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同時入職,憑什麼她更快升職加薪月入1w?


同時入職,憑什麼她更快升職加薪月入1w?


戰國時期,有大將趙奢,他的兒子趙括自幼熟讀兵書,已經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父子進行戰術討論的時候,趙奢也辯駁不過趙括,但他並不認可趙括的能力,認為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到了趙括受封大將,領兵出征時,果真遭遇慘敗。

其實趙括並不是缺乏學習知識的能力,相反,他對知識的學習效率非一般人能及,但卻缺少消化知識的能力。

這就導致他對知識只是膚淺的記憶,卻不會使用。放在現代社會來說,他就是“一學都會,一做就廢”的代表了。

那麼正確的學習該是怎麼樣的呢?


同時入職,憑什麼她更快升職加薪月入1w?


專注才能學有所成


銀子是個非常好學的女生,相識至今,聽她跟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報了什麼學習班,又報了什麼學習班……數量之多,令人咂舌。

有天,我突然接到銀子的微信,她說,“報了太多學習班,時間根本排不過來,這一個月裡我快把自己累成狗了,但感覺啥也沒學好……”

平時她總是一副熱情滿滿的樣子,現在這樣來找我抱怨學習太累,還是第一次。

我還未來及回覆,銀子的微信又飄來一句,“早知道聽你的,專注一門了,不然我鋼琴10級證書都到手了[抓狂] [抓狂]”

其實我曾勸她學習不用貪多,找準定位深入去學就好,可她總說我不求上進,不肯多學,以後遲早被社會淘汰。

學習新技能並沒有錯,俗語也說技多不壓身。但像銀子這樣一味追求學習數量,卻忽略了學習質量,反而得不償失了。

學習知識是為了用以改善自身,如果學習的結果僅僅只能給自己添加額外的生活負擔,倒不如把用來“全面發展”的時間,針對某一領域的知識專業化,令自己真正掌握。


同時入職,憑什麼她更快升職加薪月入1w?


持久的溫習是學習精髓


曾聽很多人笑說,高考那會兒是自己一生最輝煌的階段,那時候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外可說英語,內可修古文;“老九門”學科樣樣精通。如今卻只會躺在沙發裡玩手機了。

孔子《論語》有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注:學到知識後按時溫習並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


又有: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注: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這位聖賢的話裡無一不透露著對知識溫習和消化的推崇。

知識並非學過一次就一定可以掌握,更不是學過一次就能永恆牢記。

若想掌握透徹、記憶恆新,必須要時常溫習。

溫習正是對所學進行消化鞏固,並獲得新的感悟和提升的過程。

若是高考後我們也能自覺溫習,想必一定不會再是“手機廢宅”的局面了。


同時入職,憑什麼她更快升職加薪月入1w?


練習助力知識消化


年前,公司進行了新一批的調崗。

令我們一眾驚訝的是,同樣出身名校,同期進入公司的萱和玲,前者一躍成為新項目組的負責人,後者卻依舊在原崗位按兵不動。大家紛紛猜測,莫非萱私下裡賄賂領導了?

後來,我們側面得知,她們二人在進入公司初期綜合能力相當,公司也一視同仁重點培養,於是經常派遣她倆外出培訓。

可是每次培訓後,玲交付培訓筆記便再無下文,萱卻在交付筆記後,及時的把培訓學到的知識用於各個工作情境中,並進行反饋推廣,多多少少提升了各崗位的工作效率。

數次以後,公司便只派遣萱一人繼續晉升培訓,不再著重培養玲。而現在,就是二人不同行為導致的不同結果了。

很難說玲的行為有錯,畢竟她完成了公司要求的學習。但萱在培訓學習後自我消化知識,把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籌碼,的確比她更有晉升的優勢。


同時入職,憑什麼她更快升職加薪月入1w?


想要正確駕馭知識,必須要對知識進行自我消化,而練習就是消化知識的必要途徑。

這一點,在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深有體會,畢竟上完課後,我們都逃不開作業練習。尤其是那些成功的高考狀元們,幾乎每個人都是從題海戰術中廝殺成長的。

這題海廝殺的過程正是消化知識、不斷練習、把知識轉化成個人能力的過程。

經過“學”和“習”兩個步驟,知識才能真正囊括於個人手中。

“學”與“習”兩個字,就像兩支單獨的筷子,只用其中一支,必然無法好好進食。只有二者結合,組成一雙完整的筷子,吃飯才能吃的穩妥豐盛,學習才能行之有效。

職場路漫漫,想升職別忘記學習!

同時入職,憑什麼她更快升職加薪月入1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