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藍色茉莉》:女性拜金主義悲劇的背後是對現代都市文化的哲思

電影名字中的"藍色”,有憂鬱夢幻之意,隱喻過去的生活好似夢幻,同時也預示女主角的生活最終走向悲劇,今天我將從多個角度探討主人公悲劇結局背後關於拜金主義和現代都市的思考和反省。@雨已過


《藍色茉莉》 是由伍 迪·艾倫執導的一部都市題材美國電影。影片上映後贏得了眾多觀眾的青睞,並且獲得了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等重要的業界獎項。

影片講述了茉莉的丈夫哈爾因為商業詐騙罪被捕入獄並在獄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貧如洗的她只能離開紐約來到舊金山投靠她的妹妹金吉。從揮金如土的生活瞬間回到普通人的世界,茉莉精神崩潰了,她經常自言自語,並沉浸在對往日的回憶中,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

她不喜歡金吉的前夫奧吉,更不喜歡金吉現在的男朋友車利。茉莉在一個牙醫診所找到了份工作,同時回到學校上課,但她的生活仍舊一團糟。直到在一個派對上,她邂逅了一個公務員,他風趣英俊又有錢,很快就贏得了茉莉的心。茉莉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軌,就在他們準備購買結婚戒指的時候,金吉前夫奧吉的出現又讓她的世界昏天暗地.

影片通過塑造茉莉這一典型鮮活的人物形象, 講述她坎坷曲折的婚戀生活, 涉及了女性關於愛情、婚姻、人生選擇等多個命題, 多角度地展現了都市文化的特點, 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的啟示意義。

影片中茉莉,和妹妹金吉相比,是一個拿著一手好牌的人,卻最終被所有人拋棄精神奔潰變成精神病的悲慘結局。這與社會、與她自身性格都息息相關。今天就這篇文章,從敘事方式、視聽語言、現實思考三方面來解讀導演伍迪·艾倫導演這部作品。

《藍色茉莉》:女性拜金主義悲劇的背後是對現代都市文化的哲思

01 平行蒙太奇敘事方式使觀眾形成對比,產生強烈的感染效果

影片採用雙線並行的敘事模式,一條是影片的主線,即茉莉搬來和妹妹居住開始新的生活;另一條是支線,即茉莉回憶和哈爾曾經的奢華生活。

《藍色茉莉》採用雙線的敘事手法,極大地調動了觀眾的感官力,讓觀眾對影片人物情感的走向變化產生揣測。雙線並行利用影像畫面和人物意識與認知的變化,給觀眾一種時空交錯的視覺感受,使觀眾的腦力得到了挑戰,觀看電影的時候注意力更為集中,感官更容易沉入劇情,充分調動了觀眾的情緒。

1、現在生活與過去生活穿插對比,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啟迪思考

影片開始, 衣著得體的茉莉坐著頭等艙, 帶著 LV 的行李箱, 打著出租車來到她妹妹普通狹小的寓所。茉莉一臉茫然地環顧四周, 鏡頭沒有做任何地鋪墊而是直接切入到前夫帶她參觀紐約第五大道中心花園豪宅的畫面。當車利的朋友們來家裡看球賽制造出很大噪音的時候,她想到了自己曾經是令人矚目的宴會女主人,曾經風頭出盡的情景。

這種看似生硬的直接切入另一鏡頭的剪輯反而給觀眾一種奇妙的觀影感受,通過鏡頭的對比突出茉莉現在和過去生活的落差,也凸顯出茉莉的虛偽拜金即使已經破產了還沉迷在過去紙醉金迷的生活不願清醒。

在茉莉原來的上流生活片段裡, 到處充斥著中產階級的奢靡生活,還有在這些光鮮外表下的欺騙。因此當她投靠妹妹以後,平凡的生活與昔日中產階級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 當茉莉落入 “凡間”與她妹妹的平民男友和朋友在一起時, 虛偽的吹噓和真實的質樸如雞尾酒一般層次分明, 口感獨特。
  • 在當茉莉的妹妹拉著她與他的男友及朋友見面一段, 茉莉與兩位粗獷市井男人的話語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茉莉的貴族氣質被那兩個 “土鱉”摧殘得破碎不堪。

