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初中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

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左遷“一詞的意思是:降職或貶官。

2、“楊花”在古詩中常常象徵飄零離散,詩的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了離別、傷感的氣氛。

3、詩的後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4、楊花落儘子規啼,楊花落盡,子規啼叫,詩人擷取這兩種景物加以描寫,既點明瞭作詩的時間,又採用寓情於景的手法,抒發了離別的憂傷等。

5、你從哪些詩句中看出龍標被貶之地的偏遠?

聞道龍標過五溪 隨君直到夜郎西

6、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和牽掛關心之情。

7、詩歌中寓情於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表現手法,“楊花落儘子規啼”這句詩表達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

8、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聯繫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說說詩開頭為什麼選取“楊花”“子規”這樣的景來寫?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時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9、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

答: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不僅表明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處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

10、對本詩後兩句作簡要賞析。

答:本詩後兩句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在詩人筆下,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帶去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牽掛之情。詩句想象豐富、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

11、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C )

A、作者將“愁心”形象地寄給“明月”,隨朋友直到僻遠的地方。

B、朋友被貶僻遠之地,詩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聯想到古代夜郎國,以見其僻遠。

C、詩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與明月”一起寄給身處夜郎的友人。

D、這是一種藝術的想像,最能體現詩人內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摯。

12、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BC )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後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過五溪”說明詩人旅途之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和痛惜之情。

D、詩中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點明送別之地和朋友將去之地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應離別而傷感的詩句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唐代陸龜蒙《別離》詩中有“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的詩句,由此可聯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兩句詩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建安詩人曹植《贈白馬王彪》寫到:“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初唐四傑”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詩句的啟發,寫出了更具氣勢,情調也更積極樂觀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下列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D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其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

B、首聯第一句點出送別的地點,第二句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

C、頷聯寫離情別意,重在點出詩人與杜少府的相同之處,即同為宦遊人。

D、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嫌棄杜少府在臨別時像小兒女一般哭哭啼啼。

6、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首聯點明送別地點與友人去處。一個"望"字暗寓惜別之情。

B、 頷聯是對友人的勸慰,既是惜別,又是寬慰,惜別中表現了詩人闊大胸襟。

C、 頸聯以好男兒志在四方的哲理來送別好友,令友從倍感溫暖與鼓舞。

D、 全詩語壯情深,表現了詩人寬闊胸襟、真摯友情及以天下為已任的政治抱負。

7、誦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B )

A、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旬,這兩句詩好在哪裡?請作賞析。

答:這句詩一反過去送別詩的黯然銷魂的情調,代之以積極健康的感情,從而給人以安慰和鼓舞。

9、品味:“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詩,簡述你對其中蘊含哲理的理解。

答: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

10、感悟詩人的情懷,說說這首詩為什麼在古代送別詩中是別具一格的。

答:這首詩擺脫了其他送別詩傷感、低沉情調,表現了開朗、樂觀、豪放的情懷。

11、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B )

A、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送別詩。詩人抒寫惜別之情,勸慰友人只要存在著真摯的友情,就不必為離別而悲傷。

B、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的豁達情懷,也暗含詩人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

C、首聯中的“望”字是詩人的想象,意思是從蜀州可以於風煙瀰漫中望到五津。

D、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12、有人認為詩中用得最傳神的一個字是首聯中“風煙望五津”的“望”字,仔細品讀全詩,試說這個字好在哪些地方。

答:望”字不僅拓開了詩的意境,把讀者的視野拉開,給人以開闊的氣勢,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為下文抒發積極、樂觀的感情奠定了基礎。

13、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望”字將送別地點與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聯繫起來了。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表現了依依不捨的傷感之情。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富於哲理,隱含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意思。D、這首詩通過送別友人,表現了詩人寬闊的胸襟、真摯的情意和對友人的深情慰勉。

14、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現了作者與知己的惜別之情,體現了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情懷。

15、這首詩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請說說它好在哪裡。

答:這兩句以理性的議論展現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時空的限制的阻隔,氣象闊大,志趣高遠,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誼的不朽名句。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三、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1、詩中的錢塘湖指的就是現在的西湖,詩人通過對“水面”、“雲腳”、“早蔦”,“_____”、“____”、“______”、“_____”、“綠楊”、“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寫來表現其美麗的早春景色。

2、對這首詩分析理解不當的是( )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它描繪了剛剛披上春裝的錢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寫了作者對錢塘湖美麗春光的喜愛。

