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小說《白鹿原》中哪個人物最值得品味?

謝龍



第一眼看到李沁扮演的田小娥,我驚呆了:導演劉進是怎麼想的?怎麼會找她來演田小娥呢?

稍顯瘦弱的身板,略帶純真的眼神,嘴角微微上翹,天生就有兩分甜美,整個一副“有機無公害”的樣子——這和《白鹿原》裡的田小娥,相去不啻十萬八千里。

可這一集一集看下來,我慢慢有點理解了。也許導演選得對,也許是我會錯了意。

陳忠實筆下的田小娥,有天然一股風騷,是妖孽,是狐狸精——但這都是從旁觀者的眼睛看過去的樣子,是他們心理上的誇張、扭曲和變形。

她本來的面目也許就如李沁的演繹,天真尚未完全褪去,委屈從心底浸出來,倔強深藏在骨子裡。

讓李沁來演田小娥,也許才是大慈悲。

《白鹿原》的第一個角色

王全安拍的電影版《白鹿原》,被調侃為“田小娥傳”。這批評雖然尖刻,但我完全能理解這份偏心。因為這不只是王全安的偏心,也是陳忠實的偏心。

陳忠實在創作手記《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裡說,田小娥是整部《白鹿原》中,他構思出來的第一個角色。

他在藍田蒐集素材,翻閱《藍田縣誌》。翻著翻著,他驚訝地發現,一部二十多卷的縣誌,竟然有四、五個卷本,用來記載貞潔烈女的姓氏名字。他感到:

“心裡似乎顫抖了一下,這些女人用她們活潑的生命,堅守著道德規章裡專門給她們設置的‘志’和‘節’的條律,曾經經歷過怎樣漫長的殘酷的煎熬,才換取了在縣誌上幾釐米長的位置,可悲的是任誰恐怕都難得有讀完那幾本枯燥姓氏的耐心。”

他在那一瞬間產生了逆反的心理——

“竟然生了一種完全相背乃至惡毒的意念,田小娥的形象就是在這時候浮上我的心裡。在彰顯封建道德的無以數計的女性榜樣的名冊裡,我首先感到的是最基本的作為女性本性所受到的摧殘,便產生了一個純粹出於人性本能的抗爭者叛逆者的人物。”

《白鹿原》的故事尚無蹤影,田小娥的名字也沒有設定,但這個人物已經躍現出來。

在陳忠實的心裡,田小娥是個什麼樣子?

她是一個慘遭命運蹂躪的女人。她是一個沒有任何機會接受新思想啟迪的女人。但她天生頑強,不認命,“純粹出於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盲目地也是自發地反叛舊禮制”。

在陳忠實的眼裡,她既不邪惡,也不骯髒。他同情她,憐憫她,疼惜她。

他寫田小娥的死:鹿三把梭鏢鋼刃捅進她的後心,她回過頭來,叫了一聲“大呀”。陳忠實說,他寫到這裡,“眼睛都黑了,半天才恢復過來”,隨手在一綹兒紙條上寫下:“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

田小娥的滿腹委屈

田小娥被貪財的父親賣給郭舉人做小老婆。郭舉人和大女人都不拿她當人看,不但把她當奴婢一樣使喚,而且用她的身子泡棗兒養生(這些極陰暗扭曲的情節,在電視劇裡都被略去了)。

田小娥感到屈辱,感到自己“在這屋裡連只狗都不如”。她想出了報復的辦法,就是偷偷把棗兒扔在尿盆裡,再把用尿泡過的棗兒給郭舉人吃。

這是她最初的反抗。

接著就是偷情。她對黑娃的勾引,表面看是出自生理本能,但更深層地,是用背叛表達對郭舉人的憤恨。

她缺乏反抗的方法:既不能拒絕父親安排的親事,又不可能逃走獨立生活,更不可能與郭舉人正面衝突。她要活下去,要過上像人一樣的生活,所以她鋌而走險,偷情。

接下來的被羞辱、被踐踏,就已經註定。

被黑娃領回原上的田小娥,只想安安生生過日子。但白嘉軒不讓她進祠堂。公公鹿三攆她出門。村民對她指指戳戳,說她是爛貨、婊子。

她被拋棄、被侮辱、被利用、被鞭笞。她在村口的破窯裡,終於一再墮落,走向悲劇的結局。

鹿三虔誠地維護著以白嘉軒為代表的仁義道德,甚至不惜為此殺人。可是,死去的田小娥卻藉由他的口,道出了自己的滿腹委屈和他們的不仁不義:

“我到白鹿村惹了誰了?我沒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沒偷扯旁人一把麥秸柴火,我沒罵過一個長輩人,也沒搡戳過一個娃娃,白鹿村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乾淨,說到底我是個婊子。可黑娃不嫌棄我,我跟黑娃過日月。村子裡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爛窯裡住。族長不準俺進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麼著還不容讓俺呢?大呀,俺進你屋你不認,俺出你屋沒拿一把米也沒分一根蒿子棒棒兒,你咋麼著還要拿梭鏢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瑪蓮娜的相似命運

田小娥只想做個普通女人。但是,所有人都斷定她是婊子,不給她一條活路。當她被逼得走投無路,真的成了婊子,眾人卻回過頭來指著她說:“看,果然是個婊子!”

這與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的瑪蓮娜何其相似。

瑪蓮娜的丈夫上了戰場。不久,傳來他陣亡的消息。

島上的所有目光都落在這個年輕寡婦的身上。男人們都垂涎欲滴,想要佔她的便宜。女人們都妒忌得咬牙切齒,斷定她就是個妓女。

沒有人肯僱傭她,也沒有人肯賣給她食物。連她的父親也和她斷絕關係。

為謀一口飯食,她真的被逼成了妓女,後來甚至和德國人混在一起。

德國人戰敗後,那些逼她到絕路的女人們,扯起了道德的大旗。她們打她,撕扯她,剪她的頭髮,剝她的衣服……末了,還要狠狠地補上一句:“我就知道她是個妓女!”

