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最近電視臺出現許多相聲團體包括姜昆等,郭德綱德雲社會不會被淹沒了?你怎麼看?

想了半天了也想不出來


德雲社的最大作用不是他們的相聲多好多逗,而是告訴了我們:藝人是可以賣藝餬口,也應該是靠賣藝餬口。

多年以來我們習慣聽到相聲藝人所屬單位有,各省曲藝團,鐵路文工團、海政文工團等等,帽子最大的中央曲藝團,這些官養藝人雄霸舞臺幾十年,雖然演出不多,但“雨露滋潤禾苗壯”,每每還搞個大小賽,各種花樣賽,獎狀滿天飛,幾乎都得獎,結果是江河日下。

郭德綱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藝人是自食其力團體,不是具有管理功能的公務機構,想一想,花納稅人的錢供養藝人,實在可笑呀!財政供養藝人是戰爭年代沒辦法的辦法,現在非戰爭年代,就應該用和平年代對應的方法,讓藝人迴歸正常的生存方式。

所以,德雲社應該是藝人迴歸生存的正確方式,他們水平高低是另一回事,生存方式是大方向,當然了,財政藝人是不認可的,雖然沒有動他們的蛋糕,但是卻動了他們的面紗(強調 是面紗,不是遮羞布),是一種變形的利益,肯定會有熱鬧的表現,民間藝人道路不平坦,德雲社現有郭德綱,猶如蜀漢關雲長,不會不紅火,不會被淹沒。


luandunn


不管郭德綱本人多低調、多謙虛,他都一個人盤活了整個中國相聲界的商演市場。從郭德綱德雲社聲名鵲起以後,體制內相聲演員有了“嬰兒般的啼哭”;他們失去了“安樂死”的權利。


郭德綱的相聲商演就好像第一場職業足球比賽,第一場職業籃球比賽,第一場職業網球比賽。什麼是職業?職業就是可以憑本事指著這個比賽或者文藝表演賣票養家餬口。


所以,不是德雲社被淹沒了,是一個德雲社影響了整個相聲界。德雲社之於中國相聲界像極了NBA之於籃球。NBA是世界籃球職業化的引領者,沒有NBA,就不可能有歐洲或者亞洲的職業籃球的相對火爆。同理,沒有德雲社,就沒有相聲商演市場的相對繁榮。

郭德綱和德雲社不容易,郭德綱和德雲社對的起相聲。相聲給了很多體制內演員很多,但是他們很多人得到的遠高於他們對相聲的回報。郭德綱總說相聲給了他很多,他說的沒錯,就是給了他很多。但是相聲給了郭德綱一碗飯,郭德綱還了相聲一片天:他是盤活整個相聲市場的開拓者、引領者。


相聲百家齊放是好事,德雲社像NBA一樣是行業領頭羊更是好事。一個行業的優秀都是從領頭羊開始的,沒有優秀的領頭羊,哪來的整個行業的繁榮?
沒有領頭羊被淹沒的,但是誰有本身都可以超越領頭羊,如果你有本身你就是新的行業領頭羊。50年之內NBA和德雲社被超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不可能被淹沒。領頭羊好起碼別人追逐的目標更高一些,對整個行業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其實每一位從業者對於這個好處,心裡都跟明鏡似的,不過有的人心服口不服而已。


兜兜轉轉還是小學生


就目前情況看,無論誰也淹沒不了德雲社!因為德雲社就是從亂石堆、雜草叢中頂著狂風暴雨長起來的參天大樹!

當初的相聲界呼風喚雨的各路大神,都沒有將那棵幼苗摧毀,如今和風細雨怎麼能動搖他的根基?

相聲150年來,郭德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第一人。

一、郭德綱讓相聲起死回生。沒有郭德綱,如今就沒有大眾相聲。(不少反對他的人也承認這一點)

二、他讓相聲走進劇場。真正做到了,藝術,服務於大眾。反對的人把接地氣當成“俗”,把脫離大眾美其名曰“雅”。寧可讓相聲遠離大眾“高雅”地死去,也不能讓相聲親近大眾“低俗”地活著。

三、他紮根傳統藝術,強調紮實的基本功,德雲社堅持少於50段相聲沒資格領工資。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四、他為相聲傳承培養出來了一大批青年人才,毫無疑問,這些人,至少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將在未來三四十年內為相聲作貢獻。

五、德雲社把相聲推廣到海外,增強民族自豪感,在為中華民族影響世界的軟實力添磚加瓦。有人說他出國也是說給中國人聽,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學中文的老外。這些人難道不與親朋好友聊天,談一談去看了中國的相聲演出?

