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關於“河東獅子吼”,有怎樣的話頭?陳季常是否真是文弱的懦夫?

史遇春


“河東獅吼”作為成語,早就知道,只是有關“河東獅子吼”的來歷,一直沒有認真查過,好像看過介紹,多半忘記了,只記得是一個女人很厲害的故事,為答悟空題 ,臨時抱佛腳,查了一下,原來是宋朝陳季常的老婆。

陳季常是蘇軾的朋友,為人好爽,不吝錢財,文武雙全,既喜好填詞作畫,又喜歡旅遊打獵,還好喝酒,據說英氣過人,由此看來,外面的陳季常絕對大丈夫是也。

妻子柳氏河東人氏,又稱河東女,因說話聲音洪亮震撼,看似脾氣又不好,陳季常好像怕他。

結論是,河東女厲害、妒忌、霸道、不講理,陳季常懦弱、怕老婆。

事情果真如此嗎?我心存懷疑。

第一,陳季常出軌了嗎?歷史上或傳說裡都沒有這方面的記載,那麼河東女妒忌何來?

第二,根據河東女聲音大,根據河東女把陳季常大聲喚回,就能說明河東女霸道厲害不講理嗎?也不靠譜。

推測事實真相

第一,宋朝是理學至上,對女子要求甚多,女子就應該少出家門,說話和氣,聲音低惋,“三綱五常”裡面不是有“夫為妻綱”嘛,該女子樣樣違背,被世人嘲笑,命名為“河東子獅吼”就能理解了。

第二 ,柳氏為人到底如何,品質如何,能力如何,持家過日子如何,對陳季常感情如何,陳季常不說,歷史上或傳說也不記,總之,一概不知。既然沒有,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規律,河東女多半是好女子。

第三,夫妻二人 如何過生活,如何同舟共濟,維持家的正常運轉和天天向上 ,需要二人的合力,一般來講男主外女主內,別誤會,我說的是一般來講哈,男人在外面儘可能威武霸氣不屈不撓,回到家裡聽老婆的,沒有壞處,除非老婆不是一條心,除非老婆二百五。否則,老婆在家裡厲害一些,男人在外面厲害一些,不也平衡了嗎?怕老婆的都是什麼人?多半是真正大丈夫。他們知道家庭的事老婆專業,專業的事還得專業的人去做,他們知道尊重老婆,他們知道老婆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家庭。

第四,根據記載,陳季常英武瀟灑,膽氣過人,為人大氣,寬厚真情,不可能是懦弱之人。

想到哪寫到哪,疏忽之處,各位見諒。不過,觀點可以爭論哈。





共鳴共勉共賞


很多人都知道“河東獅吼”一詞,但是,要他具體講述這一詞的來龍去脈、淵源出處來,大概,也沒有多少人可以講述明白。即便是有人可以講述清楚,但是,比起文字描述的正式與嚴謹來,口頭的講述還是會有些許疏漏的。既然如此,那麼,這裡就用文字來描繪“河東獅吼”一回。

“河東獅吼”一詞,出自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豪放詞派代表人物蘇東坡的一首詩。

這首詩創作於宋神宗(趙頊)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詩的題目是《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的完整內容如下:

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

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誰似濮陽公子賢,飲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學得忘家禪。

門前罷亞十頃田,清溪繞屋花連天。

溪堂醉臥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風顛。

我遊蘭溪訪清泉,已辦布襪青行纏。

稽山不是無賀老,我自興盡回酒船。

恨君不識顏平原,恨我不識元魯山。

銅駝陌上會相見,握手一笑三千年。

從這首時的題目看,此詩是寫給兩個人的:一人名叫吳德仁;一人名叫陳季常。

吳德仁與“河東獅吼”無關,故不贅;這裡,只說陳季常。

陳季常,也就是陳慥(生卒年不詳),季常是其字;陳希亮(字公弼)第四子;眉州青神(四川眉山市青神縣)人,龍丘居士是他的號。

所以,在蘇東坡的詩中,那位聽到河東獅子吼,嚇得拄杖落地,手足無措的龍丘居士,說的就是陳季常。

如果這首詩不做註解,僅從原詩看,要對“忽聞河東獅子吼”一句進行解釋,似乎還是有些無從著手的。

“忽聞河東獅子吼”一句之前的詩句中,有“居士”、又有“談空說有”,這些詞,似乎都是佛家的用語。這些佛家用語之後,接著,就到了此句;此句中的“獅子吼”一詞,還是佛家用語。故而,這一氣貫穿下來,看起來似乎都是在談論修行、言佛說道,好像與人事無涉。