片中這樣由於角色身份的差異撞擊出的火花為帶有悲劇色彩的電影平添了幾分喜劇

伍迪·艾倫自己對這種 “伍迪·艾倫式喜劇”的解釋是 “我的興趣僅限於描寫人物心理, 反映人與人之間關係以及表現一些有趣的點子。

《藍色茉莉》:女性拜金主義悲劇的背後是對現代都市文化的哲思

2、現在生活和過去生活反覆穿插, 連接了人物命運的因與果, 也將故事的完整性得以呈現

茉莉精神恍惚的時候總在唸叨丈夫哈爾的好,如何浪漫如何有地位,片段式的回到過去,她也是坐在名媛們中間聊哈爾,談笑風生,似乎哈爾對於茉莉而言是最珍貴的記憶,通過前後生活反覆穿插和對比,其實導演一直在鋪設一個伏筆,從而讓觀眾帶著疑問去觀影:

  • 茉莉口中這樣完美的家庭會因為什麼原因走到盡頭?
  • 什麼使得這樣一個傲慢的女人走到精神崩潰的邊緣?

導演藉此設置懸念,吸引觀眾的好奇心,讓觀眾時刻關注茉莉的生活,從而參與進劇情內容,與此同時,現實與回憶穿插的手法還可以使電影更具完整性。

說到這就不能不提一條引線,雖然是個小問號,但是貫穿了整部片子——茉莉對她老公哈爾的騙局是否知情?

  • 在茉莉搬去金吉處合住之初,妹妹就替她說話:“哦,她根本不懂金融。”奧吉則說:“她和哈爾結婚那麼多年,一起大搞地產詐騙、金融詐騙,她什麼都知道!只是當看到那些鑽石和貂皮大衣的時候,她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 這裡立刻接進一段回憶,哈爾在搞一些地產公司文件的小動作,茉莉則在朋友們中一臉天真地說:“哦,我從來不關注哈爾的生意,我從來只是籤個名。”這一段是對金吉夫妻對話的呼應。
  • 在後來回答繼子的質問時,她又說:“你覺得我要是知情,我還會讓他用我的名義去註冊公司、開銀行賬戶嗎?”
  • 這一切似乎都將她的嫌疑洗得一乾二淨,然而導演伍迪•艾倫在最後打開了迷團,被背叛的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向FBI告發她的丈夫。

原來,她確實是知道的。

劇本的精妙之處就在於這多角度、多側面、不斷地互相呼應,製造假象,直至猛然反轉。

我們以為哈爾是個騙子,原來茉莉是個偽裝得更好的騙子。但是,在這部電影裡,人人都在互相欺騙:阿爾欺騙了金吉,金吉欺騙了車利,哈爾欺騙了茉莉,茉莉欺騙了德懷特……沒有無辜的人,沒有純潔的人,在虛榮、失敗和欺騙裡,所有人都顯得卑微得可笑,而茉莉的拜金主義是讓自己走向悲劇的主要原因。

《藍色茉莉》:女性拜金主義悲劇的背後是對現代都市文化的哲思

02 柔和的光線和憂鬱的旋律更好烘托戲劇情感和人物心理,完美搭配的視覺元素使影片增色不少

視聽語言在傳統上是影視創作中的鏡頭運用、剪輯和聲音色彩等組合,也是電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對光線和色彩的運用把握精準,採用光線明暗對比可以明顯看出主人公的心理動態,也能充分調動觀眾情緒。我們可以從以下細節看出:

1、光線色彩的運用烘托出人物情緒和性格特點

藍色茉莉》整體上採用了自然光以及溫和的高調打光,光線分佈很均勻。但是,披著溫柔光線的外衣,這部影片的主題卻很殘酷。茉莉不被任何人所接納,她最後的救命稻草也拋棄了她,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

