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國企工作真的是鐵飯碗嗎?

無夢為安丶無夢為安


只要是企業,無論你是國企(央企),還是民營企業,就得要靠利潤過日子,養活企業員工。如果企業投資失敗,不管你是什麼企業,虧損嚴重了,照樣發不出工資。

但有一點,像現在疫情放假期間,國企都能按時發放工資,私企特別是一些小企業,不上班不發工資,從這一點能看出國企的好處。


阿正19688630


我今年剛畢業,也去國企呆過一段時間,還有我的同學,可能去的公司不一樣吧,我們專業去的中鐵,我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國企確實是一個鐵飯碗,有五險一金,基本工資,出外補助,進去了之後,一般都能度過實習期,也不會裁減人。我們這個公司,一般安排各個組的任務,完成了就可以休息,沒有固定的時間。我見到很多老員工,他們都幹了十幾年,如果問他們說國企的好處,那就是穩定。因為它有國家的支持,體量比較大,不像那些私人公司可能會破產,所以這你就不用擔心。當然它也有自己不好的地方,就是必須按體制,你乾的多與少都一樣,這也很穩定。

總而言之,我認為它算是一個鐵飯碗。

如果有不同意見我們評論區討論,也希望大家為我耐心的回答點個贊,謝謝~


風雨兼程Plus


我就是國企出身而且還是中字頭,也就是中建幾十年的老員工。對於現在的國企或者是央企,對於"鐵飯碗“這個詞,我個人認為現在國企根本就沒有什麼鐵飯碗這麼一說了。

對於國企"鐵飯碗"這個詞兒,別說是現在早在20多年前就沒有了,記得帶90年代末我們的單位在轉制以後,我們這些國企央企員工該下崗的下崗該座冷板凳的坐冷板凳,我也前前後後折騰好幾次。

當年我的日子就很不好過過,我個人認為與其坐等企業對你如何如何什麼的還不是自己先未雨綢繆多學習與多充實自己。自己若是強大了,管他這企業的效益好與壞如何什麼的,自己真有能力與本事走到哪兒也不會落單。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這20多年來前前後後考了兩個管理員證書、兩個技師國家職業資格證、兩個特種行業證書。我不敢說這些證書含金量有多高,但起碼這些證書都保證我不會被被社會淘汰能有自己的一席落腳之地。


用戶夏天的風


在我看來,不管是什麼工作都不是鐵飯碗。

鐵飯碗,不是靠著一份工作吃一輩子,而是自己不管去了哪裡,都有一碗飯可以吃。

現在,想要求穩定,不要妄想靠單位了,只有靠自己。

1.國企真的是鐵飯碗嗎

在很多人看來,只要進入國企工作,這輩子就穩了。但是呢,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的,想一想,21年前的下崗,這種風險會不會還存在呢?自己去想。


此外,由於一些行業發展開始走了下坡路,不少國企也開始了裁員,比如最近,我的一個朋友,在房地產類的國企工作了整整6年,但是由於公司不再拿地了,業務發展變慢了,公司給了他們兩條出路,一條路子是外派到其他地方,另外一條路子就是拿上5萬元走人。


當然,國企的最主要作用還是滿足社會就業需求,保障社會穩定,保障就業穩定,還是非常重要的職能。

2.國企的鐵飯碗真的好拿嗎

國企儘管真的是鐵飯碗,但是呢,這飯碗並不好拿。

眾所周知,國企的工資並不高,很多普通員工的月收入也就是三四千元,在現在物價、房價齊飛漲的年代,這點工資夠花嗎?根本不夠。


有些發展不好的國企,已經在嚴格的控制工資額度了,員工的收入是一直在下降,工資儘管穩定,但是滿足不了自己的生活需求,還有什麼用呢?


