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貴州醫療隊的一幫文人在湖北幹“粗活"

貴州醫療隊的一幫文人在湖北幹“粗活"


貴州醫療隊的一幫文人在湖北幹“粗活


在沒有硝煙的戰場,儀器設備、防護服、隔離衣、口罩等醫療用品就是“白衣戰士衝鋒的子彈”。保證“彈藥”充足,“後勤部”至關重要。

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裡就有一群“後勤戰士”,他們從醫生“轉崗”,當起倉庫管理員、搬運工、快遞小哥,晝夜奮戰在物資和生活保障一線。

從2月12日貴州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抵達鄂州到2月29日,18天裡,他們搬運、倉儲、分發物資230多噸。

“物資入倉不過夜,分發不隔天。”是“後勤戰士”的戰鬥宣言。在鄂州的春天裡,在料峭的寒風中,在特殊的戰場上,他們發揚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書寫著默默奉獻的最美戰“疫”答卷。

幹活的“鐵人”,都是一幫文人

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前線指揮部副指揮長、物資保障組組長、貴州醫科大學副校長田曉濱介紹,18天裡,貴州醫療隊接收了來自貴州省委省政府、貴州省紅十字會會、鄂州市政府、社會各界和愛心人士傾力支援與捐贈的生活、醫療物資47批次60余車次、12.7萬餘件次、約190餘噸。

貴州醫療隊的一幫文人在湖北幹“粗活


記者看到清單,內容涵蓋感冒退熱顆粒、牛黃上清片等常用藥物;心電監護儀、呼吸機、測溫槍等醫療設備;白大衣、洗手衣、防護服、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防護消毒物資;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烘乾機、消毒櫃等消毒設備;折耳根、油辣椒、辣子雞、牛奶、抽紙、噴壺等數十種生活物資。

“還有貴州省委、省政府送來的‘溫暖包’拉桿箱850餘個;各級政府、熱心人士捐贈的物資29批次,46噸多。”田曉濱說,還有貴州開來的14輛救護車,其中4輛負壓救護車,全部由鄂州市急救中心調度,為新冠患者轉運的安全衛士。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關心厚愛下,鄂州市政府的大力協調下,社會各界的傾力援助下,貴州援助鄂州醫療隊目前物資充足。

物資來了,要怎樣搬運卸貨、倉儲保管、分發領用?

田曉濱說,幹活的,都是一幫文人。

孫西凌,貴州醫科大學後勤管理處處長;李龍,貴州醫科大學設備處處長;劉濤,貴州醫科大學計算機信息中心主任;姚輝,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設備處處長;江宣成,貴州醫科大學校長辦公室副主任……整個物資保障組,算上田曉濱一共6個人。

“來之前,他們沒想到過,在鄂州要變得‘文武雙全’,”田曉濱一邊打趣、一邊心疼:“全部40歲以上,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田曉濱說,人手確實緊張,不是醫療隊沒人幹後勤,而是儘量讓隊員們都上前線與病毒作戰,把精力用在救治鄂州患者上。

 變身搬運工人,一干就是天亮

“運送物資的車隊到啦!”2月15日凌晨,4輛大卡車停在醫療隊駐地,貴州醫療隊員特別興奮,有了物資,就能更好地戰鬥;看著滿滿的物資,隊員們又開始犯難,怎麼卸貨、怎麼搬運。

貴州醫療隊的一幫文人在湖北幹“粗活


鄂州疫情防控工作特別嚴格,封閉管理,沒有卸貨工具,沒有搬運工人,有的就是一幫學醫人的力氣。

貴州省援助鄂州醫療隊前線指揮部指揮長、省政府副秘書長呂勁松說,“搬,大活兒一起動手。”在他的帶領下,田曉濱、貴醫附院副院長李昆、左石和戰友們一起,卸貨、搬貨、運貨,一直幹到凌晨5點多,天已濛濛發亮。

