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老祖宗告訴我們:走黴運的人,多是源於這兩個習慣,戒掉一個也好

《道德經》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說不準對與錯,也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重要的是能在事情當中有所得,有所進步,人生才能不斷前行。

俗話說,有因皆有果,佛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生活得好與壞,總是離不開他前期的所作所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好習慣種好因,不好的習慣種下的便是不好的因。

老祖宗的智慧:有這兩個習慣的人,容易招惹麻煩,看看你有嗎?

老祖宗告訴我們:走黴運的人,多是源於這兩個習慣,戒掉一個也好

一、與人交往沒有界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與人交往沒有界限,不懂得掌握分寸,是生活中的一項大忌。真正有智慧的人,心中一定是有分寸地,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眼如仇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心中有有分寸的人,都不會太過密切,有一定的界限才能不觸犯別人的隱私,保護自己的秘密,隨著時間的積累,大家加深瞭解的同時,感情越深。

一些界限不明的人,可能最初有與人十分親密,口蜜腹劍,但是一旦遇到不愉快的事,或者對自己不利的事,或者是誤會,馬上翻臉不認,導致兩敗俱傷的結果。

老祖宗告訴我們:走黴運的人,多是源於這兩個習慣,戒掉一個也好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真正的聰明人,凡事都心中有數,不會因為對方的名利而諂媚,親密無間;也不會因為對方的窮苦就看不起對方,差別對待,為自己惹下禍端。

二、只懂看書說話,不能靈活應對

古人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一個人讀書,只相信書中的話,只懂得按照書中的做,還不如不看。一個人一旦脫離了現實生活的具體現狀,只懂看書說話,是很難能真正做成事的,也不懂人情往來。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一個人只懂得看書是遠遠不夠的,能夠學以致用,把書中的道理用在自己身上去實踐,內心真正有所感受,然後結合生活裡的現實情況,做出最適合的調整,才能真正有效果。

老祖宗告訴我們:走黴運的人,多是源於這兩個習慣,戒掉一個也好

生活中包含的東西太多,遇到的情況更是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遇不到的情況,所以只有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仔細琢磨之後,變成成自己對生活的所思所感,然後根據現實情況的不同,靈活運用轉變,有效的解決問題。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生活中沒有什麼事情是簡單地,也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有可能創造價值。所以面對生活的時候,多一些敬畏之心、多一些認真,保持學習的態度,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減少錯誤和遺憾,多一些美好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