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低逆商”:壓斷心靈的最後一根稻草

曾經有一篇報道,女主人公是剛入學的大一女生,因為受不了同學的一句玩笑“你怎麼胖的像個熊一樣”,就拼命節食減肥,最後導致自己營養不良,身體各方面的機能下降,以至於到最後不得不住院休學的地步。一句玩笑,便是心靈無法承受之痛。

包括之前微博熱議的中科院研究生謝雕,在同學會上被同學周凱旋連刺7刀殺害,僅僅是因為之前和和同學在玩遊戲的時候發生過口角,便埋下了怨恨的種子,最後爆發了這樣一個慘劇。
一場衝動,葬送了兩個家庭的幸福,兩對爸媽的辛苦。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言語的威力,從未如此之大。

雖然老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但是當正常的普通的交流都已經能夠傷害到一個人的內心,一般言語就能夠讓他產生傷害自己,或者傷害別人的的行為,那麼這個人的抗壓能力、抗挫折能以及他的自尊水平是低於大部分普通人的,這就是所謂的逆商低的表現。

低逆商所帶來的行為惡果只會傷害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更是會無情的擊中父母的心臟。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什麼是“逆商”?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困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難和超越困難的能力。逆商越高,抗壓力越好,戰勝挫折,超越困難的能力越高,反之亦然。

心理學上認為,智商、情商和逆商這三個都是一個人成功所必備的要素,其中,逆商尤為重要。
100%的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和逆商。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高逆商,不僅在一個人的生活方面,而且在他的事業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影響終身。

然而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的那樣:“我們對於兒童兩種極端的心理都於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難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很多孩子的“低逆商”來自於父母的教養偏科,都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不僅要注重孩子的智商培養,還要注重他的情商和逆商水平,尤其是逆商的成長。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逆商?

孩子需要“高逆商”保駕護航。
成人需要高逆商,成功也需要高逆商。

當他進入大學,步入社會,他需要具有很強的獨立自理能力,要有一定的高逆商水平,來幫助自己應對繁雜的社會關係、道不盡的日常瑣事以及高壓忙碌的職場工作。

逆商低的孩子,很難成功成人。因為他的適應能力比較差,當他進入到社會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和陌生人打交道,就會有明顯的不適和排斥感,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合群,無法適應社會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像之前報道過的案例,高學歷海歸求學歸來,在家待業2年,天天上網打遊戲,不願意出去就業,愁壞了父母。大學生畢業後,難以適應社會和職場工作,被開除或者幹了幾天就辭職,最後家裡蹲,成為了啃老一族。

縱觀這些,都是智商沒問題,逆商不夠的孩子。脫離了父母家人,就沒有了生活和自理的能力,也不知道如何跟外界去打交道,只是守著自己的舒適圈不被侵犯,最後一步一步的,讓自己和自己的人生都陷入了“低逆商”的困境,難以自拔。

所以孩子需要逆商,“高逆商”才能讓孩子的生命之花,在沐浴風雨中開的更加的絢爛奪目,才能給予他直面困難挫折的勇氣,戰勝並超越困難,直到成功。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高效提升逆商的最佳階段:兒童時期

一個人的逆商水平高低,跟小時候父母的教養有些至關密切的因果聯繫。

兒童階段孩子的逆商普遍不高,這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他的成長階段。

但是很多父母愛子心切,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希望他能夠具備很強的抗挫折能力,甚至會採取一些比較激進的揠苗助長的方式,比如人為的去給孩子製造挫折,這個實際上是不科學的,不利於他的心智和逆商成長,揠苗助長,過剛易折。

這個階段就是弱小的,慢慢長大的階段,過多幹預很可能適得其反。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也曾經說過:
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她的一舉一動可以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中的最重要因素,恐怕也是父母。”所以教養孩子,父母很重要,適得其法更重要。

我們之前說過,兒童階段逆商水平低點,沒有關係,因為這是一個成長的階段,但是如果這個階段孩子的逆商水平,也就是他的抗壓抗挫折能力、自尊水平,沒有慢慢成長起來的話,那麼他童年這門必修課的不合格所帶來的問題,就會像上面這麼多案例一樣,在他長大後的某一天或者某一件事上突然的爆發出來。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所以兒童階段是一個父母幫助孩子去提高逆商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父母要努力的去培養孩子的逆商,培養他的獨立意識,培養他的自尊水平,教會他正確的挫折認知,提升他的自我解決問題能力,抗壓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為他的將來打好堅實的逆商基礎。

如何高效提高孩子的逆商?

