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說童貫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手機用戶淠河清源


童貫是宋徽宗時期的太監。他善於逢迎宋徽宗,權傾朝野,與丞相蔡京狼狽為奸。他統兵20年,殲滅了方臘起義軍。他好大喜功,鼓動宋徽宗與金國結盟,向遼國開戰。結果,驅狼引虎,導致了北宋的亡國。

【勾結蔡京 沆瀣一氣】

童貫(公元1054年~公元1126年),字道父,河南開封人。大約在哲宗後期,童貫淨身入宮,淪為太監,在大宦官李憲手下做事。當時的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風流天子宋徽宗趙佶。他治國無方,但對書畫頗為精通。他的書法號稱“瘦金書”,享譽書壇。童貫以其粗淺的書畫知識和善於逢迎的本領媚事徽宗,成為他身邊常在的“知音”,很得寵愛。童貫生得一副好皮囊,狀貌魁梧,頤下生須,不像宦官。加之他巧言令色,有度量,能疏財,對後宮嬪妃以下都施以小恩小惠,所以很得嬪妃宮女們的歡心。這些都是他日後飛黃騰達的重要原因。

宋徽宗即位以後,在杭州設明金局,以童貫為供奉官主其事,搜求珍玩古畫。這時,奸相蔡京被彈劾罷相閒住杭州。蔡京也喜好書畫,極力巴結童貫,兩人臭味相投,結為莫逆,朝徵暮逐,狼狽為奸。每次,蔡京有什麼大作,無論所畫屏風、床幛、扇面之類,童貫都派人送到京城,還特地附上書信,說蔡京對朝廷很是忠心。

宋徽宗迷上了蔡京的字畫, 接二連三重用蔡京。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正月,蔡京升為宰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貴。

蔡京為回報童貫,在徽宗面前鼓吹童貫曾十次出使陝右,熟悉那一帶的地理民情和駐軍將領的情況,極力推薦童貫為監軍出征。宋軍抵達湟川時,京都太乙宮失火,徽宗以為天譴,出師將不利,當即手詔童貫停止進兵。童貫接到手詔,閱後心裡一震,但他求功心切,便不露聲色,秘而不發,納於靴中。王厚詢問是怎麼回事,童貫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皇上督促臣等早日成功。”軍隊繼續前進。由於王厚和高永年等將士們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很快收復隴西等四州,然而從中得到好處的卻是蔡京、童貫。蔡京被授為司空、封嘉國公,童貫為景福殿使兼襄州觀察使。以太監而兼兩使這種殊榮是從童貫開始的。

【身居相位 兵敗報捷】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晉升童貫為太尉、奉使契丹。消息傳出,朝廷上下議論紛紛。有的說:“以宦官為使者,國家再沒有人了嗎?”徽宗解釋說:“契丹聽說童貫破羌有功,很想見見他。我也想派他去探測契丹的虛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決策。”童貫出使歸來,更加得意非凡,不僅參與朝政決策,而且掌握了兵權,提出對西夏用兵。徽宗命他以太尉兼陝西、河南、河北宣撫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入樞密院。不到三年,為樞密院主管,兼制九鎮,晉封太傅、涇國公,位至使相。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宦官被閹以後,逐漸女性化,這裡是諷刺以宦官為宰相的荒唐事。

童貫軍政大權在握,命秦、晉銳師深入河、隴,薄於蕭關。在毫無勝利把握的情況下,強令西北名將劉法攻取朔方。劉法說,時機不成熟,暫時不能出兵。童貫逼迫劉法說:“你在京師時,親自接受皇帝的命令,表示此行必定成功。現在你又不想出兵打仗了,這是為什麼呢?”劉法被迫率兵出塞。西夏軍隊早有準備,設下埋伏,以逸待勞。劉法陷入重圍,激戰一天,士卒死亡過半,只得奪路而走,不幸被喬裝成商人的西夏軍士殺死。西夏軍乘勝追擊,血洗震武城而去。這次戰鬥失敗,童貫罪責難逃。劉法是西州名將,他的陣亡沉重地挫傷了宋軍的士氣。童貫為了逃避罪責,竟謊報軍情,以捷報星夜送往朝廷。百官上朝稱賀,私下都切齒咒罵,但沒有一個人敢出來揭穿童貫的騙局。

