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家是怎麼度過社交慾望低谷期的?

Laura-wei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人生每個階段的社交需求是不同的,學生時代,我們的生活圈就是主要社交圈,同學,老師,鄰居,家長等等,這些人我們基本每天都能見著。而工作以後,我們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社交,同事,領導,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業務上的夥伴,利益共同體等等我們不斷在遇見又不斷在揮手道別的人,這些人,有的幫助我們提高,幫助我們成長,有的讓我們緩解自己,釋放壓力。正因如此,我們有了不同層次的社交慾望。低慾望社交多來自無效社交造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斷審視自己,最終接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罷了,於是,主動放棄一些無效的社交也是正常選擇,隨之社交的慾望也變低了。成年人的世界多處於一種尷尬的狀態,本質上講,成年人的社交更多的是一種交換,資源與信息的互換,任何一種不對等,都不是一種健康的社交。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低慾望社交期要靜下心來,提高自己,到達某種目標階段自然就度過了低慾望期。


職場小兜


我和閨蜜很巧合的,在17-19年,兩年多時間經受了相似的人生。

這個坎兒上同樣面臨社交慾望低谷期,她得了焦慮症,我不小心嚴重抑鬱了。

更巧的是,最開始我們兩個都不清楚自己“中獎”這個情況。

她逃離北京,只有沒錢了,才會聯繫外界接個活兒,畫個插畫,買點兒糧食,但凡能養活自己,又開始玩兒人間蒸發。

我呢,因為面臨自己養孩子養家,被折磨得再難受,發燒39.9,也得爬起來上班帶孩子。

我和閨蜜的這個情況,更巧合的,居然都是為了男人,她結束了6年感情,我結束了12年的感情和7年的婚姻。

嚴重脫髮,暴瘦,整夜失眠。

只是我看著孩子無辜的面孔,決定不能倒下。

於是,煩躁時,給自己排滿工作(我做商業活動策劃,有團隊);恐懼時,中午休班在工位上畫畫;痛苦時,看書,各種書籍都看,建築、經濟學、心理學,不能看虛構類的,會影響情緒。晚上孩子寫完作業,哄他睡覺以後,我就下樓跑步🏃。每天運動打卡一個小時。

當時並不知道這樣的方式能不能緩解我越來越不想見人,每天莫名的挫敗感包圍自己,24樓的高度,跳下去又何妨?

奇妙的是,我的忙碌讓我除了感情,獲得了很多很多,升職加薪也好,正能量加持,朋友越來越多!

然後,我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了閨蜜,她如今也走出來“焦慮症”導致的“社交恐懼”。

我想,時間和陽光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什麼叫置於死地而後生?

不管經歷什麼,先正視這個問題,不要逃避,就算是自己的問題,又如何?

生活的痛或美,能夠感知它的人,只是切身體會!

給自己點兒出口,最後尋找一個技術層面的,不能沉浸在音樂,電影或者虛構類的小說裡,因為心理有缺口的時候,看這些東西,容易產生黑洞效應。(當然,內心更強大的人,看這些無妨,屬於錦上添花。)

記住—

細細體會生活的真諦,歲月的影子,都市的情懷,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時光裡。

另附幾張我畫得小畫和拍攝的居家照片。希望給更多人傳遞正能量,相信自己!






巷釐生活美學家


對於此,你們有沒有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選擇了三天可見,社交恐懼症氾濫。

點進朋友圈除了一條橫線,剩下的只有一片空白,在日常的相處中,大家也不喜歡錶露自己的喜怒哀樂。

我們就像不僅善於隱藏悲傷的情緒,就連快樂的心情都難以和別人分享了。

和大家的交流慢慢變少,知心話也不跟爸媽講。社會發展太快,始終覺得他們跟不上我們的腳步。

教了好多次他們還是不會用微信,發個搞笑的表情包他們不理解是什麼意思,講個搞笑的段子他們也不懂。

久而久之,感覺和家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在親人面前,我們彷彿變成了一個沒有情緒的木偶。

和朋友的聯繫頻次也逐漸減少,不再有事沒事都聚在一起了。

以前看到一個好笑的視頻,一件有趣的事,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和對方分享,然後一起哈哈大笑。

以前看到一個好看的電影,發現一個好玩的遊戲項目,都會立馬和對方約定時間,一起去看一起去玩。

可是漸漸地,好像大家都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重心,想著總是麻煩別人也不好吧?萬一他在忙呢?萬一對方覺得我很煩只是礙於情面沒有拒絕我呢?