逼良為娼的人,洋洋自得於自己的先見之明——多麼荒謬的邏輯!

田小娥和瑪蓮娜,有著相似的悲劇命運。她們的遭遇,揭露出美麗的原罪。

瑪蓮娜被誣告通姦,為她辯護的律師居心不良,但卻說出了一句大實話:“她有什麼罪過?她唯一的罪過就是太美麗。”

一個女人,若生得太好,就成了禍水。她的妖嬈風韻會喚起太多的慾望,而這些慾望在宗教裡、道德里、文化裡都是不可寬恕的罪。

所以,即使她對她的魅力不自知、不利用、不張揚,她也仍然有罪。

男人們在心理上被“無性道德”的教化閹割過,害怕面對自己的慾望,不敢承認自己有“邪惡”的念頭。於是,他們把這些被否定的慾望,統統投射給喚起慾望的那個女人:一定是她太邪惡、太淫蕩。

女人們自幼被羞恥感壓抑,不僅不可以有慾望,而且連展露吸引力都是一件可恥的事。所以,在她們的邏輯裡,那個女人那麼美,一定很骯髒、很可恥。

可是,美麗有什麼罪?愛美有什麼罪?慾望又有什麼罪?——不都是人之天性嗎?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關關雎鳩,蒹葭蒼蒼,不都是人心中的所思所願嗎?人之所欲,真實、自然、坦蕩,有什麼難以啟齒、不可示人的呢?

對慾望的否定,並不能塑造出沒有慾望的人。而只是使有慾望的普通人,變得虛偽、狡詐、殘忍。

人的麵皮和內心的分裂,由來已久。被戕害的無辜,不可盡數。

有多少誠懇如陳忠實者,為她們掬一把同情淚?


聽訟者


黑娃他爸,鹿三。

鹿三是個長工,白家是地主。鹿三一輩子都在白家,辛辛苦苦,忠心耿耿。鹿三是一位作者鍾愛的正統農民形象,鹿三與他的主人關係處得十分和諧動人。鹿三是個忠僕,他忠於白家。在饑荒時自己提出要離開白家,因為他不想在白家白吃白住,而拖累了白家。忠要忠得其所,白嘉軒是個好主子。他和鹿三睡同樣的,吃同樣的,兩人間的感情就如同兄弟。他又是:“一個自尊,自信的長工,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取得白家兩代人的信任,心地踏實地從白家領取儀定的薪俸”,“在他看來,咱給人家幹活就是為了掙人家的糧食和棉花,人家給咱糧食和棉花就是為人家幹活,這是天經地義的又是簡單不過的事。掙了人家生的,吃了人家熱的,不好好給人家幹活,那人家僱你幹什麼?反過來有的財東想讓長工幹活還想勒扣長工的吃食和薪俸,那長工還有啥心勁給你幹活?這樣,財東想要僱一個順的長工和長工想要擇一家仁義的財東同樣不容易。白家是仁義的。”從這率真、淳樸的內心獨白中,可以透視出鹿三是那樣的善良,那樣的忠厚。就是這樣一位淳樸善良的莊稼漢,有誰相信他卻是血刃兒媳田小娥的兇手。但他又是最有可能殺小娥的人。

劉再覆在《性格組合論》中說:“人的行為方式千變萬化,心理特徵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人的性格本身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每個人的性格,就是一個構造獨特的世界,都自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在鹿三的性格中,也有極為粗豪、勇武或者說冷硬、兇悍的一面,在他鬧“交農”中的表現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以至在交農取得勝利以後,白嘉軒在門口迎接他,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三哥,你是人!”其實,促使鹿三殺媳婦的最根本原因是,他自尊心太強、愛面子,對他的主人白嘉軒所垂範的仁義道德是那麼推崇。


坐在雲上摸魚


給我印象最深的只有田小娥

在《白鹿原》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經孕育過一代又一代最具中國特色的中國人,他們中有的如白嘉軒一般,只懂得固守最古老的傳統禮教和生活方式,不知革新為何物,有的如黑娃一般,一生有膽色,有勇氣,敢闖,敢做,卻缺乏目標感,只知跟著別人的腳步走,而不知這雙腳是自己的,有的如鹿兆鵬一般,一生目標明確,從不妥協,從不放棄,只是這份堅持中有著一絲殘忍,有的如白孝文一般,有過最不堪的經歷,可最後卻成了人生贏家,當然,在那個動亂如此頻繁的年代下,所謂的贏家誰知道能不能活到最後。

白鹿原這本書幾乎囊括了清末民初到建國之初的半個世紀裡的人文歷史,你可以從微觀看人物,亦可以從宏觀看歷史,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東西不一樣,感受亦不同,

而像我不敢妄論那段跌宕起伏的灰暗歷史,所以我就從微觀來說一說此書中讓我感觸頗多的幾個人和幾件事。

田小娥真的是淫娃蕩婦嗎?

