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對農業有想法卻因各種原因而遲遲沒有行動的人,有嗎?

是非在你心


首先我要著重的說一下,這個問題非常好並且非常到位。這個問題充分說明了現在很多從事農業和想要從事農業朋友的心態。

做任何事情特別是農業必須要學會言必行,行必果。如果只停留在想象和幻想中只會一事無成,其實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在我從事農業之前對農業充滿了幻想和美好的希望,內心規劃的是一副美好的藍圖。人往往是對嚮往的事情會想像的很美好,但總是缺乏實際行動。

不能夠落實的原因也有很多,當然了我們不能把這些原因當作藉口,因為想要從事農業並且把農業做好,實際和想像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這段路一定要走踏實,玩不得一點虛假,必須務實。

在沒有付諸實際行動之前我們把一些事情想的過於美好,這也造成了輕敵的思想。所以有很多做農業的朋友會堅持不下去途而廢的情況非常多,這也給觀望中想要從事農業的朋友形成一定的影響。

總的來說,我們在從事農業之前不能只做“可行性分析報告”同時做一份“不可行性分析報告”,把可能和不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都考慮進去。做農業一定要有一顆堅韌的信心和勇氣,我們要記著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務實、堅持、學習!!!


三農開拓者


2007年我從外地打工回到了家鄉,當時由於家裡的原因我待在家裡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時間,當時我就對農業種植和養殖很感興趣,並且在平時的瞭解中也認識到規模化農業可能會成為一個相當不錯的行業。記得我還制定的詳細的計劃書,但由於一些原因沒有成功實行。

一、資金條件不允許

當時由於從外地打工回來,而且人也較年輕,所以根本就沒有多少存款用於投資,而家裡由於一些變故也沒有多於的錢給我“玩”了。

二、農業知識和技術只是“紙上談兵”

當時雖然也從事了一年的農業勞作,但也只限於自己家裡的“一畝三分地”,而養殖的豬、雞、鴨等雖然也賺到了一點錢,但也只是小規模化的。平時所學的農業知識和技術也只是從書本上或新聞上所看到的,所以對於現代規模化農業相當於就是一“小白”,所以根本就不敢行動。

三、家裡人的反對

當時由於外出打工也有好幾年的經驗了,也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升到了經理級別,工資水平在當時也算很好了,所以家裡所有人都反對我在家從事農業。他們認為農業風險大,而且讓人看不起。所以在家做了一年農業就又回外地了。

所以每個人都有一些不敢行動或不能行動的事情,以過來人的觀點來看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完全失去了人生事業發展最好的機會,所以現在很多人都說事業在成功一是要有“膽”;二是要開始行動,“只有行動才有成功的可能,不行動連成功的可能性都沒有”!


剛哥農村生活記


有啊,我就是一個,我想把我們家這邊地包個10畝地下來,搞個蝦塘,哪塊地都選好了,5畝地蝦塘,一畝地搞個小豬養養,在養點雞,過著田園生活,想想都是很美好的生活方式,可是老婆不讓啊,非要去城裡買個兩室一廳,醉死了,頭疼,哎!說到養雞和豬,老媽又不讓,個種理由,導致我的計劃一直沒有進展,而且老婆說,如果你非要弄這個,你就自己去看塘看豬,我不會去的。這種田園生活是我夢寐以求的啊!搞的現在只能想想了,以後再說吧,下面是我一直想租的地,不說了,都是眼淚。




小滔VLOG


答:很高興沒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感謝平臺可以給這個機會。讓我在這個機會可以一戰才華。小弟在此現醜了!

我可以回答一下,我以一個95後的農村人來說說自己的看法,但不代表所有的95後。因為人各有志,各有各的志向,不能代表所有人。

因為我就是一個對我們中國農業發展非常感興趣的95後,但是因為初中畢業,有些知識不能滿足農業方面從業資格,因此我在一直找有什麼地方可以學習培訓,在網上也查過,有的就有關農業的免費課給自己充電!等電充滿了,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在做才會更好!

