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退休工資低於社平工資標準怎麼辦?

東邪245


退休工資低於全國平均工資怎麼辦,那有什麼辦法,自已又解決不了,自已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在自已身體好的情況下,另找一份工作。身體不好那就沒有辦法了。只能希望國家快點解決退休人員工資差別,結決全國人民貧富差距吧了,別無他求。


123124336緣


退休工資低於社平工資,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也很正常的事情!

社平工資反應的是各省所有在職職工的整體平均工資情況,一般來說到手工資在社平工資以上的人佔據少數,在社平工資以下的有一大批人的人,所以低收入就會導致我們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較低,從而導致我們將來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低。

在我們之前算過的公式中,以最低基數繳納社保15年的,退休後才能領取到1000元左右的養老金,因為養老金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如果你的收入高,繳納的基數就高,領取的養老金就多,反之則少!

並且也沒有相關的條款規定養老金一定要比社平工資高,其實現實中我們很多人因為繳費基數低,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還不及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的。
而到底自己養老金領取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繳費基數低,繳費年限少,另外養老金一般是不會達到社平工資這麼高的標準的!


筆記簿杏豆


退休工資低於社平工資標準怎麼辦?

這句話反過來問一下可有更合適:有多少人退休後的養老金能高於社會平均工資呢?

首先,以北京為例,2017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是8467元,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在全國處於領先,也只有3900元左右,兩者相差一倍還多。從全國範圍看,平均企退人員的養老金只有2700元,您看有多少人能高於社會平均工資呢?

換句話說,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低於社平工資是正常現象。

第二,在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的基礎上,養老保險是具有二次分配功能的,這是制度設計的原因。

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對於有視同繳費的人來說,還享有過渡性養老金。

先說基礎養老金:舉個例子說,如果您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含視同),一直以社會平均工資100%為繳費基數,那麼您退休時的養老金中,基礎養老金部分只相當於社會平均工資的40%。而如果還是繳費40年,一直以社平工資的60%繳納養老保險,那麼您基礎養老金則相當於社平工資的32%。

當然,不同的繳費基數對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是有影響的,但影響較小。再舉個例子,甲男一按以社平的100%繳費,退休時的個人賬戶中有50000元,而乙男一直以社平60%繳費,個人賬戶中只有30000元,那麼退休時,甲所領到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50000/139=359.71元,而乙所領到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30000/139=215.82元。可以看出,雖然兩者在工作時的繳費基數不同,個人賬戶相差20000多元,但退休時此部分的差祖先崇拜只有不到150元左右。

第三,若想在退休時個人養老金能達到社平工資以上,那麼需要您一是繳費年限要長,二是工作期間的繳費基數要高,例如達到社平的200%以上,才有可能在工作40年時退休時養老金略等於社平工資,或者說這由養老金的替代率所決定的。

最後,說一下您提到的退休工資低於社平工資標準怎麼辦的問題,既然已經退休了,過往的問題已經無法改變,想想那些沒有養老金的怎麼辦?想想繳納城居保的人只有一兩百元的養老金怎麼辦?比不上足,比下有餘,心態好些,放鬆心態,健康快樂才更重要,您說對麼?


老王觀職場


樓主您好,退休工資低於社會平均工資標準怎麼辦?那麼如果你的這個初始的退休工資低於社會平均工資,那麼也就意味著你今後所領到的退休工資,永遠會低於社會平均工資。即使你的退休工資在增長,那麼實際上社會平均工資也是在增長的過程中,所以說你是永遠無法趕超社會平均工資的。

當然,退休金低於社會平均工資待遇也是很正常的一方面,這個你的參保繳費年限是直接決定,你養老金的一個待遇的高低,如果說你的參保繳費年限相對比較低的話,那麼你獲得的退休金待遇也是比較低。畢竟你已經開始領取基本養老金待遇,所以說這個問題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自己只能夠獲得現有的一個退休金待遇了。

對於沒有退休的人員,實際上想要獲得一個更高的養老金待遇,還是有機會來補救的,比方說在自己的參保年限上做文章,儘量不要出現中斷的繳費年限,那麼保證一個連續不斷的繳費年限,可以讓自己獲得一個最大化的累計繳費年限,那麼這樣的話就可以在退休以後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甚至是超過這個平均工資待遇。


懂社保


有的老人說,工作了一輩子,繳納了一輩子的養老保險,退休的工資低於社會平均工資,這是什麼原因呢?

