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清朝滅亡後,9位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下場如何?


清朝滅亡後,9位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下場如何?

當清朝滅亡的時候,當時朝廷上有九位總督大臣,他們沒有隨著國家的滅亡而身死,都有著不同的命運歸宿。

直隸總督張鎮芳是位非常重要的大臣,在清政權覆滅後,袁世凱上位,張鎮芳自然便跟在了他的身邊做事,跟著袁世凱,才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被任命為河南總督,擁戴袁世凱稱帝,為此他背上了罵名。失敗後便又跟著張勳參與復辟活動,再次失敗,他被抓入獄,等到他出來後,已經放棄了對權勢的追求。但其實他已經積攢了不少的財富,安然度過晚年是不成問題的,他的兒子溥儀手中拿走了許多的名貴字畫,不論是現代還是當時,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

第二位總督是東三省總督,清朝滅亡後,最終選擇了投降,總督下崗,袁世凱派他去修史,修書途中趙爾巽去世了。

第三位兩江總督便是張勳,即使滿清滅亡,他仍然還想著復辟清朝,他組織了清兵,仍然留著辮子,復辟活動失敗,固執留著辮子的張勳只能四處流亡,直到去世。

第四位閩浙總督松壽是最為勇猛的一位,面對起義軍,毫不妥協,帶兵抵抗,經過一夜的大戰後,他帶領的軍隊敗了,他也自殺身亡,松壽是九位之中唯一壯烈殉國的總督。

第五位湖廣總督瑞澄,清朝滅亡後,身為總督的他立即逃跑,部下也直接各管各的,紛紛潛逃,清軍沒有了士氣,他跑到了日本躲過了戰爭,等到皇帝退位後,他回到了上海,直到去世。

第六位兩廣總督張鳴岐所管轄的地區爆發了最激烈的起義運動,國家太平時,他花了大量的錢財買了官職,可等到天下動亂後,他捲走了所有的錢財逃跑了,後來又被袁世凱召回來擔任顧問。九一八事變後,他選擇投靠日本人,為日本人祈禱,如此遭到了眾人大罵,被活活罵死。

第七位陝西總督升允是蒙古人,他同樣是一身傲骨,堅決保家衛國,當溥儀需要逃亡此處的話,他立馬開闢出居住之所,可還沒等到這一天,溥儀便退位了,但升允仍然在為復辟清政府奔走效勞,對抗革命黨人,九一八事變後去世。

第八位四川總督趙爾豐是趙爾巽的弟弟,他被派去鎮壓西藏叛亂的時候,強勢打擊,加強控制,是位幹實事的大臣,奈何生不逢時,保路運動爆發後,他用殘忍的手段鎮壓,在起義後他被公開審判。

第九位雲貴總督李經羲較為開明,相比上面幾位,他算是中庸人才,開辦了講武堂,卻培養出了革命黨人,比如朱德,而面對革命派的活動,他沒有出兵鎮壓,或者是知道大局已定,他任由著革命派發展,等到起義後,他被抓住,後來被袁世凱所救,在他身邊做事,直到去世。

這幾位封疆大臣在國家尚且安定的時候,享受夠了榮華富貴,可等到國家真正要用到的時候,卻不能做到團結一致,只有幾位誓死不從,拼死保衛國家,而有的人雖然不能做到犧牲生命,為自己考慮也是人之常情,最不能忍受的竟然是有人選擇了投靠日本,做漢奸實在是愧對自己曾經的國家大臣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