下面,先來看一看這幾個佛家用語:

1、居士。

所謂居士,是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道之人的泛稱;後來,居士多指在家修行的佛家信仰者。

居士一詞,最早出現於儒家的經典。在儒家那裡,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為居士。

《禮記•玉藻》:“居士錦帶。”鄭玄注:“居士,道藝處士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齊東海上有居士曰狂矞、華士昆弟二人者立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無求於人也。’”

道教也有居士一說,只是影響力的原因,不為人所周知。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政和以後,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江南故事,林靈素等多賜號金門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錫以塗金銀牌,上有天篆,鹹使佩之。”

2、談空說有。

談空說有,佛教有“空宗”、“有宗”二宗:

空宗,是主張一切皆空、般若皆空的宗派;有宗,是主張諸法為“有”的宗派。

小乘佛教中,俱舍宗屬於有宗,成實宗屬於空宗;

大乘佛教中,法相宗屬於有宗,三論宗屬於空宗。

談空說有,這是佛家避不開的論題與話頭。

3、獅子吼。

獅子吼,是佛講法的譬喻,形容佛(或菩薩)講法如獅子威服眾獸一般,能調伏一切眾生(包括外道)。

關於獅子吼的佛經,可引證如下: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如來由具四無畏。故了知勝處。於大眾中。能獅子吼。轉妙梵輪。”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菩薩今詣大菩提場。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降諸魔軍。為令圓滿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普為一切轉大法輪。作獅子吼。於諸眾生廣行法施。令諸眾生法眼清淨。以其正法。攝伏一切邪異外論。”

《方廣大莊嚴經》:“如來大法音。外道悉摧伏。譬如師子吼。百獸鹹驚怖。”

說完這幾個佛家用語,繼續來說蘇軾的這首詩。

說到這裡,僅從蘇東坡的詩文看,似乎只是在談論自己朋友修行的事、在談論與佛家有關的事;似乎詩中的“河東獅子吼”與女性無關;一時間,還看不出女性的妒忌、丈夫的畏怯。

話到此處,似乎,這又成了一樁說不清楚的公案。

不過,還好,另有他人的文字,對此公案有所記述。

後來,宋人洪邁在其《容齋三筆》卷三《陳季常》一節中,對此事做了詳說。如此,這一公案也才有了可作依憑的文字解釋。

洪邁的記述如下:

陳糙字季常,公弼之子,居於黃州之岐亭,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賓客,喜畜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云“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東師子,指柳氏也。坡又嘗醉中與季常書雲“一絕乞秀英君。”想是其妾小字。黃魯直元祐中又與季常簡曰“審柳夫人時須醫藥,今已安平否?公暮年來,想漸求清淨之樂,妓媵無新進矣,柳夫人此何所念,以致疾邪?”又一帖雲“承諭老境情味,法當如此,所苦既不訪遊官山川,自刻損藥石,調護起居飲食而已。河東夫人亦能哀憐老大,一任放不解事邪?”則柳氏之妒名,故彰著於外,是以二公皆言之雲。

從洪邁的記述中,可以清楚看出,所謂的河東師子(即獅子),實指陳季常之妻柳氏。須知,“河東”是柳姓的郡望,蘇軾借河東代陳季常之妻柳氏。

當然,必須特別指出,獅子吼一語雙關,既指指陳季常之妻柳氏,也不可抹殺了其間的佛家意味。

洪邁不但引用了蘇東坡的詩,而且,他還羅列了黃魯直(即黃庭堅)給陳季常的簡、帖,進一步坐實了河東獅子其人其事。

後來,河東獅吼便成為一個著名且常用的成語,用來比喻婦人妒悍,大吵大鬧;也藉以譏諷懼內的人。

關於“河東獅子吼”以至著名成語“河東獅吼”的事情,至此,基本講說清楚。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陳季常雖然懼怕河東獅子吼,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懦弱的人、一個文弱的人。

