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抗疫”理財產品火熱上線,是否具備投資價值?

小馬讀財


如果真的可以幫助國家戰勝疫情,就算不產生收益又有何不可呢?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翟叔談商


最近,一個叫理財周的活動,悄悄咪咪地上了支付寶的首頁。

點開這個活動,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理財周名目雖多,但大部分都是支付寶在推自家的產品,只有很少一部分真的有用。那個攢財運幣的活動,和知名電商X多多的遊戲一樣。前期攢起來簡單,但後面卻很費時間。

我們不要因為這一點點誘餌就上鉤,投入大量時間。

我曾經把所有活動相關項目都一體驗了一遍,有一個驚人的發現:理財周展示的95%以上的功能,都是炒冷飯!

不過,即便如此也還是有好東西的。

餘額寶體驗金

這個活動的名字叫體驗金,點進去之後,就會跳轉到選擇貨幣基金的頁面。

雖然不是餘額寶,但因為都是貨幣基金,差別不大,資金存不進餘額寶的小夥伴,把錢存在這裡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013年誕生的餘額寶,曾支持了無數的小夥伴踏上了理財的第一步。簡單直接的名字,加上日結利息的展現形式,使得餘額寶在誕生後不久,便一躍成為貨幣基金市場裡規模最大的一隻。

有一種:天不生我餘額寶,貨基萬古長如夜的架勢。

不過由於餘額寶發展得太快,規模太大。以至於市面上所有優質資產加起來,都不夠餘額寶一家吃的時候,餘額寶的收益就會下降。

如果它的收益降低,其吸引力也會因此而降低。

為了保證餘額寶的吸引力,於是餘額寶推出了一系列的限購規則,以及其他貨幣基金的推廣。

這次,餘額寶體驗金這個活動,雖然掛著餘額寶的名頭,但它們並不是餘額寶。

不過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它們都是貨基門下,產品中間的差異不大,把錢放在餘額寶或者其他產品上,都沒問題的。

體驗小額理財

這是一個10元錢就可以購買基金的活動。

對於沒有股票賬戶,卻想要開始投資的小夥伴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

畢竟,我們在場內定投(場內:交易所內交易),最低也要一手起步,少則幾十、一百元,多則五六百元。

它屬於場外基金,有以下幾個優點:

基金份額被拆得很小,只要10塊錢,就可以開啟自己的基金投資之路;

通過支付寶操作,不需要下載其他APP,非常方便;

可以設置自動定投。

但它最大的缺點在於:

手續費比場內基金要高不少,而且靈活度沒有場內基金那麼高。

當然,我只是說它的這個活動不錯,並不是說它裡面的產品不錯。

小夥伴可千萬不要順著活動買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基金喲。

總之,想要開始投資,但是又嫌股票賬戶操作起來太麻煩的小夥伴,可以在支付寶裡面選擇適合的場外指數基金投資。

開啟定期自動投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定投的活動。

定投可以很有效地減少投資當中帶來的波動,而且可以起到強制儲蓄的作用。主流的定投方式可以分為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

定期定額的好處在於:非常省事,一次設置無需調整。週期一到,自動投入,完美地解決了因為市場波動所帶來的情緒干擾。

定期不定額的好處在於:可以在市場便宜的時候多買一點,拉低平均買入成本。在市場偏貴的時候少買一點,為便宜的時候積蓄更多的子彈。

支付寶的定投,就可以設為定期定額定投,如果你是個重度“懶癌”患者,某天打開支付寶的時候,你定投的基金也許幫你攢下了一個小金庫呢。

想要開始投資,又擔心自己自制力不強,老是會把用來投資的錢花掉。又或者心理素質不強,容易被市場震盪影響到自己投資計劃的小夥伴,就可以嘗試一下支付寶裡面的定投。

如果你有充足的基金知識,那也可以搭配長投溫度,在支付寶裡定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三個伴小時


最近理財子公司紛紛面向醫護人群、湖北地區用戶客群推出抗疫主題專屬理財產品,不僅免除相關手續費,募集的理財資金還將投向防疫、抗疫的金融服務業務相關領域。那抗疫理財到底是什麼情況,能不能投資呢?

