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古人取名的冷知识:吕布其实是吕有钱

古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游戏,大家都很闲,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找点

“仪式感”


聚餐要行飞花令,答不上来不给饭吃;喝酒要修一条河,顺着河道漂酒杯,漂到谁那,谁就得作诗。到了起名字这件“终身大事”上,古人们更是玩出了花儿来。

古人取名的冷知识:吕布其实是吕有钱

第一个取名的人,可能是近视眼

在最早的原始社会,人们是没有名字的。

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原始部落的人数都不多,没有必要取名。前几年,在河南三门峡市发现的卢氏原始部落,发掘出的居住洞穴只有15个,满打满算,也就几十号人。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不需要名字都能顺畅沟通。

举个例子,“昨天,东边山脚洞穴的大个子跟隔壁的小光头一起去打野猪,回来之后,还送给山顶老黑家的闺女一个猪腿”。

这么一听,没毛病吧?

那么后来,又是怎么想到起名字的呢?

东汉时期,有个文字学家,叫许慎。他最主要的成就是,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规范统一了我们汉字的形、音、义。

古人取名的冷知识:吕布其实是吕有钱

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


可以说许慎,就是汉字界的“秦始皇”——度量衡的发明者。

许慎在考证之后,认为我们的名字,最早是由于夜晚相遇分辨的需要而产生的,晚上大家都看不清,只能自我报名,让对方知道“我是谁”。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说文解字》

所以,第一个取名字的人,可能视力不太好,是个近视眼。

你看到的,未必是古人所想的

很多研究古代文化的人,都会羡慕令人心醉的古人名字们。

吕布、周瑜、李白……不必知生平,入目即惊艳。

其实吧,古人的姓名也是有阶级含义的,例如在汉代,大家都认为,双字名低贱、是不懂礼数的,有身份的人,必须叫单字名。

所以,从刘邦,到刘秀,最后到刘协,东汉、西汉那么多皇帝,姓名都是两个字。更不要说后面的曹操刘备孙权了。

那些名字呢,也未必是你想的那么高雅。

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起名喜欢用“婴”字。

我们小时候学的“晏子使楚”,里面的晏子,名叫晏婴。还有“赵氏孤儿”,里面那个义薄云天的侠客,名叫程婴。还有刘邦手下有两个大将军,一个叫灌婴夏侯婴

古人取名的冷知识:吕布其实是吕有钱

“晏子使楚”和“赵氏孤儿”的主人公们


那么“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古人的仪式感在这时候就体现出重要性了,对于名人,他们要修家谱,写传记,这样,我们就能大概知道取名的用意了。

据考证,“婴”在古人取名里有两种含义:一是希望子女健康;二是希望子女光宗耀祖。

所以你看,晏婴,可能就是晏百岁,程婴、灌婴、夏侯婴,就是程大官,灌大员、夏侯大王。

还有“布”字。“我叫布,吕布的布”,听着是不是有一种厚重的感觉。

可是据古籍记载,“布”在当时,是“钱”的意思。

吕布,英布,季布,这些历史上的名将,说白了,就是吕有钱,英发财,季富贵。

意境是不是一下就没有了?

古人起名也爱跟风

古人取名的冷知识:吕布其实是吕有钱

全国姓名报告

前几年,有调查机构发布过一份新生儿姓名大数据报告,在2018年,在新生儿姓名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梓涵”“一诺”“浩宇”。

有人评论说,流行文化限制了取名的想象力。

其实,流行文化这个事儿,在古代也有过。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字突然成了爆款,名字带“之”成为一种时尚。

所以那个时期的好多名人姓名里都有“之”,像王羲之、祖冲之……

特别是王羲之,给他的七个儿子,每个人配了一个“之”字: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

为了蹭热度当网红,父子重名的忌讳也不管了。

古人取名的冷知识:吕布其实是吕有钱

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对起名有着特殊的爱好


名字,很多时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祝福,像我们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学军”、“爱国”、“卫红”也一度成为取名的主流趋势。现在看来,虽然有点过时,但也体现了一种特殊的爱国情怀。

所以,取名叫“梓涵”“一诺”的,其实也体现了新生代父母们的一种期望。试想,如果真的能生活在琼瑶小说描述的那种无忧无虑、吃喝不愁、敢爱敢恨的世界,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呢?

名字这件事儿,说到底,其实就像许慎先生说的,只是个用来在夜晚互相辨认的代号而已。

毕竟,“吕有钱”都能是三国第一猛将。起名,本就该是一件百无禁忌的事情。


古人取名的冷知识:吕布其实是吕有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