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送我上青雲》:我從哪裡來,又要去哪裡

近年來,女性主義的呼聲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思考自己的處境,主動表達自己的訴求。雖然這樣,但是電影市場上女性主義題材的電影可謂是少之又少,這也是我走進電影院想要給她貢獻票房的原因。電影看了兩遍,因為實在是喜歡,是我在2019年最喜歡的電影。

母女


《送我上青雲》:我從哪裡來,又要去哪裡


盛男的母親出場,和盛男的對話,讓我哭笑不得。盛男和她的母親幾乎是一個對立面。

一個嬌滴滴的,年紀輕輕就嫁給老闆的女人,結婚之後再也沒有接觸過外部世界,一心只想做家庭裡的小女人,直到知道老公出軌才慢慢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個是當代獨立的青年女性,有學識、有膽量,按照自己的價值體系想要對抗這個世界的不合理。

這樣一個媽媽遇見這樣一個女兒,兩個人有著完全不同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盛男幾乎要被母親弄瘋掉,她無法忍著母親的嬌氣和任性,更無法原諒母親的自私,兩人大吵一架。

在吵架的過程中,盛男說出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委屈。她提到一件事,小時候她第一次坐飛機,身體不太適應,在飛機上吐了。這時候的父母並沒有關心女兒,反而是責怪女兒給他們帶來了麻煩。

盛男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父母要這樣對待她,為什麼不多給她一些關心。因此她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希望自己能夠做到更好,她倔強、好強,很大程度上是不希望變成父母的麻煩。

母親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自私,她從來只考慮自己的情緒,就算關心盛男,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絲毫沒有考慮過盛男的感受。這是情感的弊端,也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鴻溝。

想起自己小時候,每次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父母總會說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那時候,我能感覺到父母的失望。但是每當我考得好,得到父母的獎勵時,我非但沒有開心,反而會想,是不是如果我沒有達到父母的期待,他們就會不愛我了。有時候我甚至會想,如果我是個男生,父母或許就不會這樣對我了。

青少年時期,我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時常自卑和忐忑,時常害怕自己在哪點做得不好會讓父母不高興,因此帶來了十分大的壓力。

在我上大學之後,在接觸了更廣闊的世界,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之後,我開始慢慢理解父母,也慢慢想明白了這件事情,他們不是不愛我,只是用錯了方式。但是我從未和父母提起過我青少年時期產生的這個想法。

時隔多年,在電影院裡,當盛男把我當時的心聲說出來,我幾乎落淚。

愛情


《送我上青雲》:我從哪裡來,又要去哪裡


盛男遇見劉光明的時候,是文藝青年幻想中的浪漫相遇。他們在船上討論著宇宙的哲學,討論著生命。盛男是喜歡劉光明的,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可能是生命的最後階段,她遇上了心中的愛情,荷爾蒙像禮花般爆炸。

可活在獨棟別墅裡的劉光明不是船上的那個劉光明,別墅裡的劉光明不過是一個自尊心得不到滿足,自卑又懦弱的人。他在盛男想要主動獻身的時候逃跑,他沒有勇氣接受盛男的愛。

盛男砸碎火災報警器,在空曠之處給劉光明的那個吻,是決絕,是失望,也是清醒。

愛情是什麼呢?你本以為在絕境中抓住了一根稻草,得以活下去,卻發現它不過是那根壓死駱駝的最後的稻草。

還好,盛男在失望之後換來的是清醒,她所要尋找的最終答案,不在一個男人身上。

自我


《送我上青雲》:我從哪裡來,又要去哪裡


盛男的自我是矛盾的。

她的性格和這個社會的風氣不符合,她一直讓自己以自我的形態活著,努力不被這個社會所同化,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所遭受的碰撞和打擊一直都令她痛苦。

三十歲的女人,堅持不懈追求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名記者,這是勵志夢想裡的故事。

現實是,她的努力沒有給她帶來榮譽,她沒有存款,沒有男朋友,沒有幸福的家庭,更沒有健康的身體。當她被查出卵巢癌後,她甚至沒有錢為自己治病。

這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個更加沉重的打擊,她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自己存在這個世界的意義。

她的同事四毛和她又是另外一個對立面,他為了掙錢,不惜尊嚴,更沒有所謂的職業操守,盛男看不起他這一點。

但在四毛眼裡,盛男也不過是一個從小依靠父母的“大小姐”,一個大齡未婚女性,一無所有。這幾乎也是社會對於她們的評價,在旁人眼中,她們可憐又可笑。

盛男是渴望愛的,她想要親情,父母沒能給予。她想要愛情,愛情沒有給她答案。她想從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從自己身上找到出口。

電影的最後,老李讓盛男在結尾寫上“愛慾是人的生死之門。我從哪來,還回哪去。”這是他最後的結局,也像是給盛男的一個提醒。

當盛男不再把關注力放在自己身上而是著眼於周圍的人時,她或許明白了

只有在眾生之中,才能找到自己一直想要的那個答案。

寫在最後:奔著女性主義的主題去看,但是看完之後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它所展現的不僅是女性的困境,更是活在世上的每個個體的困境。雖然電影也有一些小缺點,但是不妨礙我對它的喜歡。



我是 ,喜歡閱讀和寫作,喜歡看電影和追劇。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