  • 茉莉遇見德懷特時,二人在陽臺上聊天,此時採用的就是輪廓光。夕陽從茉莉的斜後方照過來,她的一頭金髮閃耀著迷人的光澤,整個人像仙女一樣籠罩在柔和的光暈裡。整個氣氛寧靜而浪漫。這個時候,我們都知道,茉莉的魅力攻勢奏效,德懷特已經墜入愛河了。

此時茉莉的心情是愉悅的,她期盼的上等生活好像又要回歸了,她重新看到了希望。

  • 而當德懷特問到茉莉的過去,茉莉出於本能的反應,開始編織謊言。這個時候光線並沒有大的變化,但是角度稍稍變了,茉莉的臉背對著光,與充滿光澤的頭髮形成了明顯的對比,雖然仍在竭力施展魅力,但是她的臉半明半暗,眼神閃爍。

茉莉是自私虛偽的,她害怕曾經失敗過去被德懷特嫌棄,所以她選擇欺騙。

  • 當德懷特問到茉莉的丈夫的職業時,茉莉知道不能說出事實,這是她過去最大的汙點。她謊稱哈爾是外科醫生,死於心臟病。這是茉莉編造的最大的謊言,也是日後被拋棄的最主要原因。這個時候,從側後方來的輪廓光已經徹底消失了,美麗優雅的茉莉看上去有些面目猙獰。

為了重新過上人上人的生活,茉莉把騙子丈夫說成是外科醫生,在監獄自殺說成死於心臟病,此時的茉莉讓我們已經感受不到她美麗容貌而是她內心的醜陋,曾經過去恩愛夫妻和茉莉現在的謊言形成諷刺,也為悲劇的結局埋下伏筆。

  • 茉莉試圖靠事業自力更生,為此一邊打工一邊上學,壓力大得幾近崩潰。當金吉和男友及一眾朋友在客廳吵鬧地看球賽時,茉莉終於爆發了。她情緒激動,手顫抖地倒酒試圖鎮靜下來。這時,牆角的燈光從側面照射到她臉上,她的臉一半在亮處,一半隱在黑暗裡,更加顯現出她的焦慮和不安。

從高處跌落到谷底生活,茉莉無法面對現實甚至無法適應,即使她做出改變然而作用都不大。多年依靠前夫哈爾生活早已讓茉莉失去自我,所以現在的茉莉內心世界是害怕是不安甚至是憤怒。

《藍色茉莉》:女性拜金主義悲劇的背後是對現代都市文化的哲思

2、曲子《藍月亮》多次出現,傳達影片深刻的主題

“藍色”是貫穿影片始終的一個基調,也是貫穿茉莉人生的一條線索,它不像綠色那樣富有生機也不像灰色那樣暗淡晦澀。

電影最後,茉莉頂著一頭溼發精神失常地坐在街邊的長登上,嘴裡唸叨著那首她和她丈夫的過往,隨後街邊小店突然放起歌曲《藍月亮》,這是她第一次邂逅哈爾和接近上層生活時候響起的歌曲,也是她落魄時候陪伴她的旋律。

這段“藍月亮”與開篇主人公微笑的憧憬未來交相呼應,溫柔憂傷的曲調昭示著主人公的悲劇結局,正是它預示著主人公茉莉幻想與希望的破滅,就像藍月亮曲調的旋律起起伏伏,帶著她一步步陷入她自己設置的生活深淵。幻想與希望的破滅,始終圍著她,成為她生活的主旋律。

《藍色茉莉》:女性拜金主義悲劇的背後是對現代都市文化的哲思

03 茉莉的悲劇結局是現代都市文化的一個縮影,結合茉莉的經歷,談談我對現實生活和婚姻生活的一些思考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 都市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形式, 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尤其是在愈演愈烈的城市化進程中,這種文化影響的範圍更廣、程度更深。下面我以此為切入點, 從婚姻觀念、人生觀念、消費文化三方面, 分析 《藍色茉莉》對現實生活引發的思考:

