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成為類似於普通感冒的病毒?

老學長LWL


完全有可能的,病毒的的目的主要是複製自己,病毒毒性過強會殺死寄主,從而不利於繁殖,因此毒性強的會被淘汰,毒性弱的就會留存,從而可能轉化為普通病毒[呲牙]


喧囂的深藍


新冠肺炎與普通感冒一樣,均缺乏特效藥,感染後主要依靠免疫系統自愈,但無論是傳染性,還是致病性,新型冠狀病毒均遠超普通感冒病毒。那麼,新型冠狀病毒會像普通感冒病毒一樣四季流行嗎?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傳染源是什麼。此前猜想可能是某種野生動物,但目前尚未找到相關證據;此前猜想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但接下來也進行了否定。如果無法明確病毒的源頭,那麼即使我們接觸了它的中間宿主,也會毫無察覺,若新冠病毒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那麼新冠肺炎很可能像流感、普通感冒一樣,在人群中流行。相比於普通感冒,新冠肺炎預後較差。普通感冒累及的部位一般為鼻、咽、喉等上呼吸道,很少累及肺臟,但新冠病毒則以肺部受累為主;即使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感冒後也可自愈,死亡風險較低,但新冠肺炎則不一樣,這幾類人群一旦感染,發展為重型與危重型的幾率較高,且死亡風險較高。因此,若新冠肺炎像普通感冒一樣流行,無論健康人群還是亞健康人群,可能均很難承受。

當然,我們期望能儘早消滅新冠病毒,結束疫情,但目前也有證據支持新冠肺炎可能趨於慢性化或流感化,證據主要來源於無症狀患者與潛伏期較長患者的存在。相比於症狀顯著的患者與潛伏期正常的患者,前兩類患者不僅不易及時發現,而且具有傳染性,由於長期存在,因此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即可能持續增加感染者,這一點可能會使新冠肺炎像感冒一樣發展。但也有證據支持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於冬春季,新冠病毒與17前的SARS病毒相像,對熱敏感,外界環境溫度升高後,它的傳染性會逐漸下降,因此爆發初期有學者認為新冠肺炎過不了夏季,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鍾南山院士也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可在四月底結束。若如專家所言,接下來能結束疫情,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源頭,並予以制止,那麼新冠病毒就不會像普通感冒一樣長期存在,這也是大家共同的期望。

綜上,由於新冠病毒源頭不確定,且存在無症狀患者與潛伏期較長的患者,因此有學者推測新冠肺炎可能會慢性化或流感化,類似於感冒發病;但基於新冠病毒不耐熱的特性,且當前疫情得到了控制,若能及時發現新冠病毒源頭並予以處理,清除病毒,則不會像普通感冒一樣長期存在。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新冠病毒不會成為類似普通病毒的,它雖是病毒家族一員,它被普通感冒病毒兇惡的多。普通感冒病毒致人噴嚏,流清涕,咽喉幹癢痛,有時短暫發熱。人們適當用藥,休息就恢復健康,所以毫無懼怕心理。新冠病毒它侵犯人體,早期和普通感冒相似,免疫力稍強的輕型患者,的確和普通感冒相似。但它在一部分患者中,向縱深發展,侵犯生命重要器官肺,直接威脅生命,造成人們對它的懼怕和恐慌。外在的危害不同,內在的結構生命力肯定有異,它們兩個永遠不可能成為一類,這是我的感性認識。


杜增民


大部分感染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而主要症狀也是發燒,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狀,而且都會有一定的季節性,也會有傳染性,而且沒有特效藥物,主要也是對症治療。
既然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和流感都是病毒感染,那麼有沒有可能它也會和流感一樣,到了冬春季節就會再次發病呢?

首先雖然它們都是病毒,但是病毒和病毒之間還是有很多區別的。

流感主要還是上呼吸道症狀和全身症狀明確,而且發病快,主要是高燒,咳嗽,全身痠痛,很少有呼吸困難,而且也是一個自限性疾病,基本都不會出現肺炎症狀。

新型冠狀肺炎卻不同,基本前期沒有症狀,而且主要是發燒,乾咳和乏力為主,症狀都是比較輕,而且3到5天后,情況卻會進行中加重,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出現重症肺炎。

這就是為什麼這次肺炎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那麼會不會導致慢性疾病呢?

其實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病毒對於溫度很敏感,一般到夏季基本就會不容易出現,就是非典也是一樣的,但是來年冬春季可能會再次發生。

為什麼這麼說呢!

