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醫患矛盾的要害到底在哪兒?

快樂神經大夫


醫生和患者有矛盾嗎?一個求救一個施救,但如果中間夾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利益,而患者明知如此卻不能表達反對意見,矛盾就出來了。

先說說最簡單的矛盾要害,一本門診病歷,一個門診卡。搞這兩樣東西都是要錢的,而且每次去醫院都必須出示,要不不給看病。門診病歷本來只要一本就行,每次看病醫生應該在裡面寫上,時間,地址,懷疑是什麼病,檢查的目的,開出的檢查單,確診是什麼病,開出的處方,最後醫生簽名。但是門診病歷大多是個擺設,醫生不單不在裡面寫內容,有些甚至連翻看也不肖,處方也是打在門診卡上,病人連看也看不到。等到取藥時,才發現開的是什麼藥,而且還會發現某些藥在上次看病時己開過,吃了身體不適。為什麼不能大大方方地寫上開檢查單的目的?檢查後的診斷?疑似病?開出的處方?搞出一個門診卡來,什麼都在看不見的門診卡上了。而門診卡只在本卡醫院有用,出了醫院的電腦,就是啞卡了,不通用。

我們都知道門診病歷作用很大,但醫生卻不重視,為什麼?是醫患間互不信任嗎?一個小小的門診病歷就能看出很多問題了。開檢查單可以的,只要寫上檢查目的,一個月前在別的醫院做的檢查,為什麼不算數?是醫院與醫院的互不相信嗎?還有開出的處方為什麼不能寫在病歷上,是關係到什麼秘方還是怕影響到什麼?如果每個醫生都能寫病歷,對病人的身體歷程就有了全面瞭解,那對下一個醫生就能快速判斷病人可能是什麼毛病,對什麼藥敏感,從而開出治療處方。其實醫患矛盾歷來都有,但如果從一些小事做起,慢慢積累互相信任的籌碼,從而減少疑慮,不妨從門診病歷這件事做起。患者是弱勢群體,本來身體就不好,疑心重,總想著花錢看不好病。但如果寫的有所明白,白紙黑字解釋的清楚,那麼矛盾自然小了,讓老百姓心安理得才是化解矛盾的基礎。

醫者和患者,醫者救死扶傷,醫德仁術,理應受到尊敬。杏林方士,白衣天使,那是崇高的職業,危難時挺身而出,救黎民於水火,是流芳千古的職位。醫者仁心,歷朝歷代早有定論,在這就不一一表達了。

矛盾的要害就是那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門診病歷的細心做起,是矛盾化解的開始。





風雨吾組


我的觀點有二種,一:患者的問題,二:醫生的問題,其中醫生的問題又分為二種,①態度問題②能力問題

一:患者問題,有二種①本來就是挑剔之人或者蠻不講理的人,就像這次疫情武漢有人嫌胡蘿蔔不新鮮,要知道這多令做好事的人寒心②被動發火,我親身體驗到,去年11月我兒子發高燒39.3,我帶兒子常去的南海區高新區醫院,去掛號的時候他們人員告訴我,電腦升級查不到以前檔案,卡不能用了要重新填寫資料,除了身份證號(小孩是出生證明號,這個真記不住)沒填,其餘填好,但是工作人員卻說不行,必須要這個號,我說下次,小孩發高燒先看病,畢竟39℃多,一直說不通之後我發火了,要找他們負責人,你不提前通知,小孩又高燒,換位思考不著急麼?

二醫生問題:①不負責任的人,我記得十多年前老家紅十字醫院有個孕婦在醫院去世,原因就是資料上有對青黴素過敏的記錄,但是醫生給掛的吊水竟然有青黴素,最後賠款了事,一個剛出生孩子的媽媽的生命因為大意離開了人世,②能力不夠的人,還是上次帶小孩去南海高新區醫院的事情,掛不到兒科掛的急診科,吃了美菱之後驗血,醫生說是普通感染,開的藥,二天內藥喝完了,又去的醫院掛的同一個醫生(我覺得還是不換醫生好),又化驗開的藥,但是發燒了四天還是老是反覆發燒到39℃,第四天去掛兒科,拿著化驗單,醫生說是病毒感染,開了藥,當時老婆和醫生說是急診科看的,那個兒科醫生笑著說,你們不是唯一一個這樣說的,回來家老婆和我說的時候真的是生氣,結果第二天小孩就好了,也不反覆發燒了,這就是十足的庸醫啊

