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你過往看過的書中推薦一本給別人,你會選擇哪一本?理由是什麼?

O-O你們都是萬惡的源泉


如果一定要推薦一本書的話,我強烈推薦史鐵生先生的《病隙碎筆》。

這一本看似雜亂無章的所謂碎筆,卻把作者對生命的無常、對人性的拷問、對過往的追思、對愛的表述、對宗教信仰的參悟等通通一網打盡。用他的生花妙筆、用詼諧幽默且優美準確的語言、用充滿哲思的論述,把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呈現。對讀者的心靈是一次高貴的洗禮。

毫無疑問,每一個有幸讀到此書的人,莫不為先生雖悲苦卻不失樂觀的心態深深折服。至少我是如此。無論你是狂傲不羈,還是悲觀厭世,或是焦慮迷茫,抑或澄明通透。都該停下向死奔襲的腳步,等一等自己的靈魂。與先生來一次隔空對話,他會讓你真正懂得人之為人的意義之所在,你將在巨大無聲的空寂中聽出回答。

先生的大半生都是在輪椅上度過的,箇中悲苦豈是常人所能體會?世界上身體殘疾者比比皆是,但是有幾人能夠做到像先生這樣的成就和悟性?好吧,如果你要用“上帝為他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來牽強附會,我也認了。但是請去看一看如下這些(原書中摘抄)驚心動魄的描述。

1.有一回記者問到我的職業,我說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

2.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面前都可能加一個”更”字。

3.靈魂不死,是一個既沒有被證實,也沒有被證偽的猜想。

…………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先生甚至把自己的病體形象的比喻成一架搖搖欲墜的飛機。簡直讓人拍案叫絕。有時我甚至變態的認為,自己這一生中沒有經歷過在輪椅上的體驗是否是一種遺憾和殘缺?

朋友們,如果你能讀到這條回答,謝謝你能夠看完它。如果你能夠讀到史鐵生先生的書也請你讀完它。那時你會感謝自己在人生的一段時光中與先生有一段隔空的心靈邂逅。這該是一件多麼三生有幸的事情!



人生若只如想象


如果只能推薦一本書,我會推薦一本顛覆我固有認知的一本書,像“砸在頭蓋骨上的拳頭一樣砸醒我們”的書。

卡夫卡曾經說過:

"如果一本書不能像砸在我們頭蓋骨上的拳頭一樣砸醒我們,我們為什麼要讀它呢?……我們應該只讀那些像災難一樣影響我們的書,深深刺痛我們的書,像你愛他比你愛自己還要多的人死去一樣的書,像自殺一樣的書。所謂書,必須是砍向我們內心冰封的大海的斧頭。"

這一直以來都是豆豆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的根據——它必須能讓你刷新認知、反思自己、對你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埃米尼亞·伊貝拉所著的《能力陷阱》正是這樣一本書,她提出了一些反直覺的觀點:

  • 不是你的短板限制了你,反而是你擅長的事限制了你。
  • 不要試圖用思維方式改變行為,先去行動,改變自己的行為。
  • 對於人際關係來說,有時候你不是不擅長,而是比較自戀且懶惰。

不同於我們慣常的想法,認為改變行為的前提是改變思維和認知。

而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由外而內”原則,作者提出,你必須先改變自己的行事風格,才能慢慢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比如說,你想變成一個自信的人,那就先去研究自信的人他們的行為模式、他們的能力表現是什麼,然後從行動改變,引發思維方式的改變。

慢慢地,你就可以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像一個自信的人一樣去思考了。

這個觀點實際上和Amy Cunddy提出的“身體語言會影響和改變認知”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外在的行為方式,是一種強有力的信號,它比內在的自省、思考來得更加迅速和直接,並且行為有即時的反饋結果,它更容易帶給我們深層的改變。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值得踐行的觀點,非常適合大家在進入一個瓶頸階段時,對自己進行一個檢視和回顧。

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朵夫》寫: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有時候,我們習慣於保持一種固定的狀態,但往往這會扼殺多種可能性。