此外呢,身處國企裡面,很多人的發展是有限的,可能幹到退休,職位上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畢竟領導崗位還是少,自己的發展成就能有多大,一眼就能看出來。

3.真正的鐵飯碗在自己手裡面

現在總有人很多人擔心自己未來的命運,會不會被辭退,會不會找不到工作。

對於優秀的人來說,他們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一般情況下,公司是不會裁掉他們,而是他們主動離開公司,因為會有很多工作主動找上門。


因為優秀的人才,不管哪個企業都缺,只有把自己打磨成金子,讓自己成為行家裡手,自己才有了真正的飯碗。


傑說職場


這個問題得一分為二地看,首先看你所在的國企是否有實力、是否有不錯的業績、你個人從事什麼崗位、個人能力如何、是否受到領導賞識、是否有背景等等。我以前在海口的一家上市國有股份制公司(應聘進去的),最初任職銷售管理部考核專員(各個市場的銷量、竄貨、企劃落實情況),幹幾個月後外調到海口市場任高端白酒市場經理助理。因為兩個月中,對市場中存在的問題處理得很不錯,同時,終端網點開發與維護也不錯,兩個月後公司任命我為海口市場銷售副經理。當時公司給海口市場的任務是銷售匯款900w,我們幾個人做到1000萬。海口市場經理的提成,頗豐。因為我是副經理、在公司又無背景與靠山,經理一年可以掙一百萬,我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十來萬塊錢。後來公司的待遇一年不如一年,公司管理層大幅度調整,我感覺看不到希望。2013年底提出辭職,被人事主管好言相勸拿回了辭職申請。繼續待了一年後,感覺看不到希望與未來,2014年底我再一次遞交了辭職申請。這家公司,是集團下屬子公司。人際關係複雜,銷售管理部經理是副總級別(對總經理唯唯諾諾,對其他人狐假虎威。),兩年前集團公司人事變動,我曾經的銷售管理部的老大被踢出去了(當時聽曾經的同事說這事,覺得解氣[捂臉])。

我媳婦,211畢業、六級、中級會計師、形象氣質佳,就職廣東某上市國企下屬子公司(公司在海口,業務範圍涉及光伏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土建)。她進公司九年(公司先後換了兩任總經理),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會計到財務經理助理、到財務部副部長(主持財務部全面工作)。或許是媳婦對工作的態度、能力、人緣受到領導、同事的認可吧,有機會晉升。如果一切順利,媳婦下一步要任財務部部長(本部會計二十餘人,下屬企業有專職會計。),那麼,工資又有一個不錯檔次提升。

國企是不是鐵飯碗,得具體到公司與個人的一些因素。


L思偉


當然算。雖然工資不是很高但是福利好啊

1五險一金雖然平時看上去沒啥用。但是用用到的時候就很給力了。。住房公積金。當我們想買房的時候人家可以走公積金貸款。房貸壓力基本上就沒有了。。醫療保險現在很多國企是先報銷百分之80剩下的百分之20拿到單位還能報銷百分之80。中國都說看不起病但是很多國企的就沒這個壓力了。失業保險也算的上是對工作的一種保障吧。。

有大量的休息時間。。雙休日國假婚假探親假等等。。人家可以經常帶老婆孩子出去旅遊散心。。。都說在外面賺錢但問題是真正賺錢的多少???一發燒感冒你敢休息嗎?他們可以。。





一起看劇92


如果把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年前,甚至是30年前,假如那時你在國企或事業單位工作,那麼對於你而言,你可能會覺得這一輩子有了靠山,永遠也不會丟掉工作了。

然而回到今天,“鐵飯碗”似乎消失了,而且這個詞似乎已經很少被人提起了,因為這個時代的變化太快了,誰都不知道驚喜和意外,哪一個會到來。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想要看懂“鐵飯碗”消失這個現象,我們必須要先回到當時的社會環境裡,看一看為什麼會存在“鐵飯碗”。

首先不得不承認的是,20幾年前的中國,發展的速度確實不算快,而且信息環境也相對閉塞,除了打工,就是下海經商,人們的選擇非常少。

更重要的是,下海經商需要本錢,而且還要承擔更多的風險,所以,打工就成了最穩妥的選擇。

而既然在哪裡都是打工,那為什麼不選擇給國家打工呢?小型的民營企業會倒閉,但是國家的企業輕易不會面臨這個問題。

再加上自己退休後,能讓下一代頂替自己的位置,直接連找工作的功夫都省了,因此,進入國企,給國家打工,自然就成了絕佳的選擇。

但是在進入千禧年之後,我們的生活裡出現了一個“怪獸”,它叫互聯網,這個傢伙的突然出現,在未來的10幾年後,徹底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我記憶裡的第一次國企裁員潮,出現在2003年,那一年,“買斷”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足以讓我到現在都印象深刻。

