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對於千禧年前後出生的我們來說,“二戰”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


我們總能在各種影視劇、文學作品、遊戲中見到有關這場有史以來最大戰爭的刻畫與描寫,但其實,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根本無法想象人類在“殺戮”這個行為上能夠有多麼的高效。


事實上,在“殺戮機器”逐漸變得高效、強大、令人膽寒的進化歷程中,也有那麼一些“基因突變”的獨特情況,這就使得它們在常規武器中格外顯眼。

這些“變異傢伙”要麼過於前衛,受錮於時代而不能夠大展拳腳;要麼過於天馬行空,像是不知道因為誰的低語從其他世界穿越而來的異次元武器。

有傳言說第三帝國的“魔頭”希特勒在青年時期受到神秘主義的深刻影響,相信一些難以名狀的神秘力量。這個觀點在學術上很有爭議,有學者認為這是對他生平經歷的過度解讀。不過毫無爭議的是,歷史上,瘋狂的納粹的確有過計劃,建造一些看上去像是科幻小說中才會存在的誇張武器。

為了穩定德國民眾的不安情緒,也為了彰顯帝國的強大力量,納粹宣傳部還為這些武器取名為“Wunderwaffe”,著實讓人覺得既狂傲自大,又癲狂可怕。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惡搞星戰

什麼是 Wunderwaffe 呢?簡單來說,可以理解成“有可能創造奇蹟的超級武器”。這是一個地道的德語用詞,Waffe 是“武器”的意思,而 Wunder 則可以表示“神奇、奇觀”,神童莫扎特的“神童”一詞,德語正是寫作“Wunderkind”。

這些納粹所謂的“Wunderwaffe”,大部分停留在設想階段,有一些雖然建造成功,但也幾乎少有登上戰場,有些可能直到戰後十幾年才被人披露。不過作為宣傳手段來說,Wunderwaffe 確實可以給人極大的威懾。

那麼,稱呼它們為“神兵利器”是否言過其實呢?我挑選了其中一些不怎麼低調的,嘗試解答這個疑問。


太陽之槍 Sonnergewehr


首先要聊的這個“太陽之槍”最為科幻。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阿基米德與鏡子的傳說故事,羅馬帝國諷刺作家琉善在他的著作《圍攻敘拉古》中記述了這個故事。相傳公元前218年~前202年,正值羅馬共和國與古迦太基進行第二次布匿戰爭,羅馬在地中海沿岸大肆擴張。

公元前213年左右,由羅馬共和國執政官馬克盧斯率領的軍隊想要征服敘拉古王國,大批戰船挺近地中海的西西里島。

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就出生於敘拉古王國,保衛自己的祖國那當然是在所不辭。面對大海上逐漸逼近的羅馬戰船,阿基米德在海岸線邊上的高山上放置了許多鏡子,利用鏡子聚焦正午的太陽光,點燃了羅馬戰船的船帆。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太陽之槍”的設想就和這個故事差不多。1929年,近代火箭學先驅、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奧伯特提出了“Sonnergewehr”的計劃。按照他的構想,軍隊可以在外太空部署一個特殊的空間站,它由直徑約100米的超大凹面鏡構成。


通過遙控,這個超大凹面鏡可以反射、聚焦太陽光線,理論上幾乎能夠打擊到地球上任何一個點。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太陽之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納粹召集了一批陸軍炮兵部隊中的精英科學家,在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希勒斯雷奔,秘密研究赫爾曼·奧伯特的“太陽之槍”設想。

根據他們的演算,如果能在距離地面8200公里的外太空中,架設一個由金屬鈉製成、直徑約9平方公里的凹面反射鏡,匯聚的太陽能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使一座城市燃燒,甚至能令海水沸騰。

不過擺在眼前的現實是,就算忽略掉一些材料學與技術上的問題,建造“太陽之槍”可能也得花掉50到100年的時間,約等於不可能。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假想圖

雖然“太陽之槍”沒有被建造出來,不過這個概念倒是經常被“借鑑”。《德軍總部 新秩序》中,一份1960年11月15日發行的報紙就詳細描述了類似的大型武器,名字就叫“Sonnergewehr”。

不過最出名的“致敬”,可能還是《007 擇日而亡》中的這個軌道衛星武器“伊卡洛斯”。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陸上巡洋艦 Landkreuzer


對於火力的追求,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就是突出一個“大”字。這一點不無道理,人類在面對龐然大物時,天生就會產生畏懼之心,無關任何其他技術性要求,單純是心理層面的壓迫感。因此納粹的 Wunderwaffe 計劃中,也有這麼一批行走在陸上的怪物,陸上巡洋艦 Landkreuzer。

