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佛肚竹買回後如何栽種?

用戶6882851521057


佛肚竹,又名大肚竹、葫蘆竹、佛竹、密節竹,為禾本科、刺竹屬常綠灌木型叢生竹。可栽植於庭園、公園、綠地中,可作盆栽,用於賓館、飯店、會堂裝飾,也是製作盆景的良好材料,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每隔兩個月應移至室外養護5天至7天,接受適當的陽光雨露,使之生長茁壯。

1、環境

剛栽種的佛肚竹盆景,澆透水後,置於蔽蔭處養護l0天左右,再置於半陰半陽處養護5天,然後再放置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溫暖溼潤的環境中細心養護。因盆缽淺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曬易損傷根系,故要適當蔽蔭。秋末冬初,當夜間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應移入室內,室溫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溫過高對來年生長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缽埋入向陽背風處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2、澆水

佛肚竹屬於耐水溼植物,應經常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但盆內不可出現積水。佛肚竹在夏季是生長旺盛期,氣溫較高,早晚進行澆一次水。冬季應將其移入室內,葉面塵土較多,應適當對其葉面進行噴水,使葉片看起來更加青翠美觀。

在新竹抽出,竹筍剛露出土面時,即應控制澆水,抑制其生長,在盆土較乾燥,竹葉輕度萎蔫時,可先在葉面噴水,約1小時後再澆透水,反覆數次,待新竹長到40釐米左右,竹節基本定型時,恢復正常澆水。

3、施肥

佛肚竹施肥不宜過多,肥水過大會導致植物枝葉陡長,影響美觀,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佛肚竹施鈣鎂磷或腐熟禽畜糞作基肥,水一次,以保持莖稈黃亮,葉片翠綠,但氮肥不宜施用過多,以免出現每節生長過長,不形成佛肚狀,降低觀賞價值。

4、修剪

佛肚竹植物生長相對較快,對造型不需要的枝條應及時進行剪除,以免消耗其營養。新竹幹細、節長,又影響造型,則應及時進行剪除。

5、醫藥  嫩葉:清熱,除煩。

佛肚竹養殖注意事項:

  佛肚竹在生長過程中,由於管理不當回出現病蟲害現象,應及時採用藥劑除掉病蟲害,使得佛肚竹能夠正常生長。佛肚竹在生長期間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會導致佛肚竹根系的生長,種植人員應精心管理佛肚竹植物,提高該植物的觀賞價值。


廣匯傢俱


佛肚竹四季蒼翠,剛勁挺拔,稈形奇特,是良好的觀賞竹類,也是盆栽佳品。



佛肚竹是什麼竹?

  • 佛肚竹是一種常見的觀賞叢生型竹類,幼稈深綠色有白粉老時轉橙黃色。稈有兩種,正常稈高,節間長,畸形稈粗矮,節間短,下部節間膨大,狀如花瓶,又似彌勒佛之肚而得名。


  • 佛肚竹原產於我國華南地區,喜溫暖溼潤氣候,不耐寒,冬季越冬氣溫需在8℃以上,低於4℃通常會受凍。喜光照充足但在乾燥季節怕強光曝曬。耐水溼,喜疏鬆、溼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

買回的佛肚竹怎麼栽?

  • 佛肚竹通常採用分株法栽植,時間以春季雨前為好,佛肚竹買回後需立即栽植,栽之前對根系進行整理,保護好所帶舊土和鬚根,剪去劈裂、枯死、病蟲根系,將過長根系剪短以便栽植。將竹稈留2-3盤枝葉後截斷,如果葉片過於濃密,可適當疏除,以減少水分蒸發。將其栽植於溫暖溼潤、通風透光、土層深厚溼潤高爽處。栽植不要太深,栽後澆透水,並搭架支撐竹稈,防止風吹。栽後注意澆水和對枝葉噴水。


  • 對於冬季需室內越冬的地區,佛肚竹應選擇盆栽。盆土用腐葉土與沙土混合配製成疏鬆、肥沃的酸性沙質土壤。選盆需透氣、排水良好,不要太深或過淺,以中等深度的長方形或長橢圓形為宜。栽後於廕庇通風處緩苗10天,平時保持盆土溼潤,經常對枝葉噴水保溼。緩苗結束後置於半蔭處養護一週,再放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溫暖溼潤處正常養護。盆栽佛肚竹夏季需適當遮陰


圖片均來自網絡


木頭工程師


佛肚竹通常採用分株法栽植,時間以春季雨前為好,佛肚竹買回後需立即栽植,栽之前對根系進行整理,保護好所帶舊土和鬚根,剪去劈裂、枯死、病蟲根系,將過長根系剪短以便栽植。將竹稈留2-3盤枝葉後截斷,如果葉片過於濃密,可適當疏除,以減少水分蒸發。將其栽植於溫暖溼潤、通風透光、土層深厚溼潤高爽處。栽植不要太深,栽後澆透水,並搭架支撐竹稈,防止風吹。栽後注意澆水和對枝葉噴水。

對於冬季需室內越冬的地區,佛肚竹應選擇盆栽。盆土用腐葉土與沙土混合配製成疏鬆、肥沃的酸性沙質土壤。選盆需透氣、排水良好,不要太深或過淺,以中等深度的長方形或長橢圓形為宜。栽後於廕庇通風處緩苗10天,平時保持盆土溼潤,經常對枝葉噴水保溼。緩苗結束後置於半蔭處養護一週,再放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溫暖溼潤處正常養護。盆栽佛肚竹夏季需適當遮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