B、三、四句中,詩人抓住了“爭”“啄”這兩個極具表現力的詞語,勾畫、渲染了一幅早蔦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畫面。

C、五、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開、花團錦簇的美麗景象,而淺淺的小草,翠綠如茵,剛剛能把馬蹄埋沒。

D、結尾處寫詩人來到綠樹成茵的白沙堤上,這裡的景色美不勝收,讓人久久不忍離去,他汪禁發出“最愛”這樣的讚歎。

3、本詩第二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動態的描繪中寫出了西湖景色的清麗明快,生機勃勃。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蔦爭春或蔦爭暖樹,燕啄春泥,亂花迷眼,草沒馬蹄。

4、在前六句中,一句一景,在動態的描繪得十分美好,在結尾處卻說自己“最愛“湖東的白沙堤,至於白沙堤怎麼可愛,除點明“綠楊陰裡”外,詩人未做任何解釋,你覺得詩人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可以讓讀者根據前面的描寫,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從而取得“含不盡之意於言外”的效果。(詩貴含蓄,這樣含蓄的結尾,常取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5、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抒發了詩人讚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6、詩的頷聯“幾”非常精美,請你任選角度(或內容,或煉字,或修辭、或情感)對此聯進行賞析

答:(1)從動物變化,寫出了早春景色,蔦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使者。

(2)煉字A,“爭”和“啄”: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天的活力。

煉字B,“幾處”不是“處處”,“誰家”不是“家愛”,準確地表明瞭季節是早春;

煉字C,“早”和“新”準確地表明季節是早春。

(3)修辭 擬人,“爭”和“啄”,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天的活力;對偶,使用對偶句,工整,琅琅上口。

(4)情感,表達了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7、找出詩中體現初春特點的詞語(任選擇兩個),並加以品析。

“初平”寫出了春水新漲,幾與岸平的情景。“幾處”“誰家”表現鳥不多,候鳥還未全部從南方返回。“早蔦”“新燕”說明經們剛剛從南方飛回。“漸”寫出了野花漸開漸多的情態。“淺草”“才能”表現了草剛萌發的情形。

8、這首詩的第二聯和第三聯分別從怎樣的角度來描寫錢塘湖初春的景色?

答:第二聯主要從動態方面進行描寫,第三聯主要從靜態方面進行描寫。

9、這首詩以詩人行蹤為線索,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10、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句中“爭”“啄”兩個詞的表達作用?

答:運用擬人的手法,勾畫了一幅早鶯爭向陽樹,新燕啄春泥銜草的動態場景,使畫面充滿了生機,“爭”字讓人感到春光寶貴難得,“啄”字寫出燕子忙碌而興奮的神情。

11、詩中最能突出詩人感情的一個詞語是:最愛。

12、下面是對《錢塘湖春行》詩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是歌詠西湖風光的詩,興趣不在於介紹某一景,而是從總體著眼,描繪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詩人選取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組合的寫法,中間四句寫鶯、燕,寫花、草,先動物、後植物,寫中春色。

C、詩人善於把握景物特徵,“漸漸”“才能”兩個詞語更是富於動態地表現著“亂花”“淺草”的勃勃生機。

D、描寫“最愛”的湖東的白沙堤,詩人則最準確最具表現力的詞語著力加以渲染,把“綠楊陰裡”的美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真切動人,歷歷如在眼前。

13、本詩以“行”這個字為構思脈絡,以“最愛”這個詞突出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14、本詩以“春”為著眼點,抒發了喜愛錢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詩中直抒胸臆表達這種感情的一個詞語是愛(最愛)。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四、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望嶽》中寫乍一看到泰山時興奮和驚歎仰慕之情的詩句是:岱宗夫如何?

2、杜甫《望嶽》詩中寫近望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形象的兩句詩是: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3、《望嶽》中蘊含著作者熱愛祖國河山感情的詩句是: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4、登上高山,極目遠望,詩人往往詩興在發。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說:“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杜甫在《望嶽》中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5、“陰陽割昏曉”一句,突出了泰山雄偉高大的特點。

6、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展開,熱情讚美了泰山的高大雄偉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

7、請談談你對“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這句話的理解。

表達了希望登上絕頂、俯視群山的意願;表現了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抒發了攀登人生頂峰的凌雲壯志。

8、“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頂峰、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的雄心壯志。

9、這首詩緊扣“望”字,由遠到近,從多個角度望寫泰山。另一方面運用了不同的修辭手法,例如:第二聯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表現了泰山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特點。