【抗疫理財的情況?】

據小馬讀財的調查,對抗疫理財產品的瞭解如下:

1、一種是面向醫護群或者湖北地區用戶,不收取認購費;

2、另外一種是收取認購費然後捐出去;

3、理財資金將主要投向生產防疫用品的優質重點企業以及其他抗擊疫情的相關領域。

所以抗疫理財主題不錯,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理財不是慈善,作為投資者,還是要理清產品的投資方向,投向哪個企業。

【理財和慈善可以結合?】

上述例子中,抗疫理財產品既有理財功能,又有慈善功能,兩者真的能結合嗎?其實不然,兩功能的主體不一樣,理財的是投資者,做慈善的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如果是同一個主體,比如投資者,要同時做到理財和慈善,除非把得到的收益甚至本金捐出去,但很難做到。所以理財是一種賺錢行為,慈善是一種花錢行為,兩者不能結合。

【該不該投?】

有些人說買這些理財產品的同時,即得到收益又得到心理安慰,何樂而不為呢?小馬讀財也來談談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1、在疫情下,銀行理財產品業績不太好,此時唯有借疫情和理財相結合才能更好的提升業績,這是一種營銷;

2、無論是何種銀行理財,比P2P的安全性高很多,銀行理財即使出問題也能拿回部分本金,但P2P有時候血本無歸;

3、基於小馬讀財的立場,一向不建議大家投資資金去向不明的銀行理財。

【總結】

綜上,理財子公司推出抗疫產品,主題很好,但理財和慈善無關,其實質是一種營銷行為。作為投資者,最主要考慮的是資金去向,而銀行理財產品資金去向不明,所以小馬讀財不建議投資。

以上內容僅代表小馬讀財觀點,並非標準答案,小馬讀財也不提供標準答案,如有質疑歡迎提出,我們歡迎高質量的不同聲音與我們共同探討與進步。


小馬讀財


目前,國有大行中已經有農行、中行、工行、交行等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了抗疫主題理財產品。具體來看,農銀理財針對此次疫情推出了三款專屬產品,分別是“致敬·軍人”“致敬·醫師”和“加油湖北”三期抗擊疫情主題的專項理財產品,均為“金鑰匙安心得利靈瓏”系列封閉淨值型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年化)分別為4.06%、4.06%和3.9%,產品期限分別為162天、182天和130天。

實話實說,“抗疫”理財產品,較好的投資價值談不上

理財子公司推出“抗疫”理財產品,動機是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支持“抗疫”,人人有責。不過拋開情懷,只講資本屬性的話,“抗疫”類理財產品,應當是一款風險比較小,收益可以的理財產品

首先,這款產品投向的是防疫、抗疫的金融服務業務。抗疫期間的金融服務業務,主要是國家金融信貸扶持政策,這項業務主要有幾個方向:

  • 金融信貸投向“扶持生產防護抗疫用品的生產企業”的貸款;
  • 金融信貸投向“扶持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的開工復工類貸款;
  • 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發行的地方性政府專項債。

從國務院的政策文件來看,扶持防疫期間的信貸金融,屬於一種專項貸款,這類貸款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利率低,以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或地區基礎建設。

其次,此次疫情來得突然迅速,確實給經濟社會活動帶來了較大沖擊,但是防護抗疫畢竟是有期限的,目前來講,普遍認為疫情只是短期性的,不會時間太長。

依鍾南山院士的判斷,疫情大概會在4月底前左右會得到控制。那麼,疫情結束後,各方面的防控防護就會解除,社會經濟活動也會恢復到常態化。

所以,“抗疫”理財產品不具有持續性,可以認為是

一款臨時性理財產品

最後,銀行理財子公司推出“抗疫”理財產品,實際上是通過市場手段,為銀行本部籌集支持抗疫的信貸扶持資金,也體現了這款產品的特殊性。

全社會都在抗疫,許多個人和企業都以損贈的方式,支持國家抗疫。更加說明“抗疫”理財產品是一款兼有公益性質的產品

綜上,抗疫類理財產品,更多意義上講,是一款帶有公益性質的低風險低收益產品。

需要提醒的是,理財有風險,抗“疫”理財產品買或者不買,你說了算。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其實跟常規的理財產品差異不大。銀行推出“抗疫”理財產品,原因如下:

1. 噱頭!跟熱點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必備技能,只有跟熱點才能吸引大眾的眼球,所以銀行也不例外。“抗疫”的第一大熱點是貸款相關的扶持,現在開始轉向第二大熱點,專屬或專項理財。

