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受丹麥人喜愛的“失敗”國王,為了自己的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

克里斯蒂安四世(1588年―1648年)最受丹麥喜歡的國王之一,他為丹麥建了像羅森堡宮、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大樓、圓塔等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至今還是去丹麥旅遊的打卡地,克里斯蒂安也因這些建築,是他的名字流芳百世。與建築相對比,克里斯蒂安給丹麥人帶來了極大的傷害,領土的割讓。在克里斯蒂安登位時,繼承的是丹麥和挪威兩個國家的王位,稱為丹麥-挪威國王,瑞典東南角的幾個省也是丹麥的土地。

克里斯蒂安死時挪威成為瑞典的附屬國,瑞典東南角的幾個省也被割掉。按我們的慣性,我們記住的國王大多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樣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帝王,對於割地求和的帝王,大多等都是痛惜,痛這個帝王沒有守住國家,惜被割讓的土地。克里斯蒂安這樣國王很難讓我們喜愛起來。

受丹麥人喜愛的“失敗”國王,為了自己的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

一、祖父和父親留給克里斯蒂安的遺產

講到歐洲有多少會遇到一個繞不過的天主教,天主教是歐洲人的信仰,也為此建立大量的教堂,且丹麥教會在克里斯蒂安三世(也譯:克里斯田二世,克里斯蒂安四世的祖父)時,教會在據了丹麥的部分土地。"國王在丹麥的地產相當於全國面積的六分之一。"這表明當時的丹麥教會擁有全國大部分土地,這對於克里斯蒂安三世的統治丹麥是相當不利的。首先,土地或者領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這個國家立足的根本,沒有土地的國家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有了土地,丹麥的土地所有權卻在丹麥教會的手中,並且達到六分之五的比例。在這些土地上,丹麥政府無法管理的,必然會有丹麥教會和政府的矛盾出現。

其次,土地往往意味著人口。作為農耕文明的中國人,對土地的理解就更加的深刻,有一塊能養活一家人的土地,就意味著這家人會祖祖輩輩的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丹麥國王和丹麥教會的土地比例,就是丹麥國王能管理的人口相對較少,在國家集中力辦大事上,會很難調動所需的人口規模。像我國京杭運河這樣超級工程需要的人力資源,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丹麥國王控制的六分之一土地,這點土地上的人口顯然不可能完成克里斯蒂安三世北歐之王的。

畢竟里斯蒂安三世是一個擁有野心的國王,想成為丹麥、挪威、瑞典的共同國王,而不是丹麥、挪威的國王。

受丹麥人喜愛的“失敗”國王,為了自己的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

再次,土地也意味著賦稅。在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齊國管仲的"相地而衰徵"等就開始了土地稅的徵收,而古代的土地稅不像現在,將土地分為土地財產稅、土地收益稅、土地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等幾種。古代最主要的就是農業稅,個人或者家庭在土地上勞作,獲得的收成按一定比例交給國家,交給國家的農業稅,在丹麥有六分之五給了丹麥教會,意味著國家的收入減少的六分之五,必然會使丹麥國王會對教會動手。

克里斯蒂安三世結束伯爵之戰後,鞏固自己在國家軍事中的地位後,在丹麥首都召開了國民會議,迫使貴族階級、市民階級和農民階級同意對丹麥教會的改革。規定了丹麥教會和修道院不得擁有土地,不許招收新的的修士和修女。這次改革解決了丹麥國王不能控制國家土地及人口的問題,在宗教改革後,克里斯蒂安三世控制了丹麥國境內全部的土地,在土地上勞作的人口也成為了丹麥國王實際控制的人口,也意味著這些土地上的賦稅將收歸國家,不再是教會所有。除此,克里斯蒂安三世還引進了新教,和舊天主教的區別就是不在干涉政治,只履行宗教職責。進一步排除教會,對丹麥政府的影響力。

克里斯蒂安三世作為祖父,留下了一個土地完全受到國王控制,政治內務不受影響,國王擁有絕對統治力的國家。

受丹麥人喜愛的“失敗”國王,為了自己的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

克里斯蒂安三世死於1559年,他的兒子繼位稱為腓特烈二世,也就是克里斯蒂安四世的父親。腓特烈為克里斯蒂安四世留下了富國的政策和丹麥的文藝復興。

繼位後腓特烈發動的七年戰爭,這場戰爭使丹麥和瑞典都受到的嚴重的消耗,致使國庫空虛。

對於丹麥來說有一個天然的財政來源,即厄特海峽的海峽稅,在國庫空虛時可以提高稅率,但會導致歐洲國家的強烈發對,畢竟厄特海峽是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通航的重要航道。這樣的航道就像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一樣,每年都會給擁有他的國家帶來巨大的收入。在七年戰爭之後,腓特烈提高了海峽稅來充實國庫,在海爾辛格加固和擴建了克朗堡城堡,以此來保證海峽稅的收取,這項政策一直持續了一百年左右。隨著文藝復興的發展,商業也越發的活躍,通過海峽的商船增加,帶給丹麥稅收也增加。