這次下崗之後,讓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原來,國企也靠不住了。

在這之後,互聯網的快速進步,開始加速社會產生更多的需求,於是乎,各種為了解決這些社會需求的崗位激增,而且福利待遇也不比國企差,“鐵飯碗”這個詞幾乎就很少有人提及了。

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實際上和20年前一對比我們就會發現,今天整個市場環境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

過去,可能市場環境要隔10年,甚至是20年,才會迎來一波很大的變化,但是今天呢?可能半年、三個月就會有一次變化。

我們已經從過去的靜態環境中脫離,走入了一個全新的動態環境裡,而在這個動態的環境當中,你可能連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都預料不到。

就像是出租車行業,它做夢也想不到,打敗自己的竟然是一個叫“滴滴”的東西;

還有口香糖,是誰打敗了口香糖?是一個全新的口香糖產品嗎?

不是,而是那個叫“微信”和“支付寶”的東西,發明了線上支付,人們的口袋裡不再有零錢了,因此也就不會再去買口香糖了。

國企也是一樣,互聯網所帶來的顛覆性力量實在是太大了,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國企也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做出適時的調整,不然就很可能會在無節制的內耗與怠惰中,慢慢的走向滅亡。

但是,“鐵飯碗”的工作崗位消失了,並不意味著“鐵飯碗”這件事也隨之消失了,互聯網時代裡的“鐵飯碗”變成了兩個字——能力。

其實“能力”這個詞有點大,因為它太寬泛了,能夠代指很多內容,我覺得在職場上的能力,完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工作做的好”。

也許你的為人處事很一般,但是因為你工作做的好,你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那麼你的存在就會很有價值,其他人很難輕易的取代你;

也許你並不是很擅長交際,但是你會東西別人不會,別人做不好的你能做好,所以,你同樣有著不可被取代的價值。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人,在上高中的時候因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而選擇了理科,在我上高中的那個年代,人人都知道理科生容易考大學、容易找工作。

然而現在回頭看過去,學好數理化,之所以能夠走遍天天下都不怕,並不是因為選擇對了,而是因為“學的好”。

所以,如今的不是不存在鐵飯碗,只不過它離開了國有企業,變成了我們自身的能力罷了,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你有能力,就有鐵飯碗,走到哪裡都能讓自己站穩腳跟。


職男小凡


體制工作有三種工作: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如果要以碗來論,公務員算“鐵飯碗”,事業單位稱得上是“銀飯碗”,國企最多就是個瓷的,看上去很美,其實是易碎品,經不起大風大浪的折騰。

鐵飯碗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時代發展到今天,鐵飯碗實際上已經不存在。即便是穩得一批的公務員,如果出現連續兩年年度考核不稱職、不勝任工作又不服從組織安排、曠工或請假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15天,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30天等情況,一樣會被單位開除,失去編制和崗位。這樣的事情極少見,但也不是沒有。

事業單位因為有編制這層護身符,端的飯碗也比較穩。不過,事業單位也面臨機構改革的風險。雖然公務員也會經歷機構改革,但無論怎麼改,公務員一般都會有妥善的安排,不會被剝離編制和身份。事業單位略有不同,其大部分人員在機構改革後會保留身份待遇,不過仍有將近20%的人主要是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人員,會被剝離體制改為企業人員。未來事業單位是否還會有更大的改革動作,不得而知。因此從穩定性上來比較,事業單位相對公務員充其量只能算銀飯碗。