2. 幫扶。定向醫護人群、湖北客戶,免除相關手續費,也算是完成了上級交代的金融幫扶任務。

3. 跟隨趨勢。理財投向防疫相關領域,也是因為現在醫療、健康、生命技術等領域是產業爆發期,作為投資當然是要趕緊跟上的。即使不是“抗疫”專項理財產品,絕大多數普通理財現在也都坐上了“醫療專車“。

4. “抗疫”產品沒有很特別的投資價值,對於普通人來說更是跟普通理財產品沒差別。如果想獲得高收益又能承受高風險的,建議自己殺入資本市場投資醫療相關產業,比如買入醫藥基金和醫藥股票,理財產品因為風險管控無法實現高回報。


讀毒獨310


我們有句常言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這句話洗腦了。買理財產品是最不靠譜的資產保值增值方式。

我們從來沒聽說過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等富豪們理財的,有錢人想要資產保值增值,最穩定靠譜的方式是買中心位置房產,或者買金條!

出售理財產品,那只是資本市場培育韭菜的一種方式,只是資本市場合理合法的吸收公眾現金流的方式而已。


大志戲功名H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對於最近上線的有關於抗議理財產品,是否具備投資價值,社長認為在我國的國情面前,羊群效應相對比較明顯,短期內具備投資機會,長期來看並不具備投資價值。

社長認為對於抗疫為主題,應該有專款專用,不應該被社會群體作為標的進行資金募集,從而引發沒有必要的風險,這個好比李文亮醫生的名字註冊了商標是一樣的道理。

什麼是理財產品

所謂理財產品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投資,而背後的邏輯主要是以獲取利益為標的,說句不好聽的話無商不奸,而作為抗疫為標的的理財產品也許短期之內會受到人們的追捧,但長期並沒有投資的價值。

理財產品主要是服務於實體產業,這種實體產業要具備未來發展的空間和潛力,能給理財產品帶來收益,目前沒有一款產品是以公益為目的的理財。

以新鮮事為標的炒作在我國投資理財產品上屢見不鮮,比如說當初的比特幣炒作,再比如說熱點概念的炒作,基本猶如煙花一樣。

抗疫主題

最近我們可以從院士鍾南山發表的演講中獲知,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之後,並沒有進行深入的對於非典疫苗的研製和開發,導致2020年一天到來的時候只能臨陣磨槍。

也就是說對於疫苗的研製,應該是和疫苗有關係的上市公司進行,或者是國家撥付專款專用進行疫苗的研製。

對於以醫療為主體的理財產品,市場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如果你想用這種理財產品賺錢獲得高額利潤似乎不太現實,如果不用以獲得高額利潤,似乎對投資者來說沒有意義。

不以獲利為目的的理財產品沒有意義

理財產品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利,如果以公益性抗疫為主題的理財產品不以獲利為目的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沒有投資的價值和意義。

而以疫情為標的成立投資理財產品,社長認為是不道德的表現,一方面忽悠不知情的大叔大媽進行投資,一方面還有不成熟的科技研發團隊。

還不如自己著手疫情疫苗的研發,等有實質性進展的時候再成立理財產品,以獲利為目的的理財產品才是真正的理財產品。

綜合來看:當前的人總是愛用當前最熱的事情講故事,而想要利用一群抗議為主題給大眾講一個故事,社長認為這種行為沒有任何道德原則,而理財產品也不應該成立,應該交給專門的研製機構進行研製。


社長財經


做理財買產品,最要不得的一種,就是看產品名追逐熱點。

理財子公司推出的這一類產品,無非就是新瓶裝舊酒。本質上跟原本存在的產品並無不同。

抓重點,產品收益率是否滿意,風險等級是否匹配,期限是否滿足現金流的流動需求。



財復有道


首先利率就擺在那裡,肯定是有投資價值的。同時它有一個抗疫的情況。如果你追求理財的話或者是存款的話,你又願意為國家做貢獻,因為它的利率不是很低。甚至比現在的一般還高一點。你買抗疫理財產品。還是一個好事。關鍵還是看個人的投資需要。[靈光一閃]


長得快韭菜


理財產品的本質還是要看底層資產,好不好看標的,其次交給誰運作,風控能力如何,最後看費率個回報,一般收益率相差不多,太離譜要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