腓特烈除了給丹麥帶來財稅,還帶來了丹麥的精神生活。當時的歐洲正處於文藝復興當中,腓特烈也支持國民進行學習,學者、貴族階級收集民謠、詩歌、出版歷史書籍等等都獲得腓特烈的支持。在腓特烈的支持下,修建了烏拉尼堡天文臺、博物館、圖書館、印刷廠、造紙廠等等這些促進文化傳播的基礎設施。這些促進了丹麥人民的文化程度,提高了丹麥人的素質。

受丹麥人喜愛的“失敗”國王,為了自己的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

通過兩代人的改革,克里斯蒂安二世改革了教會,使國家獲得了國土的完全控制權,有能力管理整個國家的國民,腓特烈同過海峽稅和提升丹麥人的文化程度。使丹麥出現繁榮的景象,國庫充實,丹麥的國力也在提升當中。這些都為克里斯蒂安四世留下了,一個陽光乍現、將會充滿陽光的國家。

二、克里斯蒂安四世建築帶來的經濟發展和海軍改革

作為丹麥的國王,克里斯蒂安在建築方面擁有著相當高的造詣,同時也是這些建築帶來了經濟的發展。不像我國古代大興土木,從而致使民間徭役繁重,最終引起廣泛的農民起義,導致改朝換代。在大興土木和實現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源於克里斯蒂安四世是一個重商主義者,也是一個良好的設計師。

在1596年,克里斯蒂安親政後,引進新技術,擴建了哥本哈根的港口,建立其強大的航海艦隊,成立殖民公司,積極的拓展對其他國家的貿易,使丹麥開始從收農業稅的國家,走到了重視收商業稅的國家。我們都知道通過農業賦稅積累財富,速度比不上商業來的快。克里斯蒂安四世接過祖父和父親留下來的政治遺產,遇到的阻力已經小了許多。像引進新技術,火車開始進入我過時,慈禧太后還認為這是一個妖魔化的東西,並將火車拆掉,而克里斯蒂安四世沒有這樣的煩惱。畢竟,他的父親腓特烈三世接受文藝復興,支持丹麥人學習知識,普及科學文化,丹麥人的思想已經有了一定的解放。

受丹麥人喜愛的“失敗”國王,為了自己的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

成立強大的航海艦隊和殖民公司,積極的拓展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這是地理大發現後,歐洲國家進行經濟掠奪的行徑,被人們詬病。不可否認這給殖民國家帶來大量的財富,也促使貿易的開展。他們的殖民統治前期大多都是以公司的名義進行的,意味著他們的殖民帶來的利益不會給統治者,或者說只給一部分人。這些充足的財富也給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建築帶來了裨益,同樣他的建築又反過來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克里斯蒂安四世對重建、興建城鎮建築、防禦建築特別感興趣。他從挪威的北端到丹麥的南端的城鎮防禦建築都有關心,並且親自去巡視。像拆建哥本哈根的防禦城堡時,他會親自參與設計,去核準建材的大小尺寸,參加建材的商貿談判,實驗建材的是否達標。從這看,克里斯蒂安四世與諸葛亮有些相仿,都是事必躬親。他的行為也可以看出,他是重視商業的,參加建材的談判。並不是為了壓榨貿易商的生存空間,而是為了看建材的代表與否。所以才為後世留下,像圓塔、丹麥證券交易所大樓、羅森堡宮、水晶宮等等大量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而且這些建築也帶動了關聯行業的發展,當時主要的是航運的發展,畢竟丹麥除了日德蘭半島的領土,其他都是島嶼,建材需要從其他地方運來。