至於國企,已經純市場化操作,其人員除了領導、部分中層和核心技術人員有一定的保障外,其餘基層職工毫不誇張地說,隨時也可能因為企業效益等問題面臨下崗。不過國企畢竟是體制內單位,接受黨委政府領導,有一定的組織規範和管理規則,在企業效益不受影響的基礎上,出於穩定的需要,原則上不允許隨意讓職工下崗,在穩定性上有一定保障。但這隻限於效益好的國企,對於那些效益差的,即便單位不開除你,因為效益問題每月領不到工資或者只領很少的工資,為了生計很多人都會自動辭職。從這個角度來看,國企頂多就是個瓷飯碗。


80後小公


我覺得這個話題需要加個限定條件,那就是在國企工作的正式編制員工,因為現在有許多合同工,或者外包員工,雖然也在國企工作,但和私企一樣,說不用就不用了,不存在鐵飯碗一說。對於正式員工,我認為需要從3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1.企業的類型

那些靠資源的,比如石油系統,電力系統,屬於國家壟斷行業的,幾乎不存在效益不好的情況,在這些地方工作,不僅賺得多,而且人員穩定,沒人願走,也少有外人能進,基本上有新的崗位機會內部推薦就消化掉了。在這樣的單位,鐵飯碗那還是槓槓滴。而以產品或服務作為效益來源的國企,說實話,由於其固有的不靈活性,頻頻受到同行業私企的競爭壓力,日子並不好過,其員工從待遇和穩定性上自然不盡如人意,無所謂什麼鐵飯碗了。



2.人的慾望

我理解所謂鐵飯碗,就是公司能讓你幹到退休,但實際上,從我們這代開始,這種從一而終的契約精神幾乎不存在了,外面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改換門庭很常見,創業單幹成趨勢。所以,從人的慾望角度看,鐵飯碗滿足不了成就感,很少有人把穩定作為職業發展的重要考慮因素,所謂鐵飯碗,已經空有其名。



3.有能耐是王道

不管是不是鐵飯碗,願不願意捧著鐵飯碗,就個體而言,有本事才是本錢,擁有核心競爭力,不擔心無用武之地,鐵飯碗我願意拿就拿,不願拿我自己打破,沒準兒換個金飯碗!關鍵是,心裡始終有個意識,那就是別為了幹活兒而幹活,要有附加值,技能要不斷提高,如果難以進步,就算再穩定的工作,也得趁早換!



鐵飯碗曾是人們羨慕的名詞,但更多的屬於上一代人,我們這代人更希望活得精彩,拒絕平凡和平庸,求變是我們的時代標籤,你說對不?


管理講壇


看似國企真的是鐵飯碗,但是如果未來某一天,碗裡沒有飯了,可你依然只有碗,你仍然會餓死。所以飯碗鐵不鐵,關鍵在於碗裡有沒有飯。

我在國企中工作了5年,曾經我也一度認為這輩子不會去學寫簡歷,練面試了,這輩子好好在國企裡幹吧。可有些人就是不甘於一眼看到頭的日子,像我這樣,就從工程行業轉投互聯網行業。

當自己轉行不那麼順利的時候,也曾經後悔過不應該這麼自信,還是國企裡混吃等死好點。當自己事業逐步上升的時候,也開始慶幸自己能夠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還是回來問題,國企是不是很真的是鐵飯碗。

還是那個觀點,碗裡有飯才是鐵飯碗,不然僅僅是個鐵碗而已。

很多與我同期入職的同事,也大概十年過去了,最近大家聯繫才得知,很多人都離開了國企轉行到其他行業了,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繼續在國企裡幹,但總是朝不保夕,這個項目做完不知道還有沒有下個項目,有連著的項目還好說,沒有下個項目的話只能回家等著發生活補貼650元,沒有任何收入。

同時,能不能去下個項目,還在於自己的人脈關係是不是夠鐵,和領導的關係是不是更親近,很多不願意去溜鬚拍馬的人就選擇了離開了。


總結下,想在國企裡獲得鐵飯碗,一定要懂得以下幾點:

  • 自身能力過硬,有不可替代性

  • 人脈關係維持較好

  • 選擇留在國企就要專注


歡迎關注@銀桑筆記,上市公司數據分析師,十年職場人,專注職場透徹分析,感謝閱讀、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向我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