脆弱的內心越來越敏感,於是彼此也默契地不再打擾。

隨著線上線下各種套路滿天飛,與陌生人溝通,如今往往成為一項高風險操作。

和不熟悉的人不敢搭話,不禁擔心被騙,也是尷尬。

膽小靦腆的人往往佩服勇敢主動的人,慢熱的人常常羨慕那些自來熟的人,覺得那是自己永遠無法企及的超能力。

似乎有些人天生就可以毫無顧慮的跟陌生人聊天說話,有說有笑,進而玩到一起,而我,卻好像始終辦不到。

我們將自己從別人的世界裡自動抽離,在一片熱鬧中悄無聲息地退出,儘管嘴上說著一個人也很好,卻不得不承認,當在自己的小角落裡獨自偷歡時,還是會感到思思落寞。

我個人覺得可以通過:讀書,聽音樂,旅行,傾訴來度過這個低谷期。

大家好,喜歡我可以




小羅養蝦


這個時期很特殊,不想去接觸別人,別人也最好別打擾他,相當於是把自己封閉起來,這種持續的時間不可長久,如何度過這個時期。可以試試下方法:

第一,堅持鍛鍊身體。早起慢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會使你白天都精力充沛,積極向上。早上,車流減少,穿過馬路,來到附近的公園,空氣清新,鳥語花香,那種環境很容易讓人心情平和,在跑的過程中既鍛鍊了身體,又愉悅了身心,跑完出點汗真的很不錯,時間控制在30分鐘左右就好。

第二,專注工作,提升自己。如果是學生時期,那麼學習就是你這個階段的本職工作。無論是學生還是進入職場的人,趁這個時期把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上,做好本職工作同時,想想如何能提高工作效率,一般用三天造成的事,能不能比別人更快,兩天完成,別人解決不了的工作難題,你能不能想到好方法解決。讓自己在工作中更主動一點,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

第三,注意作息規律,晚上不要去熬夜,熬夜多了傷身,身體垮了,一切都歸零。11點之前務必睡覺,不要影響第二天的安排。




世界與小明


分情況看。

如果是病態的抑鬱症狀,那麼去看心理醫生比較好,非專業人士無法提供有價值的幫助。

如果只是一時之間的倦怠感作祟,那麼,不想接觸的那些就真的不接觸,放任自己消沉一段時間——當然前提是你沒有生存的壓力,不需要無奈的為了謀生而出門工作、社交。

我個人生活中這樣的時期發生在大學期間,代價是休學回家窩著,自以為把未來的人生計劃得非常好,但現實是啥都沒幹成。

後來再回顧那段日子,當時我是有挺嚴重的抑鬱傾向,但還沒有真的發展到無法由自己控制的抑鬱症。

於我個人而言,有點像觸底反彈的階段。

就是說我清楚的感知到個人情緒的最低谷已經出現,那麼未來的每一天都都不會比最想去死的那天還要差勁,每一天都是上升期,所以我可以放任自己在一段時間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理會其他任何人任何事——外人看起來就是廢掉了的樣子,但我清楚的知道這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

這個過程,花了我兩年時間。

我休學兩年後,重新回到學校,回到人群中,又花了更長的時間像正常人一樣社交、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基本環境其實沒有大的改變,但心態上改變了許多。

當然我當初的情況比較嚴重,題主如果是輕微很突然的倦怠期,可能只需要把自己與外界隔離幾天就會想念過去的社交生活,然後就自動好轉了~

祝一切安好~


One寶路


不想見朋友,甚至不想在網上跟人聊天。那就尊重你的低慾望,盡情的跟自己呆在一起,

可以每天打坐、靜坐、放音樂冥想,進入到更內在的你自己,相信可以自我發現你的低慾望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每天跟自己談戀愛、挖掘你自己的閃亮點,愛自己愛到不能再愛了,這個時候就是到時候你有旺盛的慾望想走出去了。



ArtEileen


不要太在意,正常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時間長了就不會在意什麼所謂的低谷期了!

沒有一個確實的答案什麼時候是低谷期,可能只是累了,到需要的的時候自然就會與人交流,太在意所謂的低谷期,反而會讓心裡壓力越來越大,潛意識會覺得越來越嚴重!越是反感與人交往,越會加深這種印象!

就像越是失眠的人越害怕失眠,越害怕就越是睡不著!有時其實已經睡著了,但是神經還處於緊張狀態!感覺自己睡不著!


文傑365


我們的熱情一旦被澆滅了就會自我反省,想想自己挺可笑的,一桌人聚在一起自己挺自信的發表了一下意見,有人認為你說的話與身份不符有的認為你老氣橫秋,這也是社會的複雜性使然,或許很多人不願社交就是因為太虛假,總有種夏蟲不可語冰的感覺,變得不願多說不敢多說,多讀書能讓自己快樂,多賺錢可讓大家快樂,你弱的時候一切觀點和想法都要向強者靠攏,唯有強大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秋風吻稻穗


回答你們的問題,做短視頻來渡過的。


餐飲美食愛好者


因人而異,對我來說這不是問題,因為我貌似天生就喜歡獨處,也就沒有低谷期一說。

亞里斯多德說過: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當然我不是神獸也不是神靈。所謂離群也是不參與融不入或不願意融入的圈子。

這個世界上真的不存在感同身受,瞭解自己的只有自己。看似繁華喧囂,又有多少人是貌合神離呢?

和自己獨處,做自己喜歡的一切,哪怕只是靜靜地發呆,讓心放飛,真的可以上癮哦!

不信?

來,試試吧[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