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小龍蝦苗紅殼是疾病嗎?對生長髮育有影響嗎?該怎樣防治?

dydes


小龍蝦苗紅殼,我認為可能買到假苗了,另外,可能是自繁自養的原因。

苗期紅殼,可能是近親繁殖的原因。小龍蝦近親繁殖免疫力差,體質差,難脫殼,也長不大,看似象蝦苗一樣,其實可能是生長一年左右的小龍蝦了。小龍蝦近親繁殖大多發生在野生水域或自繁自養的池塘。小龍蝦養殖戶可能為了節省苗錢,利用自己池塘的小龍蝦進行育苗,或收購當地野生小龍蝦苗投放。造成小龍蝦近親繁殖,脫殼難,不增重,長不大。

小龍蝦養殖週期60天——90天左右,需要脫殼25次,每脫殼一次,小龍蝦就長大一次,小龍蝦不脫殼,就不會長大。因此,小龍蝦“苗”紅殼,很有可能不是小龍蝦苗,而是長不大的小龍蝦,被當做小龍蝦苗投放池塘了。養殖戶在養殖小龍蝦時,要去正規原種場選購蝦苗,不能近親繁殖小龍蝦苗,也不能收購野生小龍蝦苗養。避免購買假的小龍蝦“苗”了。

我們從野外捕撈小龍蝦,大多都是象小龍蝦苗似的紅殼蝦。起先我們認為是野生環境餌料缺乏,營養跟不上,造成小龍蝦不長,後來,我們當地野生小龍蝦一年比一年小,10只才有50克。當地水產專家說,可能野生小龍蝦小,與近親繁殖有關。

小龍蝦苗紅殼,如果剛投放十幾天,就紅殼,肯定苗有問題,如果投放50天左右仍然象小龍蝦苗一樣不增重,可能是水質、餌料、水草、病害造成的,由於餌料單一,小龍蝦缺營養、缺素、缺餌料,體質弱也會不脫殼或脫殼不遂。紅殼了,還象小龍蝦苗一樣。養殖戶在投餵餌料時,苗期蛋白飼料佔60%,動物飼料、礦物質飼料佔40%,小龍蝦每2到3天脫一次殼,因此,要在飼料中添加脫殼素,幫助小龍蝦脫殼增重。投餵量即不能多,也不能少,按體重3%的量投餵。

小龍蝦養殖要乾塘清底,培育水草、水藻,要每月換水兩次,每月用生石灰水全塘潑灑一次,消毒殺菌。放養密度不能太大,每畝水面80斤——120斤小龍蝦苗。小龍蝦感染病害也會體質弱,不脫殼,全塘要定期潑灑超碘殺菌。飼料中添加肝膽泰樂、迪諾康,高穩維西、黃金益菌B型發酵液。防治小龍蝦病蟲害,增強小龍蝦免疫力,使小龍蝦順利脫殼增長。

小龍蝦苗還是從原種場就近購買,不要引進野生苗,也不能近親繁殖苗養殖。小龍蝦養殖水溫保持在15°c——25°c左右,低於10°c小龍蝦也會滯長不脫殼,甚至死亡。水的溶氧4毫克/升,透明度30cm——40cm,pH值4——8。小龍蝦肥水要注意氨氮不能超標,小龍蝦池塘有泛底時,氣溫悶熱時,要及時增氧。

小龍蝦苗紅殼,很大程度上與苗有關係,另外,可能與脫殼難有關係,其次與水質、水溼度有關係。因此,要千方百計提高小龍蝦免疫力、體質,讓小龍蝦勤脫殼,順利脫殼。小龍蝦體格健壯,才能順利脫殼增重。

我是長江老農,你的點贊評論是我回答問題的動力,你的關注是我的榮幸!歡迎大家支持三農,關注三農!

長江老農


小龍蝦苗紅殼是疾病嗎?對生長髮育有影響嗎?鈣怎樣防治?

小龍蝦蝦苗紅殼不是一種疾病,紅殼蝦苗俗稱老苗,它的形成是受各種環境因素導致的。具體來說,是哪些環境因素導致了老苗呢?


哪些因素導致了小龍蝦紅殼老苗呢?

1.水位高低會影響小龍蝦蝦苗的品相和質量,一般來說,低水位調節水溫的能力比較差,相同情況下,低水位在常溫和高溫天氣下,會釋放大量的熱量和光照,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蝦苗還是成蝦都會加快紅殼的速度,於是有可能會出現紅殼老苗的情況。

2.近親繁殖是否能夠影響小龍蝦的品質,我感覺目前意見還不統一,有的說沒有影響,有的說有很大的影響。根據我的親身體驗,我感覺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基本上自繁自養沒有換種的蝦田(塘口),產出的鐵殼蝦還是比較多的,而經常換種的蝦田(塘口)裡產出的小龍蝦,規格大,品相也不錯。


3.病菌和寄生蟲感染也能夠影響小龍蝦的品相和質量,如果塘口(蝦田)底層腐殖質過多,有害菌和寄生蟲過多,也會影響小龍蝦的生長髮育,由於小龍蝦是底棲性生物,長期生活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的蝦苗和成蝦,蝦殼大部分都是黑紅色的,而且上面沾附許多髒物和寄生蟲,尤其是弧菌感染和纖毛蟲寄生的小龍蝦,不僅髒,而且生長畸形,頭大尾巴小,殼厚肉少。

所以,要想改變這些情況,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行。

那麼,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1.儘量減少小龍蝦蝦苗和成蝦吸收的熱量和光照,通過提高水位,種植水草,培養適量的藻類,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2.為了避免近親繁殖,應該至少兩年換一批種蝦。或者每年換一批蝦苗,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近親繁殖帶來的種種問題。