陸上巡洋艦按照常規分類,一般歸為“超重型坦克”,100噸重以上,規格比重型坦克還要高出一個量級。瞭解“陸上巡洋艦”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納粹的另一個超重型坦克,鼠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現存於庫賓卡坦克博物館

1941年,著名軍工品牌克虜伯公司接到一個大訂單,希特勒希望他們能研製100噸以上超重型坦克。為了掩人耳目,項目代號定為了“老鼠”(Maus)。

不過,當時設計的110噸、130噸、150噸以及170噸坦克都沒有突破性進展,全都只能維持在設計圖階段。於是1942年3月21日,希特勒又找到保時捷公司來設計開發超重型坦克。

到了1943年1月,在對比了克虜伯公司與保時捷公司的設計方案之後,希特勒最終採用了保時捷公司的設計。1943年12月24日,第一輛鼠式坦克由 Altmärkische Kettenwerk 公司在柏林組裝完成。實際完成的鼠式坦克只有兩輛,其中一輛還沒有炮管和發動機。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鼠式坦克的設計重量為150噸,但是由於裝甲厚達220毫米,最終生產出來的兩輛鼠式坦克都超過了180噸。想要讓這麼個大傢伙動起來,驅動可成了大問題。

費迪南德·保時捷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採用他原創的內燃-電力動力模式。先由內燃機驅動一臺發電機,產生的電能再作用於兩臺電動引擎。

雖然這樣的能量轉換過程導致推重比低得讓人無法想象,但這兩臺鼠式坦克依舊可以稱為咆哮的鋼鐵巨獸。保時捷 Typ 205-1 型使用了戴姆勒-奔馳公司製造的 DB-603 飛機發動機,能提供1080馬力的推動力,每百公里耗油3800升。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鼠式坦克有多大呢?

全長10.09米,寬3.67米,高3.63米,離地高度57公分,履帶寬度110公分,搭載128毫米 Pak 44 L/55 反坦克炮,可攜帶6名操作員。說起來好像沒感覺不是很明顯,但鼠式坦克是目前製造出來的最重型坦克。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來自Pinterest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圖中給出示例有誤,標為虎式的實際應為T34/85

對鼠式坦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之後,我們可以再來看陸上巡洋艦了。同樣是超重型坦克的陸上巡洋艦有多大呢?

毫不誇張的說,鼠式坦克在它面前像個玩具,而虎式坦克則可以用迷你來形容。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陸上巡洋艦P1000“老鼠”差不多有5個鼠式坦克那麼長

如此對比著來看,是不是能感覺到陸上巡洋艦的名號並非浪得虛名呢?說起來,這個名字就來自它們的設計師 Edward Grotte,他就職於上面提到的克虜伯公司。目前有資料可查證的陸上巡洋艦有兩輛,分別是 P.1000 型號“老鼠”和 P.1500 型號“怪獸”。

P.1000 全長大概39米,寬14米,高11米,重1000噸左右,預計最多可攜帶40名操作員。裝甲厚度150~360毫米,主炮是兩門280毫米的 SK C/34 海軍炮,另有一門128毫米 Pak 44 L/55 反坦克炮,八門20毫米 Flak 38 防空炮,兩挺 MG 151/15 機炮。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Landkreuzer P. 1000 Ratte

P.1500 全長大約42米,寬18米,高12米,重達1500噸,裝甲厚度250毫米,據估算可攜帶操作員至少100人。這輛坦克搭載的其他武器,與古斯塔夫巨炮相比都不值一提,P.1500 就是一門可以自由行走的古斯塔夫巨炮。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Landkreuzer P. 1500 Monster

萬幸的是,這輛恐怖的坦克並未實際生產,還在計劃階段就被放棄,它們只是為鼠式坦克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


古斯塔夫巨炮 Schwerer Gustav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古斯塔夫巨炮屬於列車炮,也是由克虜伯公司所造。它是世界上已部署的最大可移動火炮,重約1350噸,高11.6米,長47.3米,其中炮管長32.48米,口徑足足有800毫米,相當之可怕。

它可以將長6.79米、重7.1噸的穿甲彈直接發射到24公里遠的地方,在地上炸開一個32米深的大坑。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古斯塔夫巨炮的炮管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古斯塔夫巨炮使用的炮彈彈頭

可以說,古斯塔夫巨炮大得已經不像是一門炮了。它需要大約250名士兵花費56個小時組裝,發射時需要1500名特種炮兵協同操作。如果算上部署、運輸、維護、安全保障、掩護等等,一共需要4120名相關人員。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當時德國軍隊沒有能夠撕裂法國馬奇諾防線的強大武器,所以軍隊急需一種既能在己方領土安全距離內摧毀敵方堅固要塞,又能夠以部件的形式在鐵路線上運輸的火炮。