——把握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低逆商”的漩渦

1、包辦不可取,溺愛毀一生

孩子的到來,給家庭帶來了歡樂和更多的幸福感,所以很多父母在育兒時會不自覺帶有一種回饋和感恩的心理,更加的去疼愛孩子,習慣性的親力親為,以“愛”之名,陷入“包辦”的陷阱,人為幫他拒絕了自我成長,為他的將來埋下了“低逆商”的隱患。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所以拒絕包辦,就要從以下三點開始:

(1)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幫忙。比如穿衣,吃飯,走路等等,自己能做的好的事情,讓孩子養成一個自己去做的習慣,家長代為幫忙就剝奪了他的獨立性的培養,反而增大了他對於家長,對於外界的依賴性。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減少他對於外界的依賴。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2)有點難度的事情,邊緣性幫助。在孩子遇到稍微有點難度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多鼓勵,增強他的勇氣,讓他敢於多挑戰,這個時候家長做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打氣和鼓勵。

比如,春天就要到了,很多家長會帶孩子去爬山,很多孩子爬累了,就要讓父母去抱,那這個時候,如果爬山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事情,那父母就要多鼓勵孩子自己成功登頂,而不是孩子一開口家長就立刻答應,抱著他走,你伸開了雙手,卻剝奪了他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機會。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3)孩子力所不及的事情,選擇性、半參與幫助。家長應該多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或者再多努力一下,就能夠做的事情,而像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儘量不要讓孩子自己去做。

一方面,力所不及往往伴隨的是失敗,對於孩子來說,失敗的次數多了,會給他帶來極大的挫敗感,影響他的自信心。所以對於這類事情,家長朋友要有一定的判斷和選擇。

另一方面,孩子如果真的做一些超出他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我們家長就需要及時參與進去,去做孩子的幫手,給他依靠,陪伴式一起去做。

這個通常就是在孩子第一次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比如說第一次自己穿衣,第一次學會洗碗,第一次學習游泳……那這些新技能的學會,就需要家長或者外界的幫忙,及時出手很重要。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2、教會孩子延遲滿足和忍耐,提高情感包容能力。

“低逆商”其實就是內心不夠強大,容忍不了一丁點挫折和痛苦的事情,想要的東西就希望立馬得到,追求快感,急功急利,得不到心裡就痛苦焦躁,其實這些成年後的表現在小時候都能夠看到影子,所以培養逆商從小開始。

(1)拒絕有求必應,培養“靜待”意識

比如說給孩子吃飯這件事情,有的孩子能夠老老實實等著媽媽把飯端上來,但是有的孩子就不願意等待,在桌子上會大聲吵喊著“媽媽我要吃飯”,這個時候如果媽媽聽到孩子在大聲喊著,就立馬趕過來安撫孩子,把飯給到孩子,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立刻滿足。

所以很多人小時候就是有求必應,跟父母有求就能夠立刻滿足,他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長大後就會沒有太多忍耐力,情緒包容能力變弱,容易急性子,也更容易起衝突。

正式父母的這種有求必應,助長了孩子性格當中的焦躁因子,間接“抹殺”了孩子的“靜待”意識,所以要想開啟孩子腦海中“靜待”開關,就要拒絕他的立刻滿足,等待,延遲滿足。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2)升級耐力,擴大包容心

耐力的提升需要刻意練習。孩子的情緒就像六月的雨,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所以家長要珍惜孩子每一次的哭鬧,及時的向孩子確認情緒,在一次次哭鬧中教會孩子什麼叫做忍耐。

就如上文,面對孩子焦躁情緒,要教他:“寶寶,你知道什麼叫做忍耐嗎?”,“我不知道”,“忍耐就是就算媽媽沒給你拿飯,你也能夠不吵不鬧,安靜坐好等著媽媽給你拿飯,這就是忍耐”。