10、你怎樣理解“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的深刻含義。

答:寫杜甫由登嶽而產生的意願,表達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與豪氣。

11、詩中加點的“割”字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大巍峨)的形象。

12、名句恆久遠,千古永流傳,請談談你對千古傳誦我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理解。

答:這裡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這裡卻有深刻的含義: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

13、詩中的“陰”“陽”分別是指山北、山南。

14、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抒發了詩人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豪情壯志。

15、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後遊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失利後消極頹廢的情緒嗎?整首詩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答:不能。感受:詩人熱情讚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16、下面對詩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D )

A、這首詩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裡行間洋溢著杜甫蓬勃的朝氣。

B、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

C、頷聯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詩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後兩句是詩人登上泰山後的感受。

17、對《望嶽》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C )

A、詩人由實望泰山而產生登臨意願,於是想象登臨泰山絕頂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詩的第二句,作者沒有用筆墨勾畫泰山是多麼高大,而是寫泰山佔地多麼廣大,以距離廣遠襯托山勢高峻,用筆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運氣、福氣的意思,這句是說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實為泰山的運氣。

D、全詩格調高亢,尤其是七、八句表現了詩人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讀來催人奮進。

18、對這首詩的賞析,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擬人手法把泰山比擬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B、“造化鍾神秀”句,意思是說泰山是天地間一切神奇、秀麗的結晶。“鍾”是“聚集”的意思,一個“鍾”字將大自然寫得十分有情。

C、“齊魯青末了”句,是說在齊魯廣大區域內都能望見泰山的青色,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 D、“會當凌絕頂”中,“會當”是唐人口語,意思是“一定要”,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困難,勇於攀登頂峰的雄心和氣概。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五、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使至塞上》一詩中通過寫景來交代行蹤,暗示詩人內心激憤、抑鬱之情的詩句是: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2、唐代詩人王維以寫景見長,在他的筆下,不但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淨之美,在《使到塞上》中,亦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蒼涼之美。

3、從景物描寫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說說你對“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隨風而去的“徵蓬”和進入胡天的“歸雁”,也是遠赴邊塞的詩人自己的寫照;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翎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從中透露出詩人內心幽微難言的激憤抑鬱的情感。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句為何能傳誦千古?

答:此句寫塞外景象,開闊鮮明,氣勢雄渾,為千古名句。

5、用自己的話,描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千古奇觀”。

答:黃沙莽莽,無邊無際,草木不見,行旅斷絕。極目遠眺,一縷孤煙勁撥堅韌、剛直有力地升騰在天盡頭,俯首遠瞰,橫貫浩瀚沙漠的黃河邊,蒼茫地掛著一輪圓圓的落日。

5、品讀王維《使至塞上》找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A )

A、本詩以大漠、秋天為背景,以徵蓬、歸雁,孤煙,長河,落日為對象,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意境奇特,氣勢博大。

B、頷聯寫途中所見,既寫敘事,也是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詩人孤獨惆悵的內心情感。

C、頸聯描寫邊塞奇特壯麗的風光,誦讀時應該使用急促的節奏,低沉,悲涼的語調,表現勁拔、堅毅之美的蒼茫之感。

D、尾聯寫行至蕭關,探馬來報,都護逐殺敵軍,已到了最前線,語透雄豪,既見軍情緊急,又見詩人對戰事的關心。

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B )( D )

A、首聯寫作者出使,已經過了屬國的居延這一地方。一個“單”字,寫出了他出使的孤單與無奈。

B、頷聯借用比喻,寫自己像飄飛的蓬草一樣出了漢塞,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進入胡天,顯得形象而生動。

C、頸聯中,“孤煙”、“長河”、“落日”,寫出了大漠景色的單調與荒涼。“直”“圓”寫出了邊塞人民不懼生活艱苦,奮勇向前以圓美好願望的豪情鬥志。

D、尾聯意思是說在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才知道都護還在很遠的燕然山。至此,並未交待“出使”結束,給人留下想象回味的餘地。

E、全詩敘事與寫景相結合,而重點在於寫景,為讀者展現了一幅畫面宏大,意境開闊,景色壯麗的寒外風光。

7、對這首詩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說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遼闊,路途的遙遠。

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並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徵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兩句繼續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長河”指黃河。

D、最後兩句寫詩人在邊塞的蕭關遇到了侯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

8、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故鄉水,詩中的“徵蓬”表達了詩人懷念故鄉,熱愛故鄉的感情。“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常用它來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

B、詩人以輕鬆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屬國過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C、頸聯的“直”“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直”“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溫暖。

D尾聯用典流露了嚮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燕然”兩字中。

9、《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答: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道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似的。”你認為香菱對這兩句詩的體味有沒有道理?為什麼?

