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過後拍一部影視劇或者紀錄片,誰適合主演?

江洲古巷柳絮飄


大家好,讀好書、結益友、愛分享,我是你們的小書屋

2020年的第一個月剛剛過去,本該歡樂祥和的新年氣氛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帶來的陰霾衝得七零八落,很多網友紛紛希望“能不能讓2020年重啟”,而剛剛緩過一口氣的影視行業又遭受了一次“重擊”。

1月31日,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聯合發佈了《關於新冠疫情期間停止影視劇拍攝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所有影視製片公司、影視劇組及影視演員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暫停影視劇拍攝工作。

早露端倪的“影視停工潮”終於還是來了,人心惶惶之下,大家更多地是努力思考:以後的日子該怎麼辦?

劇組停拍迫不得已卻又勢在必行

新冠疫情的迅速蔓延給整個中國帶來了難以計數的巨大經濟損失,旅遊、餐飲住宿、倉儲郵政、交通運輸等行業都舉步維艱,影視行業當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為了儘可能避免人群聚集,今年號稱“史上最強春節檔”的7部電影全部撤檔,院線暫停營業。在持續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劇組拍攝作為容易引發交叉感染的人員密集型活動更是首當其衝。

從除夕(1月24日)開始,橫店影視城、象山影視城、無錫影視基地、上海影視樂園先後發佈了暫停對外開放的公告,隨著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省、市、自治區不斷增加,暫停對外開放的影視基地也在不斷增多。

古裝劇面臨無處可拍境況的同時,現代劇的拍攝同樣不容樂觀,上海、杭州、廈門、寧波、青島等近幾年熱門的現代劇拍攝地所屬的省、直轄市也先後啟動了一級響應。

1月26日起,《大江大河2》《謝謝你醫生》《有翡》等劇組先後宣佈了暫停拍攝,直到現在所有正在拍攝的劇組都被叫停,只過去了短短六天時間。劇組停拍造成的經紀損失已經板上釘釘,除了拍攝成本的增加,製作方還要面臨包括演員檔期到劇集關注度的各方壓力。

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疫情,年後影視行業往往會迎來一波較大規模的新劇開工潮,《皓衣行》《長歌行》《人生若如初相見》《鏡雙城》等劇組本來都預計在2月或3月開機,現在不確定因素大幅增加,有可能會影響劇集開機的進程,進而造成演員檔期被打亂。

新劇減產,積壓劇迎來一縷曙光

面對新劇製作週期註定延長的消息,足不出戶度過了整個春節假期的觀眾們的觀劇熱情並沒有受到影響,目前看來反而有所上升。很多網友在聽到劇組全面暫停拍攝的消息之後,第一反應都是詢問已經拍攝完成卻一直沒播的某劇集是不是有機會了。

比如2017年9月就已殺青的諜戰劇《秋蟬》,由任嘉倫、李曼領銜主演,講述了1941年底香港被日軍侵佔時期,以日本駐港軍官身份為掩護的共產黨員葉衝臨危受命,秘密潛伏在日軍香港軍政廳機要單位執行絕密任務的故事。隨著《錦衣之下》的熱播,任嘉倫人氣步步高漲,粉絲們紛紛表示希望看到《秋蟬》播出。

同樣因演員走紅而受到觀眾關注的劇集還有古裝俠義言情劇《狼殿下》,該劇從2017年9月份殺青之後一直都對外宣傳正在後期製作之中。這部劇的演員陣容中除了有憑藉《陳情令》中“魏無羨”一角爆紅的肖戰,還有在《慶餘年》中飾演林婉兒的李沁和飾演海棠朵朵的辛芷蕾。

一些中年實力派演員主演的劇集則因為撞上“限古令”被迫積壓,比如三個月撤檔兩次的《天下長安》,讓導演連奕名忍不住吐槽“再改連我都不認識了!”還有章子怡、週一圍、楊祐寧主演的古裝劇《帝凰業》,自2018年11月殺青之後也一直“杳無音訊”。

除了位於“積壓重災區”的古裝、年代和諜戰題材之外,反腐題材也經常處於左右兩難的境遇。哪怕有公安部宣傳局金盾影視文化中心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作為聯合出品方,由王雷、劉濤領銜主演的反腐大片《拼圖》還是積壓至今。

