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花朵是人類所珍視的事物當中

第一個沒有實用價值,而且與生存無關。

——《那些花痴們》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圖片 | 來自網絡


地球

一億一千 四百萬年前

一個旭日東昇的清晨

在這個星球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朵花

正迎著陽光綻放

多年以後

這些優雅芬芳

我們稱之為花朵的存在

在人類意識的進化當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人類逐漸被花朵吸引併為之著迷

隨著人類意識的進化發展

花朵可能是人類所珍視的事物當中

第一個沒有實用價值

而且與生存無關的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花朵也為無數的藝術家

詩人 作家 神秘學家帶來了靈感

據說佛陀在一次默示中

拈花不語

只是凝視著它

半晌 一個名叫大迦葉的僧人

若有若無地開始微笑

而他是唯一領悟了這個開示的人

相傳那個微笑(也就是那個領悟)

被二十八位大師相繼傳承下來

後來就成了禪宗的起源

可見 一朵花的美麗

無論時間多麼短暫

卻能喚醒人類去正視自己最深處的本體

而這個本體才是一個人最本質的美麗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中國傳統哲學有著天人合一的觀念

天與人 人與自然是交融共通不可分割的

正是在這樣一種精神傳統的洗禮下

中國人自古就將花視為與自身同格的生靈

認為花朵同樣具有生命力和靈魂

與人類一樣是天地自然孕育而生的

而傳統文人更是賦予花朵無限的精神寄託

中國人愛插花從六朝時期就慢慢興起

宋時 插花與掛畫 點茶 焚香並稱為四藝

而且好此事的人真不少

也誕生了很多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明代的袁宏道袁中郎十分愛花

他常常翻山越嶺探尋奇花異草

以至於皮膚皴鱗

汙垢如泥也不止不棄

花將要開的時候

袁宏道就在花下睡覺

從花初開盛開到花落

枯萎成泥他才肯離去

袁宏道愛花愛到不計寒暑 伴生伴滅

這樣的花痴真是古今無二了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曾在他的《陶庵夢憶》中說

人無癖不可與交

以其無深情也

人無疵不可與交

以其無真氣也

既然袁宏道也是一個愛花成癖者

也不枉我待他為知交了

袁宏道愛花 知花 惜花

也日以插花為事

還專門為花寫了一本書《瓶史》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袁宏道《瓶史》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姜泓《瓶梅水仙圖》局部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陳洪綬《歌詩圖》

《瓶史》在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寫成

此時的袁宏道尚任職京師

但在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後

袁弘道就開始在柳浪隱居了

所以《瓶史》應該成書於他隱居之前

此時的他經過了為官吳中的辛苦

以及任職京師的閒適

一心向往恬淡自適的生活

所以他說

案頭的瓶花不過是被名利所累

而不得暢遊于山水間的一種自我安慰

此暫時快心事也

無狃以為常

而忘記山水之大樂

對袁宏道來說

案頭的瓶花成為了他嚮往山水生活的寄託

袁宏道的《瓶史》在清代的時候傳到日本

日本人寫了一本《瓶史國字解》

當時還有一個插花流派叫宏道流

他們認為袁宏道代表了中國文人插花的最高水平

中國的瓶花是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植物

對花器對環境的理解所呈現的藝術

是我們看到一花一葉時的感動

如今我們看到的插花藝術多為西方和日本

清代以來由於戰爭不斷

中國傳統的瓶花藝術就斷掉了

到了六十年代

我們看到的所有出版物都已經變成了日式插花

除了日式文人插花以外

更多的日式插花注重的是造型技法

而非作者感情的外化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清代的文學家沈復也是個極愛侍弄花草的人

沈復在他的《閒情記趣》裡說

及長 愛花成癖 喜剪盆樹

沈復對選花 插花 剪裁 盆景 玩石頗有研究

他還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他說花以蘭為最

取其幽香韻致也

次取杜鵑

雖無香而色可久玩 且易剪裁

而插瓶之法

瓶花的數目宜單不宜雙

每瓶一色不取二色

瓶口取闊大不取窄小

木本花果插瓶必先執在手中

橫斜以觀其勢

反側以取其態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除了插花

沈復還在他著名的《浮生六記》裡記載了一段故事

有一次他和太太去掃墓時撿了一些石頭回來

想用這些石頭做些漂亮的假山盆景

於是他們倆特別陶醉地去規劃

例如哪裡修亭子

哪裡可以登高望遠

哪裡能釣魚

以及自己在哪兒住

費了很大功夫商量

他們還在石頭上種了紅色的蔦蘿

在旁邊鋪河泥的地方種了白蘋

等到秋天的時候

蔦蘿一片紅

白蘋一片白

結果有一天兩隻小貓打架

不小心就把這個費了很大功夫的假山給打碎了

於是 他們就哭了

看到這個故事

總覺得他們對待生活特別認真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宋代也有很多花痴

尤其是蘇東坡

他給自己的海棠花寫詩說

只恐深夜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等到花開的時候他說

每歲開時 必為置酒

對蘇東坡來說

花開就像節日一樣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要為它們置酒吟詩

然後來賞花

古代人有很多種賞花方式

分為曲賞 酒賞 香賞 琴賞等等

曲賞是賞花詠歌

酒賞是飲酒觀花

而到了五代南唐大臣非常喜歡對花焚香

他覺得對著鮮花焚香氣味相和

簡直妙不可言

宋代會玩兒的文人雅士很講究風雅

他們會對花撫琴叫做琴賞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據說一代女皇也是一個愛花成痴的人

唐代時洛陽牡丹已經名揚天下

每當牡丹花開之際

武則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慶賞活動

鶯歌燕舞

那時的牡丹花究竟有多美呢

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詩為證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後來的唐穆宗也是個超級花迷

據《王塵錄》記載

唐穆宗不僅要將盛開的花在四周用柵欄圍起來

頭上面還要還搭起帳篷

同時還要專門任命 惜春御史 負責看護工作

而且有個專業名詞叫括香

就是將花香封鎖起來

防止花兒的香氣被風吹跑了

這樣的愛花方式也是從未有之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屈原愛蘭

陶淵明愛菊

周敦頤愛蓮

黃庭堅愛水仙

楊萬里愛荷

林逋愛梅

古代文人已將花引入了境界高遠的審美空間

借花點出自己理想的人格和特立獨行的堅守

物我合一

從而積澱成厚重而別具韻味的中國傳統意象

自遠古以來

花朵 水晶 寶石和鳥類

就一直對人類心靈有著重要的意義

人們之所以對它們著迷感覺親切

就是因為它們脫俗空靈的氣質

對於奔忙又十分愛花的我們來說

累的時候不妨像袁宏道一樣

自由又隨性地插一瓶花

或許這是這個時代最容易得到的快樂與撫慰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沒想到,這些歷史名人,都是花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