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成吉思汗會治理國家嗎?

亨得源電纜橋架


當然會,

震古爍今的蒙古帝國能橫掃歐亞大陸,可不僅僅靠的是蒙古精銳的騎兵。雖然在《沁園春·雪》中,成吉思汗被形容成了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莽夫,但作為一個超級帝國的創建者,他絕非等閒之輩。成吉思汗的一些政策更是讓這個龐大的帝國如虎添翼。

由於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漠北政權往往十分鬆散,很容易被中原王朝收買滲透。比如漢朝時期的匈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漢王朝的引誘下,曾多次分裂,甚至出現了南北匈奴分立的情況。

這種情況一直到契丹的出現,契丹人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實現了封建化改革,將傳統的草原行國與中原的封建帝國結合了起來。既擁有遊牧民族強悍的戰鬥力,同時又擁有漢家王朝的穩定性。

在前人的啟發下,蒙古人進行了制度創新,建立了一個不同於契丹的封建帝國。為此,成吉思汗實行了以下政策:

首先,成功確立了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對於蒙古的法定統治權,使只有黃金家族才能稱汗的觀念長久以來在亞洲遊牧民族心中牢不可破。

其次,設置千戶授封制度。成吉思汗建國後,為避免內部分裂,他打破了原有的氏族部落界限,將所有的草原居民統一編制,編成95個千戶,分封給功臣和貴戚,任命他們為首領,使之世襲管理。

具體細化為,千戶下分為若干百戶,百戶下為十戶。平時分開放牧,戰時全民皆兵,方便統-指揮。這樣一來,昔日相互傾軋的部落,就被整合成了高度集權、層層隸屬的軍政組織,規避了以往遊牧民族政權的侷限。

↑千戶制度

再次,建立怯薛軍組建核心力量。為了避免千戶授封制度實行後,一些千戶擁有自己勢力後擁兵自重,成吉思汗向中原王朝取經,建立了類似於禁軍或御林軍的直屬於大汗的精銳部隊,重視其忠誠度大於戰鬥力,享有高於普通千戶的特權,用其來制約在外的任何一個勢力。

並且,千戶長、百戶長、十戶長還必須將自己的兒子送來效力,即所謂的質子制度,方便大汗控制分佈各地的首領。

最後,編訂了《大扎撒》以法律的形式維護大汗的權威。《大扎撒》又稱為《成吉思汗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是蒙古帝國的根本大法。刑法十分嚴酷,大量使用死刑。

↑《大扎撒》中還有保護水源和雌性動物的規定


浩學史


成吉思汗能統一蒙古,廣招人才,部落富足,征戰四方,制訂法典,各國通商,求賢教學這一系列說明他治理國家很有能力,至少治理蒙古很有成效


富元製作


成吉思汗把蒙古打造成了歷史上強盛一時的世界強國,率蒙古鐵騎橫掃歐亞更是厲害非常。他的確是一位優秀的改治家軍事家,治理國家也是一流水平。


小龍女5505


成吉思汗是世界公認的軍事奇才,也是第二個千年裡最偉大的人物。成吉思汗統治的蒙古汗國是一個遊牧奴隸制的汗國,成吉思汗的95個千戶制度只是粗略地將蒙古人力和物力進行了劃分統治。至於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成吉思汗的主要策略還是以搶掠為主,因為中原地區的經濟和文化要比蒙古草原先進很多。成吉思汗伐金,將長江以北搶略殆盡,把金銀,糧食,工匠都帶回了蒙古草原。直到蒙哥汗時期,蒙古草原的糧食與經濟物資還需要從中原地區向草原運輸。在臨終前成吉思汗也認識到了蒙古汗國的遊牧奴隸制是無法通知文化先進,經濟富庶的中原地區,所以他遺囑窩闊臺要重用耶律楚材,爭取將蒙古的遊牧奴隸制轉化成為封建制。到了蒙哥汗時期,蒙哥汗思想老套,對忽必烈“以漢法治漢地”的思想不以為然,還進行了殘酷的“鉤考”。在忽必烈當上蒙古國大汗並建立元朝的過程中,一直都本著“以漢法治漢地”的思想,積極學習漢人的文化與治國方針,這才是元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所以,個人認為,成吉思汗的遊牧奴隸制思想適合發展當時蒙古汗國的軍事實力,然而正像耶律楚材等人主張的,“天下可以馬上取之,而不可馬上治之”,成吉思汗的思想適合用於軍事行動,卻不適合通知漢地區的人民。只有忽必烈後來的“以漢法治漢地”才能統治好當時的中國。


歷史的波瀾壯闊


會,很多人認為成吉思汗是個“只識彎

弓射大雕”的武夫,其實不然。成吉思汗

的治國獨有一套,不僅治理好了當時蒙古

社會的混亂局面,而且對塑造蒙古民族的

民風和品格產生了很大影響。

成吉思汗曾有一段治國宣言:“先是竊盜

姦通之事甚多,子不從父教,弟不從兄

言,夫疑其妻,妻懺其夫,富不濟貧,下

不敬上而盜賊無罰,然至統一此種民族於

我治之下以後,我首先著手之事則使之秩

序及正義。”成吉思汗清晰地看到了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倫理缺失,繼而提出宏

願,引導人們提高思想,實現社會長治久

安。


小呂愛分享


成吉思汗治國策略淺析

很多人認為成吉思汗是個“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武夫,其實不然。成吉思汗的治國獨有一套,不僅治理好了當時蒙古社會的混亂局面,而且對塑造蒙古民族的民風和品格產生了很大影響。

