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把水熊蟲基因與人類結合,人類就能抵抗太空輻射嗎?

說起水熊蟲,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這種生物堪稱不死的小強,雖然大小隻有1毫米,但它可以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下沉睡30年後成功甦醒,在150度高溫中洗桑拿,在深海高壓中游刃有餘,在太空環境裡安然無恙,甚至還能抵禦宇宙射線的攻擊。水熊蟲是科學家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可以在太空名環境中生存的物種。

把水熊蟲基因與人類結合,人類就能抵抗太空輻射嗎?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研究為何水熊蟲的生命力能夠這麼強。

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水熊蟲抵禦太空射線的原因已經找到了,那就是損傷抑制蛋白Dsup,這種基因蛋白在其他動物細胞內,也能起到同樣的保護作用。也就是說,如果人類身體內有了水熊蟲的這種DNA,人類就擁有了抵抗太空輻射的技術,從而實現真正的太空旅行和星際移民。

把水熊蟲基因與人類結合,人類就能抵抗太空輻射嗎?

那麼將水熊蟲的基因和人類基因結合,是有可能實現的嗎?雖然國外還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但是不少科學家都提出了反對意見,那就是將蟲子的基因和人類基因相結合並不靠譜,還會引起倫理上的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

實際上,水熊蟲和人類有本質的區別,它之所以能夠抵禦惡劣的環境,很可能是因為他體型較小的緣故。將微小的水熊蟲基因和人體結合,不會帶來預期的結果,反而會給人類身體帶來困擾。從某種程度來說,體型越小的物種越容易“創造奇蹟”,比如跳蚤,這種蟲子體長只有幾毫米,但卻能夠一下子跳350毫米高,難道我們用跳蚤的基因就能讓人類也跳100米高嗎?顯然是不合理的。

把水熊蟲基因與人類結合,人類就能抵抗太空輻射嗎?

還有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就算將來我們實現了星際移民,這種採用了水熊蟲基因的人類,還能算作是人類嗎?這在未來將引起相當大的爭議。

目前,人類抵禦太空輻射的主要辦法還是金屬屏蔽以及強磁場屏蔽,在未來的星際旅行中,可以採用休眠的戰術來進行,比如採取某種措施讓宇航員陷入沉睡,等抵達目的地後再重新甦醒。

把水熊蟲基因與人類結合,人類就能抵抗太空輻射嗎?

大家認為,可以將水熊蟲的基因和人類細胞相結合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