【平定方臘 窮兇極惡】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東領導農民起義,給宋王朝以沉重的打擊。宋徽宗在江浙設置“應奉局”,置辦“花石綱”,在民間蒐羅奇花異石,不惜破房拆牆,運至京師,當地老百姓不堪其苦。方臘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旬日之間,聚眾數萬,自號聖公,建元永樂。他們攻城略地,得不法官吏必殺之。警報傳至京師,王黼藏匿不報。起義烽火迅速蔓延,江浙一帶六州五十二縣均被起義軍佔領。宋徽宗大驚,急忙派遣童貫、譚稹為宣撫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晉15萬大軍前往進剿。臨行,給童貫以臨機處置大權,並下詔宣佈罷去應奉局,以緩和矛盾。

如果說在同西夏的戰鬥中,童貫是敗軍之將,那麼在鎮壓方臘起義時,他卻十分兇狠。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方臘部將方七佛引兵6萬攻打秀州,秀州統軍王子武據城固守。眼看就要攻下,忽然宋軍到來,裡外合擊,義軍傷亡慘重。童貫慘無人道地將9000義軍屍體築成高臺,以威懾人心。宋軍前鋒水陸並進,來勢兇猛。方臘義軍不得不放棄青溪,退至幫源洞堅持鬥爭。幫源洞周圍山巒起伏、地勢險峻,宋軍久攻不下。童貫氣急敗壞,下令鳴鏑縱火,焚山圍攻。最後由當地土豪劣紳為官軍帶路,才攻佔了幫源洞。方臘及其妻子邵氏、兒子方毫、宰相方肥等被俘。義軍7萬餘人被殺。第二年三月,義軍徹底失敗。雙手沾滿義軍鮮血的劊子手童貫加官晉爵,被遷為太師,改封為楚國公。

【引火燒身 金國南下】

北宋末年,除與西夏對峙外,還與遼朝、金朝對峙。童貫出使遼朝時,有燕人馬植進宋金聯合滅遼之策,結果雙方締結了“海上之盟”。當時已有有識之士指出,平燕之議成立之時,便是邊釁開啟之日。宋徽宗聽不進這種意見,於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命童貫為河北、河東路節度宣撫使,蔡京子蔡攸為副,率兵15萬北伐。由於指揮不當,遇到了遼軍的頑強抵抗,無功而還。

童貫連吃兩次敗仗,外不能實現由宋攻下燕京的宋金協議,內無法向宋朝君臣交代,乃密遣使到金營,請金兵合攻燕京。金兵一舉攻下燕京,在城內大掠,最後留下一座空城給宋,責以100萬貫的贖城費。童貫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大肆吹噓這次“不世之功”,自欺欺人地耀武揚威,“凱旋還師”。昏聵的宋徽宗竟封童貫為廣陽郡王。

遼的威脅解除了,但金的威脅更加嚴重。金朝看透了北宋的虛弱,在滅遼之後,便揮戈南下,對付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1月,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侵,一路取燕京,一路取太原。金軍派使者持書來到宋營,童貫殷勤招待,說:“這麼大的事,何不早些告我?”使者勸童貫迅速割讓遼東、河北之地,金即退兵。童貫聽了,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心裡已做好了遁歸開封的打算。

太原守將張孝純譏誚地說:“金人背盟,王爺您應當召集天下兵馬全力抵擋,今棄之而去,是棄河東交於敵國啊!河東入敵手,河北怎麼辦呢?”童貫聞言大怒,斥責說:“我受命宣撫而來,並非守土之將。你一定要留住我,那還要你們這些將帥幹什麼?”張孝純拊掌嘆息說:“平時看你童太師是何等威風啊,大敵當前,卻畏首畏尾,抱頭鼠竄,你還有什麼臉再去見天子呢!”童貫最後還是置國家危亡於不顧,逃回了開封。