有道理。因為這段話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解說了“詩中有畫”的特點,理解意境,必須展開想像和聯想,在頭腦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才能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10、頷聯用“徵蓬、歸雁”比喻詩人自己,表達了詩人孤獨、思鄉的感情。

11、蘇軾評價王維詩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一幅美妙的圖畫。請說說這幅畫的美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示例一:這幅圖畫具有圖畫的構圖美。美的具體表現:畫面空間闊大,層次非常豐富;從上到下有天邊的“落日”、空中的“烽煙”、地上的“長河”;從近到遠有烽煙、夕陽、無邊的“大漠”。

示例二:這幅圖畫具有圖畫的線條美。線條的簡約,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廣闊的大漠上,縱的是烽煙,橫的是黃河,圓的是落日。

示例三:這幅圖畫具有色彩美。色彩豔麗、豐富:黃色的“大漠”、渾黃的“長河”,白色的“烽煙”、紅色的“落日”,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這幅圖畫具有意境美。詩句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壯麗、奇特、別緻的塞外風光,動靜結合,意境雄渾。“大漠”背景下,有緩緩升起的“風煙”,有波瀾不驚的“長河”,有即將西下的“落日”。

1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答:黃色的“大漠”,渾黃的“長河”,白色的“烽煙”,紅色的“落日”,邊塞風光如在眼前。

13、頸聯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為什麼這兩個字用得好。

答:“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的溫暖。

14、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這是一首邊塞詩。 B、首聯和頷聯都緊扣題目中的“使”字。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的是“塞上”的風光。

D、這首詩描寫和表達了作者渴望為朝廷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

15、閱讀《使至塞上》,選出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B )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達地點和作詩緣由,“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

B、頷聯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由“歸雁”一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秋天。

C、頸聯中,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奇觀”的名句。

D、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能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表達了詩人由於被排擠而孤獨、寂寞、悲傷、飄零的孤寂心情。詩中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都護的讚歎。

16、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答:可從詩題“使至塞上”,詩句中“邊”“屬國”“漢塞”“胡天”“大漠”“蕭關”“都護”“燕然”等詞語(地名、官名)看出這是一首邊塞詩。

17、詩中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表明內心情感的句子是: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這句詩的大意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大意是過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六、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飽含詩人無限艱辛,流露出內心的憤怒不平的一句詩是:二十三年棄置身。

2、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中表達了他長年被貶偏遠之地,政治失意的憤懣的詩句是: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兩句借典喻情,表達了對故友的懷念和對歲月變遷的感嘆。

4、表現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精神,也給友人鼓舞的詩句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5、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現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胸襟,提示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千古名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6、這首詩感情濃郁,但前後基調不同,前四句低沉憤懣 ,後四句 高昂樂觀 ,前後形成鮮明對比。

7、這首詩的首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遭遇?

答:詩人遠離京城,身處荒僻之地,長期被棄用。

8、這首詩雖含憂傷,但更見豁達。結合頸聯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沉舟”、“病樹”是詩人自喻,飽含感慨身世、惆悵憂傷之情;但他對未來並不失望,堅信“沉舟側畔”,必然有“千帆”競渡,“病樹前頭”,終究會“萬木”爭春,表現出詩人豁達豪邁的胸襟。

9、請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出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答: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側仍有千帆競發;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萬木依舊爭春。

含義: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10、詩的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情調由前四句的“傷感低沉”,轉為“積極樂觀”。這兩句詩蘊含的哲理是:

1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讚賞,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

答:這兩句詩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12、詩的頷聯中借用兩個典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聞笛賦:懷念故友。 爛柯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

1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為人所稱讚。試從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蘊含的哲理兩個角度,說說你的理解。

答: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身經危難,仍保持堅定的意志和積極樂觀的精神。

哲理:舊事物必將消逝,新事物必將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

1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後世廣為傳誦,你從這句詩中領悟到了什麼?