3.做好改底和消毒殺菌的工作,尤其是弧菌和纖毛蟲,有蝦的情況下,建議使用二氧化氯溶液消毒殺菌,或者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最後,用生物菌改底培藻。



總結:

紅殼蝦苗我認為還是有補救措施的,因為它還沒有性成熟,所以還可以脫殼生長,在做好以上措施後,適當給蝦田(塘口)補鈣,加速紅殼蝦苗脫殼,是有可能返青的,也就是說紅殼蝦苗只要操作得當還是可以變成青殼蝦的。不過長大後規格可能要稍微小一些,因為紅殼蝦脫殼相對比較困難。耗費的能量和營養源也比較多。


小龍蝦曬太陽


清水塘認為好的蝦苗是青殼紅爪,這樣的蝦苗捕食能力強,生長能力強,更適合用於養殖。如果小龍蝦蝦苗出現紅殼,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可以肯定的說,蝦苗的蝦殼變紅,對它的生長髮育是有著很重要的影響的。主要的影響就是小龍蝦的生長會變得非常的緩慢,小龍蝦很難長大。

因為小龍蝦要長大,必須要經過脫殼這一過程。在脫殼的時候,小龍蝦的蝦殼太硬就會容易導致小龍蝦脫殼不順利,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脫殼不遂。一旦脫殼不遂,小龍蝦基本就是難脫死亡的危險。而小龍蝦的蝦殼變紅,這樣它的殼就會變得很硬,很明顯,紅了殼的小龍蝦是很難脫殼的,而且脫殼還很危險。

在正常情況下小龍蝦的蝦殼應該是青色的,出現紅殼應該是外界環境溫度引起的,而並不是疾病。如何進行預防小龍蝦蝦殼變紅呢?

小龍蝦蝦殼之所以會變紅,是因為蝦殼中的蝦青素長時間的受到高溫的影響而變成了蝦紅素,這時候蝦殼就會變紅,變紅了的蝦殼很硬。那如何預防呢?

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小龍蝦生活的水域溫度不能太高。所以,有幾個方法可以採取:

一,加深水位。在夏季,水位最少要保持在一米以上。

二,投放挺水植物。最好的就是放一些水花生、水葫蘆到水面 ,這樣可以很好的進行遮陰。

三,搭設遮陰網。這是在當地溫度很高的情況時可以採取的措施。其實一般來說用了前面一二種措施就可以有效的解決水溫過高的問題。

以上意見供參考。


洞庭清水塘


首先告訴你個好消息,小龍蝦苗紅殼不是疾病,是由蝦塘養殖環境造成的。一般紅殼現現象是出現在高溫天氣、水體缺氧、水溫過高、紫外線強烈、太陽光輻射大等原因引起的。

標準的小龍蝦塘口水深在1.5米左右,水生物豐富。蝦苗剛孵化的幼蝦外殼透明,每次脫殼後顏色都會加深,成品蝦應是青黑色。

小龍蝦紅殼是水溫超過35度後,小龍蝦在淺水區活動覓食,在高溫與紫外線輻射下,灼傷、水體缺氧等原因創傷不能癒合,外殼不斷加厚,顏色慢慢變紅。



當小龍蝦蛻殼時,紅殼會脫落,小龍蝦又可以恢復到青色外殼,小龍蝦紅殼的防治也很簡單:

1、高溫季節提升塘口水位,減少淺水面積。

2、淺水區種植水草獲搭建遮陽物,提供陰涼的生長環境。

3、在養殖區附近種植樹木,遮擋陽光,降低水溫。

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歡迎留言評論哈,加關注一起交流吧。




清清說蝦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小龍蝦紅殼不是病,是由於你的養殖環境變化引起的。一般這種情況出現在高溫季節,水溫過高,水體缺氧,太陽光輻射過大,紫外線強烈等等原因造成的。標準水位要求在1-1.5米,如果你的水位不達標且水溫升高,小龍蝦外殼鈣質和皮膜在高溫紫外線輻射下,造成灼傷,鈣質發生變化,轉變成紅色外殼。

其次,過早的外殼變紅變硬對於小龍蝦的成長是肯定不好的,會直接影響到小龍蝦是否繼續長大。

最後解決辦法:1.增加水位,勤換水 2.增加水體溶氧。





養殖老李


小龍蝦紅殼不是一種疾病,是因為環境的變化造成的,有可能是現在的天氣溫度太高了,導致水底的溫度也很高,再加上小龍蝦到淺水區去覓食,陽光的照射下,小龍蝦還沒有達到變紅的年紀就被陽光潛移默化的開始變成紅色的殼了!

還有,如果你養殖的龍蝦池子裡面的氧氣不夠的話,也是會造成龍蝦提早變成紅殼子的!

不過,龍蝦還是有可能變回青殼的,在小龍蝦蛻皮的時候,它的顏色就會變回青黑色,這個時候你要保持住它這個顏色的話,一定要讓水溫保持在適宜的溫度,另外,還要在水底栽種一些水草,給龍蝦提供一個陰涼的環境,避免它被陽光照射,而且最好的話還可以在淺水區的地方,搭建一個遮陽棚,這樣子就能夠更好地避免小龍蝦提前紅殼了!

還有這種提前就開始變紅的小龍蝦,就會對生長髮育有影響的,所以一定要在它下次蛻皮之前做好這些防護工作,才能夠讓它更好地成長!



野採漁小付


遮光,應該是水草少,水淺


蕭蕭的西藏生活


不是,環境造成的,不同的水體,不同的水草所長出來的蝦顏色也是不一樣的,紅殼蝦很容易變成鐵殼蝦,對生長髮育肯定有影響,做好環境改造,主要水草要多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