面臨金兵的強大攻勢,昏庸誤國的宋徽宗被迫傳位給太子。宋欽宗即位,下詔親征。金兵順利渡過黃河,進圍北宋都城。宋徽宗聞訊,連夜帶著蔡京父子和幾名內侍出津門東逃,一口氣逃到了泗州。童貫不敢接受欽宗給他東京留守的任命,帶著他的私兵“勝捷軍”,打著護駕的旗號,跟隨徽宗一道逃跑了。過黃河浮橋時,人多橋窄,擁擠不堪。童貫怕延誤時日,金兵追及,竟指揮他的“勝捷軍”向橋上徽宗的衛士引強弩射去,100餘名衛士中箭落入黃河,一路哭聲不斷。

童貫的卑劣行徑立即激起滿朝文武的憤怒,朝野上下,一片咒罵之聲。以陳東為首的太學生連連上書,聲討蔡京、童貫等“六賊”禍國殃民的滔天罪行。為了平息輿論,欽宗貶童貫為左衛上將軍,謫居池州(今安徽貴池)。接著又貶他為昭化軍節度副使,流放到英州吉陽軍(今廣東英德)。但這些都平息不了民憤。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宋欽宗終於下決心除掉童貫。他下詔歷數童貫之十大罪狀,命監察御史張徵火速追蹤,就地正法。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張徵為穩妥起見,派一小吏先行。

追至南雄(今屬廣東),趕上了童貫。小吏對童貫說:“聖旨將到,賜您茶藥,召您回京,任河北宣撫使。我先行向您祝賀,明天中使便到。”童貫半信半疑。小吏說:“今朝中將帥皆晚進之輩,不可委以重任,聖上以為只有您德高望重,能主邊事。”童貫得意起來,說:“朝廷還是少不得我。”次日張徵馳至,童貫出迎。張徵令童貫跪下接旨,童貫一聽,如雷轟頂,魂飛魄散。刀斧手一擁而上,手起刀落,割下童貫首級。

童貫死後不久,金兵再次南下,攻破開封,擄走徽、欽二帝,把開封160多年積累的財物幾乎席捲一空,北宋亡國。


詩雨花魂


童貫就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童貫是宋徽宗時期的太監。他善於逢迎宋徽宗,權傾朝野,與丞相蔡京狼狽為奸。他統兵20年,殲滅了方臘起義軍。他好大喜功,鼓動宋徽宗與金國結盟,向遼國開戰。結果,驅狼引虎,導致了北宋的亡國。

勾結蔡京 沆瀣一氣

童貫(公元1054年~公元1126年),字道父,河南開封人。大約在哲宗後期,童貫淨身入宮,淪為太監,在大宦官李憲手下做事。當時的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風流天子宋徽宗趙佶。他治國無方,但對書畫頗為精通。他的書法號稱“瘦金書”,享譽書壇。童貫以其粗淺的書畫知識和善於逢迎的本領媚事徽宗,成為他身邊常在的“知音”,很得寵愛。童貫生得一副好皮囊,狀貌魁梧,頤下生須,不像宦官。加之他巧言令色,有度量,能疏財,對後宮嬪妃以下都施以小恩小惠,所以很得嬪妃宮女們的歡心。這些都是他日後飛黃騰達的重要原因。

宋徽宗即位以後,在杭州設明金局,以童貫為供奉官主其事,搜求珍玩古畫。這時,奸相蔡京被彈劾罷相閒住杭州。蔡京也喜好書畫,極力巴結童貫,兩人臭味相投,結為莫逆,朝徵暮逐,狼狽為奸。每次,蔡京有什麼大作,無論所畫屏風、床幛、扇面之類,童貫都派人送到京城,還特地附上書信,說蔡京對朝廷很是忠心。

宋徽宗迷上了蔡京的字畫, 接二連三重用蔡京。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正月,蔡京升為宰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貴。