目前觀眾期待的呼聲比較高的還有《隱秘而偉大》《南煙齋筆錄》《大秦帝國之天下》《彼岸花》等劇集,出品時間基本都是2017和2018年,將近兩年時間過去仍然尚未定檔。

劇無論新老,實力才是收視的保證

其實對於劇來說,不管新劇、老劇,能抓住觀眾的就是好劇。

隨著國內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觀眾的欣賞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大IP+流量演員”的模式早已風光不再。就像之前備受期待的《三生三世枕上書》,播出之後成績平平,豆瓣評分已經落至5.6分,反而是《錦衣之下》和《下一站幸福》憑藉自身實力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在這個所有營銷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時刻仍然熱度高漲。

因此,在已經拍攝完成的劇集爭取播出的同時,挺過了“寒冬”、還奮戰在影視行業第一線的優秀從業者們正好可以借眼下的時間看清廣大觀眾最根本的需求,確定自己應該生產什麼樣的內容和作品才能從根本上站穩腳跟,做好準備迎接觀眾越來越多元化的觀劇口味和越來越嚴格的評價。

比起不停地計算已經損失了多少,如何利用這段時間把劇本打磨得更好點、把成片剪輯得更細點顯然更加重要,相信本身蘊含著無限發展潛力的影視業終將邁過短暫的坎坷,跟中國一起突破2020年開年的凜冽寒意。


我們的小書屋1


分開聊一下自己的想法。

先說紀錄片,紀錄片的拍攝是以展現真與實為目的,素材無論是來源於時間過程中的影像記錄,亦或是通過當事人的參與拍攝,都是為了給觀眾最大化最細化的展現事件的始末,可以說紀錄片的創作者揹負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最重要的是通過忠實記錄事件來推動社會、文化以及大眾的認知,它或許既美麗又殘酷,既溫暖又諷刺,但這就是紀錄片存在的最大意義。

說回人物,就這次疫情災難,勇往直前的一線、默默付出的後援、四面八方的捐助人員、慘遭不幸的民眾、乃至唯利是圖挑戰社會與人性底線的惡徒,所有當事關鍵人都應存在於其中,單單是如實這些,以上帝視角歷經災難的全部始末就足以讓所有觀者感到震撼。

說到電影,就要兼顧商業與藝術,社會事件類型的優秀電影除了主創過硬,更重要的通過口碑和票房也要對社會和觀眾起到推動作用,比如韓國的《熔爐》、我們中國的《我不是藥神》,都是通過負面事件起到正面的效果。又比如符合當下的美劇《血疫》,豆瓣置頂的一句評價是:人類是這個地球的霸主嗎?人類不是人類只是地球上比較聰明的病毒。

說到演員,中國不缺實力派,更重要的是角色匹配度,從年齡、領域自己性格幾個層面考慮。如終南山院士,演員焦晃從各個方面就比較合適。因為這是國家和社會事件,電影描繪的更多的是群戲,所以各個年齡段的演員都不免涉及,相對符合社會嚴肅性演技又沒毛病的男性角色人選:張譯、段奕宏、馮遠征、王志飛。女性角色人選:奚美娟、陳瑾、孫儷、姚晨。

以上為個人愚見。


十二爺有李


為何不找鍾南山?

眾所周知,去年的12月份我國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場疫情一直持續到現在仍然沒有結束。不過在一線醫護工作者以及各學科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疫情逆行的形勢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現在每天的確診病例數比之前降低了很多,治癒率也是大幅度提高,人們原本緊張的心情現在也放鬆了一些。

在疫情期間,各種各樣的英雄人物不斷湧現,也是因為這場疫情,讓我們認識了很多奮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以及專家,比如說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醫生和護士。他們為了抗擊疫情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這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最近這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著李蘭娟院士所說的一段話,這段話也引起了網友的共鳴。“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適當管控娛樂圈那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

李蘭娟院士的這段話一經發布,迅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而且大家也都紛紛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實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只不過現在正好處於疫情期間,很多人看到了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以及科研人員的艱辛才會有感而發。雖然說疫情爆發之後,很多的明星藝人紛紛捐款捐物,而且他們的做法也是值得稱讚的,但是明星片酬偏高的問題依然受詬病。