我想看過白鹿原這本書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會對田小娥這個人物印象深刻,而且大部分的印象可能都是這個女人是婊子,是淫婦,可我卻覺得她是個可憐人,是封建社會下屈死的冤魂,她一生有四個男人,第一任丈夫是一個年入花甲的男人,娶她只為一個荒誕可笑的偏方,泡棗(每晚將三顆幹棗塞入下陰第二天取出口服)據說可以延年益壽,就這樣一個含苞待放的少女成為了深宅大院裡的一隻器皿,若說不心懷怨恨怎麼可能,再加之這個男人讓她從少女變成女人,讓她品嚐到作為女人的快樂,卻又不能予以滿足,

也許很多人都不懂,當你看到一塊精緻無比的蛋糕,但沒有放進嘴裡品嚐過,你只會覺得它很漂亮,想象著它的味道,可一旦放進嘴裡,你就會變得欲罷不能,難以捨棄,一塊蛋糕尚且如此,更何況人最原始的性慾,

當然,田小娥的性慾相較一般人更強烈,可是就像鹿兆鵬對黑娃說的,在這樣一個封建堡壘下敢於追求自由婚姻是值得讓人佩服的,而田小娥又何嘗不是呢!在那樣一個視女人為物品的白鹿原上她敢於為了想要的生活和喜歡的男人去面對那些惡毒的咒罵和不善的眼神,這何嘗不是一種勇敢呢?

試想一下,如果田小娥沒有遵循自己的心走,下場會不會像鹿兆鵬的妻子鹿冷氏那樣悲慘,縱觀全書除田小娥之外鹿冷氏是一個令我心驚的女人,她從嫁給鹿兆鵬之後的數年裡只與丈夫同床共枕過一夜,當她還沒有深嘗男女雲雨之歡的滋味,丈夫就毫無留戀的離她而去,之後的數年裡她盡心照顧公婆,努力超持家務,望有一日丈夫能夠浪子回頭,

可這終究是一場空,而就在這時的某一晚那好酒好色的公公醉酒歸家,看到年輕的兒媳就忍不住上下其手,撫摸親熱,就這樣鹿冷氏的性慾被喚醒了,可是在最關鍵的時候鹿冷氏的理智還是使她推開了公公,但自此以後她就深陷於性慾的幻想中無法自拔,每天每夜腦子裡都會回想著公公撫摸親吻她時的感覺,最後直至瘋魔到到處胡言亂語說自己與公公有染,

而她的父親因為面子盡然一副藥將她毒啞,看到此處我不禁憤怒到為什麼那個年代的女人卑微自此!為了所謂的面子一個父親盡然不伸手拉一把身在火坑的女兒,反而一再拒絕女兒改嫁,直到這個女人鬱郁而死,當人們幫她換壽衣時發現她的下身已經腐爛流膿,惡臭難忍。

我在想,如果鹿冷氏能夠像田小娥一樣再大膽一些會不會結局就不會那麼悲慘!當然,田小娥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兒去 ,但至少她有過一段自由放縱的生活,也不枉此生。如果是我,寧可做田小娥,也不願做鹿冷氏。

話說田小娥與黑娃偷情,被郭財主發現趕出家門,田小娥就跟著黑娃來到白鹿原,在這個封建的堡壘裡,人人都說田小娥是婊子,包括黑娃的父親也不讓他們進家門,之後他們就住進了一個破爛的窯洞裡,過起了自由自在,自給自足的生活,不去理會任何人惡意的言語和異樣的眼神,可是這樣愜意的生活沒過多久,就被灰暗的歷史所打破。

鹿兆鵬拉著黑娃一起去搞農協,結果中途國共分裂,一轉眼黑娃從農協會副會長變成了通緝犯,就這樣,黑娃毫不猶豫的把田小娥丟在了國共分裂後的風暴中心白鹿村,

在無依無靠,擔驚受怕的日子裡,田小娥遇見了趁人之危的鹿子霖,鹿子霖以黑娃的安危誘騙田小娥,也許有人會站在貞潔烈女的角度上看田小娥,覺得她不要臉,但我覺得從古至今貞潔烈女有幾人?況且在那個人人鄙夷缺錢少糧的環境下,想要固守貞潔談何容易,遇見鹿子霖是田小娥又一個不幸的開始,

鹿子霖和田小娥約定每逢五和十就在窯洞見面,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老話,寡婦門前是非多,雖然田小娥不是寡婦,但也是一個無主的女人,這樣一個獨居又美貌的女人,心存覬覦的男人自然不少,

就在鹿子霖和田小娥尋歡的某一晚,被一個半傻的光棍漢所發現,自從黑娃走了之後,這個光棍漢就盯上了田小娥,每天都以偷來的瓜果蔬菜來討好田小娥,而田小娥卻不為所動,當這個光棍漢發現田小娥與鹿鄉約偷情,因為心中不忿,就揚言要到村上去喊人,而鹿子霖想要保護自己的面子,就設計說與田小娥偷情的是這個光棍漢,就這樣田小娥和光棍漢被族長的接班人白孝文當眾使用了刷刑,被鐵刷刷得皮開肉綻的小娥,拖著渾身是血的身體回到了窯洞中,對鹿子霖已經是恨之入骨了,

可是當晚鹿子霖就去了小娥的窯洞裡,給了田小娥一些錢,併為她清洗了傷口,之後的一段日子裡鹿子霖對田小娥的照顧無微不至,使田小娥的仇恨轉移到白孝文身上,就這樣鹿子霖和田小娥開始了報復白孝文的行動,其實這個報復的過程很簡單,就是讓田小娥去勾引白孝文上床,然後讓整個白鹿原上的人都知道。

