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寬窄由心「禪宗智慧」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內外相沖,左右相競;

大小相盈,寬窄相容。


寬窄由心「禪宗智慧」

漫步於春光裡,才驀然發覺:春天比我們想象的來得更早。

彷彿每一株植物、每一片葉脈、每一瓣花蕾裡,都隱藏著一粒春天的種子,只要春風一拂,便迅速萌生出來、綻放開來、流動起來,誰也擋不住。不禁想起自己多年前寫的絕句《春日三題》之一:“寒去冰融三月時,春風細漫楊柳枝。驚覺柔柯發嫩芽,方悔今歲覓春遲”。其實,尋覓春色是不會遲到的,每一天、每一時刻都會有新的發現。

散步間,對人生似乎又有了新的感悟。

原野是寬的、大道是寬的,我在其間無礙前行;樓宇間的小巷是窄的、林間小道是窄的,我同樣在其間無礙前行。其實寬也好,窄也罷,都沒有影響我的行進。因為人的軀體實在談不上有多“寬”,只要寬度盈尺,就不會有大的障礙。即使遇到更窄的地方,只要不是死衚衕,稍微側側身也是可以通過的。

於是,便想起了朋友圈裡的一句話:人生除了生死,全是小事。

還有一句:

只要自己不趴下,沒人可以把你打倒。


寬窄由心「禪宗智慧」

慢,也是快;快,也是慢。

寬,也是窄;窄,也是寬。

穩,才能久;舍,才能賺。

思,才行正;精,才行遠。


兵法裡最著名的一招是“以少勝多”,這句話也讓我們津津樂道了幾千年,古往今來無數人為之迷戀。

那麼,究竟什麼叫”以少勝多“呢?

很多人理解的以少勝多,應該是通過出奇制勝,一個妙招定乾坤。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孫子兵法》有云: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所以,“以少勝多”根本就不是通過一個奇謀妙計讓“少數人”去戰勝“多數人”,而是通過不斷重整和組合,製造出能以“多數人”去攻擊對方“少數人”的機會!


寬窄由心「禪宗智慧」

事業上精雕細鑿,寬;

生活上精打細算,窄。

過日子不拘小節,寬;

做工作不修小節,窄。

說到癌症,每個人都害怕,可是很多癌症其實都是我們自找的!目前的科普信息並不難獲得,但近年來我國的癌症發病率還在不斷上升,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人對於防癌知識只是口頭說說,沒有真正做起來。

中醫古籍《醫方考》稱:“情志過極,非藥可醫”。

不良的精神刺激、自我放大越嚴重,身體垮得越快,最終是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見自我折磨的人最傻。

人生難免苦難和挫折,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誰也無法擺脫,有錢難買鬼門關,就看自己是否能正確認識、善待自己。心胸要開闊些,要承認人生多磨難,但世上無難事,思想上能想得開,則沒有過不去的獨木橋。


寬窄由心「禪宗智慧」

穩定的工作,窄;

穩定的實力,寬。

最近,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未來5年,機械和機器人將取代中國近5%的工人。近兩年,機器人已經取代了9.4%的初中及以下學歷工人。

與此相反的是,對具有大學學歷的工人需求卻上升了3.6%。

表面上看起來,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人好像只有5%,9.4%,可因為基數大,可想而知有多少人要被迫離職。

我還記得幾年前經常會有人說:“上大學有什麼用,人家初中畢業去工廠打工都比大學生賺得多。”

可很現實,在現在這個科技發展飛速的時代,無論你什麼學歷,都逃不過可能被機器替代的命運,而從大數據來看,就是從學歷低的開始。

和人搶工作還不算完,和機器人搶工作的時代真要來臨了!


寬窄由心「禪宗智慧」

無底線,寬開窄走;

有原則,窄去寬留。

有人說:心軟是一種不公平的善良,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卻被別人當成了任人宰割的傻子。

在生活中,我們面對別人的要求,總是會不自覺地心軟。

“你英文這麼好,既然幫了我兩次,那以後我的論文就都勞煩你哦,你肯定不會見死不救吧?”

“你手頭這麼寬裕,幾千塊錢還天天催?你再借我一點,下次我一定還你。”……一兩次沒覺得什麼,但次數多了,往往就會讓人進退兩難。

於是你會發現,當你多次因心軟而妥協,並且無下限地容忍,你的生活就會漸漸走進死衚衕。

因為,你容忍別人的同時,也在消耗自己的人生。


寬窄由心「禪宗智慧」

言傳,窄,身教,寬;

身教,窄,境教,寬。

2010年,重慶“棒棒”冉光輝火了。(重慶“棒棒”,是一群生活中山城重慶的特殊人群,他們靠著一根棒子,幫人扛貨謀生。)

照片中,他嘴裡叼著一根菸,一手扛著沉重的貨物,一手牽著自己剛剛學會走路的兒子。

配文是:肩上扛著的是家庭,嘴上叼著的是自己,手上牽著的是未來。

十年後,他又一次刷屏。

這一次,他成了重慶棒棒勵志的典型。

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幫人扛貨是冉光輝的全部收入來源。一年到頭,除了過年休息半個月,冉師傅每天都是清晨五六點出發,下午五六點到家。

一包兩百多斤的貨,從一樓背到十樓,花十多分鐘或半小時,掙10元左右報酬,現結。

靠著這樣的體力勞動,2016年,冉師傅一家從棚戶區租房,實現了市中心買房。

房子不大、不新,但有了自己的窩,一家人終於在這個奮鬥多年的城市紮了根。兒子不用再蹭廚房的燈光做作業,妻子也不用擔心漲房租和漏水,不愁沒地方洗澡。

這樣一個平凡的人物,在2020年的開年,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輪番轉發、評論。

偉人的故事讓人敬仰,但平凡人的故事卻最令人動容。

就像有網友所說:

“這才是生活原本的樣子,真正生活的英雄,是當你知道生活不易後,依然堅信未來的美好,依然在疲憊之後還有英雄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