退休工資的標準是公式計算,社會平均工資的標準是社會統計,兩者不搭邊。

退休工資的計算公式

實際上退休工資現在又被稱為養老金了,都是由我們的養老保險基金,為退休老人發放的養老待遇。

退休工資的計算公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全國統一,是2005年建立起來的。

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等於所有繳費年月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繳費指數等於當年繳費基數÷當年社平繳費基數 或者 當月繳費基數除以當月社平繳費基數。

基礎養老金雖然是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但是計算出來非常複雜。

簡單點來講,按照社平繳費基數繳費一年,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也就是說我們工作40年,基礎養老金也就能夠領取到40%的社會平均工資。

有人說,想領社會平均工資的養老金就那麼難嗎?實際上也不難。主要看我們的繳費基數了。如果按照300%的繳費基數繳費,40年的基礎養老金是80%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看似300%基數繳費的養老金是100%基數的兩倍,但是繳費錢數是它的三倍,從投資收益角度講並不是很划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退休時個人賬戶的累計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60歲是139個月,55歲是170個月,50歲是195個月。計發月數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表,從40歲到70歲每一年都有對應的計發月數。不過也是從2005年開始制定的,到現在人均預期壽命改變了很多,也沒有改變過,未來有可能修訂。

個人賬戶的餘額,一般就是繳費基數的8%,相當於企業職工本人的養老保險個人負擔部分。個人賬戶餘額可以繼承,所以對於職工家庭來講不會虧本。

如果是300%繳費,如果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能夠跟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一樣的話,60歲退休,每繳費一年,可以領取2.07%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40年也能夠達到83%。

當然,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過去一些年非常低,因此貶值得非常厲害。按照100%基數繳費的普通人來講,能領取10%左右的社會平均工資就不錯了。

由於繳費基數確定了個人賬戶的餘額多少,300%繳費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能領到100%的三倍。

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各省市自行確定,一般都是跟平均繳費指數和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另外還有一個過渡性係數從1~1.4%,各省市不太一樣。


過渡性養老金實際上,是由於我們國家建立養老金個人賬戶的時間是1996年前後。在此之前參加工作的人群沒有個人賬戶,那麼必須對個人賬戶養老金缺少做出的一種補償,因此,國家規定發放過渡性養老金待遇。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建立個人賬戶之前,參加工作的人會越來越少,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時間會越來越短。最終,過渡性養老金也會退出歷史的舞臺,預計企業職工過渡性養老金大約在2040年前後,事業單位在2058年前後。

綜上所述,對於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繳納社保的人群,現在即使繳納社保40年,退休的基本養老金待遇也就60~70%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待遇。所以,趕不上社會平均工資是非常正常的。

社會平均工資

我們要注意社會平均工資的概念。目前,各省市使用的社會平均工資叫做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這個社會平均工資實際上高於多數人的工資水平。

2018年國家公佈了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和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兩個工資分別是6193元和3813元,相差2380元,比例相差64%。

實際上國家公佈的平均工資是包含了年終獎、加班費,所有工資性收入的平均值。這一平均值還包含社保、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所以,大家到手的工資還是很低的。

而且,有60%的人低於平均工資是正常的,所以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低於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也是正常的。

最終結論

實際上退休後養老保險基金髮給我們的養老金屬於純收入,不再扣繳公積金、社保負擔了。即使養老金待遇比社平工資低一些,也並不能說明我們的收入會比大家的平均收入低。

所以,還是放寬心好了。


暖心人社


按題主所給信息,應該能判定題主退休前所在單位還是不錯的,在職時的工資等於或高於社平工資,現在退休了,工資少了,心裡多少有點不適應。

我們的養老制度,從退休金到養老金是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過去不論機關事業還是企業,退休金一律按工齡分段計算,這種計算辦法機關事業單位一直延續至2014年9月,20年工齡以下,退休金為在職時基本工資的70%和津補貼的60%;20至30年工齡的,退休金為在職時基本工資的80%和津補貼的70%;30至35年工齡的,退休金為在職時基本工資的85%和津補貼的75%;35年工齡以上的,退休金為在職時基本工資的90%和津補貼的80%。現在機關事業單位已開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過去退休金按工齡算,現在並軌後按繳費年限(含視同)算,但總的原則沒有變,那就是退休後就沒有在職時掙得多,所有人都這樣,為什麼題主要例外呢?

