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三博腦科周健:癲癇切除如何保護腦功能 避免術後復發“雷區”

三博腦科周健:癲癇切除如何保護腦功能 避免術後復發“雷區”

神外前沿訊,腦功能保護,尤其是高級腦功能的保護,正在成為神外手術臨床研究的熱點領域。


癲癇手術中,尤其要重視對腦功能的保護。如何才能在術中輕柔操作,減少對腦組織的損傷,減少由此產生的手術“雷區”,進而減少癲癇術後的復發?如何保護好動眼神經,手術中有哪些心得和竅門兒?術前術中對腦功能保護的技術手段又有哪些?


近日,《神外前沿》新媒體專訪了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副院長、癲癇中心常務副主任、癲癇中心外科主任周健教授,回答了上述話題。


目前,三博腦科醫院癲癇外科病房每年完成癲癇手術460餘例。周健教授至今共高質量的完成了3000餘例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手術,在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上頗有經驗和心得。


周健教授同時認為,目前癲癇手術最大的技術進步,相對成熟的其實就是SEEG。早在2012年3月,三博腦科醫院就在國內完成了第一臺ROSA機器人輔助的SEEG電極植入手術,這也是亞洲引進的第一臺ROSA手術機器人。


周健教授訪談要點如下:

1、病區概況:

我們醫院有一個癲癇中心(分內科、外科),一個癲癇研究所,還有一些相關的癲癇影像、病理等輔助科室。我所在的功能神經外科,就是神外一病區,是以功能性疾病為主的病區。在癲癇中心中,我擔任外科主任。癲癇是功能疾病中很重要的領域,在我們醫院的功能神經外科裡尤其是這樣。去年我們做了將近600例功能神外手術,460多例是癲癇,其中調控手術50-60例。


2、手術避免出現“雷區”:

雖然癲癇的術前評估很重要,但我們也見到過很多評估很準但手術療效不佳的案例,比如有些手術中海馬根本就沒切著,而海馬是顳葉裡重要的部分。


有人做完手術,術後切除非常乾淨,癲癇灶周圍保護的腦組織也乾乾淨淨;有的手術,在切除部位和正常腦組織中間有一塊很長的“雷區”。正常來說,癲癇灶切完,周圍正常腦組織有一個比較銳利的邊緣。中間交界的“雷區”是越小越好。“雷區”是因為術中牽拉等不當手術操作,將應該保護的組織給損傷、挫傷了,這個地方就形成了“雷區”,就有可能成為將來的潛在的癲癇灶,又形成一個可以出現癲癇的區域。所以,手術技術,對癲癇的療效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3、保護的動眼神經的“竅門兒”

有些手術中將顳葉海馬切除以後,術後的病人大約80-90%會瞳孔放大,這是因為術中沒有注重一個細節,在顳葉海馬這塊切完了以後,下面是一層軟膜,軟膜下面是動眼神經,動眼神經受刺激後瞳孔就變大。過去說只要在術中看見動眼神經,那動眼神經功能肯定會損傷。損傷的表現就是病人一側瞳孔大。現在用顯微鏡的情況下,很多醫生做此類手術,患者動眼神經就不會損傷了,瞳孔也不變大了。


我自己總結出經驗,切海馬的時候,尤其要到這一層軟膜,術者不要把雙極電凝鑷子放在軟膜上,要距離兩三毫米去“懸著”做,通過電弧把需要切除的腦組織“打掉”。如果雙極已經放到軟膜上,電弧就會下去一兩個毫米,下面的動眼神經就要受影響。


4、高級功能是否保護?

如果涉及到功能的話,根據不同的要求,有些可能要看DTI。相對而言,傳統意義上的功能區就是指運動區、感覺區域、語音區和視覺區,手術中要注意保護。但是目前對高級功能如情感等功能的保護,目前還沒有特別的辦法,儘量保護好癲癇灶以外的任何組織。


比如說額葉有情緒情感功能,如果癲癇位於額葉的話,現在都是可以選擇手術的。


整大腦沒有一個地方不是功能區,按這個理論,整個癲癇灶都不應該動。但有個問題,我們手術動的是病灶,如果病灶不動會起到負作用,患者的功能反而要比切除以後還要差。


5、切除病灶更好保護功能?

像我們做了很多顳葉癲癇的切除,顳葉雙側都管記憶,患者患病後記憶變得很差,手術切除本身對記憶功能確實會有影響,但是切除癲癇灶後消除了癲癇放電對記憶的不良影響,會促進記憶的恢復,這兩個因素疊加到一起,最終的結果,是手術反而比不做手術要好。我們去做手術,做與不做,部位切多大,要權衡兩個問題,一是手術對癲癇的治療效果,二是對功能的保護如何。


其實SEEG的目的就是評估癲癇灶的位置和範圍,以及準備切除的範圍和功能區之間是什麼關係,如果是重疊關係的話,要不要手術就要更加慎重考慮了,如年齡因素等。


6、評估功能的手段:

比如腫瘤繼發癲癇,可能會把纖維束擠壓變形,我們就可以用功能磁共振DTI等序列、腦磁圖上的功能判斷,甚至電極植入,還可以通過電刺激,但直接把電流通過電極刺激大腦皮層來判斷功能。可以說,功能判斷的方法還是挺豐富的。


7、功能保護研究方向:

功能保護研究課題就是顳葉方向,其中海馬熱灼是北京科委的一個重點課題,因為顳葉和記憶有關,切除越多對記憶的損失越多,我們研究的方向是,儘量不去切除,但還能通過外科手術將放電阻斷,雖然還是放電,但不傳導了,因為癲癇是起源以後迅速傳導出現的。目前結題了,獲得初步結果是這種離斷的方式對某些病人,無論是功能保護還是手術療效,都能取得挺好的結果,但是例數還是不多,還要進一步研究下去。


8、機器人與SEEG:

機器人輔助電極植入不屬於治療,屬於檢查手段。ROSA機器人輔助植入電極,除了提高效率以外,另外的優勢就是創傷小,不需要開顱,屬於無框架性的立體定向。植入電極前的各種計算,機器人都完成了,手術中就是踩一下腳踏板。


國內最早用ROSA機器人輔助SEEG電極植入的是三博腦科醫院在2012年3月做的,這也是亞洲引進的第一臺ROSA機器人。目前我們中心已完成該類手術500餘例。


癲癇手術最大的進步,目前來說相對成熟的是SEEG,癲癇外科的前提是癲癇灶的精確定位和功能精確評估,這是取得較好療效的前提保障。美國是2009年年底開始做SEEG的,國內第一例是2011年8月,也是在我們中心完成的。


受訪者簡介

三博腦科周健:癲癇切除如何保護腦功能 避免術後復發“雷區”

周健,主任醫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神經外科學博士,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 副院長、癲癇中心常務副主任、癲癇中心外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三系副主任。2006年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工作,至今共高質量的完成癲癇外科手術3000餘例,包括大腦半球性手術、高選擇性杏仁核-海馬結構切除術、島葉癲癇灶切除手術、功能區癲癇灶切除術等高難度癲癇手術。率先在國內開展立體定向顱內電極置入精準定位致癇灶的手術,至今親自完成及指導完成該類手術300餘例,定位的準確率及併發症的控制率均處於先進水平。曾任亞洲癲癇外科大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及亞洲癲癇外科大會中國區主席。主持癲癇相關的省部級重點及一般科研課題多項。在國內外重要行業雜誌發表文章近30餘篇。擔任中國抗癲癇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學術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