答:人在逆境面前,要積極進取,振作精神,面向未來;痛苦、困難、挫折,失意都是暫時的,理想、光明、勝利就在前頭;新事物必將帶起舊事物,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15、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做簡要分析。

答:主要表達了作者憂傷中更顯樂觀豁達的情懷。作者雖以“淒涼地”“棄置身”“聞笛賦”“爛柯人”“沉舟”寫出了內心的悽苦,但“千帆過”“萬木春”更表現出作者樂觀和豁達的情懷。

16、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酬”字是“以詩相答”的意思。

B、詩人在首聯寫自己無罪而長期被貶,為全詩定下了憤激的基調。

C、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運用了兩個典故,表達作者懷念補充貶受害的朋友,回鄉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暫憑杯酒長精神”寫作者有些消極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後才會稍微振作起來。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七、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一、理解填空

1、《漁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在那座孤城抒寫邊塞荒涼的詞句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2、《漁家傲·秋思》中通過寫視覺描畫塞上荒僻情景的兩句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3、《漁家傲·秋思》中表現“孤城”零落,氣氛森嚴的詞句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4、《漁家傲·秋思》中表現將軍決心守邊禦敵的詩句是:燕然未勒歸無計。

5、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一詞中,提示自己和徵人思念家鄉,但因沒有達到建立軍功目的,而無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6、《漁家傲·秋思》一詞中,以“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的詞句寫出了守邊將士因思鄉的苦悶和功業未建而寒夜難眠潸然淚下的情形。

7、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渲染邊塞戰地的蕭索、肅殺之氣。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二、中考真題

1、該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詞的上闕寫塞外秋色 ,下闕寫思鄉之情,筆力雄健,感情沉鬱。

2、“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緻?

答: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表現了邊塞的悲涼。

3、詞的上片間接點明季節的詞語是“雁去”(兩個字)。

4、“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緻?試加以描述。

答: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表現了邊塞的淒涼。

5、“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描寫了什麼景物?在詞中起到什麼作用?

答:此句形象地描繪了座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城門的情景,突出了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 同時點明瞭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6、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複雜感情?

答:一是慨嘆功業未立,一是思念家鄉。(壯志難酬、有家難歸;愛國的情懷、思鄉的苦悶)7、請揣摩“霜滿地”在表達上的作用。

答:借邊地夜景表達悽清悲涼之感;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表現了守邊將士寒夜戍守的艱辛。

9、請賞析“長煙落日孤城閉’’的妙處。

答:寫出了塞外的奇異景色;反映宋朝守軍力量薄弱,軍情緊急;為下闋抒情做鋪墊。

10、你怎樣理解“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一句中的“寐”?

答:、睡覺.

11、這首詞的上、下闋分別以什麼表達方式為主?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上闋側重於寫描寫,下闋側重於抒情。全詞表達了戍邊將士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和濃濃的思鄉之情,側面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

12、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主要描寫了塞下秋景之“異”;詞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發了徵人思鄉愛國之情。

B、詞的上片中“長煙落日孤城閉”,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相似。

C、詞的下片中“管悠悠霜滿地”,以如霜的月光為背景,烘托了徵人悽婉的愁思。

D、這首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是宋詞中的精品。

13、下面對這首詞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B )

A、這首詞的上片描寫詞人身臨目見的景物,下片直接抒發作者對朝廷腐朽、軟弱的不滿。

B、“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全詞的核心部分,揭示詞人和徵人們的矛盾心理:思鄉而不能回,因為尚未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指士兵久戍不歸,傷心落淚,使白髮的將軍無計可施。

D、全詞意境豪放、壯闊,形象鮮明、生動。

14、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D )

A、“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寫出了邊塞秋天的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B、“千嶂裡”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樣並列的山峰。

C、“濁酒一杯家萬里”形象地寫出了戍守邊關的將士們的思鄉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邊關雖寒冷,但有羌管鳴奏,生活並不艱苦。

15、“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抒發了將士們怎樣的情懷?

答:抒發了將士們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16、用“/”劃分下面詩句的誦讀節奏。

長煙/落日/孤城閉

17、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D )

A、這首詞寫了我國北方秋季的景物特點,從詞中“塞下”、“霜”等詞語可以看出。

B、“衡陽雁去”是說“大雁向衡陽飛去”而不是“大雁從衡陽飛走了”。

C、這首詩既表達將士的愛國之心。又流露出思念親人和家鄉的感情。

D、這首詩感情悲觀而消極,表達了鮮明的反戰、厭戰情緒。

18、古代詩詞中有很多描寫自然風光的詩句,其中既有寫江南美景的,也有寫北國風光的。請寫出一個表現西北風光的名旬,並談談你的理解。

答:詩句

理解分析

19、“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點?(2分)

答:天冷、聲雜、城孤

20、這首詞中描寫邊地荒涼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2分)

21、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這首詞是作者邊地生活經歷的寫照,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達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為國建功的情懷。

B、這首詞通過“塞下”“長煙落日”‘霜”等詞語寫出了邊塞秋季的景色特點。

C、“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是說,衡陽的大雁飛去,沒有絲毫想留下來的意思。

D.“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揭示了詞人和征夫們的矛盾心理:思鄉而不能回’,因為尚未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2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思鄉之情。

23、請簡要分析“羌管悠悠霜滿地”在這首詞中的作用?