我是@古豆豆,關注我帶給你更多好書推薦~


古豆豆


我會推薦《圍城》這本書。下面談談我選擇這一本的理由。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我想,這是《圍城》這部小說裡最經典的,流傳最久的一句話了吧。《圍城》小說成書於1946年,錢鍾書用兩年的時間沉澱出這樣一部經典之作,好的內容可以高於生活,但不能脫離於生活,就像錢鍾書所說,在這本書裡,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角色當然是虛構的,但是有考據癖的人也當擔不肯錯過索隱的機會、放棄附會的權利。書中觀點很鮮明,錢老已經告知我們,事實上所有的故事都是烘托這樣一個主題一樣,給人物角色增添幾分亮點,也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

婚姻,職業,家庭等等,都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但不同的是,出來的人之前拼命地想進去,進去的人又拼命地想出來,日復一日,重蹈覆轍,一幕幕都在上演,變得是人群,不變的是規律。婚姻,事業,總能說出別人的好,看不到自己的好,我想這也是人之本性,看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也可能囿於缺乏感恩之心,抑或者總是想嘗試些許的不同,如此一來便很好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況。縱觀我們的社會,不就是一幕幕圍城的上演麼。婚姻,夫妻生活本身就少了些許戀愛時的激情和心境,過日子不同於談戀愛,人生也不能永如初見,日子一長,各種矛盾和衝突便接踵而來,令人猝不及防,處理的好,日子照樣過下去,處理的不好,便開始各種嫌棄和各種嚮往,早已忘記當初的牽手和誓言。總總覺得他好或她好,時常又伴著無限的後悔,殊不知在後悔之前又都羨慕已經成家的人。結婚的羨慕沒結婚的自由,沒結婚的羨慕結婚的家庭圓滿,人總是在各種矛盾和對比中尋求著平衡,這種平衡更多是心裡上的平衡。再比如職業,公務員覺得醫生不錯,醫生覺得教師不錯,教師反過來羨慕公務員不錯,如此爾爾,不勝枚舉,我們在總結別人的時候總能列出許多個優點,我們在總結自己的時候總能列出許多個缺點,似乎當初不應該是這樣。若真的如我們所願,單了身,換了工作,可能又會回到當初的心情,羨慕結婚的,羨慕其他職業的,循環往復,許多人也就在這循環往復中度過此生,卻從未發現自身以及身邊的美好。

人都有虛榮心或者自尊心,就像談戀愛的小青年,永遠都是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工作也是這樣,無論自己過得多麼苦逼,永遠要把光鮮的一面展現給身邊人,時間一長,便暴露各種問題,便不是靠各種語言來展示自己的美好,心有餘而力不足,心理崩潰無法承受之時也就是放棄之時。其實世上哪有什麼完美的婚姻和一勞永逸的職業,真正讓許多人羨慕的婚姻或職業又有多少,又有多少能成為錢鍾書和楊絳一樣的婚姻,這樣的婚姻多半存在於神話之中,神話不是現實,無法照印彼此。每個婚姻,每個家庭,每份職業都有光鮮的一面,也都有苦累繁重的一面。明星看似風光,實則無自己的隱私,處處接受曝光,任何一個小問題都會被放大到大問題,一不留神還會遺臭萬年;教師看似寒暑假時間充裕,殊不知平日裡受過多少氣,費過多少口舌;醫生職業神聖,但也時常承擔各種壓力;私人老闆財大氣粗,實則在外打拼受累,各種應酬凡事都是一分為二,我們有自己的光鮮,當然有自己的苦累,不用去過多的羨慕他人,更不能用他人的光鮮去對比自己的苦累。我們只要守住身邊的一個個小美好,找到屬於自己的亮點,明白人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每個人的實際可能遠不如表面來的光鮮亮麗,你會發現,圍城有時候也能突破過去。

所以,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特別推薦大家看看。對生活很有指導意義。你覺得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


