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張苞對蜀漢有多重要?為何諸葛亮聽到張苞死後當場吐血暈倒?

孫承浩


在蜀漢的諸文武中,諸葛亮一生只為4人的死傷心痛哭過,一者鳳雛龐統,二者常勝將軍趙雲,三者言過其實的馬謖,四者與關羽次子關興合稱“小關張”的張飛長子張苞。

但是,諸葛亮唯獨對張苞的死最為傷心,竟然哭到口吐鮮血、昏絕於地的程度,並最終導致諸葛亮“心神昏沉,不能理事”,只能從祁山撤軍返回漢中。

可見,諸葛亮對張苞是何等的看重,難道說張苞對蜀漢的作用比龐統和趙雲都重要嗎?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龐統隨劉備入川,不幸在“落鳳坡”被劉璋麾下悍將張任的伏兵亂箭射死。當時,諸葛亮正在和眾官夜宴,共度七夕佳節。突然,諸葛亮大驚失色,擲杯於地,掩面痛哭:“哀哉!痛哉!”見此,眾人慌問其故,諸葛亮淚流滿面道:“今西方星墜,龐士元命必休矣!”。說著,又大哭:“今吾主喪一臂矣!”

顯然,諸葛亮哭龐統,並不是為龐統的死哭,而是為弱勢的劉備失一臂助,影響復興大業而哭。

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重用馬謖為主將,率兵前往街亭阻截曹魏張郃。但是,馬謖不聽副將王平再三相勸於當道下寨,非要在側山上紮營。結果被張郃團團圍困,斷其水源,進而造成大敗,丟失街亭。

因此,便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出。但是,當蔣琬勸說諸葛亮,如今馬謖因獲罪,已正軍法,為什麼還要哭。諸葛亮則說,不是哭馬謖的死,而是想起了劉備的臨終遺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恨自己沒有謹慎對待,這才造成街亭之失和馬謖之死,進而使極為有利的北伐大勢就此喪失。

第三次北伐時,諸葛亮正要從漢中出兵,“忽一陣大風,自東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樹吹折。”對此,諸葛亮推算一番,認為“此風主損一大將!”很快,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諸葛亮方知“子龍休矣!”因此,諸葛亮跺腳痛哭:“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

雖然,諸葛亮將趙雲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痛哭的程度也沒有對張苞那樣強烈呀,竟然能哭到吐血昏絕。不過,諸葛亮北伐決心已定,隨起大軍再出祁山,北伐曹魏。

蜀漢建興七年四月,諸葛亮攻取武都、陰平之地,並於山中分立三寨,引誘魏軍來攻。果然,郭淮、孫禮依照司馬懿的將令,引兵前來。忽然,蜀將王平、姜維從背後殺來,而關興、張苞又從前方殺出,郭淮、孫禮瞬間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蜀軍兩相夾攻之下,魏兵大敗,郭淮、孫禮為了逃命,丟下戰馬,徒步向側面山上爬去。張苞看得真切,立即打馬追趕,人和馬卻不幸跌入了山澗,並且碰破頭部,傷勢較重,被諸葛亮派人送回成都養病。

期間,諸葛亮屢戰屢勝,正打算再接再厲擴大戰果時,成都來人說張苞身死。諸葛亮聞言,頓時放聲痛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雖然,諸葛亮很快被眾人救醒,但卻因傷心過度,一病不起,最終只能於夜間悄悄撤軍,退回漢中。

對此,許多人深感疑惑,張苞真有那麼重要嗎?

隨著五虎將的相繼離世,蜀漢的武將人才隊伍眼看著將面臨斷層的局面,張苞和關興又正好起到了新老將領過度的承接作用,而由於張苞的早夭,使蜀漢頓時陷入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人才匱乏之地,使原本就艱難重重的北伐大業,變得更加的遙遙無期。想到此,豈不是在一心想要實現先主遺志的諸葛亮的一腔熱血上潑了一大盆冰水,又怎能不憂憤成疾、深受內傷呢。最為關鍵的是,張苞確實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將才。

那麼,張苞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張苞,字興國,驍勇善戰,深得父親張飛丈八蛇武藝真傳,是蜀漢後期的主要將領之一。當父親被其部下範疆(強)和張達殺害後,主動提出隨劉備出征東吳,為父報仇。

劉備正要將先鋒印交給張苞之時,關興正好趕到,二人便為爭先鋒印而相約打鬥比試,結果二人的箭術、武藝難分勝負,並在劉備的勸導下,於帳內折箭為誓,結為兄弟,永相救護。因此,才有“小關張”之稱。

在夷陵之戰中,張苞一合刺東吳將領夏恂於馬下、三十合戰敗將領謝旌。同時,關興也一合斬殺東吳大將周泰之弟周平。接著,二人又衝向東吳戰陣,驚得大將韓當、周泰急忙退入陣中。因此,劉備驚喜嘆道:“虎父無犬子也!”

不久,東吳見敵蜀軍不住,為表求合誠意,隨將殺死張飛的帳下將範疆、張達送來。接著,張苞親手持利刃將殺父兇手萬剮凌遲,祭父之靈。

這些情節,只不過是演義中的內容,但《三國志·張飛傳》記載:長子苞,早夭。而早夭,是指未成年而死。因此,事實上張苞根本沒有機會跟隨諸葛亮北伐,當然也不會出現諸葛亮因張苞的死而哭到吐血暈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