融資,是必然!依靠融資後的資本,讓企業有更多的財力去營運企業。本次疫情,措不及防,別說企業,我們多少普通老百姓,都感受到了經濟危機,都希望能有融資的機會。企業要發展,光靠自有資金的支撐,顯然太倉促,而在外力的槓槓效應下,才會發現的更好!

希望我的解答您能滿意!






會計小白沖沖衝


疫情打亂了原來所有的設定,按下了發展暫停鍵。融資潮個人認為是會出現的。我從幾個層面說一下吧。一是國家層面國家需要發展就必須要大力發展經濟,發展經濟主要依靠財政稅收,企業發展不好財政怎麼有錢?沒錢國家很多事情沒法幹。所以要促進企業發展國家在這個時候需要企業融資,那麼國家層面就會降息!出臺各種融資扶持政策幫助很多企業度過難關。二是從企業本身來說,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產業上下游原材料價格波動,有些材料甚至翻倍,甚至有錢買不到貨…而這次疫情讓剛需品緊俏,可替代性強的商品積壓庫存,沒法出售。各地封路封城,勞動力出不去,自然招工難,招工難勞動力價格就高。但是機器不能壞,企業該對員工履行的責任還得兌現。所以企業急需錢來維持穩定甚至生存,大把企業需要融資。三是個人來說,很多職工面臨房貸車貸,不上班企業不發錢,職工怎麼活?所以國家需要大力發展經濟創造融資潮,讓所有企業活下來,讓企業活下來就是讓老百姓活下來!


松風竹羽


這種情況大概率是會出現的。有三個細節值得專門來說一說的。

一是公司本身潛質較好,融資進程並不需要等到疫情結束,實際上在線盡調一直在進行,好的資產依然是稀缺的,有大量的股債資本在積極主動尋找投資標的。

二是公司本身競爭力一般,或其所在行業受疫情長期負面影響,則大多需要在疫情結束全面復工後才有機會接觸到投資方,但由於資產資質一般,恐需要付出較大/貴的代價才能獲得融資,甚至可能出現產權易主的情況。

三是從最近的VC創投圈情況來看,投資資金存量不足,融資環境在惡化,原來很多獲得投資意向的公司被投資方捨棄,投資經理看好了的項目,但投資款沒有募集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公司也許遲遲遇不到融資的春潮。


文旅投資劉志敏


時移世易,變法宜矣,改革總是在浪潮過後掀起的,所以說這次疫情過後也必然會迎來大批的融資潮,但是這個疫情導致的不光光是這些融資潮,更會有一批不合格的企業倒下。

在這我首先要奉勸那些企業的領軍人物,應該認真的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和價值繼續操盤下去,如果說是一個不合時宜或者是不具備持續創新能力的企業,應該趁著這次浪潮做一些自我的革新,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來自救。

企業先不要盲目的去融資,先要做好幾個改變才可以去融資,首先要認真關注你的人才是否真正的是人才,還是那些混吃等死的人?如果沒有一些優秀的人才支撐,你即使融了資以後也只是給這些人來禍害,還不如不融資。

其次企業要關注你的主營業務是否具有創新性,是否具有持續盈利性,是否是輕資產,是否適合未來的發展。只有能在未來輕鬆活下去的企業才可以去融資,否則的話融資以後就是對自己的負擔。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詳細的解答過企業應該如何融資的問題,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我那篇文章,也是在問答裡面,大家可以關注我找一下。


旅遊美食創業者


一個個危言聳聽,有影響,也不至於這麼厲害。不要總喊狼來了。有困難也不至於到了經營不下去的局面。主動出擊,創新經營,總會有出路。畢竟市場還在,需求還在,波動是暫時的,過一陣壓制的消費需求會爆發,收入自然會有所提升。所以堅定信心,克服困難,春天總會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