1935年,克虜伯公司提供了700毫米、800毫米、850毫米與100毫米四種口徑的火炮設計方案,不過陸軍武器局卻對是否下訂單猶豫不決。

1936年,希特勒參觀了克虜伯公司,很欣賞這種超大口徑巨炮。於是1937年陸軍武器局就訂購了三門80口徑的大炮,最終建造完成交付的則是兩門,古斯塔夫巨炮和多拉巨炮,它們的名字分別來自當時克虜伯公司的老闆阿爾弗裡德·克虜伯的父親古斯塔夫·克虜伯以及當時使用多拉大炮的炮兵部隊。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令人背脊發涼的是,如此龐大的古斯塔夫巨炮和多拉巨炮是投入過戰鬥的。它沒有被送去攻打馬奇諾防線,而是在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中大顯身手。

步兵上將埃裡希·馮·曼施坦因計劃率領德國第11集團軍在1942年6月時攻打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所以1942年4月,多拉巨炮被調往克里米亞做戰鬥準備。當時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對多拉巨炮能發揮的作用抱有懷疑,原因就是要這門鋪設的運送、補給線負擔太大。

不過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確實也是多拉巨炮為數不多能夠派上用場的地方,這座堅不可摧的要塞也是出了名的易守難攻,所以最後還是決定部署這門大炮。

多拉巨炮的射擊地點選在了塞瓦斯托波爾東北方向25公里處的巴赫奇薩賴 ,一共有5000人參與多拉巨炮的部署與發射,其中還包括20餘名克虜伯的工程師。從6月初開始,直到6月17日彈藥耗盡之前,多拉巨炮朝著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炮轟了5天。

在全部48次炮擊中,有至少10次距離目標僅誤差60米左右。Sewernaja 灣北部蘇聯軍隊彈藥庫,即便在32米深的地下,也沒能逃脫多拉巨炮的穿甲彈。據統計,僅6月1日、2日兩天,德軍就向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傾瀉了 26281 噸的炮彈,這其中有 1.3% 來自多拉巨炮。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多拉巨炮模型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多拉巨炮的彈藥殼與彈頭複製品 現存於德累斯頓的聯邦國防軍軍事史博物館

事實上,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對於古斯塔夫巨炮和多拉巨炮的判斷沒有錯,雖然能夠超遠距離打擊敵人,但是這樣的大傢伙使用起來成本極高,限制非常多,而且沒有工程師級別的關鍵人員幾乎沒法移動或者使用。

因此,它們登上戰場的機會也並不多。二戰末期,為了防止巨炮落入美軍、蘇軍手中,納粹自行銷燬了這兩門大炮。


球型坦克 Kugelpanzer


坦克可以大得出人意料,也可以小得意想不到。二戰時納粹建造過的另一個不像坦克的坦克,就是這個球型坦克(Kugelpanzer)。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星球大戰

對不起,不是格里弗斯將軍的這輛。

球型坦克長這樣。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Kugelpanzer

傳聞有不少國家都有過類似的計劃方案,但目前唯一有實車保留下來的就是納粹這輛球型坦克。

關於這輛球型坦克,留存下來的資料很少,因為有關它的資料幾乎全都被銷燬了,發動機被拆除,車體上也沒有明顯的商標或者其他標識,所以它的身世其實是個謎。

現存的這輛球型坦克保存於俄羅斯莫斯科州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當時蘇軍的戰利品,而給它的稱呼就是簡簡單單的“37展覽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為它重新上了漆,讓它看上去就像是新的一樣。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

目前能夠得知的信息是:

  • 它是一輛德國製造的戰車,但計劃運往日本。
  • 它的定位是輕型偵察車。
  • 1945年被蘇軍繳獲。
  • 外部裝甲大約5毫米厚。
  • 它可能由單缸二衝程發動機驅動。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球型坦克的造型,很可能和當時一種流傳的設計理念有關。有觀點認為,球面的結構會增加跳彈幾率,進而提升坦克在炮火中的存活率。

不過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工藝以及材料問題,這種結構的實用性遠遠不如常規的斜面結構,所以各國關於球型坦克的研究也沒有更加深入。

腦洞大開的德國人研究的黑科技,差點把二戰打成了“星球大戰”

其實後面還有一個小輪子


結語


其實,有關納粹 Wunderwaffe 的故事還有很多,像是二戰中唯一服役的火箭動力戰鬥機 Messerschmitt Me 163,德軍唯一入水的航母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等等。不過要說比較有傳奇性的,還是以上提到的這些“變異物種”。

萬幸的是,這些所謂的 Wunderwaffe 已經停留在博物館和老照片之中。科技的力量不再是為了殺戮,而是引領著我們潛入神海,飛向深空。這是令人振奮的年代,科幻世界的新鮮概念在一點一點地走進我們的生活。

每每這種時候,總會想起那句話:科技是這個時代最奇妙的魔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