一是時間上是上闋“長煙落日”的行延續。二是借景抒情,寫出守邊將士們寒夜守邊的艱辛,抒發了他們因建功立業,歸期無計又思念家鄉的複雜感情。

24、“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兩句運用了什麼寫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答:“將軍白髮征夫淚”是互文,白髮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徵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抒發了他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思鄉憂國的情懷。這裡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25、對《漁家傲·秋思》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詞的上片重在寫景,詞人著意用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內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徵人之情,開頭兩句是全詞的核心部分,從正面提示了自己和徵人們衛國思家的心理矛盾。

C、結尾三句情調激昂、高亢,含蓄地表達了朝廷的腐敗和軟弱及其不修武備、不重邊功做法的憤懣之情。

D、詞人寫了自己親臨目見的景物,表達了戍邊將士複雜的情感。全詩意境壯闊,形象鮮明,語言凝練,讀來真切感人。

26、對這首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詞的上闋寫的是“落日孤城”的邊塞景象。

B、詞的下闋表現了壯士們在艱苦抗敵的同時懷念家鄉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當時孤城危急的戰況。

D、這首詞基調悲壯,意境開闊,風格和“蘇辛”相似。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八、飲酒【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理解填空

1、《飲酒》中表現詩人遠離世俗名利羈絆,雖身居“人境”而閒靜無憂的詩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2、《飲酒》中交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原因的詩句是:心遠地自偏。

3、《飲酒》中點明這首詩的思想內容的語句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4、《飲酒》中展示陶淵明熱愛自然的情感的曠達心胸的詩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5、陶淵明《飲酒》中描繪傍晚時分山中美麗景色的詩句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6、陶淵明《飲酒》詩中表現作者領悟到生活真諦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詩人在與大自然的親近中獲得了怎樣的心境?(填原文)

8、表現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_

9、本詩中的“飛鳥相與還”與《天淨沙》中的“昏鴉”都寫飛禽,詩人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10、詩中最能體現詩人隱逸生活情趣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詩中描寫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點。

二、賞析

1、“悠然”一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答:、表現詩人隱居時的安逸閒適的心境。

2、對《飲酒》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C )

A.本詩首句交代詩人隱居之地乃是眾人聚居之地。

B.“心遠地自偏”寫出詩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詩人隱居生活的迷惘狀態。

D.本詩語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渾然融合。

3、寫詩人悠閒自得生活的兩句詩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表現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是:心遠。

5、全詩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6、詩人在與大自然的親近中獲得了恬靜(悠然、閒適、恬淡、愉悅)的心境。

7、談談你對詩中“真意”一詞的理解。

答:“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義,詩人並不是真的妄言,是不知道選擇什麼語言來表達隱居生活的情趣。

8、古人往往以所喜愛的花來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覺得詩中的“採菊”與“真意”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

答:“採菊”一方面說明作者愛菊,追求菊那樣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採菊”這種自得其樂的生活正體現了作者的清高自潔、不慕榮利。作者認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擁有“採菊”這種閒適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9、“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如果把“見”改為“望”行不行?為什麼?

答:恬靜(悠然、閒適、恬淡、愉悅) 不能,因為“見”字生動地描繪出了作者在東籬下采菊時的悠閒,不是有意去“望”,而是無意去“”,從而很好地表現出詩人悠然恬靜的心境。

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

A、詩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體驗:要擁有心靈的寧靜,就應該脫離喧囂的環境,投身到大自然中,盡情體會生活的樂趣。

B、“山氣日夕佳”中的“佳”字,寫出於作者對山氣繚繞、夕陽西下這種景象的讚美,表現了詩人歸隱田園的愜意情懷。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這種生活讓人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意義,但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心靈去感受。

D、本詩描寫了恬靜、閒適的生活,表現了詩人與大自然相親相融的境界。

11、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 )

A、這首詩歌頌了熱鬧的田園生活,突出地表現了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見南山”一句中“見”字用的極好,表現出詩人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採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了眼簾。

