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同學大棚種菜,不知疫情對菜農有哪些影響?

又見炊煙777


我家就是種大棚蔬菜,很肯定的告訴你,疫情對蔬菜源頭的大棚種植戶來說影響極大。雖說消費者去市場看到超市的蔬菜價格不降反升,但是大棚蔬菜不是直供超市,菜攤這些二級市場的。拿大棚天津快白來說,大棚蔬菜的一級市場在區域性的批發市場。如溫州菜籃子批發市場等,供應目的地為溫州本地及周邊地市,如台州,麗水,福鼎,福安等的二級市場。疫情的影響使得周邊二級市場的菜販子,採購員不能或者不願意進入溫州市區,而大棚蔬菜的供應量是一定的,供過於求,導致蔬菜價格在這一段時間大跌,至少跌幅在往年的60%以上。所以影響極大。


陳cc836


我小姨子家就是種植大棚蔬菜的,她家有大、小4個棚,裡面種的主要是芹菜。要象往年一樣的話,蔬菜都會賣到市場上或是客戶直接上門。但今年的役情來了,大年初二各地就封路,我們這邊也不例外。還給我打電話幫著賣,一開始怕賣不完,因為芹菜不能一直長啊,長老了就不能吃了。後來在微信朋友圈及好友群裡一宣傳,這下不得了,定單嘩嘩地,兩天不到,芹菜一乾二淨,還有想要的沒有了。當然她種植的棚面積小一點,如果大了,菜農懇定受影響,光是賣掉就是個問題。


共此食


我一個朋友家也是種菜的遇到的情況和你說的類似,菜好了運不出去,一家人都發愁了!眼看著一年的收成要大水飄了,誰不急啊!後來村裡村民幫忙消化了一些,畢竟疫情期間家裡的菜都不多了!又聯繫當地的超市採購了一批,才算是緩解了當下問題!遇到不可避免的情況時總的想辦法活下去!幸好現在的疫情好轉了,一些批發市場也開門了!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的!


龍叔說天下


年前幾乎是沒有影響的,年後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對種植者影響挺大,因為很多批發商都不去拉了,不過很多都在微信群裡訂購,直接把菜送到小區門口,慢慢的也就緩解了,大的商超一直沒有關,日常生活少不了吃喝拉撒,現在的影響是在逐漸減少


谷底月光


這次疫情還是非常嚴重的,幾乎全國都採取了封路、限制出行等防範疫情傳播的措施,湖北十堰昨天甚至實行戰時管制措施,可見疫情的嚴重性,疫病對我國各個方面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對蔬菜種植的影響也很大,直接給蔬菜種植、銷售、價格、收入都有影響。下面就具體分析一下供大家參考。

對蔬菜種植的影響

就那我們這裡來說吧。我們這裡為了防範疫情,關閉了所有除超市、醫院、農產品交易市場的所有經營活動,當然也包括買農資、農藥、快遞、運輸企業等。關閉了這些,對蔬菜種植就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農資農藥店關閉了,就買不了農藥、化肥、種子等,也就育不了苗,由於快遞、運輸企業關閉從外地買苗、買種也買到了,對蔬菜種植的影響是很大的。

對蔬菜銷售的影響

由於農村都採取了封路措施,蔬菜運輸不便,那麼多的飯店、機關學校食堂不許開門營業,造成蔬菜的需求量大降,導致大量的蔬菜賣不出去,有的甚至爛在地裡。人也限制了出行,這也是導致蔬菜銷售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對蔬菜銷售價格的影響

前幾天新聞爆光出,各地的超市的蔬菜都賣出了天價,遭到監管部門罰款的事。其實,蔬菜在超市的賣價普遍都高,但是菜農在批發市場賣的價格真的不高,我調查過,批發市場和超市的蔬菜價格。就拿香菜來說,香菜消費的主力是飯店,由於飯店都沒營業,導致市場需求不高,價格最高的才一元,質量差點的才六七毛,而超市竟然賣到四塊一斤,差價非常驚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缺少了飯店食堂這個蔬菜消費主力,僅僅是超市在買,需求量太小,蔬菜不但價格低,而且還不好賣。而超市只所以賣那麼高的價格是因為,小型的蔬菜零售市場都關閉了,消費者只能去超市購買,造成了超市蔬菜供不應求的局面。所以造成了

