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世上本無煩惱,是庸人自憂。庸人怎麼改呢?還是天生有別?

幾瓶飲料


一,世上本無煩惱,兩個層面來理解:

1,首先,沒有“煩惱”這個詞;

2,是沒有“煩惱”這個事。

二,舉例如下:

1,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們用手指輕輕的撓他,此時他是笑的(開心);繼續加大撓的力度,他開始哭了(沮喪)。

此時,我們給取了一個名字,笑的時候叫“癢”,哭的時候叫“疼”;

隨著孩子的長大,逐漸就有了“癢”和“疼”這個詞;

到此,我們明白了,嬰兒出生開始他並不知道什麼叫癢,什麼叫疼,都是我們“給”他的;

同樣,世上本無“煩惱”這個詞,是我們強加給他的。

2,一旦有了“煩惱”這個概念,就會不自覺地找很多事情跟它關聯,舉例:

(1)小孩學習不好,這是一個煩惱:

事實真是那樣嗎?不是的,剛剛好通過“學習不好”把他的一些不好的習慣顯示出來;

這時候應該感到很高興:太棒了,剛剛好可以糾正他的一些不良習慣;這樣在未來漫長歲月中就避免了因不良習慣而帶來的“障礙”;

(2)生病,也成為了煩惱:

恰恰相反,生病只是把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一些身體“內憂”表現出來而已;

太好了,剛好可以利用生病這個好機會,好好調整自己的作息制度,以及生理功能健康調理。

三,加入“時間”的緯度就可以輕鬆解決:

每一次“小小障礙”的出現:

1,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內在不協調”外在體現;

2,都是當事人自我改善的好機會;

從而為將來迎接更大的挑戰而最好充分準備。


福永


世上本無煩惱,是庸人自擾。

首先這第一句我是不贊同的。人非聖賢,孰能沒個七情六慾呢?即使你是聖賢卻不是神仙,也照樣是一身塵土,食著人間煙火。在人間我們焉能沒有煩惱。

人吶總是要比個高低貴賤才肯罷休,比貧富、比美醜、比高矮、比胖瘦、比車子、比房子等等,比來比去自己最後患得患失,內心七上八下。

其次庸人怎麼改呢?

你既然提問了,就證明你的心也是亂的。你想改掉自尋煩惱的思維習慣,卻無從下手。比如當同事都在強調買車了、買房了、有女朋友要結婚了等等,每當這個時候你就內心凌亂了。其實吧凌亂是正常的,再正常不過的一種表現。你控制的得當,這種庸人自擾也是一種上進心的表現。

但是也要儘量避免多思多慮,每當你要多思多慮,鑽牛角尖拔不出來的時候,你就出去走走。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邊的青山、綠水、行雲、流水。美好的東西很多何必拘泥於一個小小的煩惱。煩的你寢食難安更不划算。心態放寬,心寬了,你的視野才會大起來。別說什麼難做到,所有說難做到的人,都是沒有決心的人。決定放手了就利落的放開,決定離開了就乾脆的離開,決定出手了你就果斷的出手。拖拖拉拉、思前想後也是改變不了什麼的,只會平添煩惱。

最後我希望在在煩惱來臨的時候,你正確的看待這個煩惱!真的完全去取決於你怎麼看待!你完全決定的了煩惱在你心裡可大可小,你也完全決定的了煩惱在你心裡可有可無。煩惱發乎於外界,決定權卻在於你內心罷了。我想信只要你肯平靜的對待發生的煩惱,那麼煩惱也就不叫煩惱了。


城裡客


杭州靈隱寺有一句楹聯:人生哪有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世上無煩惱是不可能的,佛說一切唯心造,其實就是看自己的內心怎麼想和看待煩惱。生而為人,沒有人敢說自己身上沒有貪嗔痴慢疑,即使是得道高僧也會有自己的煩惱,關鍵是學習金剛經裡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眼前的一切其實都是夢幻泡影,如露如電,轉瞬即逝,不必為過去當下未來所困惑。然而一切的困惑煩惱都是因心識而起,人就應該學著去如何“降”(xiang)住心魔,才可能做到讓心境平靜如水。當然很多人也不可能完全做得到,只能說盡量去做,下意識去做,別被心魔或潛意識控制自己,不做情緒和慾望的奴隸,遇到不如意之事,能下意識地把自我意識分離出來,把它置身事外,去觀察自己的肉身反應如何,才有可能做到理性思考。