學習知識最重要,在遇到突發情況下,我們在第一時間就可能控制住,不好的想像!因此就減少了國家養殖戶和種植者的經濟損失了!

就拿這次的沙漠飛蝗不是嗎?我們應該是可以控制的,但為什麼沒控制呢?哪些做動物昆蟲普查的人員似乎偷懶了嗎?就沒測出來嗎?

還有非洲豬瘟你沒有知識你就沒辦法去做這些事!在遇到這些事情時就不知怎麼處理。

所以說知識技術最重要!

我覺得農業沒有什麼低級不低級,反而是最高級的工作!是為人類造食物的的人員是神聖的!

你們想想當人類有100億人口的時候怎麼養育這些人,到那時我們中國大約有40人口時糧食不是最重要嗎?只有發達的農業和穩固的知識才是讓一個國家強大的自信,和力量,









臧村小夥


投入農業本身風險就比較大,在投入之前有各種預測、預設目標或者想法,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過程。一直遲遲沒有付諸行動,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

第一種原因,是時機沒有成熟。時機沒有成熟的也有原因也很多,如資金沒有籌集齊備,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一個有經驗的創業投資者,在對於投入農業立項時,會進行市場調研、資金預算、風險評估、投入產出比分析等多項工作,而且以上工作越細緻入微越好。以上工作只要有一項沒有完成的,都會增加投資風險,所以,投資者就會耐心等待整體評估結束,才會有投入的實際操作。這當中還不能出現問題,有問題不僅項目會滯後,甚至會使項目夭折。

如以上工作都完成了,但是在選擇項落實目地址時,出現地價過高,用地年限不符合投資目標,水、電、路有某一項難以配套,或者無法配套,都會使項目停頓或夭折。

第二種原因,是準備投入農業的人性格上優柔寡斷,對於項目投入選擇無法決斷。由於農業可以投入的項目很多,如種植、養殖、立體農業、觀光農業等,都是進入農業可以投資的項目。但性格上優柔寡斷的人,會在有了投入某個項目的想法以後,到處徵求意見,徵求來的意見又是五花八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使本來就優柔寡斷的他,最終也是茫然不知所措,投入吧害怕失敗,不投入又心理癢癢,到頭來還是在大門外徘徊,始終沒有進入投資農業的大門。

第三種原因,是這山望那山高,好高騖遠。這樣的人想法最多,有了投入的想法,甚至選定了項目,但發現另一個項目更加賺錢,投入風險更小,馬上就改弦更張,又從頭開始再來,就這麼折騰來折騰去,一直沒有付諸實際行動。好高騖遠的那部分人,主要是因為手頭資金不寬裕,但又不願意小打小鬧,認為小打小鬧耽誤時間還賺不到錢,對於投入後慢慢發展沒有興趣,所以雖然有想法,但也因為實力所限一直被擱置。

我是老牛愛遛彎,是一位莊稼老把式,資深農民工。願用我昨日的乾貨經歷,換取你明天的成功喜悅。


老牛愛遛彎


現如今不缺有想法的人,各行各業都是,行動的人有多少呢?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就是靠著有想法有行動勇於創新不斷努力,做了不一定成功,不做肯定不成功,比如馬雲,任正非,馬化騰等大佬們,有想法有行動過程都是艱苦的,還有一因素當時的大環境,現在的農業還是一片大藍海,等待著創新改革。

農業是一個投資大,回報週期長,需要資金的支持,沒有國家的優惠扶持政策,釋放重大利民政策,資本家是不會輕易進來的。

咱就講我身邊一個真實的例子,我有一朋友想在家養魚,兩年了都沒能成,還是出去打工一年掙五六萬,沒錢養啊,家有老婆孩子還有父母,每年的開支所剩無幾,還不能生一場大病,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民,農村人有技術沒錢,第一次投資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失敗需要一家人至少五年還賬,年齡上了30考慮的多了,我也快30了,我也有想法,慢慢的適應社會了,不能只為了自己還要考慮家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魚小武