我一直覺得田小娥是一個性欲較強,但思想單純的女人,鹿子霖教她報復白孝文,實則是鹿子霖想報復白嘉軒,

當田小娥引誘著白孝文到那個磚瓦窯裡,在那個破爛的磚瓦窯裡作者對白孝文有一段既簡單又頗具深意的描繪,下面我會放一段原文,之後再做解釋,

白孝文急忙解開褲帶抹脫褲子,剛趴到她的身上就從心底透過一縷悲哀,他的那東西軟癱下來。小娥問:“哥你咋咧?咋是這樣子?”孝文喪氣地說:“我也不知道。”他無奈爬起來重新穿上褲子。小娥也坐起來摸衣服穿。白孝文擋住小娥穿衣服的手興奮地說:“好咧好咧又好咧!”小娥摸了一把就再躺下去。白孝文剛剛解下褲帶抹下褲子,就更加悲哀地說:“咋搞的咋鬧著哩?又不行了?”連著反覆穿了脫了三四次褲子,都是勒上褲子就好了解開褲子又不行了。

白孝文一直是父親白嘉軒眼中的繼承者,對他期望頗高,整個白鹿村的人也都默認他是下一任族長,他不喝酒,不抽菸,不賭不嫖,只盡力做好父親吩咐下來的每一件事,也有一定的學識,像這樣一個男人怎麼會被田小娥所引誘呢,所以作者就做了以上的描繪,幾次三番,脫了褲子不行,穿上褲子又行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生理的慾望和潛意識的理智做的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生理的性慾想要和田小娥欲仙欲死,而潛意識的理智卻告訴自己的身體不可以這樣做,這樣做自己就毀了,

其實就像田小娥說的,白孝文是個好人,因為直到最後他的性慾還是沒有戰勝他的理智,可是鹿子霖卻不肯放過他,雖然白孝文和田小娥沒有發生實質性的關係,可是白孝文卻忍不住經常跑去田小娥的窯洞,而鹿子霖就藉機在白鹿村上散播了此事,至此,白孝文在白鹿村上名譽掃地,當眾接受了刷刑,此後,白孝文就敢青天白日的去找田小娥尋歡,他那脫了褲子就不行,穿上褲子又行了的毛病也好了,田小娥問他為什麼突然就好了呢?白孝文說:“過去要臉就是那個怪樣子,而今不要臉了就是這個樣子,不要臉了就像個男人的樣子了!”

這樣的話在田小娥受了刷刑的當晚,鹿子霖也對田小娥的說過,人在有臉的時候怕這怕那,沒有了這張臉反倒輕鬆了。

從古至今中國人不論貧富最講究的就是一個臉面,

為了臉面他們可以做不想做的事情,

為了臉面他們可以捨棄不想捨棄的事物,

為了臉面他們可以違背自己的心願,甚至是家人的心願。

可是所謂臉面有時候就是一種負累,就像白嘉軒一生為了臉面累人累己,但是整個社會都在告訴我們不能沒有臉面,沒有了臉面就會低人一等,可臉面是什麼呢?我想每個人對臉面的定義都不同吧,不過從這本書上來看,我覺得臉面就是一種底線,而這底線是因年代而異的,一旦你越過了那個年代的底線,就會被千人罵萬人指,就像白鹿原上鹿三殺了田小娥沒有受到一個人的指責,反而田小娥變成了萬人唾罵的婊子,可是田小娥從頭到尾都沒背叛過一個真心待她的男人,而是因這些男人自己的私事而離她而去,

其實田小娥不是個壞女人,她一輩子害過的只有白孝文,而她也不是有意害人的,是被鹿子霖挑唆的,而在她意識到她害人了之後,她有勸過白孝文不要再來她的窯洞裡,可白孝文不聽,當白孝文受了刷刑的當晚,田小娥就把尿尿到了鹿子霖臉上,從此再不相往來,不過田小娥最不該的是教白孝文吸鴉片,而導致最後白孝文傾家蕩產淪為乞丐離她而去。

不過在我眼裡田小娥就是一個不曾受過教育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女人,是舊社會封閉環境下的產物,人們說紅顏禍水,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卻孰不知,傾城與傾國,都是那些王侯將相自己的選擇,所以我說田小娥是白鹿原上屈死的冤魂。

白鹿原上的那場瘟疫是田小娥的冤魂所施的嗎?

關於白鹿原上的那場瘟疫,究竟是不是田小娥的冤魂散播的,陳忠實老先生用了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一邊用幾個場景表現真的有鬼,一邊又用各個線索讓讀者知道所謂的鬼都在每個人的心裡,接下來我就細細的說一說我對這一段的理解,

瘟疫的開始是鹿三的妻子陸惠氏,剛開始只是上吐下瀉,過了幾天藥石無靈,人變得骨瘦如柴,最後雙眼失明,臉上泛著熒熒綠光,鹿惠氏死的時候說了一段這樣的話:“是你把黑娃媳婦戳死咧?你拿梭鏢頭兒戳的,是從後心戳進去的。”

自鹿惠氏死後,白鹿原就捲進了死亡的漩渦,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死過人,最慘的是一家七口全都死光了,此後每個人都陷進死亡的恐懼中,作為前任族長白嘉軒去找白鹿原上有名的中醫冷先生商議,冷先生卻說:是病就能吃藥,可是這回絕對不是病,是一股邪氣。

白嘉軒回家之後,就讓兒子去砍桃樹,然後在家各個角落插著桃樹枝,白鹿原上的人看著白嘉軒這樣做,就效仿,可是白鹿原上的桃樹幾乎被砍得光禿禿,死亡卻還是沒有絲毫的減緩,可是恰巧是被白嘉軒和冷先生嘲諷用石灰撒滿整個屋子的鹿子霖家沒有死過人,

此後白嘉軒心裡的恐懼越來越深,他把家人都都送到白鹿原外去避難,可唯有妻子仙草不肯去,仙草對白嘉軒說,不管生或死,我都要跟你在一起,而死神下一個看中的就是仙草,仙草發病後像所有死者一樣,短短几天就沒了命,但神奇的是仙草死之前,說了跟鹿惠氏相似的一段話,黑娃那個爛髒婦嘛!一進咱院子就把衫子脫了讓我看她的傷。前胸一個血窟窿,就在左奶根子那兒;轉過身後心還有一個血窟窿。

之後鹿三就被頻繁的鬼附身,這個鬼自稱是田小娥,而且還說出了很多證明他就是田小娥鬼魂的話,並且是來報復白鹿原上所有人的。

接下來根據這幾個人的怪異行為用我個人的理解來做一些解釋。

首先是鹿惠氏為什麼會知道田小娥是鹿三殺死的?