基耶斯洛夫斯基


世上本無惱,庸人自擾之。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庸人不煩惱也不相同。其實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平凡的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會有煩惱事,不是庸人才有煩惱,雅士我一定會有煩惱的,只不過他癮忍不發,沒有表現出來,或者說雅士的人生修養較高,一般的人看不出來,無法洞察到其內心世界的情緒變化,煩惱應該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而非僅僅是庸人。

庸人要克服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快樂,我想除開闊胸襟,增加知識閱歷,增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外,還應改變自己的心性,改變自己為人處事的方法,遇到事情冷靜思考,不急燥冒進,不言過其實,不吹毛求疵,不怨天尤人,不隨性而為。我想,煩惱的事自然就會減少了。

除非你沒心沒肺,天生就一庸俗人,且不知煩惱為何?那就另當別論了,你認為呢?


營山微文學


世上本無煩惱,為什麼人卻有煩惱?因為人是高級動物,有大腦,有感情,不知道動物有沒有煩惱。人的慾望越來越高,得不到滿足,就會有煩惱,所以說家家都有難唱曲,人人都有難唸的經了,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了問題就要想方法解決,煩惱解決不了問題,煩惱只會讓自己心亂,認不清方向,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天底下沒有庸人,只有吃飽了,喝足了,閒著沒事幹,才會庸人自擾。


劉井隆


所謂事,它的本質是人們自己造出來的。吃飽了,穿暖了,閒著沒事,比個高下、善惡、是非、美醜,然後人人皆知趨之若騖。反過來,以此做為分配給你生活標準。試想,原始人有這些事嗎?

從個人來說,煩惱往往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別人白你一眼,要難過,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從宗教的角度看,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轉變痛苦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保持平和的心,你的心平和了,你就身在天堂,如果你的心貪嗔痴,即使實質上你過得很好,也會身在地獄。

“飢來吃飯,困來即眠”才最接近生活的本質。


落葉傷痕丶


人生在世,怎可沒有煩惱,若能清心寡慾,煩惱自然變少



喬恩超and1


昨日看BBC的記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介紹一種最原始的有翅昆蟲,叫蜉蝣。雄性蜉蝣一生只有3個小時,唯一的目的是尋找雌性蜉蝣進行交配繁殖,時間一到就跌落到水面上。

想問一下,你認為對於它來說是不是叫做了“世上無煩惱”?也許是,就算是,但壽命太短是最大的煩惱吧。我們要活得久,愛更多人。

人生在世,煩惱必有。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重要的是不因為煩惱而陷入悲觀厭世,不讓這煩惱妨礙我們愉快的心情,不讓它妨礙我們每天微笑。


做奮鬥者


改不了,因為其為庸人!庸人是見識淺陋、欠缺人文文化之人,而人文文化直接涉及一個人的自身認識,一個欠缺人文文化的人,其處事立場、想法、判斷力都會有侷限和偏頗,心胸自然也不會豁達,你讓其如何無煩惱?想改,除非關注範圍廣一些、眼界高一些、格局大一些,努力跳出庸人之界!




tanzhiliunian


“世上本無煩惱,是庸人自憂”這句話的出處也是個庸人吶。

從來不相信有什麼庸人自擾,一帆風順,那是因為知道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只要你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還活在現實的生活裡,只要你還在這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一定會有煩惱,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那些說著無煩惱無煩惱,只是庸人自擾的人。要麼是四大皆空的修士,要麼是遁入空門的大師,要麼就是我們這些用文字來安慰別人的“陌生人”。

因為只有經歷過,才知道有些事是小事,根本不必煩惱。但前提必須是經歷過的人。

我蠻喜歡郭德綱說過的一句話,那些叫你凡事要大度,要看開點的人,你得離遠點,不然雷劈他,會連累到你。

是啊,所以遇到事去解決的是你本人,遇到煩惱去想開也是你的本心。

別把自己定義成什麼庸人庸才,世界上很少有聖人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