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園林線上課堂(18)

園林線上課堂(18)| 聽苑·上林瓦當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閉館不閉展,服務不斷線”,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


中國園林博物館推出“園林線上課堂”·聽苑專題。中國園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三千年的發展歷程中,通過不斷自我完善、持續演進,形成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中國園林體系。請您通過“聽苑”的語音解說與我們一起聆聽園林歷史發展的脈搏。


前兩期,我們通過青銅刖人守囿車和逨鼎兩件展品,一探商周時期中國園林雛形的端倪。秦漢時期,中國園林進入生成期的後期,秦朝在高度集權的封建體制下,真正意義上的“皇家園林”開始出現,西漢時到漢武帝執政期間,皇家造園活動達到頂峰。


今天我們通過一面瓦當“穿越”回秦漢時期。它是何時的舊物?它的當面銘文代表什麼?它與後世皇家園林造園範式“一池三山”有什麼關係?


讓我們從這件展品出發,在“聽苑”節目中尋找答案吧。


點擊聆聽

↓↓↓





園林線上課堂(18)| 聽苑·上林瓦當

園林線上課堂(18)| 聽苑·上林瓦當

園林線上課堂(18)| 聽苑·上林瓦當

園林線上課堂(18)| 聽苑·上林瓦當


“上林”二字,標明瞭建築所屬。“上林”銘文瓦表明它曾用於漢代宮苑“上林苑”建築群。上林苑是怎樣的園林呢?


上林苑是先秦時期秦國的舊苑。


秦大一統後,秦始皇加以擴張充實已成為當時最大的皇家園林,位於渭水之南,著名的“阿房宮”宮殿建築群就在其中,是皇帝在渭南地區日常起居、朝會、慶典的主要場所和政治中心。


西漢時期,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到漢武帝劉徹時國力富裕。除了進擊匈奴,大量財富用來營建宮苑。再次擴建後的上林苑,佔地之廣空前絕後,地跨長安區、鄠[hù]邑區、咸陽、周至縣、藍田縣五區縣境,外圍終南和九峻二山,內蘊“關中八水”,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


上林苑中最主要的宮殿是建章宮,宮內挖人工湖“太液池”,土堆成島,象徵東海神山,開創了人為造山的先例,也開闢了後世皇家園林“一池三山”格局的範式,一直延續到清代。不論遊憩、居住、朝會、娛樂、狩獵、通神、求仙、生產還是軍演,上林苑已經具備了當時古典園林可實現的全部功能。


上林苑址物產豐饒,西漢初秦朝舊苑時,還曾開放讓農民開墾耕種,由管理宮廷內務和皇室開支工作的機構“少府”統一管理。上林苑擴張並再次圈禁後,狩獵、遊樂、演武活動在禁苑日日上演,朝廷為此單獨設“水衡都尉”官職,專門管理上林苑內事務,以及國家鑄造貨幣和朝廷稅收等重要事宜。


在皇家園林發展歷史上,上林苑規模之大再無後世超越。這時貴族王室開始效仿修建私園,如皇家園林的縮小和翻版。從文學歷史的記載中,西漢的辭賦家東方朔曾撰文《諫除上林苑疏》直言進諫天子奢靡鋪張,司馬相如作為文學侍從奉命創作《上林賦》,雖大肆描摹上林風貌,但目的依然是規勸諷諫天子。


西漢末期,大部分可耕種的土地陸續還耕於民。王莽拆毀多處宮苑,隨後奪權爭都的戰火最終毀滅上林苑。西漢王朝被推翻後國都東移洛陽。東漢漢代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撰寫《西都賦》批駁長安舊制,此時上林苑已成廢墟,並逐漸被用為耕地。


自秦至西漢,上林苑在中國歷史的舞臺存在了約240多年,可謂見證並參與了朝代的紛爭與興衰。從園林特徵角度看,大量各有功能屬性的建築集群在秦漢時期皇家園林密集出現,但建築並未與山水植物等元素有機結合,園林規劃粗放。


道家求仙、長生不老等神仙思想驅動著造園設計;儒家理論“君子比德”更功利的演繹人們的自然觀。這時的園林,依然是大自然的寫照。


參考文獻:

[1]李致忠.中國古代書籍[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年.

[2]吳承學.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3]王美涵.稅收大辭典[M].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園林線上課堂”將推出更多形式豐富的優質科普,藉助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瞭解璀璨瑰麗的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和科技。美的園林,就在你身邊。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

線上觀展覽 賞文物 品文化

後續還將有更多精彩的“園林線上課堂”系列推送


溫馨提示

1、做好個人工作場所清潔消毒,勤洗手,多通風,增強防護;

2、同一辦公空間內有多人時,佩戴好口罩,保持適度距離;

3、正確獲取權威發佈的疫情信息,不傳謠、不信謠;

4、消除恐懼心理,作出理性判斷,保持良好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