蔡京為回報童貫,在徽宗面前鼓吹童貫曾十次出使陝右,熟悉那一帶的地理民情和駐軍將領的情況,極力推薦童貫為監軍出征。宋軍抵達湟川時,京都太乙宮失火,徽宗以為天譴,出師將不利,當即手詔童貫停止進兵。童貫接到手詔,閱後心裡一震,但他求功心切,便不露聲色,秘而不發,納於靴中。王厚詢問是怎麼回事,童貫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皇上督促臣等早日成功。”軍隊繼續前進。由於王厚和高永年等將士們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很快收復隴西等四州,然而從中得到好處的卻是蔡京、童貫。蔡京被授為司空、封嘉國公,童貫為景福殿使兼襄州觀察使。以太監而兼兩使這種殊榮是從童貫開始的。

身居相位 兵敗報捷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晉升童貫為太尉、奉使契丹。消息傳出,朝廷上下議論紛紛。有的說:“以宦官為使者,國家再沒有人了嗎?”徽宗解釋說:“契丹聽說童貫破羌有功,很想見見他。我也想派他去探測契丹的虛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決策。”童貫出使歸來,更加得意非凡,不僅參與朝政決策,而且掌握了兵權,提出對西夏用兵。徽宗命他以太尉兼陝西、河南、河北宣撫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入樞密院。不到三年,為樞密院主管,兼制九鎮,晉封太傅、涇國公,位至使相。時人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宦官被閹以後,逐漸女性化,這裡是諷刺以宦官為宰相的荒唐事。

童貫軍政大權在握,命秦、晉銳師深入河、隴,薄於蕭關。在毫無勝利把握的情況下,強令西北名將劉法攻取朔方。劉法說,時機不成熟,暫時不能出兵。童貫逼迫劉法說:“你在京師時,親自接受皇帝的命令,表示此行必定成功。現在你又不想出兵打仗了,這是為什麼呢?”劉法被迫率兵出塞。西夏軍隊早有準備,設下埋伏,以逸待勞。劉法陷入重圍,激戰一天,士卒死亡過半,只得奪路而走,不幸被喬裝成商人的西夏軍士殺死。西夏軍乘勝追擊,血洗震武城而去。這次戰鬥失敗,童貫罪責難逃。劉法是西州名將,他的陣亡沉重地挫傷了宋軍的士氣。童貫為了逃避罪責,竟謊報軍情,以捷報星夜送往朝廷。百官上朝稱賀,私下都切齒咒罵,但沒有一個人敢出來揭穿童貫的騙局。

平定方臘 窮兇極惡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0月,方臘在浙東領導農民起義,給宋王朝以沉重的打擊。宋徽宗在江浙設置“應奉局”,置辦“花石綱”,在民間蒐羅奇花異石,不惜破房拆牆,運至京師,當地老百姓不堪其苦。方臘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旬日之間,聚眾數萬,自號聖公,建元永樂。他們攻城略地,得不法官吏必殺之。警報傳至京師,王黼藏匿不報。起義烽火迅速蔓延,江浙一帶六州五十二縣均被起義軍佔領。宋徽宗大驚,急忙派遣童貫、譚稹為宣撫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晉15萬大軍前往進剿。臨行,給童貫以臨機處置大權,並下詔宣佈罷去應奉局,以緩和矛盾。

如果說在同西夏的戰鬥中,童貫是敗軍之將,那麼在鎮壓方臘起義時,他卻十分兇狠。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方臘部將方七佛引兵6萬攻打秀州,秀州統軍王子武據城固守。眼看就要攻下,忽然宋軍到來,裡外合擊,義軍傷亡慘重。童貫慘無人道地將9000義軍屍體築成高臺,以威懾人心。宋軍前鋒水陸並進,來勢兇猛。方臘義軍不得不放棄青溪,退至幫源洞堅持鬥爭。幫源洞周圍山巒起伏、地勢險峻,宋軍久攻不下。童貫氣急敗壞,下令鳴鏑縱火,焚山圍攻。最後由當地土豪劣紳為官軍帶路,才攻佔了幫源洞。方臘及其妻子邵氏、兒子方毫、宰相方肥等被俘。義軍7萬餘人被殺。第二年三月,義軍徹底失敗。雙手沾滿義軍鮮血的劊子手童貫加官晉爵,被遷為太師,改封為楚國公。

