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人竟然建議疫情結束後取消每週雙休改單休,你願意嗎?怎麼看?

歷史的影


【職場魚觀點】我同意疫情結束後取消每週雙休改為單休,但必須有個時間段。這次疫情對公司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們也應該為公司分分擔子。接下來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我的想法

企業由每週雙休改為單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1.企業復工後,生產任務重,工期緊,不得不增加員工的勞動時間

企業復工後,趕工期,搶任務成為常態。設備設施的產能一定,這時只有延長勞動時間,來彌補其缺陷。

我家周圍很多廠子,復工復產後,員工的工作時間都在1小時以上,而且一個月只能休3天。和他們老闆聊起了這個話題,他們老闆說:”公司一個月沒開工,積累的任務太多了,貨主一直在問我什麼時候發貨。讓我加緊生產出來,趕快給給他們發過去,他們在等米下鍋呢。”

生產任務緊,不但操作工要加班加點,廠裡的所有人都要忙。因為輔助崗位要配合好生產,才能保證從原料採購入廠,加工計劃執行,再到產品出庫的順暢。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生產就會受到影響。生產任務完不成,就可能導致後續企業的聲譽受到影響。

2.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儘快走出疫情影響的需要

疫情期間,除與疫情有關的企業開工外,很多企業基本上處於停工狀態。企業的場地租金及貸款利息、工人工資等等還需要支出。雖然國家鼓勵減免租金,但有些私人土地,雙方談的並不順利,因此企業的經營壓力重。為儘早擺脫困境,降低疫情的影響,走向正規。只有延長工作時間,提高生產量,儘快回籠資金,延續企業發展。

3.企業變更休息時間是短期行為

我一個朋友在一家電器廠上班。復工後他們老闆開會:我們公司現在任務很重,資金壓力也很大。為了早日走出困境,我們幾個董事開會研究決定,要適當延長大家的工作時間,週末單休。本來還要降薪的,我沒同意。請大家站在公司的角度考慮一下,幫公司度過難關。等公司消除了疫情對生產的影響後,立刻恢復常態。

企業是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後遺症而採取的臨時措施,是為了保證企業持續穩定生產經營的需要。如果是長期的話,企業就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章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員工也要配合企業,幫企業走出困境

1.企業盈利了,我們才有穩定的工作收入

”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我們員工大部分是靠工資養活全家的,只有公司盈利了,才會拿錢拿獎金回家;反之,我們失去的可能就不是多上一天少上一天的問題了,因此員工要認清形勢,和企業共度難關。為了企業,更是為了自己。

2.員工要有感恩的心

企業為員工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和舞臺,對員工進行相關的培訓,也為員工的升遷提供了通道。我們員工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工作,認真的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員工能力的提升也為員工的升職加薪打開了通道。週而復始,員工一步步走向成熟,收入逐步提高。

企業在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回報企業,和企業共度難關。只要這樣,企業好,員工好,企業差,員工各方面也會變差的。

3.當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員工需要一個穩定的工作

記得在網上看了一個帖子,某公司發佈推遲上班的通知,因疫情影響,公司推遲到2020年2月3日上班。後來又發通知要求2月17日來公司上班。再後來發通知 公司由於資金壓力破產了,你不用來上班了。看著可笑。實際是真實存在的,很多企業頂不住資金壓力不得不破產。被離職的現象很嚴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如果我們員工不能理解公司的規定而離職的話,不一定能很快的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生活壓力將大增。因此建議我們員工和公司凝成一根繩,勁往一處使,同甘苦共患難,和公司一起走出困境。

總之:疫情過後,公司和個人都要承擔一些由疫情帶來的影響,幫助企業儘快走出困境。我們付出的是短期的時間成本,而企業付出的是真金白銀。只有企業恢復了正常經營,我們才能有穩定的收入,才能維持家庭的美滿幸福。


我是職場魚@職場魚,歡迎大家吐槽,加關注一起聊聊職場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