受丹麥人喜愛的“失敗”國王,為了自己的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

克里斯蒂安四世除了建王宮、城防之外,在哥本哈根興建了歐洲最大、最新的海軍兵工廠。克里斯蒂安四世1956年親政時,丹麥的海軍只有22艘艦船,到他發動卡爾馬戰爭前一年的60艘艦船,是親政時的三倍,並開始招收本國農民當兵。這些改革有著當時因素。首先,當時已處於大航海時代的末期,歐洲國家的殖民主義已經開始,需要有強大的海軍作為支撐。丹麥為了控制住手中的殖民地需要有海軍作為支撐,雖然沒有向英國、法國、西班牙這些國家在殖民時代的殖民地大,丹麥在印度、非洲、沒有也有一些殖民地;其次,同樣也是大航海時代帶來了波羅的海的商貿更加活躍,而波羅的海的航船必須經過丹麥控制的海峽。古語:"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丹麥擁有這樣優越的通航位置,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支撐,誰都會覬覦這樣的戰略要地;再次,開始招本國農民當兵。則是源於祖父和父親在伯爵之戰和七年戰爭中,僱傭軍的種種劣跡進行的總結,在這兩場戰爭中,勝利時在敵對方進行燒殺搶掠,失敗退回丹麥時又開始搶劫丹麥人的財產。

三、戰爭帶給克里斯蒂安的失意潦倒、孤苦伶仃

克里斯蒂安四世在本國重建、興建城防工事,能鞏固國家在受到攻擊時,能進行防禦,不使國建陷入被動。又改革建立擁有60艘艦船的強大海軍,擁有對其他海軍的強大威懾力。克里斯蒂安的重商主義,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家也在欣欣向榮的康莊大道上走著。作為一個國王,總會有些膨脹,會通過武力宣誓自己的強大,尤其是擁有雄心壯志的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就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國王。

受丹麥人喜愛的“失敗”國王,為了自己的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

克里斯蒂安四世繼承的是丹麥-挪威國王,之前丹麥主導了卡爾馬聯盟,是挪威、瑞典的共主,而且丹麥的領土包括現在瑞典一半、芬蘭西南大部分、還有幾乎整個挪威。與此相比克里斯蒂安繼位時的土地減少了近百分之八十。作為一個雄主,恢復往日的榮光這是必然要做的,同時他也想樹立自己的聲譽,再加上國家現在蒸蒸日上。促使他在1611年發動了對瑞典的卡爾馬戰爭。這次戰爭沒有獲得一個好的結果,首先,卡爾馬戰爭沒有給他樹立聲譽,反而是使丹麥遭受到了蹂躪。後期的戰場是在丹麥進內進行的,破壞了丹麥的生產環境;其次,樹立了敵人,當時的古斯塔夫·阿道爾夫二世也是一位雄主,有著征服歐洲的夢想;再次,戰爭就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丹麥軍隊進入瑞典境內進行了,大肆破壞田地,殘殺百姓,搶奪富豪。這些行為就是強盜行為,只會增加民間憎恨,不會帶來益處。倒是使瑞典,從過王到下層百姓同仇敵愾,"上下一心,三軍同力,與之遠舉極戰,則不可"古人已經早有名言。

受丹麥人喜愛的“失敗”國王,為了自己的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

克里斯蒂安四世參加的第二次戰爭,就是歐洲三十年之久的宗教戰爭。也是基於為了在歐洲國家樹立自己影響力。這場戰爭是舊天主教和新教之間意識形態的爭鬥,丹麥國內的天主教已經進行了宗教改革,克里斯蒂安四世當然會參加這樣的戰爭,擴大新教的影響力。這次參戰,使丹麥的內閣出現了分歧,他的戰爭沒有獲得內閣的支持,只是自己一意孤行。還給日德蘭半島的打來極大的破壞。在瑞典都是上下同心時,丹麥卻是離心離德,還給丹麥百姓到來極大的痛苦。

克里斯蒂安四世經歷第三次戰爭,是受到瑞典的入侵。在瑞典派兵加入三十年戰爭時,克里斯蒂安沒有同意和瑞典共同出兵,而是擔心瑞典因此對歐洲產生巨大影響,而在瑞典背後做小動作。最後被瑞典托爾斯滕率兵攻入日德蘭半島,致使國家走到崩潰的邊緣。克里斯蒂安站了出來,招兵買馬進行最後的抗,並沒逃離。最終以割地求和結束,也奠定今日丹麥的領土。

在克里斯蒂安四世接過祖父和父親的權利棒,在經自己經營後,丹麥經濟開始欣欣向榮,丹麥人開始有了希望,為丹麥留下大量優秀建築。也因為他的為了自己榮譽使丹麥走向貧困潦倒,給丹麥人帶來了災難,讓自己失意潦倒、孤苦伶仃,同樣他也願意為丹麥流盡最後一滴血。克里斯蒂安是複雜的,有好有壞,不妨礙至今丹麥人依舊喜歡這位丹麥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