引火燒身 金國南下

北宋末年,除與西夏對峙外,還與遼朝、金朝對峙。童貫出使遼朝時,有燕人馬植進宋金聯合滅遼之策,結果雙方締結了“海上之盟”。當時已有有識之士指出,平燕之議成立之時,便是邊釁開啟之日。宋徽宗聽不進這種意見,於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命童貫為河北、河東路節度宣撫使,蔡京子蔡攸為副,率兵15萬北伐。由於指揮不當,遇到了遼軍的頑強抵抗,無功而還。

童貫連吃兩次敗仗,外不能實現由宋攻下燕京的宋金協議,內無法向宋朝君臣交代,乃密遣使到金營,請金兵合攻燕京。金兵一舉攻下燕京,在城內大掠,最後留下一座空城給宋,責以100萬貫的贖城費。童貫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大肆吹噓這次“不世之功”,自欺欺人地耀武揚威,“凱旋還師”。昏聵的宋徽宗竟封童貫為廣陽郡王。

遼的威脅解除了,但金的威脅更加嚴重。金朝看透了北宋的虛弱,在滅遼之後,便揮戈南下,對付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1月,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侵,一路取燕京,一路取太原。金軍派使者持書來到宋營,童貫殷勤招待,說:“這麼大的事,何不早些告我?”使者勸童貫迅速割讓遼東、河北之地,金即退兵。童貫聽了,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心裡已做好了遁歸開封的打算。

太原守將張孝純譏誚地說:“金人背盟,王爺您應當召集天下兵馬全力抵擋,今棄之而去,是棄河東交於敵國啊!河東入敵手,河北怎麼辦呢?”童貫聞言大怒,斥責說:“我受命宣撫而來,並非守土之將。你一定要留住我,那還要你們這些將帥幹什麼?”張孝純拊掌嘆息說:“平時看你童太師是何等威風啊,大敵當前,卻畏首畏尾,抱頭鼠竄,你還有什麼臉再去見天子呢!”童貫最後還是置國家危亡於不顧,逃回了開封。

面臨金兵的強大攻勢,昏庸誤國的宋徽宗被迫傳位給太子。宋欽宗即位,下詔親征。金兵順利渡過黃河,進圍北宋都城。宋徽宗聞訊,連夜帶著蔡京父子和幾名內侍出津門東逃,一口氣逃到了泗州。童貫不敢接受欽宗給他東京留守的任命,帶著他的私兵“勝捷軍”,打著護駕的旗號,跟隨徽宗一道逃跑了。過黃河浮橋時,人多橋窄,擁擠不堪。童貫怕延誤時日,金兵追及,竟指揮他的“勝捷軍”向橋上徽宗的衛士引強弩射去,100餘名衛士中箭落入黃河,一路哭聲不斷。

童貫的卑劣行徑立即激起滿朝文武的憤怒,朝野上下,一片咒罵之聲。以陳東為首的太學生連連上書,聲討蔡京、童貫等“六賊”禍國殃民的滔天罪行。為了平息輿論,欽宗貶童貫為左衛上將軍,謫居池州(今安徽貴池)。接著又貶他為昭化軍節度副使,流放到英州吉陽軍(今廣東英德)。但這些都平息不了民憤。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宋欽宗終於下決心除掉童貫。他下詔歷數童貫之十大罪狀,命監察御史張徵火速追蹤,就地正法。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張徵為穩妥起見,派一小吏先行。

追至南雄(今屬廣東),趕上了童貫。小吏對童貫說:“聖旨將到,賜您茶藥,召您回京,任河北宣撫使。我先行向您祝賀,明天中使便到。”童貫半信半疑。小吏說:“今朝中將帥皆晚進之輩,不可委以重任,聖上以為只有您德高望重,能主邊事。”童貫得意起來,說:“朝廷還是少不得我。”次日張徵馳至,童貫出迎。張徵令童貫跪下接旨,童貫一聽,如雷轟頂,魂飛魄散。刀斧手一擁而上,手起刀落,割下童貫首級。