根據蘇東坡《方山子傳》中對陳季常的描述,其人如下:

“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也就是說:

年少的時節,陳季常仰慕漢代遊俠朱家、郭解的為人和行事作風,鄉里的遊俠之士都十分推崇他,以他為宗長、為榜樣。等到陳季常年歲稍長之後,他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並且希望藉此來馳騁縱橫、名揚當世,但是,他一直都沒有被當事者賞識、一直都不得志。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餘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也就是說:

回想起陳季常年輕的時候,他常常倚酒使性,且喜好劍術;他還揮金如土、視錢財如無物。十九年前,我在岐山遇到他。當時,他騎著馬,隨騎的有兩名侍從。他身上帶著兩支箭,在西山之中游獵。那天,正見前方一隻鵲兒飛起,他便讓他的隨從追趕射獵。隨從拉弓射箭,一發而不能中。陳季常見狀,一時怒氣上衝,他獨自出發,飛馬向前,一箭即中。後來,他還在馬上與我談起了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敗興亡的史事,自謂乃是一世的英雄豪傑。至今,又已過很多時日,但是,陳季常那一股迸射於眉宇之間的勃勃英氣,猶然就在目前。這樣的人物,怎麼會是一位隱居山中的人呢?

“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也就是說:

陳季常的家在洛陽,那裡的園林宅舍,極其雄偉壯麗,完全可以和公侯之家相媲美。他在河北還有田地,每年可以有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夠他生活上的富裕安樂了。但是,他都完全拋開,不去享用,卻偏偏要跑來這窮僻的山中,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嗎?

從蘇軾以上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陳季常曾經是俠客一流的人物。

所謂懼內,並不是文弱、懦弱,而是大英雄的大氣度、大情懷。

就我所讀所見,凡是懼怕河東獅子吼的,其間多有真英雄、真俠士存在。

所以,陳季常並不可笑,他也不是什麼文弱漢、懦弱男,他反倒是可愛、可敬的人物。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謝謝大家關注!


史遇春


關於河東獅吼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這件事的確是真的,但陳慥卻不是個懦夫,我們先來看蘇軾《方山子傳》中對他的描述: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遯於光、黃間,曰歧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

這樣一個仰慕遊俠,高潔傲岸的隱士會是個懦夫嗎?顯然不是。

關於河東獅蘇先生是這樣說的“龍邱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那麼他在真的怕老婆嗎?我們再來看蘇先生對他的一段描述: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餘在歧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

可見陳季常此人武藝高強,有豪俠之氣更何況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這種情況下他會怕一個婦人嗎?由此可見陳季常並不怕老婆。

酈波老師在百家講壇戚繼光的節目中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愛老婆的男人。”

男同志們且行且珍惜吧!




花有期


河東獅子吼常常被用來形容妒悍的妻子發怒,並藉以嘲笑懼內的人。但是這個典故並不是嘲笑陳季常是一個怕老婆的懦夫。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河東獅吼”的出處,出自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一首詩。“獅子”實際是指陳季常的妻子柳氏。“河東”是柳姓的郡望,蘇軾借河東代指陳季常之妻柳氏。

而這裡的獅子吼其實是一語雙關,既指陳季常之妻柳氏,也是譬喻佛法如獅子威服眾獸一般能調伏一切眾生。

從蘇軾的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季常曾經是俠客一般的人物,而人們所說的他懼內實則是他大英雄般的大氣度和大情懷。

所以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表面上是害怕妻子,實際是真正的愛護妻子之人。





不分晝夜等你


歷史典故

成語“河東獅吼”,比喻嫉妒而又厲害的婦人,來嘲笑怕老婆的男子。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不期遇上陳季常,那時的陳季常,常信佛,飽參禪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於是兩人系成為好友。

陳季常經常與蘇軾凱大山,評論過去現在的戰爭成敗 ,喜好賓客,養了很多聲妓女優。

陳慥的妻子柳氏(本名不詳,民間稱柳月娥)非常厲害又愛嫉妒。有時陳慥與賓客談天談得起勁,柳氏卻摔鍋打灶地罵將起來,弄得陳季常和賓客十分難堪。陳慥很怕老婆,不能拿老婆怎麼樣。

