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我們當時,是抱著‘來了,就可能回不去了’這樣的想法來到武漢的。

奮戰28天后,福建首批援鄂醫療隊收治195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治癒出院了133人,沒有一例死亡病例,沒有一位醫護人員被感染。

“這是我們福建隊的運氣,也並不意外,中國醫療有這個水平”。28日,福建首批援鄂醫療隊醫師組組長、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吳文偉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講述他的武漢見聞。

以下是他的口述。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首批援鄂醫療隊醫師組組長、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吳文偉。受訪者 供圖

重症病房裡的煙火氣

我們是福建首批援戰隊員,共135名,全是福建各醫院呼吸內科和重症科的骨幹,出征時大年初三,都是主動請纓來的。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抵達武漢市中心醫院。供圖

1月27日,我們從福州飛抵武漢,2月2日,從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接管兩個重症病區。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劉慧恆醫生2019年8月才從甘肅省臨夏州支援歸來,這次行動,她沒有告訴家人,“怕她們擔心,只是臨走好好抱了抱女兒”。受訪者 供圖

我們當時有些人是抱著“來了,就可能回不去了” 的想法到武漢的。我曾經去過汶川地震援救,也是這樣想過,回不去就回不去吧,這種情況,學醫的不站出來,何必要學醫呢?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骨幹護士林曉婷抱了抱3歲的孩子,不捨放下他,提起行李走出了家門。受訪者 供圖

新冠肺炎目前沒有特效藥,我們的常規動作都是按照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救治指南來的,但也應用了一些我們福建的特色——“話療”,以此來激發病人的求生慾望。

戰“疫”Vlog:從綠區到紅區,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林勁榕實拍金銀潭病房診療全程。

我們剛進病區時,氛圍非常壓抑。這場突發疫情,每個人每個家庭多少都被波及到,尤其處在漩渦中心的武漢人,多說上幾句話,就能感受到他們的茫然、恐懼和焦慮。

其實不少病人是很危重的,很慶幸,他們活下來了。我們靠“話療”,打開了他們的心扉。

有位快60歲的女病人,常規治療對她幾乎沒起效果。

我問她,“不吃藥,您家裡人能放心嗎?”

她哭了。

老伴剛剛因為感染新冠過世了。女兒30多歲智力低下,在家獨居隔離。

“女兒怎麼辦?”她流著淚說,她撐了一輩子,這個關她過不去了。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雖然戴著兩層口罩,說話聲音很小,福建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還是靠著“話療”打開患者的心扉。受訪者 供圖

另一位90多歲的老太太,多走一步路都喘得不得了,又有不少基礎疾病問題,偏偏不配合治療,氧氣面罩一戴上就丟開,輸液針頭好不容易紮上,自己立刻又給拔下來。

也難怪,平時和她一起打麻將的幾位老姐妹在那段時間走了兩位,她的心情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真正破冰的是,我們想方設法給他們的社區和家人打電話,解決了他們的心病。那位居家隔離的智力殘障女兒,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天天上門送吃的,老太太放心了。那位九十歲老太,我們聯繫到她遠在美國的孫子,一天一個讓他們打越洋視頻電話,她才“聽話乖乖的”打針吃藥。

我們聲音都啞了。戴著兩層防護面罩和口罩,說話聲偏小,都得喊大聲。特別是後來從武漢福利院轉來4位快90歲的老先生,耳聾耳背,“話療”十分需要調高音量。

這是個一點一滴的細緻過程,雖然是重症病房,但是我們的關係很融洽、熱絡。

創造力旺盛的小年輕們把我們的“大白服”變成“移動菜單”“單身宣言”和“日常表白”,這些人情味、人間煙火味,每天把病人們逗的樂得不行。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2月18日,在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福建省立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主管護師蔡菲莉在防護服上寫著“我想吃荔枝肉”。受訪者 供圖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群芳醫生坦言想念家鄉的美食了:莆田滷麵,等著我,我會平安凱旋的!受訪者 供圖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林靜在每個同事的防護服上畫上福建小吃攻略,鍋邊的做法、線麵糊的經典搭配、荔枝肉的美味,讓“大白”們秒變移動菜單。林倩 攝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穿著被“裝飾”過的防護服,醫護人員也很開心。受訪者 供圖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陳黃水與吳燦明在防護服上寫下“莆田最帥小夥”“龍巖最帥小夥”自我調侃。受訪者 供圖

我們換崗前兩天,好多人都出院了,不少人跟著我們還學會了八段錦。

唯獨有一位,肺炎好了,但我們沒捨得讓他轉院。他是顱腦外傷又感染了新冠的昏迷病人,特別棘手,沒法吃飯,全靠喂,插營養管又腹瀉,他也無法咳痰,隔幾個小時就要幫助他拍背、吸痰。

家屬無法進入病區,護理工作量非常大,但是我的同事們做得非常細緻。我們找來蛋白粉,調了米湯,一勺一勺喂。這位昏迷病人最後肺炎好了,人也胖了,至今也沒有出現褥瘡。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與患者合影。受訪者 供圖