種菜的銷售價格低,而超市賣價非常高的現象。

對種植戶收入的影響

由於銷售渠道不暢,價格低,造成蔬菜不好賣,賣出去的掙不了幾個錢。所以收入是肯定下降很多的。

總之,疫情對菜農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這些影響不是積極,而是消極的,直接的後果是造成菜農收入降低。而等疫情結束後,肯定會有大量的蔬菜湧入市場,也許會導致價格進一步降低,但是那個時候飯店也都會開業了,蔬菜需求量也會進一步上升的,希望能相互抵消吧。蔬菜價格不能再下降了。


逸風三農


一場疫情檢驗了市場,農業很重要性,保證農民種植積極性更重要,市場更是重中之重。

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短板”,銷售模式中的“缺陷”,在疫情的“肆虐”下暴露無遺,農業發展面臨著一場時代的“大考”。

種菜能賺錢,種地能致富。

序語:一年多來在頭條艱辛的付出,由於“人小位微”,農村的(年輕人)農民不種田,城市的(年輕人)工人不打工現象的累次發聲:

農產品賣難、滯銷,城市價高。菜賤傷農、城市居民買不到便宜菜。菜貴傷民,農村農民卻不增收。上海標準化菜場轉型升級之路,中國農業的發展根本出路。猶如“石沉大海”,根本沒有人會在乎、留意你的存在。

① 蔬菜品類很多 蔬菜種植輸出大省地方的蔬菜,都是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而這些品種卻供應著全國各地。許多地方農民普通存在著跟風種植的觀念,有時候一個鄉,或者幾個鄉,根據市場行情,市場哪個品種火,就會種哪個品種的蔬菜。

② 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集約化生產,機械替代了人工,通過規模化效益,種植不需要那麼多人了,種植大戶僱用部分年齡大的,就可得到想要的利潤。城市發展的虹吸效應,年輕人進城打工了。

③ 許多地方因為種植大省的規模種植,本地菜就沒有優勢了,出現了“種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現實,很多地方的農戶就少種、不種了。年輕人也都出外打工了。

同學大棚種菜,不知疫情對菜農有什麼影晌?

疫情下,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短板”,銷售模式中的“缺陷”在許多城市出現了。

出於疫情防控需要,減少人員流動。物流沒有原來方便了,導致很多地方會出現蔬菜水果的短缺,反而一些欠發達的地區,本來蔬菜平時都是本地供應,疫情來了反而沒有那麼多的物質緊張。

③ 不要去“對賭”市場,而是“要做”市場!種菜能賺錢,種地能致富,疫情下,農業發展的商機己經出現。具體操作,如有興趣,建議參考本號系列文章:疫情下的上海市場。


夢中翔之夢


這次的新型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很大。我們農業更是如此,農產品銷售難。特別是現在的蔬菜和草莓的大棚種植,正在銷售旺季。因為深受疫情管控影響,更是雪上加霜。

一、種植蔬菜的經濟效益好

現在農民種植糧食只能勉強維持溫飽,根本就沒有什麼利潤。所以現在我們農民唯一的出路就是種植高效農作物。比如蔬菜或者是水果。

二、大規模的種植蔬菜必須要有一個成熟的銷售模式和市場運營。

但是由於國內的農業產業缺少統一規劃,種植面積和佈局不合理,農民的盲目發展而導致供求矛盾不協調。經常會出現農產品銷售難,價格不理想。菜賤傷農現象年年時有發生。

三、由於各地封城封村封路和交通管制,所有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停市。

農產品滯銷,一直是農民的痛點。再加上這次疫情防控管制,銷售渠道不流通,一方面城裡的居民上大型超市買菜難而且很貴,另外一方面菜農的菜又難銷售,沒有市場,沒有收購商,沒有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而且價格很低,增產不增收,損失很大。

四、蔬菜的保存期短,不耐儲藏。

除了大白菜和土豆、蘿蔔比較耐儲存以外,別的時令蔬菜的保存期只有三四天,如果銷售不及時就會變老了或者是爛掉了,沒有商品價值。

五、需要拓展銷售渠道和新的銷售模式

比如,充分利用網絡銷售和微信電商銷售,替代傳統的銷售模式。我們農民要學會與時俱進,多條腿走路。

總而言之,這次疫情對我們農業的衝擊很大,要多想辦法增加收入,並儘量自救,減少損失。願疫情早點過去。社會生產生活步入正規,儘快的復工復學,市場和交通恢復正常。我們農民和農業才能正常生產和發展。


西羅家鐵把甜瓜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農副產品尤其是大棚蔬菜影響很大,滯銷是最壞的結果。