1.婚姻觀念:學會獨立自主,把控自己的人生,打破婚姻上被動地位

影片中講述的故事清晰地反映了兩性在婚姻上的觀念:

  • 茉莉和丈夫哈爾之間的婚姻:茉莉自以為和丈夫感情深厚,可是丈夫卻在背地裡出軌,拋棄了這段婚姻感情;
  • 茉莉與外交官德懷特之間的相處:茉莉自以為利用撒謊可以把控兩人感情,可是在外交官得知茉莉的謊言以後,果斷放棄這段感情。

無論是茉莉和丈夫哈爾之間的婚姻, 還是茉莉與外交官德懷特之間的相處,都反映了男女兩性在愛情或者婚姻上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

在兩性關係中,男性往往佔據主導地位,自然而然,女性也就處於被動的地位; 男性往往能離開女性獨立生存,而女性卻總把希望寄託在男性身上。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茉莉,為了與哈爾結婚, 過上貴婦般的生活,不惜在最後一年輟學,甚至失去了自己獨立的人格,被哈爾玩弄於股掌之 間。在現實生活中,在擇偶方面,女性更多地看對方的條件,尤其是物質條件,希望通過婚姻改 變自己的生活現狀或者說生存環境。這樣的思維,從根本上導致了女性的悲劇。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女性,獨立已經成為常見的話題,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有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追求。不應把自己的幸福快樂寄託在別人身上,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奮鬥才是正確的做法。

2.人生觀念:以追求金錢物質人生觀是錯誤,我們應當樹立正確人生觀。

《藍色茉莉》中的女主角茉莉,拜金,敢於追求,一心想要躋身上流社會,覺得只有這樣才 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茉莉也成為一個矛盾綜合體: 一方面她是拜金、虛偽的; 另一方面她又不斷地強調自己在努力做慈善事業,幫助窮人。

在茉莉的身上,既有閃光的地方,也有陰暗的存在,這也正是影片真實性的表現。

金錢很重要,但不是萬能的。即使你是一個億萬富翁,但人生觀出現偏差,也遲早會失去所有,就像影片中的哈爾,利用欺騙別人的錢財來滿足自己奢靡的生活最後卻入獄自殺下場。所以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只有良好的品行,有積極的心態,有好修養好脾氣,有一定的學識基礎,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藍色茉莉》:女性拜金主義悲劇的背後是對現代都市文化的哲思


3.消費文化:不要困於消費文化的囚籠,掌握理性的消費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大眾文化已經不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大眾文化已經不能 滿足都市群體的需求,被日益普遍的商品文化所取代,變成了當下洋溢著時尚氣息的消費文化。消費文化更是無孔不入,人們在耳濡目染之間,不知不覺地就接受了這種文化,並在行為上呈現出對 消費文化的認同。

《藍色茉莉》中的女主角茉莉 就是消費文化氾濫下的典型代表。首先, 《藍色茉莉》充分顯示了後現代消費文化的泛濫。其次, 影片中女主角茉莉的恐慌症, 成為消費文化下自我缺位的體現。

正確的消費觀可以引導人們理性消費,讓生活變得幸福,培養建立正確消費觀,應從生活細節做起。首先挑買商品能夠挑揀實用的,不再關注名牌檔次,把錢用到實處。其次,遇到喜歡昂貴東西可以先控制購買慾望,過一段時間再入手。一般來說,購買慾望隨時間淡化而消除。最後,不要和別人攀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生活,過好自己生活就好。不攀比才能理性消費。

總結一下:

綜上, 作為都市題材的影片, 《藍色茉莉》中涉及了諸多都市文化層面的內容。其中既展現了對於消費文化氾濫的一種調侃, 又通過塑造茉莉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 再現了現代都市文明背景下一部分女性的婚姻觀念、人生態度, 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眾多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