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圖源:網絡圖片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評述】衛君,衛出公,名姬輒,靠陰謀上位。迂,不變通,迂腐的意思。

衛君想叫孔子出山,孔子覺得衛君德行有虧,名不正,所以不出山。子路認為孔子很迂腐。

對於孔子的做法,很多解釋是認為衛君得位不正,所以孔子不出山。這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沒有說到重點。我覺得孔子這麼做更大的原因是——衛君這個人沒有當國君應該有的德行。

雖然無惡就是善,但每個層次的職務,需要的德行修養的標準是不同的。就比如普通人家,只要懂得孝順,不為惡就可以了,但是作為企業、政府官員是不夠的。因為領導人,不僅要面對家人,還要處理好下屬,社會、國家的關係。明白了這個道理,也才能解釋得位不正的秦二世、隋煬帝、李世民、朱棣……為什麼這些人有不同的結局?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圖源:今日頭條素材庫


因為良知。可見,為了得位而得位,而不知道得位之後為了什麼,就會害人害己;而懂得得位之後為了良知,為了施展自己的抱負,就會有好的人生結局。如嚴嵩,得位之後是為了撈錢,結局悽慘無比。不過說真的,嚴嵩如果是個普通的老百姓,那麼嚴嵩的這種思想,就不會變成奸佞之人。因為普通人有這種想,雖然德行有虧,但也只是小惡,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嚴嵩作為內閣首輔,德行不夠,那就很具有破壞性,很可怕!用桀紂之心,去做堯舜之事,是不可能做的到的。

所以,想拼出人頭地,想取得更大成就,必須要有更高的德行修養。如果沒有更高的德行,其實就會貽害無窮,害人害己。就如隋煬帝,若沒有得帝位,而只是做一個王爺,這樣的隋煬帝對國家、對隋煬帝本人,無不是最好的,起碼不會落得家破人亡,身首異處。這就是“厚德載物”的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