  • 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交通運輸條件受到限制,大棚蔬菜無法按時從產出地運送到銷售地,從而導致滯銷。蔬菜保鮮、保質期短,滯銷又會導致時蔬損壞,菜農經濟損失嚴重,辛辛苦苦一年又白忙活,精神上也受到打擊。
  • 在疫情的影響下,菜農應積極改變營銷策略。1.對於周邊區域可採用順豐快遞的形式將部分蔬菜賣出去。2.主動聯繫媒體,由媒體尋找超市負責人進行聯絡,將蔬菜直接賣到超市。3.聯合其他菜農,尋求政府幫助,大棚蔬菜由政府統一調度。

油炸芝麻味小湯圓


個人覺得影響會很大:

受本次疫情波及,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餐飲行業集體暫停營業,背後供應鏈也全線暫停,蔬菜水果、禽肉類供應近乎集體停擺。加上疫情防控導致的物流不暢、人力緊缺等因素,也給農產品運輸、商場超市補貨帶來影響。

目前農村實行了很多出行管制,像我們這邊出去買菜也給三小時時間,而且每戶兩天出去集中採購一次。城鎮也越來越多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小區人員出入次數受限,小區業主大多采用網上手機APP軟件預定蔬菜水果,像叮咚買菜APP 每天都是預約爆滿。所以目前情況如果沒有較好的網絡平臺,以及相應的送貨到家措施,很難出售自己家的農產品,為此很多農民朋友損失都慘重。


小松鼠杉杉


作為一個在農村與大棚種植戶打了十幾年交道的農村創業者來說,這次疫情對我們果蔬大棚種植戶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我覺得這次疫情對農村大棚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1、部分農產品銷售渠道受限,或會出現滯銷本來春節前後是農民銷售的旺季,但是受此次疫情影響,前來集中收購的外商人數明顯減少,再加上交通管制力度加大,運銷隊伍出現嚴重“缺編”,農副產品出現了滯銷現象。、部分農產品銷售渠道受限,或會出現滯銷本來春節前後是農民銷售的旺季,但是受此次疫情影響,前來集中收購的外商人數明顯減少,再加上交通管制力度加大,運銷隊伍出現嚴重“缺編”,農副產品出現了滯銷現象。

2、農產品流通成難題,亟需解決農產品流通的"綠色通道“

農產品再多再好,運不出去只能是血本無歸。因部分地區的封路政策,農戶生產的農產品運不出去,急需的生產資料運不進來,將面臨巨大的損失。特別是像草莓這種不易儲存過年期間大批量成熟的產品,損失比較大。

疫情當前,加強防控措施無可厚非,但“一刀切”的封路政策實則不可取。對於所有農業人,都急切地希望恢復正常的農資、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需要綠色通道,唯有流通順暢,農業人才能看到希望!“一刀切”的封路政策實則不可取。對於所有農業人,都急切地希望恢復正常的農資、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需要綠色通道,唯有流通順暢,農業人才能看到希望!

3、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觀念會愈來愈理性、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觀念會愈來愈理性

居民會更加重視吃的安全、吃的營養,對大健康、有機綠色食品、藥食同源食品、功能食品的需求會增加,對農產品提出更高要求。這也為綠色農產品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

4、互聯網買菜正在加速滲透生活、互聯網買菜正在加速滲透生活

線上購買蔬菜水果的觀念得以普及,未來可能成為一種趨勢。

我們合作社的黃玉黃瓜已經上市,但是由於疫情嚴重,批發商進不來,東西賣不出去,所以50多歲的我也開始跟兒子學習互聯網,想通過網絡賣出東西,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在家,接下來幾年互聯網對於農業肯定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大棚種植戶也應該行動起來,利用好互聯網。

5、疫情或引發農業春耕用工不足、疫情或引發農業春耕用工不足

從疫情對農業的影響來說,消費端、流通端首當其衝,生產端緊隨其後。由於部分道路封鎖導致的流通不暢,再加上人手不足,春節期間,水果、蔬菜產區出現嚴重滯銷,而城市裡由於供應不足,價格偏高。

6、春節前後一般是農業生產物資調配運輸的重要時間,比如種子、化肥、農膜等。果樹類馬上要開始做花期前的準備工作,大田作物比如甘蔗、早稻、南方花生也開始進入新年度的育種/播種期,這些都需要大量農業用工。但農民在家隔離,不僅導致一些應季蔬菜水果難以及時採摘,同樣也影響年度生產。播種期,這些都需要大量農業用工。但農民在家隔離不僅導致應季水果難以採摘,影響年度生產,可能對春季作物耕種也有一定意向。

以上是本人一點拙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