於是蘇軾賦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戲之曰:“龍邱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這首詩翻譯成白話就是這樣的,“我的朋友真可憐,談論佛法忘睡眠。忽聽老婆一聲吼,手杖落地心發抖。” 刻畫出正在高談闊論的陳季常聽到老婆罵聲時驚慌失措的可笑神態,幽默至極。

“河東”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黃河流經山西省的西南境,則山西在黃河以東,故這塊地方古稱河東。秦漢時指河東郡地,在今山西運城、臨汾一帶。在魏晉至隋唐是柳姓人的郡望所在,故在此是指柳氏。河東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

“獅子吼”一語來源於佛教,意思是說,佛祖在眾生面前講法,無所畏懼,如獅子大吼,意指“如來正聲”,比喻威嚴,這裡比喻柳氏罵聲之洪亮。後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洪邁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

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至今仍然是兇悍妻子的形容詞,後來人們就把怕老婆的人稱為“季常癖”。

戲劇:《獅吼記》

明代戲曲作家汪廷訥又根據洪邁《容齋隨筆·卷三·陳季常》創作了戲劇《獅吼記》。

崑曲《獅吼記》劇照
《獅吼記》全劇二卷三十出,劇敘宋人陳慥,字季常,家居黃州。上京探訪伯父不遇,與舊友蘇軾每日攜歌姬遊賞。陳季常妻柳氏生性嫉妒,遣家僕催季常速歸。不久蘇軾謫黃州,與陳慥同遊杏塢桃溪。柳氏擔心他們與妓女鬼混,本不准他去。陳作了保證,如有妓女願受罰打,柳氏才答應。後來柳氏打聽到,果然有妓女陪他們遊逛,回來便要打他。陳怕捱打,經苦苦哀求,改為在池邊罰跪。正巧蘇軾來訪,陳慥急忙起身,柳氏怒號,且打罵不已,蘇軾戲稱為“獅子吼”。柳氏覺得蘇東坡唆使其夫攜妓遊,又來干涉自己家的事,便把他趕出去了。
柳氏還拉陳去縣令處投訴,縣令夫人出面袒護柳氏。為人擁至土地神處,土地娘娘也為柳氏作主。不久,柳氏又將陳慥痛責時,巫婆讓陳慥變成一隻白羊,柳氏驚怕,幡然省悟,為佛印禪師度脫,偕赴靈山。數年後陳慥入朝為官,授東官伴讀,各得其所。

《獅吼記》是我國古典戲曲中傑出的喜劇作品,其《梳妝》、《遊春》、《跪池》、《三怕》諸出,一直盛行於崑曲舞臺上,令觀者捧腹絕倒。


陳季常是個官N代,還會功夫

陳季常出身於世代功勳之家,曾是個嗜酒弄劍,揮金如土的遊俠之士,例應有官做,假如他能廁身官場,到現在已得高官榮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

這樣一個要錢有錢,要勢有勢,還懂武功的人,不肯能懦弱,應該是敬重自己的老婆。


花奈


其實不是陳季常懦,而是蘇軾本人極不厚道,經常勾引陳季常去嫖娼,哪個老婆會不生氣?!

一一

南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條有如下記載:

  陳造(豎心旁加造),字季常,自稱“龍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賓客,喜蓄聲妓。然其妻柳氏絕兇妒,故東坡有詩:“龍丘居士亦可伶,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蘇軾於嘉佑八年(1063)初識陳季常,當時蘇軾在陝西鳳翔府任籤判。陳季常的老爸陳公弼就是蘇軾的頂頭上司--鳳翔知府。

  蘇軾等一幫文人騷客經常勾引陳季常狎妓,這事擱誰老婆身上都得吼兩嗓子。“師子吼”代表的是“如來正聲”,能降服一切歪魔邪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東坡勾引人家丈夫狎妓,也屬歪門邪道,應該讓柳氏給他來幾聲“師子吼”,促其覺醒。


國學小師


不是文弱的懦夫,而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軍,只是他的武功是老婆教的,是師姐,不一定打的過老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