C、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點是情、境、理三者的渾然融合。在幽美淡遠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構成的境界中,蘊涵著萬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與“忘言”的關係是說此情此境中讓人體會到生活的真諦,而這種“真意”只能用心靈去感受,因而詩人只好“忘言”了。

12、下面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B )

A、“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寫出了詩人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況。

B、儘管沒有車馬的喧鬧嘈雜,但仍有“採菊東籬下”的勞作煩憂。

C、詩中四句寫景句子傳神的描繪了優美恬靜的田園風光。

D、全詩融說理、寫景、抒情為一體,表現了詩人細微的內心感受。

13、下列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B )

A、“而無車馬喧”意思是沒有那些人來人往的喧囂,沒有世俗的困擾。

B、“心遠地自偏”意思是隻要居所偏僻安靜,心就會遠離喧鬧_的塵世。

C、“採菊東籬下,撩然見南山”寫出了心與自然的會意與親近。達到了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寫出了詩人面對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14、下列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B )

A、《飲酒(其五)》主要表達了詩人如何從大自然裡悟出人生的真正意義,獲得恬靜的心境這一內容。

B、“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句與杜甫《望嶽》中“蕩胸生層雲,決眥人歸鳥”都借歸鳥來寫詩人陶醉自然而不願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與《歸園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都表達了詩人返樸歸真的人生理想。

D、陶淵明愛菊,菊花成了遠離塵俗、潔身自好的品格象徵;周敦頤說蓮,蓮花象徵著君子美好的品德。他們都託物言志,寄託了一種高潔的情致。

15、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敘寫寧靜閒適的田園生活樂趣,表現詩人歸隱田園後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詩在客觀景物的描寫中融合對人生哲理的領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遠在自偏”形象地道出這樣一個道理:環境的偏僻幽靜方能使人恬淡舒適。

D、詩人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來賦予特殊的意蘊。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脫俗、高傲純潔的象徵意義;而詩人“採菊,則表現詩人熱愛自然的情趣。

16、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風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好的。請簡明扼要地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批註是我國傳統的讀書方法和文學鑑賞、批評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簡潔的語言記錄閱讀者的感悟、品味:欣賞,體現閱讀者的眼光和情懷。請運用下面提供的符號作標記,在《飲酒》詩旁寫出2至3個批註。(語言要簡明流暢,能讓讀者知道你已經讀懂了這首詩,並能欣賞它。)(4分)

飲酒 符號:o關鍵詞語 佳妙句:~

批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悠閒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以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閒適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真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

16、請從煉字角度“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在何處。

答: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後心靈的自得、閒適、恬淡。

示例二:“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

1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麼?

答: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

18、詩歌中五至八句描寫了田園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歸林飛鳥構成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面,表現出作者陶醉於其中的悠閒自得的心情。

19、聯繫以前學過的知識,說說七八兩句景物描寫的含義。這種描寫與三、四句人物描寫有什麼聯繫?

答:表面寫夕陽西下,倦鳥歸巢,實則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於齷齪的官場,應該返回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

20、對《飲酒》這首詩歌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

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身居鬧市,但門庭冷落,表現出詩人的孤獨與寂寞。

B、“心遠地自偏”意思是指心遠離官場和世俗。

C、“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表現出詩人悠然恬靜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與(《歸園田居》其三)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願”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九、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理解填空

1、《過零丁洋》一詩中“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兩句使用比喻修辭,把國家形勢和詩人自己的命運緊密地結合起來,抒發了作者的憂國傷懷之情。

2、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巧借兩個情感色彩的地名與他的心情暗合,表現他“昨日”與“眼前”獨有的愴然與悽苦。在詩史上堪稱絕對、絕唱的兩句詩是: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3、“捨生取義”是中國共產黨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種生死觀,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這種生死觀的真情表白。

二、中考真題

1、詩中頷聯運用比喻手法,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詩人以“風飄絮”比喻破碎的國家如風中飄散的柳絮,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

2、從抒情方式和思想內容上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作簡要分析。

答:這一句採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3、詩中以“風飄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灘和零丁洋

兩個地名,暗示了形勢的險惡和作者境況的危苦。

4、結合我國曆代名人志士對待生死的價值觀,舉例談談你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統一而死,一片丹心垂於青史,映照千古,詩句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愉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如: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意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慨。