其實在我們周圍,有多數在職人員的工資是低於社平工資的,我們基本上都拖了社平工資的後腿,對於我們多數人來說,在職時工資都趕不上社平工資,退休後想也不會想養老金能趕上社平工資,養老金能超過平均養老金就感覺很滿足了。

題主問“怎麼辦”?我覺得很好辦,把心態放平,應該感到很欣慰就對了。


溫馨社保


請注意兩個基本事實:一是養老金低於社平工資者均為企退老人。所有公職人員無論年齡大小都遠高於社平工資。二是退休越早養老金越低,這都分人確實處於入不敷出,艱難渡日的窘境,別說老有所樂,連老有所養都無法保證。建議對年齡六十五歲以上仍未達到社平工資者一次性補到標準,這樣不僅體現公平,而且以買際行動體現黨和政府尊老敬老的一貫主張,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絕美德,會贏得民心,受到擁戴。這是一項真正的民心工程,應予高度關注。


浩瀚618


所謂社平工資,是社會職工的平均工資的簡稱,通常指某一地區或國家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全部職工工資總額除以這一時期內職工人數後所得的平均工資,通過該時期該範圍全體職工的工資總額與職工平均人數之比而得到。

退休工資低於社平標準怎麼辦?其實我理解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養老金低於平均工資,退休後怎麼辦?

事實上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與社平工資根本沒有什麼聯繫。有些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偏低有許多原因: 第一是歷史遺留問題所致; 第二是有些參保人員繳費年限太短; 第三是繳費基數太低。而退休後每個月能領取的養老金高低,直接決定退休人員及家人的生活保障情況。

為了解決退休人員養老金偏低的問題,目前國家巳經在努力通過一系列的舉措縮小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同時也在努力保障以後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水平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所以一切都在健康發展狀態。

第一,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向企業退休人員傾斜調整。自2005年以來,國家巳經連續15年為企業退休人員上漲了養老金,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水平正在穩步提高。根據人社部公佈的數據,截止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巳經達到2642元,為了縮減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從2016年開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同步標準上調養老金。在調整養老金時都會傾斜照顧企業退休人員,比如2018年企業退休人員整體養老金水平上漲5.5%左右,而且機關事業單位退體人員的養老金整體水平上漲4.5%左右。

第二,實行社保徵收制度改革,從制度上要求企業全員全額給員工繳納社保費用。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於養老金繳費沒有按標準徵繳。特別是一些小企業和私營企業情況更嚴重。比如同樣工作40年,有的退休人員每月領取2100元養老金,而有的退休人員每個月領取5000多元的養老金。之所以這樣,一方面是因為地域經濟發展的關係,另一方面就是企業沒有按照員工的實際工資標準繳納社保。如果按照60%的基數來繳納養老保險費的話,繳費滿15年,退休時每個月可領取的養老金只有800元左右; 而如果按照100%的基數來繳納養老保險費的話,繳滿15年,退休時每個月可領取的養老金可以達到1200元左右。由此可見,按標準足額繳納養老保險和不按標準繳納養老保險,養老金待遇的差距是很大的。

第三,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為了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國務院決定從2019年5月1日起,再次階段性降低企業單位承擔的養老保險費率,使企業所承擔的繳費由原來的20%下調到16%。

綜上所述,退休金低於社平工資標準怎麼辦?我的意見是國家巳經對這個問題引起了高度重視,並正在努力想方設法解決。作為退休人員重要的是要保重身體,爭取多領取幾年的養老金。


葉公來幫忙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很無奈,似乎沒有解決辦法。說實話,退休工資的算法,一般人可能都看不明白,社保中心發一張退休待遇核定單,裡面一堆係數和比例,看都看暈了。。

提出這個問題的,自然是企業退休職工。而且一般是沒有交多少年的職工。因為正常的企業職工,要是從年輕時交起,交了幾十年,退休金一般肯定要比社會平均工資高。所以要是工作的時候也沒怎麼積累,退休再來抱怨退休金低 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另一方面,雖說社保養老金實行的是年輕人繳費,退休人員領錢。可要是退休人員的工資比在職的年輕人還高,你讓那麼多拼命幹活的年輕人情何以堪呢?倒是某些單位的人員,退休金高一大截,似乎有些不妥啊。

退休金這事,反正說到底就是多積累多領取。另外好好鍛鍊身體才是正經事,按目前180個月的計算方法,退休金要領過75歲才夠本。還是爭取活得長一點才好啊。


律師獨角獸


企業工人退低社平工資10多年了,制度三六九能怎麼辦?發洩社會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