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在重慶西南部的大山深處的原始森林當中,那裡道路崎嶇,人跡罕至,長久以來都被世人所遺忘,在這裡有座神秘的古建築宮殿,叫做會龍莊,位於江津區四面山鎮雙鳳場。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一、莊園規模

會龍莊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0,468平方米,莊園內有一大一小兩座碉樓,16座院落,18口天井,220多間房屋,308道門,以及899個窗戶,由328根石柱撐起,地下還有很多縱橫交錯的暗道機關,如今還沒有坍塌的,就長達28千米。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關於會龍莊之“大”有這樣的說法:當年在這個莊園中,是專門有一個僕人負責開關窗戶的,他從每天清晨,天矇矇亮的時候就開始開窗,一直到午飯前才能完成,才休息了沒多久,然後又要為夜晚做準備,開始關窗了,由此便不難看出,會龍莊究竟有多麼大,難怪會被譽為“西南第一莊”。

二、世人疑惑

l 莊園為什麼會採用宮廷建築的格局?

l 建築風格為什麼會與北京的紫禁城如此相似,雕刻居然也敢使用龍鳳的圖案?

l 誰是這座莊園真正的主人?

l 這麼多年是誰在守護?

幾百年來,人們一致都試圖尋找出莊園的秘密,在這座建築的背後,到處都隱藏著神秘的傳說,真實情況至今應該也未尋找到真相。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據說在重慶有一座讓一個家族花費116年,歷經6代人才完成的莊園


三、各種說法

1.說法一

據說莊園由一個王氏家族從嘉慶七年(1802年)開修,到民國七年(1918年)完工,總共花費116個年頭,經歷六代人完成。據說最紅火時,王家的地盤南接貴州,西接合江縣,東靠綦江,北到江津李市鎮,人稱“王半縣”。當時,王家一年收租千餘擔(舊時一擔約合750斤)。清末民初每逢春節,全縣的“叫花子”都會慕名而來。王家年年開倉濟民行善廣為人知,已是不成文的規矩。還有個說法是“到會龍莊不登碉樓,為憾事;登碉樓睹全莊之景,乃幸事。”

據王氏後人說王氏先祖原籍湖北麻城縣孝感,在清代,祖上有四輩人擔任押運使。一次,押運國寶丟失,為避誅九族,除當事先祖留家頂罪外,其餘人攜大量金銀珠寶出逃,秘密潛入現在的江津區四面山,繼而修會龍莊繁衍族人。王氏族人到江津後的第一桶金是接政府定單,替皇家採辦木材。道光年間((1821—1850年),皇家為修建宮殿、廟宇等,在西南地區曾大量採辦皇木楨楠。會龍莊周邊及其相鄰的山區不乏巨杉和楨楠,莊主懂得跟官場打交道,又有啟動資金和木材資源,生意做起來自然順風順水——莊前山腳的筍溪河可直達長江,木材大批出川,財源滾滾而來。至清末,釆辦皇木掘到第一桶金的王氏家族日漸壯大。王才美的侄兒杜濤是清末舉人,與來江津教私墊、也屬清末舉人的杜月笙晚輩丁豫相熟。一來二往後,王家與杜月笙建起利益鏈條,來自上海灘的黑金開始往會龍莊輸送。清末至民國初年,會龍莊周邊的山區已形成周邊場鎮的中心節點,發達的陸路、水運及品類繁多的商品集散,已經涉足眾多生意的王氏家族做起了鴉片生意。

2.說法二

據說莊園始建於永曆二十八年,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甲寅年)竣於昭武元年(公元1678年冬)歷時五年。總耗資約白銀95萬餘兩(相當於6.3億元人民幣)。據《洪化犒錄冊》記載,會龍莊修建期間用藝工380餘人,祿士(兵士)200人。平均用工量近600人。其中勞資約耗49.4萬兩白銀,物資約耗45.6萬兩白銀。是祖憲祿、王憑鐸(副督)奉

周王吳公之命入川興建,初御名“北定宮”祖憲祿於北定宮近完工前奉詔急赴衡都,留王副督鎮守。北定宮於公元1680年秋更名“會龍莊”這段記錄記載於《洪化犒錄冊》,藏於黔南蒙氏家族。

據貴州吳氏族譜記載,祖憲祿離開北定宮(會龍莊)衡都立業,吳應欽(蒙應欽)卒前交與後人一首七律詩,內容是“吾族憾世當久長,北定宮始謀定邦。牛郎織女龔人居,斗轉星移旗人殤。汝等休言無戈食,金扁擔下一龍塘”有學者認為這首詩是一張藏寶圖。意思為北定宮附近有金扁擔,那裡埋有圖興大業的寶藏。這估計是部分學者的臆繪,沒有確切依據。

1. 其他說法

據說該莊是吳三桂所修的避難山莊,是他的勳莊之一(《清史,吳三桂傳》中記載,吳在其轄區廣建勳莊,其密度以“勳莊棋佈”形容)。王氏祖上在乾隆60年之前造出的所謂“建文說”,在嘉慶4年後造出“和珅說”,可能都是為隱蔽吳三桂而造出的謠傳。 “建文說”指莊主曾做過短命皇帝,“和珅說”指莊主非常富有且是皇親國戚,“娘娘說”實際上是“公主說”,意思是莊主家裡有人是駙馬,此駙馬又是皇帝,“公主”就成了“娘娘”。在清初的雲、貴,符合此條件的僅有吳三桂。王氏祖上刻意隱蔽此事,或許是因為此事一旦暴露,就可招來滅族(族殺)之禍。三藩之亂平定後,康熙皇帝降旨,要滅吳三桂家族,而且沒有時間限制。王氏繼承了吳氏田莊,自然是誅殺對象。

從網上資料記載,經查詢當地文獻、採訪王氏後代及王氏傭人,王氏長期居住在會龍莊應該是真,但是有幾個地方小編還是不得其解:

1. 會龍莊到底是不是王氏建造?

2. 會龍莊如果不是王氏建造,又是怎樣的機緣住進去的?

3. “是祖憲祿、王憑鐸(副督)奉周王吳公之命入川興建”中的“吳公”是指誰?

4. 如果是吳三桂修建,為什麼是由王氏繼承?王氏和吳三桂是什麼關係?


撰稿人:若水如你

撰稿時間:2020年2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