其實醫患問題不是問題,大家都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比如患者站在醫護人員立場,想想每天要面對多少患者,或者是誰沒點煩心的事情就能理解,而作為醫護人員可能你在醫院經常見到血或者發高燒的人員,但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想想自家人有病是多無助著急,醫院在選擇醫護人員的時候把控好醫生的醫術和責任感,減少甚至避免這類事情,這樣才能構建和諧社會



旅途中的業務人員


很樂於回答這個問題!親身體驗。

首先,從患者角度出發,生病了,身體不舒服,心情焦慮著急。這時候需要有專業能力,有耐心的醫護人員為他講解,疏導。但醫護人員有專業能力也給不了確切答案,或坐診時間長,面對患者繁多沒耐心講解,更沒耐心去疏導。患者自然情緒不會很好,言語不當,醫護人員也不懈於你,這樣……。我婆婆經常晚上整夜睡不著,我給掛了專家且是博士生導師的號。不想9點的號,11點30才看上。結果就是開各種單子檢查,檢查完所有的項目再看已下午4點多,然後問婆婆幾個問題,說睡眠障礙,開藥完事。問專家一些問題愛理不理。婆婆焦慮著急,想看好,可又與大夫不能正常溝通,那更麻煩了。其他掛此號的患者也都遇到這些問題出來挺多抱怨。半年後掛了個普通主任的號,看病的人也不多,講解的也詳細,還開導婆婆。婆婆放鬆了,高興的說這個主任比那個博士生導師看的好。

其次,從醫護人員角度出發,總體大環境都比較屌,給人高高在上,是患者一種求著我來的這種感覺。另有些病是沒有確切答案的。再者坐診一天很累,且面對同樣的患者,見怪不怪了,同樣的話估計說累了,不想說了。一個朋友懷孕5個月了,平常身體挺好的,坐診太累流產了,可憐的[流淚]。

當然也有非正常激動不已的患者或醫護人員亂開單子檢查賣藥。

所以我認為,相互間的不理解是導致主要的醫患矛盾!



ye


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很多,大方向分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主觀原因在患者和家屬,他們認為我花錢來看病,你們醫院就得包治百病,醫生就得有廣大神通。你們看病就得有火眼金睛,輸液就得一針擺平。不管是初生的嬰兒,九十歲的老翁,還是胖子三百斤重,扎兩次我就罵祖宗。不能讓我苦,不能讓我痛。你們治病要手腳麻利,詢問說話不能大聲。最後我還要花小錢看大病,最好是不花錢看好病。

客觀原因在醫院和醫生。醫院醫療設備差,醫生沒有高水平。診室找不到,單子看不清。病人生病來醫院心急火燎,醫生見慣了不急不驚。有時醫囑一次不交代清,病人家屬就樓上樓下跑個不停。

要改善醫患關係,客觀上醫院要更新設備,醫護人員要提高水平。主觀上病人和家屬要理解醫護人員,他們應該得到尊敬。醫患多多溝通,互相理解,不能相互不信任,都想辦法把病治好才是該做的事情。


待到相見日


醫患關係,買賣關係,上下級關係,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等等的關係都會產生矛盾,有些的矛盾可能只是造成心情的不愉快,或錢財的損失。但是醫患之間的矛盾,就不只是錢財的損失,可能是健康的損害,更有甚者會是人財兩空,高額的醫藥費花進去,人也沒了。治療期間,再攤上一個本事不大脾氣不小,不負責任的大夫,能不產生矛盾嗎?如何預防矛盾?如何解決矛盾?