按道理說鹿惠氏是不知道田小娥是鹿三殺的,可我的理解是,在鹿三殺死田小娥的當晚,在自家院子裡翻箱倒櫃尋找那把祖傳的梭刀時,當時鹿惠氏還問過鹿三在找什麼?之後村裡人就發現田小娥死在了窯洞裡,作為家裡的女主人怎麼可能沒有發現家裡的祖傳之物不見了,有丈夫殺死田小娥這樣的聯想和懷疑其實並不奇怪,當這種懷疑在心裡存放的太久,臨死之前腦子處於混沌狀態中,問出心裡久久的懷疑一點也不奇怪。

仙草臨死時為什麼會做那樣一個夢?

當仙草死的時候,說的那段話就更好解釋了,鹿三在白家全家人的面前,敘述了殺死田小娥的全過程,作為一個普通的鄉村女人來說,聽到這樣的事情,可能會在心裡每天盤旋,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況且在這個迷信如此嚴重的白鹿原上,仙草做這樣一個夢實屬正常。

鹿三真的是被田小娥的鬼魂附身嗎?

按照心理學上來說,鹿三的這次鬼附身,相比之前的兩位女性要複雜得多,鹿三在殺死田小娥的時候,田小娥看了他一眼,叫了他一聲,大呀,在殺死田小娥的最初,他覺得他完成了一件壯舉,可是回家之後,他就陷入了深深的憂鬱中,因為無論是吃飯洗臉或者幹活,耳邊都會突然冒出田小娥臨死時叫的那一聲,大呀,從這一點上看,鹿三殺死小娥後心裡是恐懼的,

並且在鹿三鬼附身的時候,他跑到大庭廣眾之下,用田小娥的身份訴說是誰殺死了自己,而且還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到白鹿村惹了誰了?我沒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沒偷扯旁人一把麥秸柴禾,我沒罵過一個長輩人,也沒搡戳過一個娃娃,白鹿村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乾淨,說到底我是個婊子。可黑娃不嫌棄我,我跟黑娃過日月。村子裡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爛窯裡住。族長不準俺進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麼著還不容讓俺呢?大呀,俺進你屋你不認,俺出你屋沒拿一把米也沒分一根蒿子棒棒兒,你咋麼著還要拿梭鏢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我可以準確的從這一段話中判斷,鹿三打心底是後悔的,覺得田小娥罪不至死,其實所謂的鬼附身,不過是一個人長期處於恐懼,後悔和壓抑中出現的一種精神病證,可以說是雙重人格,在這裡我簡單的解釋一下雙重人格的症狀:

此類患者舉動的差異沒有辦法以常人在不同場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舉動來詮釋,好像是純粹不同的人,每個人格有其個別的姓名,記憶,特質及舉動體式格局,凡是原來的人格並不知曉另外一個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現的人格則對於原來的人格有相當的瞭解。

田小娥這個人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救贖,自我救贖就是一種自我理解的過程,也是另一種承認我錯了的方式,不然田小娥這個人格也不會提出要白鹿原上的人為她修廟塑身,否則就讓原上的人全都死絕,這可能是一種補償的方式吧,

當田小娥提出要修廟塑分時,整個原上的人都同意了,可見當時的人對鬼上身這種說法深信不疑,可是鬼真的存在嗎?其實真正的鬼只在每個人自己的心裡,當人們沒有科學和知識來解釋一件事情的發生,就會從潛意識裡自己尋找一種答案,無論這種答案是否正確,就像史鐵生說的,危臥病床難有無神論者,況且從古至今都不缺乏信奉迷信的人,

其實作者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告訴我們鬼魂散播瘟疫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白鹿原上幾乎所有人家都因為瘟疫死過人,唯獨只有鹿子霖裡沒有死過人,而這種倖免於難,只因為當別人家用桃木辟邪時,鹿子霖卻聽了兒子的話用石灰殺菌,另外書中說過,瘟疫的開始是夏天,結束是冬天,有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夏天細菌容易滋生,而冬天細菌難以存活。

最後白嘉軒在田小娥的窯洞上建了一座六稜磚塔,來鎮壓田小娥的鬼魂,之後鹿三果然不在說鬼話,可是這看似的好轉,其實是一個走向滅亡的尾聲,因為書中寫道,鹿三雖然不再被鬼附身,但他的精神日漸萎靡,雙眼無神,經常丟三落四,反應遲鈍,食慾不振,以我對抑鬱症的瞭解,這些全都是抑鬱症嚴重時的症狀,最後鹿三鬱鬱而終,從以上這些我們可以知道,沒有科學和知識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

白鹿原這本書太大,如果想要一一細說,那是不可能的,一則我的手指受不了,二則我對歷史知識量有限,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沒什麼特別的,可是越讀的久,就越發現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就像這本書簡介裡說的那樣,人物的命運是縱線,百回千轉,社會歷史的演進是橫面,愈拓愈寬,傳統文化的興衰則是全書的精神主體,總而言之這本書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細細品讀。





愚蠢的畢言言


朱先生!