媽媽要會給孩子描述什麼是忍耐,孩子才能將這個詞對應到生活中的行為,才會聯想和理解:“哦,原來這就是忍耐”。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告訴他“要忍耐”,孩子自然就會明白媽媽的意思,一次次的學習和強化,耐力升級,孩子的包容心也就擴大了。

其實以上就是為了教會他延遲滿足,培養他“等待”的意識和包容力,讓他學會更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才能一步一步拔高他的逆商水平。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3、正確認知“困難”,擴大眼界和格局

高逆商來自於能夠正確的認知和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保持理性,才能夠調動自己去戰勝和超越困難。

(1)褪去善意的謊言,讓困難就是困難

大家都知道生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所以也不要對孩子有所欺騙,說些善意的謊言,尤其是在孩子的學習上,比如一些耳熟能詳的“好好唸書,考上大學就好了”或者“好好學習,不然將來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沒飯吃”,而事實是沒上大學的可能也有工作,上了大學的可能也沒飯吃。

其實父母是想讓孩子克服學習困難,加油努力的搞好學業,而這一點,教孩子直面困難解決困難,比這些善意的謊言來的更有效且持久,因為謊言終會被戳穿。

孩子需要知道困難就是困難,它不會因為忽視或者刻意迴避就消失,困難是常有的。人生就是遇到困難,解決困難,超越困難,這是人生的常態,人生因為困難而多姿多彩,所以不要畏懼困難,包括學習困難。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對困難和挫折建立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有助於孩子自己直面困難,正視挫折,理性的去解決問題。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2)看到眼下,更要看到遠方

眼界有多廣,心胸就有多寬。人生除了眼前的困難,還有其他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們去關注,去珍惜,這一點我們知道,也要教會孩子知道。

比如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和爸爸的一次探險,和媽媽的一次親子閱讀,給陌生人的第一次幫忙,第一次去遊樂場,第一次出國,等等,都是美好的回憶。

另外,家長朋友還可以帶孩子多走走看看,多旅行多爬山多參加一些好戶外集體活動,去看看不同的風景,體會不同的人情,這些都有助於幫助孩子拓寬眼界和格局,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看到精彩,才能夠敞開胸懷,看到遠方,格局自然就會打開。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4、父母自己要持續學習,提高自身教育能力

孩子有受父母教育的能力,同時父母也要有教育子女的能力。這種能力傳輸從來不是單向的,力的作用,永遠是相互的,不管你知不知道能不能感受到,它永遠存在。

(1)育兒知識和技能

子女教育是一門包容極強的綜合學科,容納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現代育兒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傳統育兒方式已經不足以應對孩子的全面成長,所以要求父母要去自我成長,首當其衝的就是育兒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培養。

比如,孩子的成長有哪些重要的階段?每個階段父母該做些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沒有踩雷區?.......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學習獲取的,知道這些才能夠更好的認識教育這件事,知道方法,才能去用在孩子身上,孩子才能接收到你的這些教育方式帶來的積極影響。

在育兒的過程中,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提升育兒能力,就是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2)善用互聯網,提升學習力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教育資源得以最廣泛傳播。很多普通大眾都能夠接收到先進的教育理念,甚至知曉國內外的教育方式的差別。

信息從未如此爆炸,便捷。

所以現在的家長朋友,完全有機會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互聯網就是學習利器,善用網絡,善用手機,做一個有學習力的寶媽寶爸,將來你的孩子一定會非常感恩你。

蘇聯傑出的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也曾說:“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父母對孩子,不僅要盡撫養的義務,自身更要具備教育的能力,而這教育的能力就來自於對於教育知識和技能的持續學習,每個孩子都傾注了父母的心血,而教育良方就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獲得,互聯網就是最佳便捷通道,自我教育勢在必行。

警惕:扶不起的“低逆商”正在摧毀孩子的心臟

結束語

唐太宗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而孩子就是家長的這三面鏡子。

從一個孩子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家貌如何,幸福與否, 同樣,從父母及其教養方式上也能夠看出一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以及未來方向。

而長大後扶不起的“低逆商”早就紮根在了童年的日日夜夜裡,正是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過分忽視等不當教育方式,錯失了孩子逆商的培養,所以在他面對疾風勁雨的時候,會比同齡人要早早的被打敗,有些甚至從此一蹶不振。

所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生遠,為之計生遠,逆商為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