第一,醫院要完善制度,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減少和杜絕醫療事故的產生。

第二,保證醫療事故鑑定方的公正性,明確責任方,排除病人及親屬的疑問,保護雙方的合法利益。

第三,對司法加強有效的監督,對司法人員加強懲治力度,預防司法腐敗。

第四,也是實現以上三條的重要一條,提供輿論平臺,把問題展現給大眾。

表象是醫患矛盾,根基是制度的問題


藏身袖劍


醫生群體說患者的問題,不理解,不體諒;患者群體說醫生的問題,不溝通,不認真。不覺得奇怪嗎?這種對立情緒透著好像醫生和患者是兩個社會群體,兩個族群,兩個職場,兩個國家,兩種生物… 為了回答要害到底是什麼之前,咱們還是建立正常的邏輯。首先,醫生和患者是一個物種:人類;一個族群,醫生也會得病,因此早晚就是患者;患者的家屬和朋友也有相當比例的醫生,總之,結論是,不論是族群還是利益動機,醫患本來是一家人。比喻下,就像大家都在路上前行,有的人職業是駕駛員,更多的是路人,駕駛員可以比作醫生,路人就是患者,駕駛員有的是開公交車或者出租車的,也有的是開滴滴UBER的,咱們想想哪類駕駛員和路人矛盾多?顯然是開公交和傳統牛逼的出租車的人,開滴滴的往往還好很多。太多案例不需要枚舉,閃念的畫面就能顯示開大公交和出租的那些時時體現“牛逼”“無禮”的眼神、語氣和語言。而滴滴司機大多和路人是正常說話。兩種駕駛員到底為什麼不同,因為規則、機制以及因此產生的文化。醫生也是這樣,當有一個沒有溫度,所謂的頂層設計的體系支持的需要正常交流觸及身體的服務,怎麼會真正的同理心和共情感?患者也反過來形成一種成見,即使見到的是專家,因為是非正常態度的交流而對專業性和認真與否的職業道德有所懷疑。大家都處於一種不安全的狀態中,最寶貴最需要的信用在醫療過程中建立不起來。簡單說,空洞僵硬過度政治性的沒有人味的社會體制造就了醫生群體難受,患者群體不便,利益軌道變形,以至於醫患溝通處處是bug。要改可不容易。


fei2eyes


耗材提成太高太誘人了,便宜的不給你!醫院就沒有不提成的產品。你說說醫生患者矛盾在哪裡?小病大治,沒病也給你化驗ct,有病耗材都給你用最貴的……


青山永盛


醫患矛盾主要在醫,其次是患。醫療資源緊張致使患者最開始就處於劣勢,患者既要治病又怕挨宰,既忐忑又無奈。從踏進醫院大門的那一刻,患者就處於緊張焦慮的心態之中,一旦有一點小摩擦就很容易釀成大矛盾,甚至流血衝突。如果去醫院治病能想在淘寶上買東西一樣,醫生追著患者“親,給個好評唄!”醫患矛盾就不剩啥了。


久久六久471


什麼造成醫患之間的矛盾?

造成醫患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   當前醫患關係緊張、醫療糾紛增加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醫療資源不足,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患者有意見;有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群眾不滿意;也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醫患之間缺乏信任、缺乏理解,不能換位思考。部分醫務人員不能設身處地的替患者著想,而是較多地考慮醫療機構和自身的利益。而患者對醫務人員也缺乏理解,不瞭解醫學的複雜性。這不僅僅是一個溝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感情問題,是我們是否堅持醫療服務的宗旨問題。   從醫務人員一方來講,我們創辦醫療機構的目的是什麼?醫務人員的職責是什麼?我們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如果手術前,醫生與患者溝通時只是說:“這個手術有危險,出了問題你自己要承擔風險,要不就別動手術。”這樣的溝通肯定起不到良好的效果。還有的醫務人員不信任群眾,為防止可能發生的糾紛,讓患者做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以尋找沒有責任的“證據”。這樣的醫患關係能和諧嗎?   醫患之間的溝通應該是心靈的溝通和感情的溝通。如果醫務人員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把病人擔心的事情講清楚、說明白,幫助患者選擇既保證醫療質量,又能夠減少費用支出的治療方法,人心換人心,患者必然會理解醫務人員的難處。患者容易產生不滿意的地方,一是服務質量,二是醫療費用。如果患者花費許多錢,獲得的是低質量的醫療服務,不僅病沒治好,反而加重病情,這是群眾最不滿意的。   因此,我們首先要眼睛向內,正視並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要善於分析自身的問題,我們的服務環境怎麼樣,服務理念怎麼樣,服務態度如何,服務效果好不好。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來說,就是要以病人為中心,不斷深化改革,轉變服務理念,提高醫療質量,千方百計減輕群眾負擔,多與病人進行一些感情溝通,多給病人一些人文關愛,多替患者著想,並盡其所能減輕患者痛苦。這樣,就能形成和諧的醫患關係,這樣才能緩解醫患矛盾。

醫患矛盾主要原因是經濟問題還是觀念問題

說明醫患矛盾突出。我認為兩個原因導致醫患矛盾突出:供不應求和社會風氣不好。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供不應求是導致中國醫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老王愛搞機呀


沒說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