第一、有識人之慧眼,知人之理性。

第二、治學修身,鍥而不捨。潔身自好,善始善終。

第三、天文地理,古往今來,無所不知。

第四、為國育人,為民請命,為社稷奔走呼籲。

第五、禁菸救災,大義凜然,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無私無畏。

第六、人情事故看透不說透置身事外。

第七、悟透人生,看清歷史潮流。看淡身前身後事。

第八、面對軍閥,敢於直言,頂天立地。

第九、對於革命黨人,同情救濟。

第十、繼承發揚程朱理學的精華文化。對於和諧社會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使處於災荒戰亂年代的老百姓多一點安寧。


讀書改命


首先看一下小說的背景,《白鹿原》是由陳忠實經過長達六年的創作完成的一部5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



主要講述陝西關中地區的白鹿倆家的矛盾糾葛展開的,主要以老舊保守的思想和規矩與社會變遷的以及政治運動中產生的新思潮的彼此衝突和碰撞為敘事主線。

小說中有個人物很有智慧 ,可謂是飽讀詩書,通曉古今,不注重名利,逢人遇事不能解決只要找他,他只是指點幾句定能讓人茅塞頓開。這個人就是朱先生。



朱先生讓我們品味的有這幾個方面:

1.首先表現的是視野的開闊能看破事世,每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人們感覺到無助,不知道怎麼解決的時候,這個時候朱先生總能以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2.朱先生是末代的文學大儒,知識廣博,知禮明義,有獨到的歷史眼光,都表現了他的儒家觀念和思想。



3.朱先生口才也是相當的了得的,清末各地都有暴動,白鹿原也要獨立,清政府調集重兵攻打白鹿原,眼看戰火要起 朱先生感覺到戰火一起必會傷及無辜,他就去勸說,經過他的一番長談終於阻止了戰火的發生,挽救了白鹿原的無辜人的生命。



總之在小說當中作者賦予了朱先生心繫人民的情懷 ,以及高尚的言行 ,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具體化的人物形象了,同時也把他神一樣的存在,完美的展現在鄉人面前。


精彩搞笑小小鳥


個人覺得田小娥性格鮮明最有特色。

善良淳樸而又嫉惡如仇,大方美麗而又劣跡斑斑,兼有新時代女性的進取精神,又具有傳統女性的逆來順受,一生掙扎結果還是沒有逃脫了命運的無情拋棄。


李紅兵珠寶鑑定師


三官廟老和尚

這位老和尚可不是什麼善良角色。他有一個徒兒叫鄭芒兒,因為鬧“交農”被抓了,和其餘六人一起蹲號子。

交農即交出農具不事生產,性質和“罷工”類似。鄭芒兒一呼百應,逼得當局收回加徵命令。剛取得勝利,交農大隊便把矛頭指向不願或不敢參加運動的窮兄弟們。

因為他們覺得,這群縮頭烏龜不承擔風險,卻想享受鬥爭成果,簡直無恥。總之,房子塌了,人也打了,該乾的不該乾的都幹了。

縣府剛剛緩過勁來,就把鄭芒兒逮住了。不過誰也沒想到幕後策劃者竟是德高望重的白嘉軒族長。

白老忙不迭花錢找關係,還請朱先生出馬,好不容易把六人救了出來。還剩下一個鄭芒兒,上面死活不肯放人。畢竟那麼大的事,總得找個人出來頂。

這時,三官廟老和尚終於出場了。

他掛著“救吾弟子”的牌子,穿行於各個村莊,受了善人的碎銀,便交予白嘉軒。白嘉軒自己也掏了錢,最終湊出一個上面無法拒絕的數字。

鄭芒兒出獄後不知所蹤,但沒關係,因為他的存在就是為了引出老和尚這條線。後來鹿三兒子黑娃鬧農協,把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給鍘了!

直到第十三章作者才填了坑。其實老和尚不是什麼好東西,他把三官廟的土地租給農民,人家交不上租金就要把家裡女眷送過來“辦手續”。

回頭一想,難怪當初“救吾弟子”時村民們慷慨解囊,原來都被這老和尚整怕了!

於是問題來了,三官廟為什麼會有地?和尚如何搖身一變成了地主?

一種說法是佛寺有免稅的權利。賦稅繁重的時節,人們便願意把地送給寺院,再以佃戶身份租種土地。

我一直很好奇,當個不無學術的地主家傻兒子到底是什麼體驗。如果在此基礎上剃了頭髮、穿上袈裟,某種程度上超脫於俗世規矩之外,到底是會快樂加倍,還是被空虛感所困,成天皮癢想搞事呢?

這就是三官廟老和尚值得細品的地方。


虎皮青貓的小窩


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無疑是一部非常厚重的經典文學作品。在小說的開頭,有一句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的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筆者認為,秘史也是歷史,而歷史是包羅萬象的。因此我們可以在《白鹿原》中讀到政治、經濟、乾旱、飢餓、瘟疫、一些人物的生老病死、宿命、以及文化思想……這也是這部小說被認為“厚重”的原因。如果這部小說只是試圖改完抹角地攻擊了一下GCD曾經的歷史,就像婆媳之間的指桑罵槐、有意無意地給對方添堵一樣。那麼它又如何擔當得起“厚重”二字呢?因此對於類似言論,大家可發一哂。

而本人認為,在小說諸多人物中,有一個人物最值得品味,因為他的思考和言行可以折射出那個時代中國幾乎所有的問題,其中包括中國歷史上沒有過的新問題,例如:手持熱兵器的日本鬼子攻入中國腹地;也包括中國歷史上曾經頻繁出現的舊問題,例如政治紛爭、兵患、匪患、飢餓等等……本人認為這個人物就是朱先生。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朱先生、解讀《白鹿原》這部小說:

1.朱先生的學術傳承。

朱先生乃是當地的大儒。他的學術思想屬於“關學”。關學傳承於宋代理學家張載,張載字橫渠,因為又被成為“橫渠先生”。張橫渠有一句傳送千古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曾今激勵著後世數不清的知識分子為國家、民族、百姓命運的改善而奮鬥。但是,這句話在近代以來也遭到了一些質疑和批評。有學者說:天地本無心,你非要給它立一個心,這個心算是什麼心?說到這裡筆者想到莊子的一個寓言故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混沌本來沒有七竅,硬是給他鑿開七竅,等待他的也只有死亡。而佛家也有類似的一個非常著名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很明顯,這個話題就有點太“形而上”了,在這裡我們不做過多探討。

當然,張橫渠創立的關學較之理學的其他學派,其特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特別注重實用,而不是僅僅把學問侷限在學術範圍內。他的門人弟子不僅可以在大學當教授,當國家有了事情,還可以經世致用。說到這裡我們便可以引出下一問題:

2.朱先生的才能。

在小說描述的清朝末年,各地紛紛宣佈獨立,白鹿原也不例外,於是清廷派出了20萬清軍想要進攻白鹿原。而朱先生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化解了這場兵災。此時的朱先生可以說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他的才能又其實那些只會尋章摘句的書呆子可比的?他此時已經有了春秋戰國時期那些縱橫捭闔的策士的風範了。

3.朱先生的神通。

朱先生還有很多看起來類似於“特異功能”的神通,他偶爾“仰觀一下天文”便可知道“來年成豆”。見到白靈就可以知道這個女孩日後可能遭遇大的災難。在鹿三死後,他勸自己的小舅子白嘉軒辭退長工、並把自己種不過來的土地轉給別人。由此,白嘉軒在數年後的土改運動中沒有被劃為地主成分。否則大家可以想象等待白嘉軒的將會是什麼命運。而且朱先生還可以預測到自己的墳墓會在幾十年後被人(紅衛兵)挖開……從這一點看,朱先生不能算作一個純粹的儒生,而是一個亦儒亦道的人。因為本人認為星象、占卜、相面等東西其實屬於道家文化的一個小分支。當然朱先生儘管神通廣大,但他也有自己的困惑。

4.朱先生的困惑。

在小說中展現的抗日戰爭時期,在離白鹿原很近的中條山,我們中國軍隊和日本鬼子打了一場中條山戰役,我軍傷亡慘重。此時朱先生很是困惑:為什麼我們泱泱大國打不過彈丸之地的倭國?其實,朱先生儘管滿腹經綸。但是真正的現代化的戰爭、熱兵器時代的戰爭他並沒有親眼見過。而我們當時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又怎麼可能打得過早已實現了工業化的日本呢?黃仁宇先生曾經寫道:國軍一個團應該有100挺輕機槍,可實際上我們只有4挺,而且子彈只有數百發,在兩三分鐘內便可發射完畢。而日本的火力是我們的數倍有餘,還有制空權。因此我們人再多也只能是當草把子和炮灰。有統計數據顯示: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我軍和日軍的死亡比例是26:1,也就是說我們死26個人才能拼死一個日本鬼子。悲哉!狀哉!而這不正是兩國工業水平的差距嗎?這是朱先生難以明白的。

5.朱先生的錯失。

所謂朱先生的錯失,是指朱先生把握不好、吼不住的問題。當時他面對國共兩黨的政治紛爭,他認為兩黨其實沒有實質區別:一個是天下為公、一個是天下為共。他們是為了爭奪主導權才互相殘殺。在朱先生的知識體系中,他面對的政治紛爭和歷史上的政治紛爭似乎沒有區別,各個政治派別也沒有實質區別。劉備和曹操有什麼實質區別嗎?朱元璋和陳友諒有什麼實質區別嗎?不過他的這種看法我們今天看當然是不準確的,其實當時的政治紛爭一個是改良,一個則是革命。

另外,在小說快要結束的時候,被鹿三殺死的小娥,忽然靈魂附體於鹿三,情景極為恐怖和詭異。而且據說在此之前的、害死很多人的瘟疫也是小娥的鬼魂作祟所致。此時我們不難發現作者陳忠實並沒有安排朱先生出場說幾句,而在此之前每逢有重大事件朱先生都會出場。

筆者認為:這其實是儒家一貫的精神所致,面對這樣詭異的事情,即便朱先生出場恐怕也是無能為力,只能沉默。《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敬鬼神而遠之。也就是說,儒家文化主張對於一些難以解釋的神秘現象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不肯定、也不否定,遠遠避開就是了。而且“子不語怪亂力神”,孔子對於很多奇怪的、神秘的、難以解釋的、混亂的、暴力的事情是不談論的。你們談論是你們的事兒,反正我不談論,也不研究。因為儒家認為,這些奇怪的事兒儘管經常出現,給人造成極大的恐慌。但這終究不是可以影響歷史、社會向前發展的真正的東西。而在中國歷史上那麼多朝代,沒有哪一個皇帝是根據這些恐怖的神秘現象而對國事做出決策,從而搞得民不聊生。他們面對一些難以抗拒的自然災害例如:地震、乾旱、海嘯等,也從不以鬼神來做解釋。而是認為這是自己當皇帝的不修德行,從而招致了上天對自己的警示和懲罰。因此,作為皇帝必不可少的做法就是下“罪己詔”,向全國人民寫檢查,並通過齋戒沐浴等方式作出自我深刻反省。