目前有些專門已經提出這個觀點,有些輕症患者可能本身就不容易發現,比如目前確診一些沒有症狀的患者,可能是因為他們體內病毒含量不多,不至於引起症狀,也可能本身抵抗力較高導致,而且目前有些地方發現,關係治癒後十多天覆查,再次出現核酸陽性,說明體內含有病毒,但是卻沒有症狀。

本身這次病毒自身比較狡猾,而且他們進入宿主的目的不是然後宿主死亡,它希望見到的就是彼此很好的相會存活,而且隨著病毒的變異,很有可能導致長期與人共存。


耳鼻喉付醫生


細菌病毒來到世界上比人類早 萬物生長的進化 與細菌病毒演變有關聯 體質素質高的 感染了也不發病 發病的是極少數人

美國從己亥年9月份開始 流感爆發 是否演變成冠狀病毒 好像他們開始並沒在意 日本對冠狀病毒的防範 也是在體驗日本人的體質和能量

象中國這樣的全民防範 整體戰疫冠狀病毒的行動 中國是損失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利益 保護了世界的經濟的持續發展 沒受到大的影響

根據五運六氣認識 庚子年陰曆三月(清明起 天氣較熱起來)是鼠年氣候升級的演變起點

陰曆五月 六月 芒種夏至 小暑大暑(陽曆6月5日起至8月6日止)

是庚子年氣候 較常年氣候變化的一個異常點

陰曆九月 十月 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陽曆10月8日至12月6日止)

是庚子年氣候變化 較常年氣候變化的第二個異常點 這幾個氣候異常變化點 是流感細菌活躍點 或人或畜或雞 在氣候異常變化點出現時 恰巧在不通風環境的居住人 不通風養畜擁擠的雞群 或其它動物 體質弱的 居住地又不通風 是不能適應天體氣候異常變化的 人畜的感冒 是對天體異常氣候變化的正常反應

宇宙萬物和諧相處很重要 人類要正確對待天體氣候異常的變化 調整好心態 搞好整體環保綠化 別喝冷水 常洗手 衛生要落實到每個人的室內室外及樓梯平臺 落實到消防通道保持通暢的常態(防火災隱患) 細菌病毒 火災沒有落腳點 是奈何不了人類的


佛三元


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會成為類似於普通感冒的病毒。



因為病毒自身的特點,沒有細胞結構,只有寄生在易感的活體細胞之內,藉助細胞提供的能量和酶等許多的物質才能完成自身遺傳基因核酸複製繁殖。

病毒感染了動物或者人類 ,會出現以下的這幾種結局:

1、病毒在細胞內進行復制繁殖,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複製釋放出來大量的病毒,這些病毒在複製繁殖過程當中,可以阻斷細胞自身基因核酸和自身蛋白質的合成,導致病毒寄生的細胞發生裂解而死亡。



2、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細胞出現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稱之為凋亡。

3、形成包涵體,通俗一點說就是病毒在複製繁殖過程中在寄生細胞內留下的痕跡或者病毒顆粒。

4、病毒在複製繁殖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在感染的人或者動物細胞的基因中,可以導致人們發生癌變,如引起肝癌的乙肝病毒、其他的有鼻咽癌、宮頸癌、淋巴瘤即白血病等也和病毒感染有關。

5、病毒感染之後,和宿主一起存活,處於穩定的感染狀態,病毒既能完成複製繁殖下一代的使命,而又不會引起細胞和宿主死亡,如人們非常常見的流感病毒、皰疹病毒。



從以上可以看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主要引起人們呼吸系統發生病變受損,而且大部分患者預後良好,所以新型冠狀病毒是有可能會成為類似於感冒的流感病毒的。


佳園道


之前有寫過這篇文章,新型冠狀病毒到底能不能成為類似普通的流感病毒,其答案是我們誰也無法決定的,只能根據現有的數據結果進行推論。

而目前所有基於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變成類似普通感冒捲土重來的出處,其實最早來源於包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內的5家科研工作者與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研究小組的對新型冠狀病毒命名之爭說起。

突如其來的SARS-COV-2

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2019,然而同一天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研究小組(CSG)在BioRixiv上發佈了一篇手稿,其建議將2019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急性嚴重呼吸道綜合徵病毒2(SARS-COV-2),雖然該機構聲明在建議時命名時並非有意參考SARS病毒。

但是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學醫學院的5所科研機構在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名為《A distinct name is needed for the new coronavirus》的文章聯名要求更改SARS-COV-2 的名稱並向聯合國對新型冠狀病毒的COVID-2019命名靠近。