這種有想法沒有行動的人肯定考慮了多方面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現在疫情當前,不知疫情何時結束,怕由於疫情影響到投資後無法正常施工,招工,資金,和市場的整體運轉。

二,農業投資是一條長線投入,一旦投入就必須得作長久規劃,堅守初心,才能方得始終。這也讓好多人不敢涉入的原因。

三,農業發展雖然屢屢受到國家政策一號文件的大力推崇和扶持,但必竟農業是一個弱勢行業,目前還未能有多少農業企業能像工業企業一樣得到長續的發展。

四,在中國的農業版圖上,農業企業現代化,科技化,規模化還很難達到國外先進農業企業的領頭羊作用,讓小農創業者想追隨大企業還是很難做到的。

五,在當今的社會氛圍中,雖然有了國務院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倡導,但實際上整體社會對創業者的包容心和尊重都遠遠不夠的,社會官本位的體制對於創業者的容錯程度還是有限的。

綜上所述,好多經過工作或打工擁有了一點財富積累的人們,眼看著好多農業創業者在創業路上的一路荊棘,一些失敗,以及社會唯成功者為尊的現狀,即便想法多多,也會被身邊人打銷創業的念頭,生怕失敗,而牽連家庭和親人們。

在這裡,我謹奉勸對農業有想法的您,大膽創業吧,人生的道路是自已走出來的,趁著年輕,披荊斬棘,不負韶華吧!加油!




一路前行李子木


農業是國之根本,很多創業者想從事農業,而現在搞農業,和過去大不相同,首先要有資金,其次要有技術儲備,最重要的還要有市場銷售渠道。

中國農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離國際先進農業科技相差甚遠,應該多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美國良種研發和規模化種植技術;學習荷蘭智能化農業種植技術;學習日本精品農業和品牌化市場運作。山東壽光學習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品種研發,但還是沒有有效控制化肥使用、農藥超標使用等問題。健康農產品是農業發展的終極目標。

所以,在這裡我想對正在從事或準備從農業行業的同仁說:如果選擇農業,那就選擇了良心行業,一定要向對自己健康一樣生產安全健康的農副產品!


禾穀新農會


大有人在。想搞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家庭農場等等的人很多,但是因為技術、資金、市場及其他因素的限制而遲遲沒有行動,始終處於徘徊觀望的狀態,下不了行動的決心!我就是其中的一員,一直對農業很感興趣,想搞個種植或養殖或農產品加工項目,但是因為工作抽不開身和缺資金技術的原因,一直都沒有付諸行動。我是在農村工作的,由於這個緣故使得我有機會近距離考察了很多養殖戶、種植戶、農產品加工戶、家庭農場以及政府財政補貼扶持的產業基地和新型經營主體,實話實說,能自我發展產生效益帶動一方百姓的還真的不是太多,大部分都依賴政府財政的扶持和補貼。但是即使這樣,一些產業的抗風險能力仍然然較小。比如養殖業養豬戶,一些因為環保不達標的原因被關閉取締了,一些因為防疫不到位感染豬瘟而倒閉破產了,由此種種給養豬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打擊了養殖戶的養殖信心。由此可見創業不一定成功,成功一定來之不易!我想這就是大家有想法而遲遲不行動的原因吧。個人愚見,不知您是否有同感呢?歡迎點評指教[微笑][握手]





我心依舊zby


有,很多,我也有過想法,但現實情況一直沒行動。

1.傳統觀念影響,覺得農業是最低端職業,馬不開面子。

2.不想放棄目前職業去嘗試未知領域。

3.缺乏經驗。

4.缺少資本,傳統模式不行,新模式也燒錢

5.風險大,農業受自然因素影響太大。

所以一直沒動,只是覺得農業的發展前景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