“排雷兵”們的四頂帳篷和攝像頭

我們福建隊的口號是十六字:“科學防護、科學救治、完成任務、平安返回”。這一階段,我們做到了0例醫護感染,意味著科學防護就能平安迴歸,同時也意味著有了可以因循的可防可控樣本。

這首先歸功於我們的病毒感染控制做得很漂亮。我們隊伍配備的院感專家有五位,他們杜絕所有可能存在的感染危險,堪稱“排雷兵”。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五位院感專家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辦公樓前合影。受訪者 供圖

福建省立醫院院感專家林璇就是位讓我印象深刻的女將。一到武漢入駐酒店,她就指揮搭建出四頂帳篷作為緩衝區,要求大家在此換脫外出服。後來湖北省省領導來調研時很認可這個感控做法,還要求當地各區政府學習福建隊的做法。

那回來脫掉衝鋒衣衝鋒褲怎麼回酒店?酒店提供了浴袍浴巾,所以,每天我們這些光頭大漢秋衣秋褲,雪白浴巾包一下就衝進大堂,成為一景,雖然不雅但很自然。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為了工作方便,吳文偉(左二)和戰友們剃了光頭,他們笑稱自己是“十八羅漢”。受訪者 供圖

武漢斷崖式降溫的那個晚上,風雨大作,四頂帳篷全部掀翻,我們的衝鋒衣和鞋子全溼了。幸好,福建一批保暖物資正好送到,而酒店雖然只剩一位經理和兩位前臺、兩位保安駐守,也仍做到幫我們清洗烘乾衣物,第二天,我們都穿上烘乾的衝鋒衣,還多了件羽絨大衣。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省立醫院院感專家林璇指揮搭建出四頂帳篷作為緩衝區。受訪者 供圖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省立醫院院感專家林璇。受訪者供圖

院感專家們要求我們避免乘坐電梯,走樓梯進病區,又要求不在醫院就餐,我們即使餓到快沒力氣也要撐回酒店再吃飯。為了確保醫護人員脫防護服時不被感染,院感專家們一定在場,即使沒排到班,他們也經常一齊透過攝像頭“監控”,互相提醒規範流程。

武漢當時買不到攝像頭,是林璇叫家人拆了福州家裡的攝像頭寄來,無論在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院區還是在金銀潭,她永遠是第一個進入“紅區”(汙染區)的。

這些病毒感控指令十分細緻,確實保護了我們。這種嚴苛有時也逼出了一些創造發明,比如病區作為汙染區,出來了進不去,交接班亂套的話怎麼辦?護士們用紙板剪成卡槽,做成60格分類藥盒,所有病人用藥一次性分好類,清清楚楚。

25日我們換崗時,好多醫護人員是不願意走的,紛紛請願要求下來,“我們已經十分熟悉流程和工作,我們留下來,可以減少新同事的感染機會”。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為了確保醫護人員脫防護服時不被感染,院感專家們一定在場。受訪者 供圖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為患者做咽試子檢測。受訪者供圖

“生病”的武漢正在向好

我在武漢讀了五年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當年母校雖然很破舊,但學生異常刻苦,對武漢也有很深的感情。

這次武漢的疫情也讓我們很牽掛,但所有醫護人員表現出來的勇氣讓我們一直心懷戰勝疫情的信心。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與張定宇院長(左三)開會。受訪者 供圖

金銀潭醫院有一些醫護人員感染住院,但張定宇院長十分樂觀,從不言棄。我們剛來時物資還有點緊缺,他說同舟共濟,硬是勻了不少給我們。

武漢的公交系統停運,有人給了我一個滴滴快車的叫車賬號,即使滴滴頁面上顯示不接單,這些賬號仍然可以叫車,而且免費乘車。

有時車不好打,有時接了單還要等十幾分鍾,但也總算解決了夜班回酒店的問題。平臺回覆的信息特別客氣暖心,會沒有由頭地來一句:“謝謝你們 ”。我想司機和平臺都知道,這個時段,往返酒店和醫院的,是我們這些醫護人員。

有一次,一個二十多歲的武漢當地小夥子搭了我。他說他是封城以後才加入的快車志願者,穿件薄薄的隔離服整整跑了一個多月了。

他很健談,很樂觀,他搭過很多醫護人員,對新冠病毒的傳染烈性十分清楚,但他說他不怕。快下車時,他甚至想搶先過來幫我開門,當然我手腳比他快,然後他就站在那裡, 給我鞠了一個躬

我跟隊員們說,我們未必能承擔得了這份感謝。所有的一線人員,我們周遭的酒店經理、司機、社區工作者、記者,每個人在這場戰疫中都在出力。

我們只是其中一份子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省立醫院醫生王琳,帶了福建漳州特產的水仙花來到武漢。“水仙花開後,就該到櫻花的花期了”。很多網友在微博上和她“靜待花開”。受訪者 供圖

如今,武漢正在向好。治癒出院的人越來越多,換崗時,還空了十幾二十張床位。不過,我們仍然做好隨時上陣的準備。

醫護人員進入事件、對疾病不再恐懼後,往往就會進入忘我的狀態。期待這場戰疫早日結束,我的同行們都能平安回到自己的家鄉。

光有常規治療還不夠!這群白衣天使還會“話療”……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謝群芳和小夥伴們和即將出院的病友合影。謝群芳 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