他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因為SARS(即2003年引起非典的冠狀病毒)是一類疾病的名稱,建議命名為SARS-COV-2實際上也就意味著其可能會導致類似嚴重的疾病,特別是對病毒學知識體系認識不多的科學家以及國家大眾而言。

而事實上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天然病毒,不同於所有的SARS和SARS類病毒,截止今日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導致累計78631例患者確診,2747例患者死亡,在生物學、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與SARS有天壤之別的病原體採用相同的名字命名只會給群眾帶來誤導,既荒唐而又有失科學嚴謹性。

同時包括疾病中心高福院士在內的科學家都一直認為,人們對SARS-COV-2的命名,會誤導群眾新型冠裝病毒不再會像SARS在度死灰復燃,從而放鬆警惕,很可能在不就的將來再深受其害。

  • 冠狀病毒可導致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與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

  • 症狀高燒在100.4華氏攝氏度、肺炎、腎衰竭、死亡

  • 傳播方式咳嗽、噴嚏或者接觸性傳播

右側描述臨床症狀從上到下依次翻譯為:

  • 發燒、2-7天引起乾咳、呼吸困難、腸道問題、腹瀉、軀體疼痛等

新型冠狀病毒真的每個冬天可能都會返回?

最早在論文中提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會再度返回的是這篇文章的第六條參考文獻,其寫道:

Some experts predicted that 2019-nCoV could evolve to a low pathogenic but highly transmissible coronavirus, which might return every winter, like the virus that causes seasonal influenza。

翻譯成中文為:“一些科學家預測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可能進化成低致病性高傳播性的冠狀吧病毒,可能每個冬季會都會像季節性流感一樣出現。”

而這些科學家就是參考文獻6中的“When will the threat of coronavirus end? It might return every winter. (冠狀病毒的威脅何時結束?可能每個冬天都會回來)標題的一篇文章,其來源於usa today網站也就是今日美國網站的一篇報道。

在文中大量的篇幅強調新型冠狀病毒不是SARS,美國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恐慌有也很大。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健康安全中心資深學者Amesh Adalja 博士提出,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會成為一種社區中常見的冠狀病毒,也就意味著其致病性變很低,但是傳播性很強。

這就是7名科學家結合現有的國際調查總結出的結論,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是否能夠變成季節性流感依然是基於事實數據的一種推測,我們在這裡也不可能給您一個準確的答覆。

寫在最後

但是對待科學我們要正確認知,我們是基於文獻基於最新的報道進行追蹤,總比被某些媒體牽著鼻子走要主動的多。所以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主動思考,辨別是非呦。

嘿嘿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法,無論如何我們要未雨綢繆積極做好防護,吃一塹長一智,即使她死灰復燃,我們也不會舉手無措的被動面對這個狡猾的病毒啦,您說對嗎?

讓我們把戰疫堅持到底!!!跟我一起點贊,支持我們一線醫護人員呦!!!



這是一個科學和社會學兼顧的問題。最終答案取決於政府的能力。

新冠病毒在中國爆發,不會成為類似感冒的病毒

在印度和非洲爆發,概率是100%成為普通病毒

在美國,概率是80%,在日韓與西歐概率是50%

1.首先,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和病毒協同進化的歷史

在現代醫學沒有發展之前,對抗病毒最普遍的就是放血療法,這個是100%沒用的,但是從來沒有病毒能將人類清洗掉,無論是黑死病還是西班牙流感,最後都消失了。

沒有任何一種病毒能將人類清洗掉,即使出現如天花那樣快速傳染,如埃博拉那樣致死的病毒,最後的結果就是幾十年到幾百年過去,清洗掉50%-90%的人,然後和平共處。

不僅僅是人類,迄今為止,應該還沒有那種病毒將某個動物清洗掉。如棉鈴蟲,人類開發了無窮多的對棉鈴蟲的生化武器,但是,無論怎麼努力,只能消滅大約99%的棉鈴蟲,總有1%左右能存活下來,然後繁殖到最初的種群規模,並且在抗藥性上不斷增強,始終無法滅絕。

人類的體內存在的病毒數不勝數,如果新冠病毒襲擊的時候是600年前,現在只不過是多了N+1種和我們共存的病毒而已。

如同西方殖民者到美洲的時候,天花病毒清洗掉了80%的印第安人,但是有部分歐洲人已經不怕天花了。

在人類的歷史上,無論瘟疫來得多麼猛烈,總有人能安然度過,有了對病毒的抗體,而不具備這方面能力的人被淘汰。

2.從傷寒瑪麗上是最好的解讀

從傷寒瑪麗開始,人類開始對病毒和無症狀感染者有了全新的認識。瑪麗對傷寒病完全無感,和平共存,但是感染了大量的其它人。是健康帶菌者。

比如說乙肝病毒,如我國現有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1億多人。另外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戌型肝炎,以及其他病毒傳染性疾病等,都有健康帶病毒者.他們對人們的健康帶來很大威脅.