總之,能不能淹沒德雲社,看他有沒有超過德雲社那些人的硬本事。僅靠高喊“低俗”一詞,淹沒不了德雲社。因為德雲社的電視相聲的數量,也超過好多其他相聲人一輩子說的相聲段子。


碧水青山0


一枝獨放不是春滿園花開春滿園!對於相聲界來說簡直是痴心妄想!雖然一些相聲演員頻繁亮相電視臺但對於他們的商演影響微乎其微!打開大麥網搜索相聲演出,2月份以馮照洋孔雲龍分別領銜的德雲三寶A,B兩組在全國火爆演出20多場後,孟鶴堂領銜的相聲有新人繼續火爆商演並且剩餘的場次全部售罄,孟鶴堂、張鶴倫和小角張九齡也開始了今年的系列專場商演,孟鶴堂公佈了泰國商演的信息,大魔王岳雲鵬和張雲雷也公佈了開始商演的信息,岳雲鵬將進行國內10多場以及遊輪和北美商演,張雲雷手術成功後馬上開始了從天津開始的商演,到現在為止只有郭麒麟燒餅還沒有商演計劃但肯定要舉辦的!最後終極大魔王郭德綱于謙還沒有出場!而郭德綱岳雲鵬張雲雷的演出場地最低也是幾千人最高上萬人體育館!綜上所述,相聲界成了德雲社的滿園春色了!類似苗阜相聲新勢力高曉攀曹金也只能在千人劇場不溫不火了!德雲社有可能壟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商演市場和百分之百的高檔演出市場!


手機用戶80393579864


汗澇保收的相聲時代繼將成為過去,逐字逐句坐在辦公里死記硬背的相聲現在己經沒有人聽了。電視相聲也沒人看了。相聲大師,藝朮家們再也坐不住了。相聲主力軍目前受到前所未有威協。草根相聲異軍凸起,商演讓草根相聲藝人嫌的鍋滿盆滿。社會議論撲天蓋地的,一邊倒的指向了相聲大佬們。主流謀體人民網也開始報道草根相聲登陸海外傳播中國傳統相聲文化藝朮。這對主流相聲情以何堪。本該是自己的活確讓非主流草根相聲硬生生的走在了前面。國家人民養咱們何用?草根相聲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確跑到國外撈外國人錢這有是為什麼?草根相聲狂喊兩千人以上的商演我們壟斷了,主流相聲大師們,人民的相聲藝朮家們。有何感想?值不值的深思?是不是太安逸了?反正說是相聲藝朮家,不說也是藝朮家。藝朮家是將相聲這門傳統藝朮發揚廣大,把笑聲和歡樂傳送給廣大人民群眾。絕不是排除異己,打壓對手。搞陰謀,拉幫結兀。如果這樣,早早晚晚會被廣大人民群眾遺忘在相聲這門傳統藝朮的歷史長河裡的。最後弱弱提醒一下草根相聲藝人,你們為相聲這門傳統藝朮做出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低調點吧,只有團結才能使相聲這門傳統藝朮發揚廣大!


張有紅東風商場主管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如果全國的相聲團體真能淹沒郭德綱德雲社,對於相聲藝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畢竟總是德雲社這一枝獨秀,相聲藝術永遠也不會迎來春天!
10月8日,人民網在各大媒體平臺發佈了名為《中國傳統相聲將於11月登陸英國》的新聞報道,報道指出來自中國的相聲演員郭德綱、于謙將攜德雲社到英國公演,這也是中國傳統相聲首次登陸英國。對於這個信息郭德綱也是轉發了這篇文章。



在這一次的報道中,人民網還列出了自2011年以來德雲社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德國、新西蘭、日本、新加坡等地進行海外演出。人民網做為國內數一數二的主流媒體,對郭德綱德雲社赴海外演出進行報道,也充分證明了如今德雲社在相聲演出界的龍頭地位。


要知道相聲被非為主流和非主流,而郭德綱做為非主流相聲的代表,主流媒體之前對於郭德綱的報道是非常的少的,這也是主流媒體對郭德綱為相聲事業所做貢獻的肯定。但是如今的相聲事業只是表面繁榮,說白了,全國的相聲觀眾之所以再看相聲再聽相聲,大多數是衝著郭德綱德雲社去的。

雖然如今各個電視臺都推出了喜劇類節目,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參賽選手都是那幾個團體、那些人,德雲社、嘻哈包袱鋪、青曲社、相聲新勢力、相聲第二盟、大逗相聲社、樂活卉、謙祥益等等,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剛剛參加完這個衛視的節目,然後馬不停蹄的去參加另一個電視臺的節目。郭德綱、姜昆、苗阜等人也是輪番坐鎮電視臺當評委。


但是比來比去,行的總行,不行的到哪都不行。像張番劉銓淼這樣的相聲新銳,各種大賽的大獎,都拿到手軟了,可是依舊生存都是問題,而其他團體、其他人呢?相聲藝人要生存,靠獎盃填不飽肚子!德雲社再強大也不可能把所有草根藝人都收入門下,相聲藝術要想真的迎來春天,不從根本上改變,是不可能實現的!