小努娛樂


陳道明,1955年4月26日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紹興。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廣電總局頒發優秀電影表演藝術家,2006年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1985年憑藉電視劇《末代皇帝》獲得第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和第9屆中國電視飛天獎優秀男主角[1]。1990年《圍城》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第三屆學會獎,全國製片廠第二屆優秀電視劇評選最佳男主角獎,第十一屆“飛天獎”最佳男主角獎[2]。1999年的《我的1919》使其獲得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3]。2001年,陳道明憑藉在《康熙王朝》中的演技獲得了“美菱杯”觀眾最喜愛的男演員評選銀獎和第二屆陽光健康電視明星,並獲得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提名。2007年主演電視劇《臥薪嚐膽》[4]。2012年主演電視劇《楚漢傳奇》,飾演劉邦。[5]2014年主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歸來》,該片於5月27日上映[6][7]。2017年12月,確認出演古裝權謀劇《慶餘年》[8]。2018年12月29日,陳道明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9]。



Guo小老弟


拍攝紀錄片的話當然首選鍾南山院士、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志願者、有名或無名的捐贈者、友邦國家的友情支持或捐贈等。此次疫情持續之久,範圍之廣,形勢之嚴峻都出乎我們的意料。多少人在這次疫情中失去了生命,包括醫護工作者,衛生系統的官員,行政官員等;有多少家庭一夜之間不再完整。疫情解除勝利之時,讓我們告慰犧牲的英靈、緬懷因疫疾走了的人們,總結慘痛的教訓,敬畏自然,敬畏地球,敬畏我們生存的這個環境,一切會重新開始,越來越好!



我是若鴻


首先針對這個問題我說一下我自己個人的看法。

一、我們首先要區分影視劇和紀錄片的區別,影視劇有虛構甚至違背歷史事實的情況,主要是為了劇情的需要服務的。紀錄片是在充分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的紀錄片,是一種排除虛構的影片,他就有一種吸引人有說服力的主題,她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素材並用剪輯和音響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不能虛構情節,不能用演員扮演不能隨意更改地點而影視劇嗎?如果你每一集電視劇的開頭都會看全的話會有這麼一行字“如有雷同,純屬虛構”。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了一些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時與紀錄片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記錄電影的拍攝時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二、第二個問題就是誰適合主演。首先黨中央的決策人員、鍾南山院士、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人民子弟兵、公安,武警還有在基層默默奉獻的人員,他們都是為了打贏這一場防疫戰的關鍵人物。如果非要請明星來演的話最好是清理一些老戲骨,不要請一些小鮮肉泡流量,最好是能還原事情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以上僅僅代表我自己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探討。


小管創業記


可以說這一次疫情著實非人所願,也帶了各個方面的問題,確實有一定必要以紀錄片或者影視作品的方式來警示教育後人。同時由衷的感謝奮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

如果是拍記錄片的話,必須以真實,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講訴出其中的嚴重性,影視演員建議不要參與,個人以為以鍾老為代表,以及全國各個支援醫療隊為輔來說訴發生在一線危險而又感人的人與事,來致敬一線的工作人員,和緬懷逝去的人。

如果要影視作品來詮譯的話,一般的演員陣容真的很難演繹出這個中偉大,無奈,驚心動魄的故事。建議如鍾老等一些專家可以客串,也建議有演過醫生的資重演員出演,個人推薦一個人張嘉譯,借鑑他之前就演過三次醫生角色的經驗,在急診科醫生中,個人感覺演的很到位。所以推薦他,不管從形象,演技,年紀各個方面都比較成熟。至於其他角色扮演,大家可以在評論中一一敞訴。

同時希望疫情早日能過去,大家都能迴歸正常。


雪芒經典片場


適合主演的人太多,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指揮這場″戰疫"的鐘南山院士,為疫情而犧牲的李文亮醫生,奮戰在一線的各級領導幹部,倡導捐款的韓紅女士,等等。他們都應該是主角,他們本來就是這場疫情的主演。這是一場人民″戰疫",只要是參戰人員都是主演。


聚成美食


反正不會用我,用的話他們也不敢播出[捂臉],怕把一刀切的懶政行為罵的狗血噴頭


圖小層


必須 有高素質 黨員。而且參與過疫情活動,對這次疫情的危害深感觸的人 應該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