5、“辛苦遭逢起一經”中“一經”指的是儒家經典。

6、用你自己的話描述“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國家和作者個人的境遇。

答:大宋的江同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時起時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7、詩中最後一句具有豐富內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答:捨生取義的高尚情操。

8、詩中第二聯運用比喻的方法,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詩人以“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的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

9、對尾聯“人生自古準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名句從抒情方法和內容上作簡要分析。

答:這一句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10、律詩中的第二聯又稱頷聯、第三聯又稱頸聯聯。律詩對這兩聯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對仗。

1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名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12、對《過零丁洋》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 )

A、頷聯先後從個人和國家兩方面抒寫遭遇,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象鮮明,感情摯烈。

B、頸聯巧用地名抒寫自己憂慮不安的心情,顯得生動、真切。

C、尾聯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詩,表現出他的高尚節操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使全詩由悲而壯,由鬱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D、全詩將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起來,表達了視死如歸的決心和死得其所的意願,反映了他崇高的以死報國的生死觀。

13、欣賞下列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甲】沁園春·雪(節選) 毛澤東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乙】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指出下面朗讀節奏有誤的一項( D )(2分)

A、江山/如此/多嬌 B、干戈/寥落/四周星

C、惜/秦皇/漢武 D、人生/自古/誰無/死

(2)、填空。兩首詩都表達了愛國的主題,但兩首詩抒發的感情又有所不同,甲詩側重豪邁、自信,乙詩側重憂慮、悲壯。

(3)、自選角度,從下列詩句中任選一句進行賞析。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第一句表達了作者對當今“風流人物”的讚美之情。“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使命,超越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卓越的才能,並且創造了空前偉大的業績。

第二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過零丁洋

1“起一經”和“四周星”六個字形象地寫出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

2“風飄絮”和“雨打萍”六個字形象地寫出了:

3“惶恐”和“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說說有哪兩層含義?

4、詩中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既表明形勢惡劣,又說明作者境況危苦的句子是:

5寫出你對“人生”的理解,並舉一箇中國曆史上“留取照汗青”的事例

6、閱讀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

A、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事:一是在他21歲時,明經入仕,因科舉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B、頷聯把個人命運與山河命運緊密相連,個人浮沉緊繫著祖國的安危。

C、頸聯上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抒發陷入絕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7、對“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確的是( )

A、這兩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風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飄萍。

B、這兩句是對偶,“山河破碎”與“身世浮沉”相對,“風飄絮”和“雨打萍”相對。

C、宋朝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經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D、這是文章的頸聯,形象地反映了當時艱難危亡的形勢。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十、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詩中的“周郎”是指《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人物_______,詩人杜牧和_______合稱“小李杜”。

2、在初中階段我們學習了幾十首古詩詞,有的詠史,有的寫景,有的敘事……請問杜牧的《赤壁》屬於哪一種寫法?本詩在運用這種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答:詠史。特點:借史實抒情。

3、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借對前朝往事的詠歎,表達了自己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4、這首詩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反映了作者生不逢時的感慨。

5、“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一句中“東風”指什麼?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答:“東風”指火燒赤壁一事。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

6、人們對這首詩的後兩句頗為喜愛,請從表現手法上對這兩句詩進行賞析。

答:詩人借“東風”,對赤壁之戰加以評述,又虛擬出一個帶有傳奇性的結局,杜牧之所以這樣寫,除了表現出非凡的見識之外,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

7、這首詩歌以“鐵戟”開篇,以“二喬”收尾,用特殊的寫法表達了自己與眾不同的歷史觀,請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談你對這首詩歌寫法上的認識。

答: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這大內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由一個小小的沉埋於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這戰的風雲人物,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繫起來,可謂“以小見大”,“言近旨遠”,寫得具體、可感。

8、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曲折地反映了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不能施展。更表示出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會有所作為。

9、說說詩中最後兩句的深刻含義。

答: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慨嘆,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或“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反映出作者抑鬱不平的心境。”

10、全詩最精彩持是末現兩句,這兩句議論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詩人借詠古事,寄託自己的憂思,借古諷今。

11、前兩句詩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

答:詩的前兩句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的慨嘆。或前兩句寫興感之由。

12、若將“銅雀春深鎖二喬”換成“國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為什麼?

答:不好。以二喬的命運形象代表東吳的命運,更能體現詩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見大,感情表達更含蓄。

13、這首詩蘊含著怎樣的哲理?

答: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14、這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借“折戟”這件古物引出對前朝人物和事蹟的感嘆,抒發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停課不停學中考備考複習:古詩詞賞析20首試題與答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