成吉思汗曾有一段治國宣言:“先是竊盜姦通之事甚多,子不從父教,弟不從兄言,夫疑其妻,妻懺其夫,富不濟貧,下不敬上而盜賊無罰,然至統一此種民族於我治之下以後,我首先著手之事則使之秩序及正義。”成吉思汗清晰地看到了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倫理缺失,繼而提出宏願,引導人們提高思想,實現社會長治久安。



歷史讓你打開眼界


雖然我是晚輩,但是成吉思汗治理國家的能力還真的不行

具體對照拿破崙就能看出來,這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首先

征服歐洲,一大波騎兵先去其他城池和周圍農村蒐羅人口和補給,然後驅趕平民攻城。與此同時也誘降,承諾只要宣佈臣服就不會被屠城。這壓根就無法溫故領土。

其次

拿下了一個國家之後就留個兒子做老大,出人出錢出補給養著大軍繼續前進。怎麼去征服當地人民?

所以說

成吉思汗打仗完全是個滾雪球的過程。那時候的平民對於戰爭中的國家來說是累贅。

最後參照拿破崙

拿破崙時代已經開始總體戰了。那是全民皆兵的時代,各國靠民族主義的興起可以有封建國家絕對打不出的操作。比如堅壁清野,比如全國動員,比如誓死不降,比如封鎖經濟。比起封建時代,民族主義時代的國家可以讓平民為了自己的民族付出更多,忍耐更多。法國靠總體戰的體制動員出暴打全歐洲的部隊,但拿破崙可以對一個要塞的人說:“你認我是皇帝我就不屠你”麼?還是拿破崙可以把堅決抵抗的城市中高於大炮車輪的男丁全都屠殺了呢?還是拿破崙可以就地掠奪補給呢?

相比之下,成吉思汗治理能力要差的多


前線分析


對於成吉思汗,想來大家都不陌生,這位蒙古部落首領,是名副其實的戰神,帶領他的彪悍軍隊,橫掃歐亞,吊打諸國。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文學小說,對於這位戰神,大家都極盡所能的渲染他的戰爭才能,儘可能重現這位霸主的輝煌形象。但是這也讓人們造成一個錯覺,認為成吉思汗就是一位武力強悍的武夫,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成吉思汗的確在軍事方面具有極高的才能,是千年罕見的戰神,但是他不僅僅在軍事方面具有極高的成就,在其他方面也同樣可圈可點。

  成吉思汗奉行宗教信仰最自由的政策,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國信仰的是薩滿教,當時凡是重大事件,都要借薩滿之口,傳達上天的旨意。成吉思汗在稱汗之時,薩滿豁兒赤稱:“天地商量著國土主人教鐵木真做”,薩滿闊闊出(帖卜騰格里)亦言:“神命你(成吉思汗)為普世之君主。”而實際上,隨著成吉思汗所征服的領土不斷擴大,人們的信仰各自不同,諸如有景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雖然成吉思汗政府一個地方,多是採取屠殺和掠奪政策,但在宗教信仰方面,卻並不強求別人該信其他教派。他的領土下,接受一切教派的存在,所有的宗教都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公平的對待,多桑稱:“成吉思汗命其後裔切勿偏重何種宗教,應對各教之人待遇平等。”不僅僅如此,他允許蒙古人自由參加各種教派,對教徒基本上免除賦稅和徭役。成吉思汗制定的這項政策,被他的東西方後裔牢牢的遵守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被征服之地的反抗。

  成吉思汗用他的戰爭,加速了經濟的交流,他一路打到哪裡,就將貿易的通道開闢到哪裡。《元代交通史》:“國際陸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孫三代三次西征的產物。”由此“開闢了中國通往波斯的國際交通——波斯道。”《蒙古帝國史》:“蒙古人幾乎將亞洲全部聯合起來,開闢了洲際的通道,便利了中國和波斯的接觸,以及基督教和遠東的接觸。中國的繪畫和波斯的繪畫彼此相識並交流。馬可波羅得知了釋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總主教。”加拿大史學家斯塔夫裡阿塔斯說:“由於蒙古帝國的興起,陸上貿易發生了一場大變革。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即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

  成吉思汗的政治制度也有許多值得人們稱讚的地方。成吉思汗當初登上汗位,最開始遵循的便是原始的政治民主制度。全蒙古各部落長、族長、諸王、群臣,在斡難河畔舉行了隆重的忽裡勒臺大會,在這次大會選舉鐵木真為大汗,尊號“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大帝國後,為鞏固政權,他確立了千戶制、擴建怯薛軍,設置“治政刑”的“斷事官”,頒佈了蒙古第一部成文法——《大札撒》。


銘哥說史


成吉思汗治理自己的國家可以說很厲害。還很會打仗,底下人都很聽他的話,可是由於蒙古國需要擴張就是開始侵略異民族,一路上開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也可能跟他從小的經歷有關係,此人比較冷血。曾一度打仗打到了歐洲,歐洲稱他為魔鬼的化身,一路上成吉思汗屠城殺的人口至少有幾千萬,大軍所過之地寸草不留。所以他是一個嗜血沒人人性的傢伙。


小歪談歷史


這是肯定的,你從成吉思汗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就可以看出來,如果沒有治理部落的能力,光靠著武力,他也不可能統一蒙古諸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