而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拘於鬼神者,不可言於至德。一個患者如果非要認為自己的某種疾病是鬼神作祟導致的,那麼對於這種病例中醫是不看的。因為中醫認為人得病的原因無外乎“七情六淫”和“不因外因”,鬼神作祟不在中醫的診治範圍之內。固執地認為自己得病是因為鬼神作祟的,應該去找那些“仙姑”、“大仙”去想辦法。

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在上層建築層面最早擺脫鬼神文化控制的國家。如果您聽說過“西門豹治鄴”的故事,那麼就可以瞭解什麼鬼神文化控制的社會是什麼樣子了。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曾經經歷過一個非常漫長的鬼神文化時期。而中國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人本文化”或者說“民本文化”的興起則是中國擺脫鬼神文化的標誌。

6.朱先生的受到的質疑。

在小說中,由於社會已經開始動盪了,一些人主張百姓經常誦讀“鄉規條文”,朱先生對此很是支持,表示“這才是治本之策哩!”可是這些做法受到了鹿子霖的質疑:世事都成了啥樣子了,還念這些老古董!好比人害絞腸痧要閉氣了你可只記著喂紅糖水!絞腸痧是一種急性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往往有劇烈的腹痛、上吐下瀉,治療不及時往往出現腸穿孔,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患者往往是九死一生。而面對這麼危急的疾病,喝紅糖水管用嗎?當然是不管用的。儘管紅糖水起到的作用也是積極的,但也只能落個杯水車薪的結局。這其實也是儒家文化面對天下大亂時的尷尬境地。中國社會發展到了那個地步,儒家文化能夠力挽狂瀾嗎?能夠使社會歸於平靜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小說《白鹿原》通過朱先生這個人物,厚重地體現了中國歷史、中國社會、中國傳統文化這麼多的新舊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朱先生這個人物是最值得品味的。而王全安導演的電影《白鹿原》據說根本就沒有朱先生這個人物角色,不知電影《白鹿原》還能不能表現原著的厚重?我們拭目以待。







艾畝喂披


白嘉軒,是《白鹿原》中的重要人物。書中的主要情節大多是圍繞他展開的。人物性格複雜。白嘉軒出生在清朝末年,是接受過中國古代傳統的封建主義思想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的傳統而本分的農民。他身上幾乎承受著傳統民族文化的全部負荷。這位識字不多、一生敬恭桑梓、服田力穡的族長,雖然沒有從理論上系統地接受過儒家思想的教育,把“仁、義、禮、智、信”完全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白嘉軒堅守“耕讀傳家”的古訓,他那副在兩根名柱上掛著的“耕織傳家久,經書濟世長”的對聯便是最好詮釋。在教育兒子上,白嘉軒以嚴父的形象,將幾百年來白家所固守的一切儒家傳統文化灌輸給兒子,讓他們也走“耕讀傳家”之路,他繼承了他父親的“地位”而成了白鹿原上白鹿兩大姓的族長。作為在農耕社會中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白嘉軒運用手中的巨大權威,重修祠堂,強化村民的宗法意識及其對道德倫理的情感與信念。辛亥革命後,隨著皇帝的下臺和封建政體的崩潰,白嘉軒敏銳地感覺到傳統文化正面臨嚴峻的威脅。社會的發展進入了陝西農村農民的民主意識的進步,並農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組成的團體很多,像農協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農協的領導就是共產黨。在整個社會進入到這樣“驚天動地”的狀況下,白嘉軒很沉默,好像外面所做的一切都與他無關。在遇到觸犯宗族的倫理規矩的人和事時,白嘉軒卻表現出絕對的冷酷與倔拗,其思想中有陳舊保守與狹隘的一面。反對兒子進新式學堂讀書,堅持女子無才便是德足見其思想之陳舊;而欺瞞冷先生換取墳地,種鴉片生財,則是以白家著想的狹隘之舉。


何梅0203


本人認為,在小說諸多人物中,有一個人物最值得品味,因為他的思考和言行可以折射出那個時代中國幾乎所有的問題,其中包括中國歷史上沒有過的新問題,例如:手持熱兵器的日本鬼子攻入中國腹地;也包括中國歷史上曾經頻繁出現的舊問題,例如政治紛爭、兵患、匪患、飢餓等等……本人認為這個人物就是朱先生。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朱先生、解讀《白鹿原》這部小說

1.朱先生的學術傳承。

朱先生乃是當地的大儒。他的學術思想屬於“關學”。關學傳承於宋代理學家張載,張載字橫渠,因為又被成為“橫渠先生”。張橫渠有一句傳送千古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2.朱先生的才能。

在小說描述的清朝末年,各地紛紛宣佈獨立,白鹿原也不例外,於是清廷派出了20萬清軍想要進攻白鹿原。而朱先生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化解了這場兵災。此時的朱先生可以說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他的才能又其實那些只會尋章摘句的書呆子可比的?他此時已經有了春秋戰國時期那些縱橫捭闔的策士的風範了。

3.朱先生的神通。

朱先生還有很多看起來類似於“特異功能”的神通,他偶爾“仰觀一下天文”便可知道“來年成豆”。見到白靈就可以知道這個女孩日後可能遭遇大的災難。在鹿三死後,他勸自己的小舅子白嘉軒辭退長工、並把自己種不過來的土地轉給別人。由此,白嘉軒在數年後的土改運動中沒有被劃為地主成分。否則大家可以想象等待白嘉軒的將會是什麼命運。而且朱先生還可以預測到自己的墳墓會在幾十年後被人(紅衛兵)挖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