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李時珍為什麼能準確定性中草藥的功效?

李時珍是我國古代明朝著名醫藥學家,因為他的《本草綱目》醫藥書籍影響後世幾百年,被後世尊稱為“藥聖”。他能夠寫就192萬字的醫藥奇書,很多人只知道李時珍很厲害,卻不知道他是如何完成這部醫藥鉅著的。李時珍編寫這部書並非是一時就完成的而是通過長年累月的常識積累才編寫完成的。而且他在編寫書的時候還會再三確定中草藥和藥方的功效。

李時珍無論是在編寫書的時候還是在治病救人,總會先通過臨床實踐之後才會下筆和進行救治。那麼李時珍到底是如何來臨床實踐的

李時珍為什麼能準確定性中草藥的功效?


按照明朝時期那些民間走訪郎中的說法,確定草藥的功效首先自己必須親自嘗試,就像神農那樣自己嚐遍百草,不過這樣的做法一般都是容易丟性命的,如果自己運氣不好會因為嚐遍百草而腸穿肚爛。所以那個時候很多醫藥人員都是通過積累經驗而確定草藥的功效。

李時珍當時也是通過積累經驗,發現、嘗試、驗證而總結草藥的功效。因為他生活在明朝,那個時候已經有不少前人所寫的醫藥書籍,所以他在根據前人的經驗到民間走訪,詢問漁夫、農民等。並且根據草藥的生長環境來確定自己要走訪的對象,比如他所要研究的是明水這一藥,就會走訪漁夫,李時珍認為漁夫經常和水打交道,對水產品比較熟悉,他在確定了藥之後就會嘗試並且考慮藥對人體有何壞處。

李時珍為什麼能準確定性中草藥的功效?


李時珍最擅長的就是通過走訪民間來收集草藥的一些特性,當然也會親自嘗試一下。雖然明朝已經有不少關於醫藥的書籍,因此李時珍會在走訪民間之後回來對前人所撰寫的書籍加以完善。其實在古代,不只是李時珍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確定草藥的功效,很多民間郎中也是通過積累前人經驗,自己也不斷嘗試來確定的,中醫藥學講究的就是經驗。

有時候李時珍也會向同行諮詢,為了走訪一個郎中,有時候他也會不惜跋山涉水去請教,如果是遇到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同行也沒有聽掌握的草藥,他還是會自己親自嘗試。


李時珍為什麼能準確定性中草藥的功效?

在古代,很多藥方的來源其實都是民間,在古代民間偏方是比較多的,比如曼陀羅。李時珍聽聞民間有用酒泡曼陀羅治病的偏方,就曾自己親自嘗試,結果自己抿了兩口人就開始昏昏沉沉的,最後失去知覺。

因此,李時珍能夠準確判斷藥性,其實除了走訪民間諮詢,借鑑前人的經驗之外,還會自己多次嘗試,每每嘗試過後,他總會多次驗證。有時候為了判斷一種草藥的藥性會花上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