靖逸軒主


電視作為媒介在相聲面前太強勢了,同樣相聲作為文藝形式在電視面前也太薄弱了,這點已經在過去幾十年已經用現實證明。

所以問題裡所問的會不會,答案是肯定不會,因為但凡有一絲可能,也不至於產生今天的郭德綱和現在的德雲社。

在早幾十年央視春晚代表著業界權威,只要能上春晚就意味著演員名成身就,可是在當前網絡普及的年代,春晚已經成為許多家庭過年團聚的背景音。

春晚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其他的電視節目了,所以不要高估電視媒介在相聲發展上的重要性,它最多起到一個廣而告之的作用,至於觀眾願不願意為文化消費去買單是另一回事。以前的相聲市場是典型的賣方市場,觀眾沒有選擇權,演員演什麼觀眾看什麼;可是現在是典型的買方市場,觀眾掌握選擇權,觀眾想看什麼由自己說了算。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觀眾願意為相聲買單的前提是比較演員業務,而不是比誰更會做廣告推廣、更會喊口號。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他們要是覺得自己能淹得沒德雲社,也就不至於沒完沒了的用這些下三濫手段了。我不是鋼絲,連郭德綱的現場演出都沒看過,但是連我都看憤怒了,太無恥了


槓頭老趙


題主說的最近出現了很多相聲團體倒是確有其事,但是想淹沒郭德綱的德雲社恐怕是在痴人說夢。

看過一個郭德綱的採訪,郭老師在裡面說了很多話,說最近十多年一直是德雲社這一枝獨秀在商演,他本人很希望能有更多的更強大的專業相聲團體出現。因為相聲要發展,光靠德雲社一家是不行的。相聲的未來需要廣大相聲人共同努力。他迫切希望能有優秀的相聲團體出現,大家在一起切磋,共同推動相聲藝術的發展,共同繁榮這門藝術。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家齊放春滿園。相聲在本世紀初出現了新的生機,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聽相聲,願意關注相聲,也有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願意學習相聲,願意加入相聲大軍!年輕的相聲人是相聲這門藝術長足發展的推動了!


再看看現在湧現的這些相聲團體,比較出名的嘻哈包袱鋪,相聲新勢力,青曲社,這些哪一個能與德雲社比肩呢?他們想要發展壯大是好事情,埋頭苦幹,修身、修德以期能紅的更久才是他們目前要做的。千萬不要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不要和別人攀比才是真的。因為僅憑這人,目前還是不能和德雲社比的,更別提淹沒了。所以說現在就說淹沒德雲社的話真的不現實!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開放春滿園,相聲行業出現越來越多的人才,當然是好事情,受益的是廣大的愛相聲的觀眾,我們當然願意看到百花爭春的景象了。


於小小


一條是陽關道、一條是獨木橋,一個是靠觀眾票錢養家餬口的民間相聲團體、一個是靠財政“圈養”的旱澇保收的相聲演員群體,一個江湖、一個廟堂,其實誰也吃不掉誰,何來“淹沒”一說。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個行業只有存在競爭和威脅、才能促進良性發展,否則必定因寂寞而亡。相聲界也是如此。


沒有郭德綱之前,電視相聲慵懶得有些病怏怏,不是無人能超越的孤獨求敗、而是溫室裡豆苗的弱不禁風。德雲社異軍突起時,電視相聲才驚慌失措中又活躍了起來,也才有了《相聲小品大賽》、《笑禮相迎》等節目的出現。

現如今,德雲社一家獨大也並非好事,應該有更多像“相聲新勢力”這樣年輕有才華的相聲團體出現,一者能讓觀眾有更多選擇、二是能避免出現行業壟斷。而電視相聲、雖然拿不出什麼“硬菜”,但也能有虎視效果、逼迫德雲社藝人精益求精。

但如果說靠辦幾個相聲節目、或者收納一些“非敵即友”的流浪藝人,就能扭轉電視相聲界的頹勢,顯然是想得太多了。

十年磨一劍,郭德綱用了二十年時間精心打磨出來的利劍,並非一群領工資的相聲演員、外加幾個口碑不佳的“僱傭兵”演員能抵擋得住的。

只能說,狼不吃羊已經是萬幸,別還幻想著羊能幹掉狼。當狼還是幼狼之時,羊可以譴責狼“出身不好”、品性低劣等道德問題。當狼已能獨步江湖,再拿“三俗”詆譭之、已經沒有任何殺傷力了,這時候羊應該思考怎麼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