童貫死後不久,金兵再次南下,攻破開封,擄走徽、欽二帝,把開封160多年積累的財物幾乎席捲一空,北宋亡國。


毛毛之心


他善於逢迎宋徽宗,權傾朝野,與丞相蔡京狼狽為奸。他統兵20年,殲滅了方臘起義軍。他好大喜功,鼓動宋徽宗與金國結盟,向遼國開戰。結果,驅狼引虎,導致了北宋的亡國



988897


公元11世紀,人類公元紀年的第二千年伊始,毫無疑問是地球人類競爭最激烈的一個時代,原本始終逗留於原始部落階段的蒙古草原終於迎來了一個重大突破,以漢唐制度建立了強大的契丹(大遼)帝國。中原的漢民族在經歷了殘唐五代的衰世後也終於結束了亂世,建立了強大的宋帝國。

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宋廷議定通過一次大規模討伐,蕩平西夏已經具備條件,調動了三十餘萬禁軍、數萬蕃軍、上百萬輔助兵種和後勤部隊,分五路大舉攻入西夏,史稱“元豐五路伐夏”。面對這樣的形勢,西夏趕緊向遼國求援。

事實上,每次宋軍進攻西夏,西夏都會向遼帝國求援。遼國一般會從中斡旋,嚴重時也會陳兵邊境以示壓力。這一次顯然是最嚴重的一次,一般的斡旋毫無意義,即使陳兵邊境也無法阻止宋軍主力深入西夏,遼帝國必須拿出更刺激的手段來引起宋廷的充分重視。當然,直接出兵攻入宋境似乎又太過分了,保護西夏雖然很重要,但也不至於因此和大宋全面開戰,最終,遼帝國的做法是遣使重提關南十縣的領土要求。宋遼雙方經過反覆交涉,最終議定宋方不歸還關南十縣,但將歲幣從三十萬提高到五十萬。遼方則息事寧人,默許宋軍滅夏。

最後,宋夏兩敗俱傷。宋軍深入沙漠,雖然連接大勝,但是後勤不繼,數十萬士卒餓凍而死,無功而返。西夏雖然苦苦堅持到了宋軍撤離,但也大傷元氣,被打得“不復成軍”,更被攻佔了不少國土。遼帝國似乎成了唯一的贏家,只耍了耍嘴皮子,就平白無故地增加了歲幣。然而,亡國的禍根卻從此埋下。

當然,事實已經證明,遼軍無力奪回關南十縣,宋方也可以通過貿易把那三十萬賺回來。更重要的是免去了兵禍,這無疑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模式,所以協議簽訂後雙方都非常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從無人輕言違約,直到這一次。

宋神宗對遼方的違約非常惱怒,在臨終前留下遺詔:“能復燕山者,雖異姓亦可封王。”須知宋朝建立百年,除了開國之初的一兩位五代遺老,還沒有誰能異姓封王,這個賞格相當誘人。嚴格的說,這份遺詔違背了《澶淵之盟》的精神,但很顯然,宋神宗也是在認為遼方率先違約的心理背景下做出的決定。

從現存史料看,這份遺詔剛剛頒佈時,在宋遼兩國都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因為這事兒其實不太靠譜,既違背祖宗訂立的合約,又難以實現,漸漸被人淡忘,直到26年後童貫遇上馬植。

當童貫遇上馬植

童貫這個人名為後人所熟知,恐怕主要是來源於《水滸傳》。然而歷史上的童貫,遠非小說中所描繪的不堪。他曾身先士卒,率軍多次打敗西夏,蠶食其大片國土,累計斬首數十萬,毫無疑問是歷史上軍功最盛的宦官。宣和三年(1121年),童貫率軍討平方臘叛亂,因功獲得了大宋帝國的最高榮譽職銜——太師。

還沒完,這還不算位極人臣,還差一步——封王。

其實按宋朝的行情,已經不興封王這回事兒了,混到太師就算到頂了。宋徽宗之前一百五十年,也就只出了趙普和文彥博兩位太師而已。或許童貫也很困惑,他也在思考還能不能實現人生的進一步突破,最後他找到了答案——馬植。

馬植本出身遼國的大族,官至光祿卿,但在遼國人緣卻很差,前途不是很光明,所以開始考慮通過出賣遼國的方式投奔宋朝。宋遼每年都要互遣宰相賀正旦,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宋廷遣端明殿學士鄭允中出使遼國賀正旦,檢校太尉童貫副之。馬植聽說童貫到了遼國,認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於是夜見童貫,聲稱有滅遼之策!

