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飲酒的過患


飲酒的過患

現代社會物質高度發展,人們喜歡把自己弄成醉醺醺的尋找短暫的刺激,他們在餐桌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幾乎每個人都推崇“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按中國歷史來推算,第一個造酒的人也不是杜康,而是夏朝的儀狄。《戰國策》中記載,儀狄受天帝之女的命令,發明了釀酒。他把酒獻給大禹,大禹飲後覺得味道甘美,但卻下令禁止造酒,他憂慮地說:“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此話不幸而言中,他的孫子太康,便因酒而亡國。夏朝的最後一個君主桀也好酒,據說他曾蓄酒為池,大得可以划船,釀酒剩下的酒糟堆成山,十里之外都能看到,夏桀因縱酒暴虐,民怨鼎沸,終被商湯擊敗而亡國。殷商的紂王,也是以糟為山、以酒為池,划船在酒池裡豪飲,飲到爛醉時,便舉行男女三千人的裸體狂歡,終於弄得國破家亡。所以,“周革殷命”以後,周公便發佈禁酒令:如有群飲,於法當斬。

在歷史的長河中,因酒亡國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酒的面前,許多君王更是醜態百出,甚至因此而喪命。譬如東晉孝武帝醉酒後,被自己的妃子悶死;北齊文宣帝喝醉酒後,殺了愛妃,命人把她的大腿骨做成琵琶;隋煬帝楊廣“妓航酒船”,臨死也沒忘一個酒字……上至帝王將相如此,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因飲酒而導致的悲劇,更是不計其數。

飲酒的過患

有些人認為,飲酒完全是弘揚“酒文化”,應該值得大力提倡。於是逢年過節,電視上、報紙上的廣告30%都是關於酒,勸人喝酒的理由也聽起來很舒服,說什麼適量飲酒有利於健康,還可以增加食慾,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但從根本上來分析,飲酒沒有任何好處,應該瞭解飲酒的過患,及早戒酒。

很多人都覺得飲酒非常好,他們認為如果戒了酒,人生就失去了樂趣,一切靈感蕩然無存。白居易就嗜酒如命,800多詩詞均是酒醉而成,陶淵明、蘇東坡等詩人也常讚歎美酒,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也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很多人都認為酒能帶來靈感,喝了酒以後下筆如有神,寫詩作詞可以一揮而就。所以現在人認為,酒不僅能產生靈感,還有助於增添氣氛、溝通感情,餐桌上少了酒的話,大家就沒有共同語言。所以請客的時候,飲食、飲料、蔬菜不是很重要,關鍵要看喝的酒怎麼樣,是五糧液、茅臺還是國窖1573。

人們互相交流的過程中,都認為酒是不可缺少的感情“催化劑”。如果沒有酒,話實在說不出來。現在人真的很奇怪,正常的時候不會說話,已經失態了才覺得好溝通、好交流。對好酒貪杯者而言,“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珍寶和妙樂不足為貴,最珍貴的是什麼?就是永遠陶醉在美酒中不要醒來,永遠都是走路東倒西歪的、說話語無倫次的、心裡迷迷糊糊的,這才是最快樂、最成功的。這些以飲酒取樂的人,實際上是將瘋狂當作安樂,非常可憐!

飲酒的過患

在大多數疾病中,如食道癌、口腔癌、肝癌等,皆與飲酒有關。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酒中含有60種有害物質,中國每年死於酒精中毒的人數超過11萬。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一定要把酒戒掉。若經常喜歡飲酒,能使自己的心智迷亂,一個人原來再文質彬彬,飲酒以後也會判若兩人。

古往今來,芸芸眾生藉助於酒,演出了林林總總的醉生夢死。大家都高唱著“無酒不成席”,卻忽略了酒是“穿腸毒藥”。任何人都對自己很關心,想依靠酒而獲得快樂,卻不知酒所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難堪與痛苦。飲酒會致使心識迷亂,行持非法之事,而且還浪費財物,從而招致眾人的蔑視。飲酒的過患真層出不窮,所以大家一定要戒酒。

飲酒的過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