姚老師談教育


對於要推薦的書籍,我推薦的是曾國藩書籍,這部書很適合各種年齡段的人讀,不同的人讀有不同的收穫。其中曾國藩的《挺經》是其中一部,很值得讀幾遍。

序言

一代天驕,曾國藩也。晚晴十大名臣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曾國藩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一部儒學人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長典範。在風雨飄搖的清朝中,曾國藩用一己之力,用他的智慧,學識,為清政府續命幾十年,可謂功勳卓著。

曾國藩出生於小地主之家,家庭不算富裕。其從小好學,14歲能讀四書五經,可謂天資聰慧。在清王朝的內憂外患中,他一無家學,二無門閥的根基,卻僅僅靠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勤奮刻苦,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官居一品。

為什麼曾國藩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績?這需要我們從他晚年人生的點點滴滴中分析。曾國藩的晚年,雖然退隱返鄉,但是其筆耕不止,寫出了許多鉅作。特別是他的《家書》,對世人影響深遠。在曾國藩眾多作品中,唯獨其作品的三要素,是蘊含著無數成功的思想、方法,對在外拼搏奮鬥的年輕人來說,是無價的寶庫
第一部分為《霸志》。

何為霸志,其實為霸王之志。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用曹操的話來說“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在有限的歲月中,無人不想生前建功立業,死後流芳百世。要成就一番霸業,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曾國藩,號滌生,取自“滌其舊染之汙,勵志以用世”的含義。由此可見,曾國藩之志向高遠。


第二部分為《挺經》。

這是曾國藩生前最後一作,李鴻章稱其為“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法寶。這章主要是講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堅守的原則和方式。“外挺內堅、才華不顯”是本章的精華。對自身的發展,要毫不餘力的壓榨潛力,沒有什麼不能做到的,一個勁的勤奮苦學。對外要謙虛謹慎,一步一步的發展,不與人爭利,徐徐圖之。

第三部分為《忠信》。

人無信,不以立。曾國藩一生為國,殫精竭慮,可謂忠。戎馬一生,講仁守義,可謂信。在人生的奮鬥過程中,會遇到無數迷人的誘惑,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曾國藩用一生守住了忠信,即使在功成名就的那一刻,依然保持謙遜,對國家依舊忠心耿耿,對親友依舊言傳身教。

結語

以上三章是曾國藩一生髮展的縮影,從立志、成長、守信等方面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人才能成功。擁有什麼樣品質的人才能實現偉大抱負。成功是每一個人的渴望,榮歸故里,衣錦還鄉,是每一個在外拼搏人的信念。但是,要想成功,我們必須要向長者學,向前輩看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深入學習曾國藩成功的三要素,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曾國藩的經驗對後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好多閱讀之心得都在@妙筆寫春秋,歡迎大家關注@妙筆寫春秋,裡面都是慢慢的乾貨,看一點,受益十分。


妙筆寫春秋


那就推薦全國排名第一名的書,遙遠的救世主!理由如下:

第一、本人看了幾萬本書,這幾萬本里面它排第一名。

第二:這本書能教你發財,也能告訴你貧窮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同時還能告訴你窮人遇到機會為什麼不能把握住!

第三:這本書講事物的本質,將中國文化,世界文化,講財富的規律,商業的邏輯,權力的本質。人類最重點的領域都涉及到了,包括生與死的問題!

第四:這本書還有影視作品,拍攝出來的電視劇叫《天道》,值得用心去看!

第五:這本書看一遍看不懂,要看很多遍才能慢慢理解一些東西,需要非常多的思考!

第六:這本書的作者很神秘



需要靜心學習


阿齋寫的《圈裡圈套》

該書寫的是一個銷售的故事,裡面有許多觀點現象不太入主流,但是對於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大學生卻非常的實用而且道理邏輯簡單易懂。我們大部分的人從小所受的教育都是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學校家庭幾乎很少教我們一些社會生存知識。當今社會爾虞我詐只要涉及到錢與利益事情就沒有簡單的,所以剛步入社會的我們就有點像第一次上戰場的新兵,連什麼時候臥倒都不知道……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部隊服役,部隊相對來說比較單純沒有那麼複雜退伍後就沒那種感覺了,就想起該書裡面的情節及一些觀點,看過幾遍之後裡面有一些觀點讓年輕的傻白甜很受用:假設對方是個騙子先想想你 有什麼值得他惦記。

充足的人脈是解決問題的基本保障

遇到突如其來的好先想想對方的動機是什麼尤其是女孩子

這本書絕對不同於網絡廣為流傳羅織經,厚黑學,毒雞湯。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希望廣大的迷茫青少年心態開闊越走越遠!



