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那個把鋼鐵廠當家的同事,辭職了!

那個把鋼鐵廠當家的同事,辭職了!


年輕人成長提升加油站,有觀點有態度更有溫度,超200萬職場人訂閱。

不管你如何為鋼鐵廠賣命

當鋼鐵廠不需要你的時候

你曾經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義

01

好友阿居,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了一家知名的鋼鐵公司。

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鋼鐵菜鳥,5年的時間成為一個車間的副主任。

這5年裡,他經歷了鋼鐵廠大大小小很多事情,見證了輝煌,也陪伴過低谷。

一路走來,他頂著巨大的壓力撕裂著成長。

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後來遊刃有餘,這5年裡付出了多少,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或許正是因為傾注了太多精力和心血,他把鋼鐵廠當成了家。

為了這個家,拿著跟職位完全不匹配的工資,連續好幾個月天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週末還在廠裡上班,沒有時間陪伴女友……

對此,他一直毫無怨言,在他看來這都是家人應該做的。

到最後,那些所有關於家的溫情,還是敵不過現實面前的利益。

有一回在出差的路上,阿居出了車禍,小腿骨頭受了傷,不算很嚴重,但得臥床休息三個月。

這當然算是工傷,廠裡負責他全部醫藥費。

可是市場競爭激烈,廠裡的業務不能因為他受傷就停下,所以廠裡讓人先接手了他的工作。

三個月後阿居回去上班,哪裡還有他的市場?

雖然表面上還是車間副主任,但一天下來沒有什麼事情可做,都讓當初那個接手他工作的同事做了。

廠長還跟阿居說:“你現在還需要休息,車間的事情就不要多操心。”

那個把鋼鐵廠當家的同事,辭職了!


那個把鋼鐵廠當家的同事,辭職了……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

阿居一直“打雜”候補,多次跟廠長提意見,都被廠長用各種各樣的理由混淆過去。

最後,阿居算是想明白了,廠長根本就不打算重用他了。

經過一個月的深思熟慮,阿居提出了辭職。

向廠長遞交辭職報告時,廠長拍著阿居的肩膀說:“以後想回來,隨時歡迎。”

阿居只是笑笑,什麼都沒有說。

有多少人像阿居一樣,天真以為自己對鋼鐵廠很重要,鋼鐵廠對其也有感情。

只要一直願意做下去,就能得到回報。

把個人情感帶到工作中,最容易傷害到自己。

02

職場中,最大的兩個謊言,其中之一是——

老闆對員工說,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當公司出現轉型,現金流吃緊的情況時,老闆第一時間做的就是裁員。

很多人喜歡把公司比喻成一個家,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

2004年聯想大裁員,曾有員工在公司內網寫下題為《聯想不是家》的文章引起轟動。

這篇文章講述了聯想幹淨利落而毫無血色的裁員過程,這讓一度以家文化著稱的聯想遭遇了道德和文化的考驗。

通過經歷這次殘酷的裁員過程,這位聯想的員工得出的結論是:

員工和公司的關係,就是利益關係,千萬不要把公司當作是家。領導犯下的錯,只有普通員工來承擔。

此後,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在一次誓師會上對這篇文章做出以下回應:

“員工真不能把企業當成家。”

“一個企業應該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就是發展,企業前進的主旋律只能是戰鼓,是激昂。”

“如果真的用為局部員工負責的方法去考慮問題,企業就會陷入一片兒女情長之中,完全無法發展,中國就會失去聯想。”

那個把鋼鐵廠當家的同事,辭職了!


那個把公司當家的同事,辭職了……

數年後,柳傳志再次對媒體表達出類似觀點:

“家的感覺是什麼?家的感覺是父母對自己子女,你再錯,你不聰明,你傻,你不上進,但都是自己的孩子,真是要管到底的。

但企業的根本原則是發展,發展才能讓企業活,才能有更多的員工。”

沒有永遠的員工,也沒有永遠的團隊,永遠不變的只有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03

經常可以聽到老闆這樣對員工說:

“你是老員工了,要有情懷和覺悟啊!”

“你要為公司著想,要從大局出發啊!”

“領導們都很信任你,是不會虧待你啊!”

其實,這些話聽聽就算,千萬別當真。

一旦你當真了,把公司當家,結局會很慘。

那個把公司當家的同事,辭職了……

2017年2月13日,華為在中國區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工程維護員工,研發部門開始集中清退40歲以上的員工。

2017年12月28日,萬達網科大部分員工突然接到通知。通知內容大致是:公司要裁員,6000名員工裁至300名,請寫好離職申請。如果不籤的話,就會把合同快遞到家庭地址。

2017年12月10日,42歲的中興程序員歐某無法承受工作帶來的巨大壓力,從公司26層跳樓身亡。

廈門一家物流公司的高管工作24年,患癌後薪從2萬5變成1200元。

……

看見沒,職場就是這麼無情,不管你以前為公司做了多大貢獻,現在不需要你就是不需要你了。

04

四點建議:

第一、認清“公司不是家”的事實,擺正心態

一旦你降低了對公司的期望,那麼就不會失望。

第二、保持隨時離開的能力,是一種底氣

有句話說得好:當一個人的命運變成了別人案板上的肉,總是由別人的一舉一動來決定,當那所謂的穩定破碎後,最終留下的只會是悲劇。

那個把鋼鐵廠當家的同事,辭職了!


那個把公司當家的同事,辭職了……

第三、公司需要的是敬業和職業化精神,不是忠誠

管理學大師德魯伊曾說:對於成年人,最可笑的詞叫忠心。

馬雲也曾說:忠誠就是順便的事。

所謂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很大程度上是某種能力的喪失。

企業最需要的不是忠誠的員工,而是具有職業精神的敬業員工。

在其位謀其政,這是最起碼的一種職業精神。

第四、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對公司最大的回報

一個優秀的員工,會對工作充滿熱情,會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獲得成長,但不會把企業當成家。

公司不是家,千萬要拎清!

職場太無情,你多加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