“剛入駐的頭幾天,所有醫療隊員的大量醫療、生活物資接續而來,我們要迅速設置倉庫、裝卸搬運、入庫登記等,工作量極大,工作強度高,保障組6個人連續戰鬥了三天三夜。”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孫西凌說,渴了就喝口礦泉水,餓了就啃根火腿腸,頗有戰天鬥地的樣子。

變身快遞小哥,戰鬥中學習物流知識

“我是學醫的,雖然在貴州醫科大學管理後勤,也不具體涉及物資入庫、發放工作,來鄂州後,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庫管、搬運、入庫、出庫、發放的精髓,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負責醫療隊生活物資的孫西凌將此形容為“在戰鬥中學習”。

貴州醫療隊的一幫文人在湖北幹“粗活


與時間賽跑,及時把每批物資入庫、每個包裹精準送到每個人的手中,“肯定有難度”。

怎麼辦?

眾人合計:學快遞,當小哥。

“我們研究物流系統發現,整個醫療隊的總倉儲就屬於物流一級,各個酒店、各個醫療隊隊長、聯絡人就是屬於物流二級。”孫西凌說,在這個思路下,組員們通過“雲”,向物流快遞公司“取經”,迅速提高物流技能。

根據學來的經驗,結合鄂州實際,組員們仿照快遞流程,建立醫療隊自己的物流系統。物資從物流公司發出後,經醫療隊總倉登記,再向隊員所在各個酒店駐地——二級物流驛站分發。

“有時分發來不及,我們就當快遞小哥,從總倉直接送。這些天,一共送了牛奶、餐巾紙、刺梨汁、油辣椒、84消毒液、酒精等6000餘件次。”田曉濱心中有數。

在高強度的工作中,“一些老同志都出現了不同程度腰間勞損和椎間盤突出,直不起腰來,但沒有一個人下火線。”孫西凌有些動情,“我們抗得住”。

230多噸物資在大家齊心協力下,都得到妥善安排:溫暖包及時送到醫療隊員手裡,折耳根、辣子雞、刺梨汁出現在了食堂,醫療物資也在各個倉庫,隨時為醫務人員輸送“彈藥”……

精準,精準,再精準

貴州援助鄂州前線指揮部制定了《貴州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援助鄂州前線指揮部物資保障工作方案》《貴州省援鄂前線指揮部捐贈物資臨時管理辦法》《貴州援鄂前線指揮部物資入庫及出庫管理辦法》等眾多管理制度。規範了工作流程,保證物資保障工作有序開展。

貴州醫療隊的一幫文人在湖北幹“粗活


負責醫療物資的姚輝有些感慨:“貴州醫療隊成建制接管雷山醫院,那時醫院剛建好,沒有影像室、檢驗室,甚至沒有藥房。”我們把設備科、總務科、後勤科融合成一個科,從零開始幹起,快速形成了一級庫、二級庫,做到醫療物資入庫和領用規範、有序、精準。

劉濤表示,田曉濱副指揮長對醫療物資的使用“卡得非常嚴”,要求記錄、報送精確,一般實行“日報告制”,特殊情況,隨時報告。

“特別是常用醫療物資的使用量、庫存等數據,田曉濱副指揮長都會精準測算3日、7日、15日的使用需求量,為後方指揮部補充物資提供準確信息。”李龍補充說道。

“當3日庫存報警時,我們就馬上報告後方總指揮部和鄂州市政府,及時補充,保證醫療救治不受影響。”田曉濱告訴記者,目前為止,貴州醫療隊沒有一天因為醫療物資短缺而影響戰鬥。

他說,受捐物資除了貴州醫療隊使用,貴州向鄂州市政府捐贈1200床棉被和600張摺疊鐵床,向鄂州市120緊急救援中心交付2輛負壓救護車;向鄂州雷山醫院、第三醫院、中心醫院調配肺力咳膠囊、銀花感冒顆粒、感冒滴丸等藥品3800餘件10餘萬盒;隔離服、浴帽、鞋套等醫用物資2萬餘件。

“充足的物資,保障著前方的戰鬥。”田曉濱的話語充滿著力量,幾天來,貴州醫療隊治癒的患者越來越多,說明我們的後勤保障到位後,前線的戰鬥力充分釋放,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