Dota2米拉娜


第一本推薦的話,就是紅樓夢了。這個裡面的故事大家都是家喻戶曉的了。看看還是有好處的。(建議看帶有脂硯齋評語的,基本上後後續的故事發展,大概從評語裡面能窺見一二。)

第二本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不過我還沒看完,開頭確實很好。)

故事以魔幻現實主義的筆法描繪了加勒比海沿岸小城馬貢多百餘年的歷史。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中的代表作。

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小說以虛構市鎮馬康多(Macondo)的榮衰作為拉丁美洲百年滄桑的縮影。

以奇詭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獨裁,鬥爭和流血的歷史,以及遺忘和孤獨的主題。

故事講述一個光怪陸離的布恩迪亞家族在一百年間,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上演興衰起落,第一代的老布恩迪亞在晚年被綁在樹上過日子,歐蘇拉是布恩迪亞家的女主人,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著家人,但她又充滿正義感,她的孫子阿加底奧在馬康多以暴力統治人民時,挺身而出為人民打抱不平。最後一個子孫——倭良諾的兒子在剛出生時被螞蟻吃掉,倭良諾在看完遺稿後,隨著馬康多一起消失了。




何紫霄


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逍遙遊》《中國書法史》王力的《詩詞格律概要》《詩經》《唐詩三百首》







三休堂李彥敏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好書有很多,如果我推薦的話,裡面肯定會有一本《活著》。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在大時代的背景下,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的苦難。

徐富貴的上半生是地主家的少爺,鮮衣怒馬,年少輕狂,然而最終終於賭光了家業,窮困之中福貴為母親求醫,沒想到在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時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下半生的悽苦經歷才剛剛開始,妻子患病而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女婿因做苦工也意外而死,外孫苦隨福貴回到鄉下,由於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卻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然而我覺得作者寫了這麼多苦難出來,並不是為了寫苦難而寫苦難。作者想表達的更多的是面對生命面對生活的態度,即使絕望,也能在世界的某處找到一絲的希望。

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尾段福貴買老牛的情節,那頭老牛也許就是他的化身,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有著同樣悽慘的晚年,在這頭老牛的身上彷彿能夠看到自己的一生,福貴最終買下了它。因為就像村裡人所說的:他們兩個很像!既然不能被世界溫柔以待,那就待“自己”溫柔些吧。

書不長,細細品讀的話一天兩天就可以看完,過程中伴隨著五味雜陳,壓抑、無奈,絕望中又透漏著一絲欣慰。

生命是平等的,生活卻不是。

人生應分為兩種境界:生活和生存。福貴的一家就是在生命的每一天用生活的心態去生存,苦在身體,甜在心田!

珍惜得來不易的生活,珍惜身邊人。畢竟我們現在都是幸福的。


老書蟲的書架


我會選擇愛倫坡的《怪異故事集》,因為他是暗黑文學鼻祖級的人物,該書收錄的他的每一篇文學作品都堪稱驚世之作,都是作家苦心之經營。人們完全可以稱他為不世出的怪傑,內容涉獵文學之禁忌,小說寫出了哲學、詩和玄學的高度,語言極其凝鍊,飽含象徵意義,一種色彩的語調不斷往下延伸,一路走到黑,氣氛渲染超級詭異,讓人陷於無助之中。這種帶入感唯曠世奇才才能駕馭,讀者立時墜入雲裡霧裡,像施了催眠,被牽到迷宮的至暗角落。每次用心閱讀,我都能發現些隱藏其中的罅隙,而正是這些罅隙構成了其文章脈絡。所以,至今我都不敢坦言說自己實際上能把握住了每一篇精品的脈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