這時童貫會這麼想?也許剛開始他也很震驚,而且作為一名國家領導,他應該很清楚,收容一個遼國的叛徒本身也是違背《澶淵之盟》祖訓的重罪。但是,遼道宗和宋神宗違約在先,也不是我童貫開的這個頭,於是將馬植改名為李良嗣,偷偷帶回東京覲見宋徽宗。

李良嗣向徽宗提出:“遼國天祚皇帝荒淫無道,而女真恨遼人入骨,如果宋朝通過海路聯絡女真,一起夾攻遼國必然成功。”宋徽宗有點動心,但當時參與此謀的人都很反對,主要理由是宋遼兩國交好百餘年,宋帝國還佔了人家不少便宜,沒必要為一個小小的女真部落而挑開戰端。更重要的是西夏馬上就可以拿下了,就算要對契丹動手,也應該先把西夏這邊解決乾淨再說。但李良嗣馬上又說:“遼國必亡。陛下念舊民遭塗炭之苦,復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治伐亂,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萬一女真得志,先發制人,事不侔矣。”(《續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一),意思是說:幽燕本就是大宋的國土,人民急切盼望宋廷來解放他們,大宋要抓緊時間,不然被女真搶了先就麻煩了。

女真這個部落據說是肅慎或者靺鞨的後裔,跟渤海族也有一定的親緣關係,生活在遼帝國上京臨潢府更北的黃龍府(今吉林長春農安縣)附近,主要以漁獵為生。注意是漁獵,而不是遊牧,也就是隻會獵取野生動物,連放牧的技術都還沒有掌握,非常落後。

遼帝國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有契丹南院、契丹北院、奚、乙室、漢、渤海六大民族,另有祖卜、女真等49個小部族。宋人應該對六大民族比較瞭解,但是對49個小部落未必就很熟悉。由於宋帝國有過挑撥遼帝國內部奚、漢、渤海等族叛亂的前科,所以遼人非常防備,一般不允許宋人和遼國其它民族接觸,更由於地理位置所限,當時宋人對女真這個部落的瞭解應該侷限於東珠、獵鷹等幾種特產上,具體情況只能聽李良嗣的一面之詞。李良嗣則充分利用這個信息不對稱的優勢,讓宋朝的核心決策層相信了女真部非常強大,而且有意反遼的說法。

事實上,當時遼國的局勢確實不太景氣,但還不至於全面崩盤。金國後來號稱遼國對他們嚴酷壓迫,所以起兵反遼,此說雖不失真,但也明顯誇張。遼帝國在古代,算是國內民族關係相當和諧的一個典範,要說主體民族對少數民族一點壓迫都沒有也不至於,但絕對算是相當仁慈的。更何況以女真的實力,既無生產力又無國家組織,根本不可能對抗龐大的遼帝國,就算有一點壓迫也只能屈從。李良嗣編造女真可以助大宋滅遼,就相當於說拉登可以滅美國一樣,但是由於宋徽宗、童貫等人對女真的情況實在不瞭解,又被滅遼這個大功所吸引,幾個好大喜功的人終於被李良嗣所利用,成為了他成就蓋世奇功的工具。


御前帶刀侍衛


童貫是宋徽宗時期的太監,他善於逢迎宋徽宗,權傾朝野,與丞相蔡京狼狽為奸,他統兵20年,殲滅了方臘起義軍,他好大喜功,鼓勵宋徽宗與金國結盟,向遼國開戰,結果驅狼引虎,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所以說童貫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臥雪踏梅


1,率20萬大軍北伐燕京,慘敗,令國力受損

2,用百萬貫錢財贖燕京等空城

3,金國攻打河東,不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