但他們的肝功能長期正常、肝組織無明顯損傷「部分人可能在青年或中年時轉化為慢性肝炎」。 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無區別。

如果新冠病毒在500年前流行,現在人類必然已經與它和平共處,因為人類沒有對抗它的能力。

3.為什麼在現在不會流行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新冠病毒在2020年爆發了,人類已經不是科學的矇昧狀態,但是科學的發展又是有限的,畢竟,人類對病毒的認知,只有100年左右,很多病毒,人類還不能精準的進行對抗。

新冠病毒的致死率現在數據統計是2%,但是,我認為這個統計數據是有問題的,是中國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了對抗得到的結果,如果不對抗,任其發展,我權衡這個致死率應該在8%-10%之間。

所以結果是

1.抗疫成功,新冠病毒暫時消失;

2.抗疫失敗,清理掉8%的人,和人類和平共存。

但是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中國有對抗新冠病毒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所以,在中國,新冠病毒不會如感冒那樣流行。

4、但不排除在西方流行的可能性

但如果新冠病毒是在非洲開始,這個流行的可能性是100%,因為完全沒有抵禦它的能力;

如果是在印度開始,我認為流行性也是100%,本次印度平安過關,一是政府的快速響應,另外一個方面,印度人的免疫能力究竟有沒有起到作用,是一個謎。但如果是在印度的貧民窟真的爆發了,必然是成為流行病。

在美國,流行的可能性是80%,因為美國真是會選擇裸奔,這不是笑話。

H1N1在美國2009年爆發,從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警報,一直到幾個月後將警報上升到6級,美國根本不當回事,最後全球感染,美國本土死亡1.2萬人,而且這1.2萬人是個完全的糊塗帳。

動輒講偽人權的美國,既沒有行政效率(現在收治新冠患者就相互踢皮球),也沒人願意管(川建國馬上要選舉),是不可能把疫情的爆發處理好的,如同當年卡特琳娜颶風,最後政府就是愛咋咋,隨你來。

至於對西歐和日韓,是否成為流行病,目前的應對趨勢也看到了。

對日本,100年前他們可能是可以控制住的,但現在,連當年福島事故的時候,自衛隊都抗命逃脫,你還指望他們會奔赴一線冒著感染的危險去救人?

5、現在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現在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最擔心的就是國內必然疫情會控制住,結果全球爆發.......


關注壞土豆趣科普,陪你一起探索有趣的世界


壞土豆趣科普


會的。從防疫角度來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同病菌、病毒鬥爭史。

人類不是生活在真空,周圍環境中,充斥著大量的細菌甚至病毒。人的肌體每戰勝一場疾病,就會對該病源產生記憶,等下次再遇到它們的時候,就會調動體內的白細胞,將其精準殺滅一一這就是所謂的“免疫力″。但病毒十分狡猾,會通過變異和進化偽裝自己;免疫力也會跟據經驗,想方設法將其識破與消滅…現代藥物的作用,主要是殺滅病毒的活性,從而抑制它在人體內的繁殖;而疫苗的工作原理,則是利用和病毒類似的無害毒株和菌苗,激活人體的免疫力。

然而新冠病毒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是一張全新的面孔,人體免疫系統對它的記憶完全是一片空白、相應的藥物和疫苗,尚未開發出來。不過,隨著疫苗和特效藥物的問世,它將和天花、瘧疾一樣可防可治,也就和普通流感一樣,不再令人聞之色變。


銀曉陽


這種病毒並非人類和禽類共同並存產物,不會根據飛禽遷移傳播人類,這次疫情數據告訴我們,來自於“遊手好閒,無所事事,金錢成堆,官僚、大亨之群”,平民吃瓜撈,感染隱蔽性強,根據日本“一船3700”看每次群體接觸感染力20~25%,單一或氣凝膠感染也就是10~18%左右。只要從根本上杜絕“山珍”,人類是很難感染的!北方人很少得原發性“病變”[玫瑰]是因為,北方人“山珍海味”都是傳統吃法,不熟不吃[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