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宇宙早期會誕生許多質量超高的恆星,而現在好像就不會呢?

地球的50億年


在宇宙演化的早期,星系中中普遍分佈著氫元素和氦元素構成的氣體雲團。

那個時候誕生的恆星幾乎由氫元素和氦元素聚合成,金屬豐富極低或者是零金屬的丰度的存在,被稱之為初代恆星。

這些恆星普遍為大質量恆星,恆星質量越大,其核聚變反應就愈加劇烈,因此初代恆星的壽命也很短。

由於當時的環境缺乏重元素,這便導致了初代恆星即使處於演化後期的紅巨星階段,也不會存在比鐵更重的元素。

當初代恆星演化到末期後,其中大質量的恆星便會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來結束自己的一生,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產生出大量重元素散佈到宇宙空間。

這些重元素與原有的星際氣體雲團混合,然後從中再誕生出來的恆星便是第二代恆星了。

二代恆星與初代恆星最大的區別就是擁有除氫氦元素之外的重元素。

時至今日,早已存在了六代甚至更多代的恆星,這些恆星體內的重元素更多。

從恆星換代的趨勢來看,越是誕生得靠近現代的恆星,其壽命往往越長,也就是說其核聚變反應不如早期恆星那麼劇烈,這也是導致如今恆星質量不如早期恆星質量大的重要因素。


星學菜上仙


為什麼宇宙早期會誕生許多質量超高的恆星,而現在好像就不會呢?

對人類來說,宇宙的時間與人類的時間不在一個尺度上,通俗的說法宇宙在137億年前就在一個奇點爆發了,而人類的存在,就算恐龍時代就有人類的話也不過6500多萬年前。

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只不過剛剛開始

宇宙到底有多大,科學家們沒有結論。如果137億年前有一個奇點爆發了,產生了宇宙,我們最多隻能看到137億年前的宇宙,也就是說我們按天文單位我們這隻能看到137億光年。但是,科學家們發現不止如此,人類通過計算竟然能看到900億光年。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如果宇宙137一年前形成,我們就不能看到900億光年;如果宇宙900億年前形成,137億年前奇點宇宙大爆炸就不能成立。

二.星系的形成對人類來說想看到是不可能的

假設宇宙中正在形成一個星系,對人類而言是不可能“看到”的,因為人類的壽命不可能看到一個星系的形成。哪怕是一顆很普通的恆星也是如此。

太陽就是一顆恆星,從有人類以來,對人類來說,它就沒有過什麼“變化”。我們只能藉助現有的技術觀看到地球身邊的偶爾的變化,比如1994年,千千萬萬的人親眼目睹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次宇宙事件,那就是“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與太陽系中的最大行星——木星相撞。

這對人類來說,能夠觀測到這次相撞是人類難得的機會。

三.人類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到超新星爆炸

“SN 1987A”是超新星的編號,“1987”表示在1987年爆發,“A”表示該年裡發現的第一顆超新星。

超新星爆炸正是宇宙演化的證據。應該說宇宙無時無刻不再發生著變化,只是對人類而言,尺度較大而已。

小結:我們不能用我們的推論來看待我們的宇宙,我們要客觀地看到,人類在宇宙中的生存時間相對而言只不過是瞬間的時間,而新的恆星形成對我們人類來說,時間套漫長了,以至於我們人類感受不到他們的形成而已。


任哥論道


宇宙是由虛實構成的,人類欲想通過宇宙的現象來認識生命的意義是徒勞的,這在科學家的身上不難發現,最終還是要回到人的這個起點原因上,這事中國的古人早已澄清過,並以無極生太極的理論來證明此事,難到會錯嗎?人身是不是個小宇宙?盤古神的形象早已闡明,而人類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盤古神,只要沒有死亡的現象發生的話,人類才會確信不疑,所以,將死即生,生即死的問題弄清了,什麼是恆星的事就會不證自明。說恆星是吉星了並不難,難的是有個認識過程,這個過程中國人出入的門頭上經常在,那就是“吉星高照”這四個人人夢魂牽繞的大字。


千百萬年


因為早期宇宙的燃料-氫很多,就象森林失火,剛開始一點火源慢慢燃燒,然後漫延到整個森林,樹木越燒越少,火當然會越來越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